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山东轻工业学院概况
山东轻工业学院是1978年根据教育部[1978]教计字335号文,批准成立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学校现在主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以工为主,轻工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本科院校。发展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前身是1971年设立的山东轻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军工部建立的胶东工业学校。学校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获准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2006年成为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6年初学校有长清大学科技园和黄台两个教学区,共占地2342.45亩 (180)校舍建筑面积91.33(16)万平方米。2006年7月济南市政府将黄台教学区整体征购给济南一中,同时学校黄台教学区整体搬迁至长清教学区,结束了多校区办学的历史。到2008年底学校共占地2162.45亩,校舍建筑面积75.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859万元;图书馆藏书211.65万册。学校建有山东教育与科研网济南城域网西部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校园网贯通了整个校园乃至学生宿舍,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06年学校有本科专业50个,2008年增至5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所设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等7个门类。有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有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0个学科专业接受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7000人。
学校建立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近1500人,其中专任教师97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65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18人,其中教授118人。学校有双聘院士3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者1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全国和山东省优秀教师1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另外,学校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部分教师被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聘为客座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术声誉不断提高。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成绩。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近三年,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与教师合作在多种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部分文章被SCI收录。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402项。
学校坚持实施“学科领校”方略,建立了省、校两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为骨干的学科体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优势学科平台强化专业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现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校企合作省级技术研发中心5个。近三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86项,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35项,国家授权专利35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81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200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639余篇。
学校一贯重视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英国布赖顿大学、德国伊尔姆瑙理工大学、芬兰埃博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分别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及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合作举办了中外联合办学项目。
学校党政领导亲自督导毕业生就业工作,三年来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并在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家,被新闻媒体称之为极富特色的“轻院老总现象”。已评选的30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基层就业标兵)”中,我校毕业生占5名,列全省高校第一位。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秉承“明德励志、崇实尚能”的校园文化精神,发挥学科优势,与山东轻工行业互动共进,已成为山东轻工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山东轻工业人才的摇篮”。学校正在全面推进“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的办学方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特 载
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夺取评建工作的最后胜利
——闫秉科书记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2007年11月15日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根据教育部的安排,11月25日至30日,以江南大学陈坚校长为组长的教育部评估专家一行11人将对我校教学工作进行考察评估,从现在算起,距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进校只剩9天的时间,我们辛苦奋斗了近三年的评建工作就要迎来最严格的检验,几代轻院人用心血浇铸的改革、建设成果就要接受一次最权威的评价。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誓师大会,号召全校上下,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凝聚力量、顽强拼搏、乘势而上,为取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作最后的冲刺。
回顾近三年的评建工作,我们百感交集!三年来,我们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奋战过多少个节假日!老师们、同志们付出的已太多太多。我们众志成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任务。辛勤的付出让我们收获了信心,收获了希望。我们欣喜地发现,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校不断加大教学基础设施投入,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整体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优化,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教风、学风建设更加浓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更令我们欣喜的是,全校上下已经形成同舟共济搞评建,万众一心创优秀的良好局面,“不怕困难、无私奉献、不甘人后”的轻院精神更加彰显。通过评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办学思路更加明确,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对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使命有了更为清醒的把握。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浸透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创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对我校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这次评估,会给学校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更高的社会声誉。学校会因此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广大师生都会从中受益。“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我与学校共命运”,面对决定学校前途命运的考验,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夺取评建工作的全面胜利。为此,学校党委郑重向全校师生员工发出号召:
党委号召广大教师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教学全过程。广大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关系学校发展与进步的中坚力量。广大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融入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用心写好每一份教案,用心上好每一堂课,用心批改好每一份作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注意教学互动,注重教学效果。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优异的教学水平和出色的教学表现展示出轻院教师的风采,接受评估专家的检验。同时希望广大教师对评估专家必查的试卷、论文、设计、报告、教案、讲稿等教学材料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党委号召全体同学要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因此,每一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评建工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浓厚的学风支持评建工作,受益评建成果。每一名学生都是学校的一张名片,每一位同学的优异表现最终聚合为学校的整体风采。因此,倡导以学为主,反对不务正业;倡导严于律己,反对痴迷网络;倡导晨练早读,反对迟睡晚起;倡导勤奋刻苦,反对旷课迟到。广大学生要讲究文明礼仪:举止行为规范,衣着整洁得体,气质高雅自信,交流使用普通话;要积极开展和广泛参加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素质,锻炼能力;每一位学生都要争做遵守纪律的模范,服从学校和院、部的统一调配与指挥,特别是参加座谈或面对专家提问时,能做到冷静思考,诚实大方,知无不言,言之有理,表现出修德求真,尊师爱校,好学上进的精神风貌。
党委号召各类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岗位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流服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就必须在全校形成一切为了教学,人人关心教学,人人支持教学的氛围,特别是各级各类管理人员都要主动热情地为教师、特别是学生服好务。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自己分内的工作,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推诿扯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教育部专家莅临我校,是对我校管理工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评判。因此,校园环境、舆论氛围、后勤服务、会务接待、宣传发动等工作,尽管不像教学工作那样与评估有直接的关系,但对全局同样影响极大,一招不慎,稍有马虎,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此,所有管理人员,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要用积极的工作、出色的服务,营造和谐温馨、秩序井然的校园氛围,构建我校评建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党委号召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充分体现先进性。评建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是对我校全体党员干部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一次严峻考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求实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崇高的思想境界,以积极的工作态度,为评建工作奉献智慧和力量,以扎实有效的评建工作迎接教育部专家的评估。各级领导干部要明确学校党委的要求,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重任。一切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确保万无一失。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委号召每一名党员都要高扬这面旗帜,打好这面旗帜,在评建工作最后的攻坚战中,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为这面旗帜增光添彩!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评建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场状态是关键,细节决定成败。全校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明晰责任,统一步调,确保夺取迎评工作的最后胜利。全校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对自己负责的每项工作做出周密安排,提出严格要求。要坚决克服“差不多”、“无所谓”、“马虎应付”的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到珍惜每一刻,抓紧每一时,干好每一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对各项工作反复进行核查,确保不出丝毫疏漏。充分利用专家进校前最后9天的时间,把学校整体评建创优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人间正道是沧桑。学校发展,事关你我,轻院选择了我们,我们选择了轻院。今天我们肩负着续写历史,开创未来的重任。本次教育部对我校的评估,既是对我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展示、宣传我们自己的最好机会;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全校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团队意识、奉献意识,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时刻保持百折不挠的勇气和信心,时刻保持战无不胜的雄心与壮志,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既要有所作为,更要与众不同。我们坚信,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孜孜追求,我们一定能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让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努力拼搏,借此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东风,向着建设国内知名高水平工业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谢谢大家。
巩固评建成果,再创新的辉煌
——陈嘉川校长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总结
暨整改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27日
同志们、同学们: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现场考察阶段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评建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喜讯传出,大家奔走相告、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全面总结评建工作,就是要继续发扬轻院精神,努力巩固评建成果,正式启动整改工作,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我校评建工作历时1081天,在评建期间和评估过程中,全院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甘于奉献、舍己忘我,展现了最佳的精神风貌和教学、工作状态。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为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昼夜奋战、努力拼搏的全校教职员工,向在评估期间充分展示我校精神面貌和良好素质的广大学生,向关心支持评估工作,为迎评促建积极做贡献的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评建工作的回顾
回顾我校三年来的评建工作,大致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筹划准备阶段
从2004年到2005年初,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先期开展学习、调研和收集资料工作,多次派人向评估专家和已参评的兄弟院校学习评估经验,多次召开小型的研讨会专题研究评建工作,详细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工作方案》、《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指标内涵说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任务分解表》等重要文件,下发全体教职员工学习,为评建工作全面展开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动员学习阶段
我校于2005年4月28日隆重召开了全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大会”,党委闫秉科书记作了重要讲话,陈嘉川校长作了动员报告,秦梦华副校长对评建工作作了具体部署,重要责任部门、单位以及教师、学生代表热情发言,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全校掀起了评建工作的热潮。
2005年5月,学校聘请教育部评估专家胡恩明教授来我校指导评建工作,先后召开了两场大型报告会和三次专题座谈会,报告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座谈会内容务实,针对性强,使全体干部、教师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培训,加深了对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目的、任务、方法和指标体系内涵的了解掌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将评建工作引向深入,评建办公室专门编印了《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文件汇编》手册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学习读本》一书,下发全校教职工每人一册进行学习,并安排专人负责教育部和各高校重要评估网站的信息收集工作,先后编辑了30余位评估专家的专题报告录音或文字稿,陆续编辑了200余所学校的自评报告,教育部资深专家对数百问题的解答,500余篇现代高等教育理论学习参考文章,刻录了近300张学习资料光盘发给各部门单位,推动教学评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年多来共编印了40期共计近30万字的《教学评建工作简报》。
正确的思想认识凝成统一的意志,在全校逐步形成了“人人关心评建、人人了解评建、人人参与评建、人人为评建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自查自评阶段
首先建立了校内两级评建工作机构
2005年,我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校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校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成立了评建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部署全校评建工作;成立了评建工作督察办公室和评建工作专家组,督察、指导全校评建工作。成立了由各分管校领导挂帅的七个工作组,分工负责专项建设工作。
为了将评建工作落到实处,全校所有部门、单位都相应成立了二级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下属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部门、单位的评建领导工作。
校系两级工作机构的建立健全,为全校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开展校内自评工作是摸清家底,找出差距,确定努力方向,制定整改措施,搞好评建工作的基础。自2005年6月份开始,我校先后启动了对03/04学年、04/05学年和05/06学年教学的自评工作,整理支撑材料、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学校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30余次各种类型的会议,动员、部署、研讨、检查校内自评自建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分解任务、责任到人。通过自评,全校师生员工加深了对评估目的、任务、标准及指标内涵的理解,健全了评建工作机构和方案、完善了评建工作责任制,对照指标摸清了差距和弱项,确定了整改工作的重点。
(四)整改建设阶段
针对自查自评找出的问题,全校开展了大规模的整改建设,历时两年半,开展了636项建设工作,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为评估创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凝练阶段
2007年4月,在继续加大整改力度的同时,学校评建工作转入了迎评阶段。学校先后抽调10位正处级干部、5位副处级干部、两位科级干部组成的新的评建工作办公室,开始总结评建经验,凝练办学特色,撰写自评报告和校长汇报,经过8个月的艰苦工作,征求了10位教育部评估专家的意见,进行了30余次反复修改,形成了高质量的文件,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六)迎接评估阶段
为了高质量的完成评估工作,我校自2007年7月以来,分三个阶段组织迎接初评估、预评估和正式评估,全校师生员工经历了三次大的评估洗礼,一次评估一个台阶的把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推向了优秀水平。
二、评建工作的主要成绩
我校评建工作自启动以来,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评建办的周密部署安排下,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分阶段完成了评建任务,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取得了以下八个方面的主要成绩。
(一)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
跨入新世纪以来,高等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这样的大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促使我们在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学校广泛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先后十几次召开各个层面的研讨会、征求意见会,总结了建校以来的办学经验,深入分析了学校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构建起适合我校发展的顶层设计。
在评建过程中,我校确定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发展思路。
制定了学校《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争取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轻工特色鲜明、优势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发展目标。
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的办学方略。
确定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育人为本,质量至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
确立了以人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以上先进的办学理念,在评建工作中形成共识,逐步深入人心,将成为支持我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的理论财富。
(二)学校办学特色得到凝练提升
特色不仅是一所大学历史的积淀和传统、风格的长期积累,也是其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表征,是吸引生源、提高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的基础。高等院校要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为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精心培育和大力弘扬“崇实尚能”的校园文化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山东轻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长期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做出了突出贡献。开展评建工作以来,我校加大了办学特色项目的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特色项目建设组,召开了20余次专题研讨会,凝练提升办学特色,先后征询了10位教育部评估专家的意见,30余次反复修订,形成了我校“崇实尚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山东轻工业服务”的办学特色,并且在评建过程中得到进一步践行发扬,凝成“明德励志、崇实尚能”的校训。
学校坚持“崇实尚能”的校园文化精神,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化育为轻院学子的内在品质;制定了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于一体,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规范培养要求与个性发展兼容,注重实践、崇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四个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培养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我校学子中的一批知名企业家:陈洪国、尹同远、樊伟、李学纯、刘颖;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和基层就业标兵:范建厚、于洪涛、毕鲁军、王普、孙冲等作为我校办学特色的代表人物成为广大学子心中的楷模。
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必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动力、文化标识和风采。
(三)教学中心地位切实强化
在评建工作中,学校认真实行教学质量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是否重视教学工作,是否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学工作的制度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强化了质量意识和激励机制,在职称晋升、年终考核、评优表彰等方面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在安排年度财务预算时,向教学工作倾斜,近三年,筹集资金近亿元,用于图书资料和实验仪器设备添置、新办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始终坚持管理服务教学,强化主动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保证在日常工作中优先解决教学第一线的问题;学校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改革;把教学工作作为舆论宣传的中心;切实强化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支持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舆论宣传教学”的良好局面。
(四)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在评建期间,我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人才资源作为学校的第一资源,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培养并举,师德建设与业务提高并进,数量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同步”的原则,按照“充实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充实和改善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积极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和谐氛围,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人才引进的原则意见及引进政策》、《教职工学历学位教育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制度,大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近三学年,学校累计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资金近千万元,共引进博士67人,硕士183人,培养博士43人,硕士55人。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有71人,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有73人。学校为212名青年教师设立了导师。
评建工作三年来,我校师资队伍稳步壮大,发展趋势好。师资总数由687人增加到928人,增长了35.1%;教授、副教授由301人增加到414人,增长了37.5%,其中教授由70人增加到118人,增长了68.6%;硕士以上学位师资人数由311人增加到605人,增长了94.5%,其中博士由51人增加到161人,增长了215.7%。重点学科、新办专业、主要基础课和主干课的师资整体结构发展趋势优于学校的平均水平。师资队伍年富力强、基础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年来,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拔尖人才的培育成效明显。目前学校有双聘院士3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3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和山东省优秀教师1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十大杰出青年1人,山东省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3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校舍面积偏小一度是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学校抓住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新校区建设。新校区于2004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9月8600余名学生首批入住,2006年8月实现整体搬迁。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50余万平方米的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新校区的全面启用,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办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近三年,仅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购置等的经费就达到7583万元。目前,校园总面积达到144.1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4.2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965.4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46.79万册,电子图书53.92万册,体育场馆总面积7.57万平方米。校园网贯通整个校园且运行良好。一个设施现代化的,芳草满地、绿树成荫的美丽校园展现在眼前,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中心刘凤泰主任和评估专家的一致称赞。
(六)教学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现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
近三年,新增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22门;新建校内实习基地11个,校外实习基地209个;自制多媒体课件473件,其中6件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奖;建成24门双语教学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编写国家规划教材5部,省部级立项教材11部;开设的实验课程从227门增至295门,实验项目数由1032个增至1291个;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的比例为87.8%;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平均超过了95%。在“挑战杯”赛事和数学建模等科技创新类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170项。
(七)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明显加强
在评建期间,学生工作方面共出台文件近20项,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备课、精心设计教案,积极投身到教学评建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到教学楼、宿舍、图书馆检查学生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并做到勤叮咛、勤关心、勤指导、勤教育。在专家进校考察期间,参加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的师生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亮点和优点,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浓浓的爱校之情,教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学生文明举止、一心向学的良好状态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八)评建工作积累营造出空前的凝聚力
在评建期间,广大教职员工通过学习、培训和评建工作实践的锻炼,深切地感到,从来没有任何一项工作能像评建工作这样长时间地、大范围地牵动人心,从来没有任何一项工作能像评建工作这样深入到学校的每一角落,也从来没有任何一项工作能像评建工作这样全面促进学校的各项建设。是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瞩望把大家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尤其是在迎接初评估、预评估和正式评估期间,若干个“轻院人”凝成了一股力量,喊出了一个声音,完成了一个动作,达到了一个目标。全校教职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磨练与考验,呈现出了空前的党政一心、干群一心、师生一心、全校同心的凝聚力,发扬了“不怕困难、勇于奉献、不甘人后”的新时期轻院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克服任何困难,排除任何干扰;才能以全局的胸怀和高度的境界,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够实现教学条件、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全面提升;才能深深打动评估专家,赢得专家组的高度赞誉。
三、评建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体会
评建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和攻坚战,历炼了各级领导和全院师生,它所取得的成绩、它那难忘的历程将成为我校发展史上绚烂多彩的一笔而载入史册。我们评建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体会主要有3点。
(一)坚持党委领导,落实一把手工程是评建工作的龙头
在三年多的整个评建过程中,校党委始终站在评建工作的第一线,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把44个观测的点全部达标责任首先落实到党委成员身上,每一个班子成员都有明确的评建任务,都有严格的达标要求,他们成为评建创优的主要责任人。闫书记以身作则,主动请缨,承担了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评建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的重任。2007年初,由闫书记带头,学校党政一把手和秦梦华副校长一起在全校处级干部大会上立下军令状:“学校不评优,自罚奖金一年”,表达了领导班子评估创优的决心。在迎评工作阶段,闫书记负责校园文化建设、评建督导和专家接待、会务工作,他亲自驾车反复考察了学校周边所有的宾馆住处,精心为评估专家组挑选驻地。在正式评估的第一天,闫书记两顿没有吃饭,饿着肚子驱车12个小时,行程1200多公里,把教育部评估中心刘凤泰主任从盐城工学院接到我校,回来后,闫书记高血压升至近200,他一边输液一边坚持工作,直到评估工作结束。在评建工作中,我校中层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都主动肩负起了各部门单位的评建第一责任人重任,冲在了评建工作的第一线。
(二)全体师生员工的群众性参与是评建工作的基础
在三年的评建工作中,全校师生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全力投入第一线工作,全校教职员工加班累计达10万个工作日,反复整理试卷30余万份,整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1万余份,撰写评建工作文件资料近200万页,整个评建工作包含着全体教职员工的心血和汗水。我校全体学生在迎评工作中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自觉维持优良的学习秩序,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讲究文明礼貌,为学校增添了光彩,教育部评估专家们说:你们学校师生员工的团结认真精神和爱校情结令人感动,你们的学生太可爱了!
(三)层层落实责任制是评建工作的有力保障
搞好评建工作,落实责任是关键。早在2005年5月,我校就举行了评建工作责任书签字仪式,校长与全校各部门、单位党政一把手签订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责任书》,把评建工作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主管校领导、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观测点具体工作人员,建立了三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评建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各部门、单位认真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将评建工作落实到科室、教研室和全体干部教师,建立了评建工作责任追究制,把评建工作中的表现与年终考核、晋升职务职称以及津贴分配挂起钩来。形成了评建工作人人有责任,环环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对评建工作创优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在全校评建工作中涌现出了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三年来,在评建过程中,全校师生员工知难而进,抢挑重担,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各部门的同志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字斟句酌、绞尽脑汁地撰写、整理评估材料,扎扎实实地进行各项建设;广大教师充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广大同学刻苦学习,相互激励,积极参与迎评促建;广大老干部热情关心、积极配合、全力支持评建工作,甚至就连临时工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院的评建工作中。每一个过程、每一段经历都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有多少同志带病坚持工作,顾不上看病耽误了病情;有多少同志无暇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把病中的老人、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有多少同志为了不影响评估而延迟了自己的婚期或生育期;有多少同志为了评估工作毅然放弃了个人发展的许多重要机遇;有多少同志累倒了第二天又挺着爬起来继续奋战;有多少同志坐在电脑前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有多少同志连续几个昼夜时间没合上一眼,数也数不清。自评报告中的每一个数据都饱含着同志们的艰辛,每一份支撑材料都凝结着同志们的心血,每一盏灯光都照映着同志们的汗水,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同志们的热情。各项准备工作的周密细致,材料抽调的快捷高效,接待工作的全面周到,宣传工作的及时,保卫工作的到位,基建工作的高质量等,都充分反映出全校师生奋发进取的工作状态。正是因为我们凝聚了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才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在评估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讲大局、讲服务、讲团结、讲协调、讲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出特别能战斗、敢于打硬仗的精神和勇气,哪里有需要就补充到哪个岗位上。在评建的日子里,有许多部门的灯光经常彻夜通明;有的数据、材料涉及几个部门,干部们就共同研究、相互配合、一起完成;有的同志连续几天住在冰冷的办公室里;有多少同志撑着正常人已经不能再工作的病体一直坚持着。通过评估,大家更加领悟了“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奉献没有条件”、“困难一马当先”这样一些看似浅显但又具有深刻含义的话语。实践证明,我们的干部队伍在关键时候是冲得上去的,是能够干大事的,是经得住考验的,是好样的!
在这里我只讲几个典型的事迹:
教务处事承担评建工作任务最多的单位,在44个观测点、636项任务中,他们承担了20个观测点,343项任务,全处平均加班219天。
评建办公室张庆思副主任,是加班最多的人,三年来她加班工作超过了300个工作日,她经常睡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为了保持体力,她常备一把刀子,一根绳子,每天削一个水果,跳一会绳,来缓解工作的压力。
刘德军老师承担着学校的繁重的本科教学评估任务。在3年的评鉴工作中,作为学校文科组教学督导成员,他深入课堂先后听了老师们讲课近400人次。作为学校本科评估的专家,他先后评审指导了200余门的课程教学大纲,4次审阅指导了文科16个新上专业材料、参与审查了省、校级精品课程30余门、特色品牌专业近10门,全程参加学校第一次预评估工作等;作为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他先后高质量的撰写了申报省、国家级精品、省级精品课程材料等30余份,多达100余万字。
在本科教学评估最紧张的7—11月间,刘教授的爱人有较重的腰病住院两次20多天,他委托山师的研究生在医院照顾,自己为评估忙碌。
同志们、同学们,评估工作优秀成绩是大家共同取得的。最后,我再一次参加评建工作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陈嘉川校长在山东轻工业学院建校六十周年庆典
暨校友总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10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2008年10月17日,风清气正,日丽山青,是个令所有轻院人激动和难忘的日子,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山东轻工业学院建校60周年暨校友总会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是一次难得的聚会、重要的盛会、和谐的大会,是一次弘扬轻院精神、广泛凝聚校友、整合校友资源、共谋轻院发展的战略峰会。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向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六十周年校庆和校友总会的成立而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不辞辛劳、踊跃赴会的各地市校友代表,并通过你们向海内外校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情牵母校,关心、支持母校建设与发展的广大校友、各级各届各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60年前的1948年,齐鲁大地刚刚经历了解放战争的洗礼,百废待兴,关乎国计民生的轻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急需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针对这一现状,解放军胶东军区决定在军区军工部工业研究室“学员队”的基础上,成立“胶东工业学校”,为轻工业培养专门人才,进而迅速恢复轻工生产,改变生产、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的局面。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新学校,在没有校舍、没有教具、缺少教师的艰苦条件下,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代轻工技术人员。这段历史,是山东轻工业学院最初的记忆。
1978年,文革十年浩劫结束,国民经济建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山东轻工业开始蓬勃发展,但是高级人才不足、技术设备落后严重制约了轻工行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适应形势的需要,教育部将山东省轻工业学校升格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挂牌后,学院不辱使命,想方设法改善教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根据山东省轻工行业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高质量地培养出了省内第一批轻工专业本科生,有效缓解了轻工人才供需紧张的局面,为山东轻工业的腾飞做出了贡献。这是山东轻工业学院的第二次创业。
今日的山东轻工业学院早已高举起第三次创业的大旗,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顺应高等教育的变革,学校审时度势,克服重重困难,建设了长清新校区,高效率地完成了整体搬迁。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年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并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六十年,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经历多次变迁,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山东轻工业学院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不忘自己的历史职责,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以服务社会、服务轻工,服务山东为宗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为山东经济和轻工行业的腾飞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成为山东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山东轻工业学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山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的办学方略,学校进入了高速、高质、和谐发展的全新时期。
现在的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园占地2300余亩,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38亿元,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员工1500人。建立了包含研究生、本科、专科和继续教育等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55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轻工为特色、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
现在的山东轻工业学院,建立了以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为龙头,品牌特色专业为骨干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科研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取得突破。近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课题50余项,并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省部级课题24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专利60余项。
现在的山东轻工业学院,在各项事业大步前进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崇实尚能”的校园文化精神。从建校之初的自力更生,到建院之时的励精图治,再到今天的开拓进取,轻院人始终在“办实事、讲实效、踏实地”,六十年间从没有动摇过对“崇实尚能”的执着,正是历史的风霜让轻院人“实”得精彩,“实”得深刻,把“实”推向探索、发现、创新的高层次,经世致用,成为干事、创业的强大能力。这是历史积淀下的宝贵财富,是不竭的智慧源泉。
在现代社会,校友对一个大学来说,它蕴含着什么?我们认为:校友是学校的历史,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在校友成长和发展的经历中得到体现,你们的身上记载着学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校友是学校的标尺,对校友来说,母校是校友的商标和标识,对母校来讲,校友是母校的名片,无论你们身在何方,不管你们的职位高低,钱多钱少,母校都是永远的根;校友是生动的教材,你们用自己的经验和业绩演绎了如何做人,如何对待事业,如何承担责任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校友是宝贵的财富,这个财富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说是精神财富是因为一代代轻院人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炼出了“不怕困难、无私奉献、不甘人后”的轻院精神,说是物质财富是因为轻院的建设离不开你们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正所谓“一楼一宇常在心,一草一木总关情”,这笔财富的价值在于把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在两者之间构筑了互动和互益的桥梁。总之,校友是现代大学科学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此,我要感谢那些为学校作出捐助贡献的校友,也感谢那些出谋划策帮助学校发展的校友,更要感谢那些积极联络校友而以感情回报母校的校友,你们的捐赠、智慧,提供的机会和注入的感情,都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资源。
正是基于以上对校友重要作用的认识,学校党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决定成立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友总会。校友总会的宗旨就是发扬“不怕困难、无私奉献、不甘人后”的轻院精神,广泛联络和凝聚校友,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增进友谊,凝心聚力,互通信息,宣传轻院,共同为建设“以工为主、轻工特色鲜明、优势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业大学”而奋斗!
学校办学60年来,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无论他们身处国内,还是远居海外,无论在边远山区,还是繁华都市,无论是战斗在经济建设第一线,还是耕耘于教书育人的殿堂,不管是勤奋攀登在科研道路上,还是工作在领导管理岗位上,都不遗余力地投身于祖国建设和民族发展,以永不服输、敢为人先的勇气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以不甘落后、发奋图强的决心加强学习、不断进取,在各条战线上展示出了扎实的基础、充足的后劲、全面的素质、卓越的才华,创造出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各方的认同和社会的赞誉。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为母校赢得荣誉的广大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各位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校友,加强与广大校友的联系,促进母校与校友之间的互动往来,一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天,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友总会成立,正是适应了母校和校友事业的发展需要,反映了广大校友的心声,它必将为广大校友之间增强联系提供广阔的平台,为我们开展联谊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组织保障。大家在母校学习的年代不尽相同,但与母校之间共同的感情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校友会不仅联系着学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更承载着母校与广大校友共同的光荣与梦想。希望大家在返校的这段时间里,充分交流,给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多提好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友总会的首任会长,我在深感荣幸的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我衷心感谢校友们对我和对理事会其他同志的信任、支持和鼓励,我一定会和理事会的其他同志一道,尽心竭力把校友总会的工作做好,不辜负广大校友的信任和期望。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校友会工作,为使校友会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联络感情、增进交流的桥梁作用,在这里,我想对今后校友总会的工作提几点思路:
一是加强联系沟通。我们要在各地校友会的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收集各地校友的有关情况,补充完善校友通讯录。团结和凝聚各地、各届的校友,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力,使校友与母校在招生宣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技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密切的合作。学校校友工作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校友联络工作。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在总会指导下,各市校友分会要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各地校友会是轻院校友总会的一部分,拥有独立的组织机构,除积极配合完成总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之外,各地分会要积极主动思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校友会的各项工作。
三是扩大对外宣传。通过网站、学校校报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校友业绩和先进人物及其事迹,宣传轻院的办学理念,激励全校师生和其他校友的成长与发展。60年来,在各条战线上,我校校友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示了轻院人良好的精神风采。我们要广泛收集优秀校友的事迹,加大对校友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激励全校师生及广大校友积极进取,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为母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发掘校友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友这支重要的支持力量,为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借助各地校友会以及广大校友的力量,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招生就业工作。
各位领导、校友们,学校将把这次大会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大力加强和积极支持校友会工作。希望校友会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积极发挥沟通母校与校友信息的交流作用,发挥实现母校温暖校友的传情作用,发挥团结校友共商母校发展大计的智囊作用,发挥组织校友用各类方式回报母校的协调作用,发挥促进校友在自身的事业领域蓬勃发展的助推作用,力争把校友总会办成学校的窗口,校友的桥梁,温馨的家园,使母校与校友在感情和事业上联系得更加紧密,互动得更加有力。学校也恳切地期望广大校友以此次校友总会成立为契机,加强地区间的校友交流,积极沟通。在回顾往昔历程的同时,进一步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并在今后的日子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希望各位校友能够以校友总会为依托,加强联系,共同发展,为母校争得更多的荣誉。我们相信,在全体轻院人的共同努力下,轻院的事业一定会根深叶茂,山高水长;轻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校友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和谐幸福!
规划与工作要点
山东轻工业学院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对于我校来讲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根据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我校实际,特制定山东轻工业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我校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校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就。
(一)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认真实施科教兴鲁战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本着积极稳妥、稳步发展、重在建设、全面提高的原则,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新增23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随着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由“九五”末的5422人发展到“十五”末的17040人,基本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和措施。逐步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显著,五年来,先后完成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项,校级教研项目100余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列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工程制图》、《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Ⅱ》等3门课程被列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并已通过专家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机械制图》、《有机化学》、《邓小平理论》、《大学物理》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等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三)教学投入不断增加,教学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投入结构,确保在招生规模扩大后,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目前,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632万元,教学用计算机2457台套,新增数字化语音室4个、自主学习网络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55个,图书馆藏书150.1万册。2003年启动新校区建设,2005年9月,新校区顺利投入使用,入住学生近9000人,校舍面积达到45.1万平方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科技优势和特色明显加强,科技整体实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加快科研工作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科研工作成绩斐然。科研课题的层次有较大提高,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科技成果取得大面积丰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56项,省部级课题12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66项;被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417篇。科技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校上层次、上水平。
(五)抓重点促特色,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
明确了学科建设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全面启动了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学科水平显著提升。十五期间,获批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新增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使我校的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总数达到5个。硕士点由5个发展到19个,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成为硕士一级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成为新增工程硕士培养单位。
(六)大力构筑人才高地,师资队伍日益壮大
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教师总量较大幅度增长,学历层次明显提高,使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较大改善。“十五”期间,共引进博士毕业生55人,硕士毕业生275人;送培硕士73人,已学成归来36人,送培博士73人,已学成归来33人。教师总数达到898人,其中教授99人、副教授292人,占教师总数的43.5%;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481人,占教师总数的53.5%,其中博士96人,占教师总数的10.7%;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8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省优秀教师9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
(七)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生工作不断加强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创办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抢占大学生思想教育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举办了一年一届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大学生人格。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工作力度,完善了融奖、贷、助、补、减、免为一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确保了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积极引导,创造条件,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使毕业生就业率保持了较高水平。
(八)以改革促发展,各项改革日显成效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行机构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和新成立了部分机构,对新接收的本科毕业生实行了编制内聘用制,启动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了岗位竞争意识,完善了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我校的办学活力。
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后勤服务日见成效。建立起了“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并引入社会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后勤“三服务、两育人”功能的发挥,确保了“十五”期间学校规模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实现了新校区的选址、定点、建设和入住,使学校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九)大力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十五”以来,逐步完善和丰富党委中心组、党总支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学习制度和内容,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学习班、理论读书班、干部培训班;成功召开了学校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切实提高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逐步完善了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建设和议事规则,始终坚持重大问题充分发扬民主,集体科学决策,形成了团结一心、维护大局、发展事业的良好局面;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实行了行政科、处级领导干部的竞聘制度,实行了新提拔干部的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和任期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两个务必”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党风廉政教育,规范完善了对学校重大经济行为和重点敏感部位的监察监督制度,切实抓好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在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热情。
“十五”期间,我校取得的成绩引人瞩目,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第一,教育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尚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第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相比有较大差距,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较为缺乏,团队意识较弱;第三,学科优势尚不突出,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科研项目少,缺乏标志性成果;第四,办学经费来源途径相对单一,建设和发展资金不足,学校的筹融资能力急需增强;第五,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十一五”期间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战略,努力将我校建成山东省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为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发展目标与定位: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经济建设。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努力将我校建成一所以工为主,以轻工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知名高水平工业大学。
(三)主要发展指标:
1、办学层次和规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十一五”末,普通教育在校生达到20000人左右,其中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1000人。
2、教学和人才培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培养要求,使学生成为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业率保持在高水平。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获得10项以上省级教学成果奖,争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3、专业与课程建设:在拓展优势学科、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同时,积极建设和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新增本科专业15个以上,本科专业达到60个以上,本科专业的学科门类拓展到8个,形成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医、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创建省级品牌专业2~3个。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0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0门,争创国家级精品课程。积极在非外语专业推行双语教学,力争到2010年建成60门双语授课课程,其中在省内有较高影响的双语授课课程5门。
4、学科建设和基地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学科布局,分层次重点建设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十个学科领域。加快内涵发展,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到“十一五”末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个左右,并力争实现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5、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大力加强学位点建设,努力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达到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达到40个以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达到3-5个,获得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和推免研究生资格,积极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工作,并努力争取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6、科技发展:面向经济建设,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级项目60项以上,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0项,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支高水平科技队伍,在每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都配备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科研攻关团队。“十一五”末年科研经费突破600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
7、队伍建设:建立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到2010年师资总数达到1300人。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教师硕博比达到75%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左右。按“139”计划的要求,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国内外、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根据“教学名师”计划,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教学名师。同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8、办学条件:确保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5000元以上,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10%以上;力争生均教学行政用房达到16平方米;生均图书达到100册;建成10~15个校级公共实验平台、2个以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个标志性产学研教育基地、120个教学实习基地,鼓励建设校内实习基地。
9、校园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持续发展”的原则搞好新校区建设。2006年完成一期二批工程,顺利实现老校区置换,实现总建筑规模达约60万平方米的目标。到2010年一个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新校园初步建成。
10、大学文化建设:在新校区环境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一流的校风、学风、教风,积极构建以物质文化为依托、以行为文化为特征、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形成具有典型特征、富有现代气息、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文化。
11、更改校名: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更改校名。
三、实现“十一五”建设与发展目标的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树立“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立校”的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1、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教育规范,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结合我校实际,重新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讨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试行按学科或专业大类或按院(部)招生与分段培养模式,探索中外合作培养模式,继续开展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强课程建设。建立课程建设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设立课程建设基金,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通过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全校课程特别是新专业开设课程的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通过津贴和考核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广大教师开展双语授课,提高英语教学授课率。
加强教材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在教材选用方面,要及时更新换代,选用近三年来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对新兴学科专业鼓励选用原版教材;在教材编写方面,设立本科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鼓励教师编写具有我校专业特色的高水平教材,积极支持我校教师参与编写全省和全国统编教材,并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教材评奖。
设立教改基金,用于资助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完善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机制,实行严格管理,滚动支持。
2、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切实落实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建立优秀生培养、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双专业制和转专业制等教学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国内外校际间和本专科间的学分互认,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运行机制。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以院级单位为基础、职能部门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调控职能,构建学校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二级学院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督导体系等三种质量监控和激励机制。迎接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方针,强化质量意识,努力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优化专业结构
根据国家特别是山东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我校专业优势与特色,适时调整和增加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避免教学单位之间专业重复建设和相互交叉,形成以工为主、以轻工为特色、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加强学科专业的集约性和专业间的相互联系,鼓励并逐步形成学科专业群,强化专业特色与优势,形成省内甚至国内品牌专业,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认真做好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工作,完善助学体系,开拓助学途径,解除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大学生社团为依托,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视学生实习环节,加快校内外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查和对学生择业、就业的指导,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巩固现有就业市场,全力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多方开辟新的就业渠道,确保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二)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统筹规划,加大建设力度,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学科领校、特色兴校战略。在学科建设上设立“学科特区”,进一步“扶优扶强”和“做大做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或有所为有所少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实现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统一。
根据山东省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我校的发展目标、定位,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分层次重点建设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十大学科领域。一是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好我校的名牌学科和特色学科,尤其要加快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使其综合势力和水平在山东省保持领先,在全国位居前列;二是大力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传统一级学科领域的整体水平,使其综合势力位居全省前列;三是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和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联合,加快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逐步建成一个学科门类相对齐全,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并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
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学科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和学科建设评估筛选体系,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为实现学科建设目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推动学位授权点建设
科学地制订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与发展规划,确定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制定我校学位点申报的“日程表”。结合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整体条件及申报要求,分析目前我校申报所面临的形势,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申报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奠定基础。
要调动全校的积极性和资源,打破现有学院和部门界限,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学科优化重组,瞄准一级学科,构建学科群,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尽快增加硕士一级学科的数量。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到学院,各学院、各学科要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已取得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学科,要加大建设力度,向博士点的目标努力,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必须位于冲击博士点的第一方阵。在硕士点建设方面,一些学科必须实现快速和跨越式发展,同时还要抓住时机,适时拓展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拓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和覆盖面。
3、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研究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制度和模式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并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调动研究生、导师、培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科学规划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逐步建立一级学科培养模式,进行培养计划、培养手段的创新,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开展创造性工作。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与课程内容改革。加强交流和合作,探索并实施研究生访学制度,开辟与国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渠道,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充分调动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制订措施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主动性,实施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配套奖励制度,激励研究生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积极推进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的改革,为研究生科研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改善条件、搭建平台。
(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1、整合学术资源,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提升学校科技总体实力
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解决科研力量分散和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大激励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拓宽科研项目的申请渠道,集中研究力量,争取更多的高层次立项,组织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计划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的争取工作,做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工作,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竞争。
2、加大应用研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途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重视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加快校办科技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抓住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参与企业国外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联合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装备。以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龙头,以与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性研究为依托,重点解决制浆造纸、皮革、发酵、食品、陶瓷玻璃等轻工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轻工产业,同时调整服务面向,扩大服务领域,为全面推动工业制造业的科技进步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出贡献。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以专兼结合方式,确保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教师规模
从学术梯队建设和优化的需要出发,按照本单位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补充计划。在保障近几年全校硕博比大幅提高的前提下,每年引进教师任务在70人左右,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95%以上。确保扩招阶段生师比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的优秀规定。
讲求办学效益,修改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充分利用与山东大学全面合作的有利条件,在教育部规定的限度内,通过外聘教师解决教学、科研力量不足的问题。
2、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加快科研梯队建设
“双聘院士”计划:在学校重点发展、科研能力较强、队伍基础较好的优势学科中,开展院士聘请工作,借助院士在学科领域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提高我校科研工作的档次和实力,加快学科建设的速度。
“139”计划:为尽快形成具有攻坚能力的学科建设梯队和较强实力的学科群体,实施以学科带头人为关键、以学术带头人为重点、以学术骨干为基础的“139”计划。培养和引进10名左右在同学科领域国内有较大影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30名左右在同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省内有较大影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90名左右在同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骨干。
“讲席教授”计划: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充分发挥引才借智的作用,聘请相关领域高层次专家参与我校教学科研工作,带动师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学科建设。每年在岗讲席教授的数量达到10--20名左右。
“教学名师”计划:设置10--20个教学名师岗位,通过培养选拔基础理论深厚,教学精力投入足,潜心教学研究,师德高尚,态度认真,作风严谨,水平较高,方法科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和教师敬佩的教学能手,授予“教学名师”荣誉称号,树立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为激活典范效应,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在学生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进一步强化人才载体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力度
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以实际需要吸引人才,提高人才投入产出比。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谐的科研团队、较高的办学层次、名牌专业建设是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在我校的设立,加快硕士点和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以岗引人,以岗择人,促进高层次人才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围绕教学和学科建设需要加大对实验室、研究室投入的力度,为各类人才教学、科研提供基础平台。
完善师资学历培养机制,以提高硕博比为重点,以学为所用为关键,以能力建设为目的,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的力度。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强调培养的针对性、计划性,同时建立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培养些工作认真、敬业爱校、素质较高、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教师。对教师的培养按照学历培养、短期进修和高层次人才国内外合作研究三种形式进行规范管理,在提高学历层次(硕博比)的同时,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1、实施“实验教学建设工程”,加强实验教学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建设,重点建设好公共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拓宽实验室开放范围,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使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并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例,使其达到80%以上,将各实验室建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
2、实施“产学研基地建设工程”,加强实践教学
积极探索产学研基地建设规律,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在所建成的标志性产学研教育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基础上,建设30个标志性产学研教育基地,120个教学实习基地,以满足各专业实习实训的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我省由轻工大省向轻工强省跨越的需要和建设工业强省的需要,建立30个以上相关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建设好校分析测试中心,建设若干个校内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外资源的共享
3、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全面落实网络进教室、进宿舍工作,新建或改建部分设有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其它先进教学手段的教室,积极推进教学条件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引进和开发校园网教学和管理系统,构建网上教学与教学管理平台。完善校园网建设,实现学校管理手段现代化和全校信息、资料等教育资源的共享。
4、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图书资料建设
加大用于购置图书资料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馆藏图书数量和生均图书占有量,将我校图书馆建成一个现代化、网络化、多功能、标志性信息中心。
(六)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
1、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的公开招聘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和任期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逐步建立起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机制,保持干部队伍精干、高效、充满活力。
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
按照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意见,本着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总量控制、微观放权、规范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合理核定机关、教学、教辅等岗位编制,规范校内组织机构;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选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对各类各级岗位实行全员聘任制,试行并完善高校教育职员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重新修订各单位岗位津贴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并规范院系的自主权。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活力的用人制度;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由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3、实施开放活校战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通过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进行合作研究,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及有关人员出国学习、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增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引进国外师资、设备、图书等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学校对外开放的范围与领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积极进行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努力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等合作办学模式。
4、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新型高效的管理模式
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模式,以实行管理责任制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向管理要效益。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管理和考核,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其服务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要求。
5、以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切实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
坚持优化、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以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深入推进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有利于节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机制,运用制度来规范决策程序;整合循环利用资源,提高使用效益;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检查监督,降低消耗,杜绝浪费;制定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和节约办学的氛围,促进学校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
6、深化财务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和校内经济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筹融资能力
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法规和制度,健全完善校内各项财经制度,理顺校内经济关系,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加强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增强预算的严肃性,防范财务风险,保证财经工作健康运行。优化支出结构,尽量减少消耗性支出。强化财务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财务监督职能,严格财经纪律,层层落实经济责任。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国有资产管理的分级责任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制定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办法,规范利用国有资产从事校内外服务的各种经济行为。实现校内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最佳效益。
在坚持政府拨款、学生收费主渠道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各种专项资金和重点投入,较大幅度地提高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收入所占比重,吸引社会捐助、社会投资,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努力进行多种办学形式的探索,为学校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逐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对校园、物业、饮食、公寓等条件成熟的服务项目,实现社会化管理,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后勤服务活力。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各服务实体和社会化服务业主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实施科学化管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和项目,增强自我发展的功能,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七)加快基本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办学空间
坚持高水平、高品位、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规划,优质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一期二批工程建设任务。整合新老校区资源,尽快实现单校区集中办学的目标,提高办学效益。到2010年,基本完成长清校区的规划建设任务,初步建成一个功能齐全、文化品位高、信息化水平一流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校园。
(八)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1、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结合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奋斗目标和学校定位,对我校建校以来长期形成的治学精神、办学理念进行总结、提炼,培养和丰富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积极发挥大学精神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坚持不懈地把抓好校风、教风、学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注重发挥教职工的工作作风在校风形成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寓育人于教学、管理、服务之中,形成“三育人”的合力。
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资源,通过举办讲座、开设专家论坛、开展各类科技文化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健康的文化氛围,让师生在高品位的文化中不断受到感染和熏陶。充分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合理发展,严格管理,规范运行,积极引导,深入挖掘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潜能,有效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锻炼实际能力,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牢牢把握和谐校园的建设方向,切实做好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不断提高治校兴校能力,推动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进程,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促进广大师生员工和谐相处,从而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1、继续加强党建工作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建设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八种意识”,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清正廉洁,塑造公仆形象和人民教师形象。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增强基层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专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密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改进和加强“两课”教学,切实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工作。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强化网络德育意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工作。积极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积极倡导和组织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在学生公寓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将学生公寓建成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阵地。
3、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执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两个务必”和“五不许”的要求,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力度,增强干部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意识,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切实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为广大师生员工多办实事、好事;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督、监察和审计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切实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监察职能,继续坚持和完善过程监督制度,从源头抓起,维护党的声誉和学校利益,预防腐败;健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
4、坚持校务公开,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认真推行校务公开,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健全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监督功能,使其真正发挥监督校务公开、推动校内民主的作用,真正成为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坚持以法治教、依法办学,规范各类办学行为。充分发挥各级学术委员会、统战工作、离退休干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十)创建和谐校园,为学校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内部环境
针对校区不断扩大,师生员工不断增加的新情况,认真研究校内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方法。大力加强保卫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强化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形势政策教育和安全稳定教育,警钟长鸣,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防火、防盗、防中毒、防意外事故为重点,特别要注意防止重大灾害、人身事故的发生和苗头的出现,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和专项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物防、技防设施,配合人防,建立物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式的校内安全防范体系,确保万无一失,建设文明、安全、稳定、和谐的大学校园。
山东轻工业学院2006年工作要点
2006年是我校建设和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一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新校区建设、更改校名和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重点,大力发扬“不怕吃苦、无私奉献、不甘人后”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校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离退休老干部工作
1、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党委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水平;联系学校实际,抓好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认真抓好“两课”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切实发挥“两课”在学生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扎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责任部门:宣传部、学工部、政法学院)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认真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并进行“回头看”,切实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方案的落实;建立健全党的建设的各项制度,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责任部门:组织部、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认真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管理水平;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的制度和方法,完善干部的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干部选拔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搞好干部的任用与管理。(责任部门:组织部)
4、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章,强化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在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业余党校建设,充分发挥业余党校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党员教育中的作用。(责任部门:组织部)
5、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体系”建设方针,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使决策目标合理,执行责任清晰,监督检查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规范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真正做到管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局面。(责任部门: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
6、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向深入。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加强对学校基本建设、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投标、财务等工作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监督措施,加大监督力度,把纪检监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责任部门:纪监审办公室)
7、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整合校内新闻资源,大力加强对内对外宣传,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部门:宣传部)
8、大力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提高师生员工文明素质为核心,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专兼职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继续加强学风建设,加大宣传、督察力度,严肃考风、考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素质拓展为统揽,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校园文化等活动,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责任部门:宣传部、团委、学生处)
9、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建设,开好教代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维护、参与、建设以及桥梁和纽带作用。(责任部门:统战部、工会、团委、妇委会)
10、切实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继续落实好政治、生活待遇,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使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责任部门:离退休工作处)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大机关作风建设的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增强教师队伍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责任部门:人事处、教务处、机关党总支、宣传部、组织部)
二、新校区建设和学校搬迁
12、加快新校区建设。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保一期二批工程按期交付使用,满足学校整体搬迁的需要。(责任部门:新校区建设办公室)
13、加大监理审计力度。充分发挥监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严格施工管理,加大工程监理力度,做好跟踪审计工作;积极探索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和手段,力求新校区建设性价比的最优化。(责任部门:纪监审办公室)
14、做好老校区置换和学校整体搬迁工作。切实做好老校区置换工作,认真总结2005年搬迁经验,充分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确保夏季搬迁工作有序、顺利进行。(责任部门: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15、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根据新校区的总体规划,加快新校区的数字化建设步伐。(责任部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三、更改校名工作
16、结合迎评促建,全面掌握改大学的标准、程序和途径,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完成更改校名工作。(责任部门:发展办公室)
四、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7、把迎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学校弱项建设任务与目标,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计划,责任与任务落实到人,定期检查与指导各单位的评建工作,加大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确保各项迎评工作顺利进行和“保良争优”目标的实现。(责任部门:迎评办)
五、教学工作
18、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创造条件全面推进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实行责、权、利有机统一;启动院系教学工作评价机制,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制和奖惩制度;进一步强化教师工作规范。更新教学管理手段,加强教学管理硬件建设,尽快实现网络化管理。(责任部门:教务处)
19、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重新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加大教学研究力度;规范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质量激励机制,提高质量监控的力度。(责任部门:教务处、研究生处)
20、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力度。制定“十一•五”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规划,以新专业建设为重点,确定学校校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培育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设立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基金,新建校级精品课程5—8门,培育省级精品课程2—4门,组织编写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进一步开展双语教学,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规范化。(责任部门:教务处)
21、进一步加大本科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招生宣传效力。在本科招生中实行按学科专业大类或院系招生与分段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提高研究生初试的上线率。(责任部门:教务处、研究生处)
22、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不断提高馆藏图书总量、使用率及生均图书占有量,优化图书资料的结构。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责任部门:图书馆)
23、完善成人教育学院的责任目标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成教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责任部门: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
六、学科、学位点建设和科技工作
24、加强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根据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确定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加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扶持优势学科,加强新兴和交叉学科,完善学科布局,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做好迎接省级重点学科“十一•五”评估的准备工作,完成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工作。(责任部门:科技处)
25、做好申报第十一批硕士学位点的准备工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打破院系和学科界限,优化整合全校资源,力争使硕士一级学科点建设有所突破,硕士点总体布局更加合理。(责任部门:科技处、研究生处)
26、认真组织好国家、省部级课题和奖励的争取工作。全年争取国家级课题5项以上,力争科技奖励取得新进展,不断提高我校科技工作的档次和影响力。(责任部门:科技处)
27、科研经费力争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落实责任制,全年科研总经费达到3000万元。(责任部门:科技处)
28、学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报工作的管理和创新,充分发挥学报在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中的理论阵地作用。(责任部门:学报编辑部)
七、师资队伍建设
29、认真落实学校师资引进政策和计划,重点做好博士、硕士层次教师的引进工作,努力提高硕博比。在保证师资质量的前提下,全年引进教师110名以上,其中博士40名以上,硕士70名左右,确保2007年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师生比达到优秀标准。(责任部门:人事处)
30、继续推行“双聘院士”、“139”、“教学名师”等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为重点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责任部门:人事处)
31、营造尊重知识、人才和创新的氛围,建设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完善教学科研人员业绩量化考核评价制度,使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津贴收入挂钩,彻底打破平均主义,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责任部门:人事处)
八、学生工作
32、强化目标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责任部门:学生处、团委)
33、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认真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人文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校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学条件和发展平台。(责任部门:学生处、团委)
34、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大宣传力度,畅通信息渠道,拓宽就业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责任部门:学生处)
九、后勤保障工作
35、多渠筹措办学经费。全力以赴做好建设筹资和社会化融资工作,确保新校区一期二批工程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条件建设资金的需求。(责任部门:计财处、后勤处)
36、收费工作。继续落实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缴政策,充分调动各院系的积极性,尽最大努力做好学费、住宿费收缴工作。(责任部门:计财处)
37、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科学调度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严格管理,开源节流,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学校财政安全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责任部门:计财处)
38、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改革。改革并完善后勤现行运行机制,促进后勤服务平台建设;做好新校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保障有力的新型后勤服务体系。(责任部门:后勤处)
39、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以伙食和物业管理为龙头,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以物业和食堂为重点,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监管,确保安全运行。(责任部门:后勤处)
40、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改革资产管理模式,管理重点向效益管理转移。推进办学资源共享,强化效益考核和有偿使用管理,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规范招标采购工作,严格投资论证,提高投资效益。(责任部门:国资处)
41、加大对校办产业的管理和改革力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科优势,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努力孵化实验室产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努力培植科技产业和校办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将校办产业发展为教学实践基地、科研中试基地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责任部门:校产办、教务处)
十、安全保卫工作
42、建立健全安全保卫系统的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政保、治安工作,加大防火、防盗、防中毒等工作力度,加强对保卫队伍的建设,提高保卫人员素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责任部门:保卫处)
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是学校质量年和管理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加强管理,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扬“不怕困难、无私奉献、不甘人后”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校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离退休老干部工作
1、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认真抓好“两课”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切实发挥“两课”在学生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扎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培养师生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2、努力健全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健全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的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党员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业余党校建设,坚持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和考核工作。认真贯彻全省“三个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精神,研究和探索决策目标体系、执行责任体系、考核监督体系(简称“三个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顺利开展。
4、深入贯彻中纪委七次全会、省纪委八次全会和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向深入。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加强对学校基本建设、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投标、财务等工作的监督检查。
5、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整合校内新闻资源,大力加强对内对外宣传,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知名度。
6、大力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牢牢把握和谐校园的建设方向,切实做好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以提高师生员工文明素质为核心,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7、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切实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继续落实好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使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9、加强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建设,开好教代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维护、参与、建设以及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0、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全校上下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切实把迎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学校迎评工作具体安排,进一步明确学校弱项建设任务与目标,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计划,责任与任务落实到人,加大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确保各项迎评工作顺利进行和优秀目标的实现。
三、管理工作
11、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下大功夫、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完善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局面,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
四、教学工作
12、优化教学管理体制,强化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责、权、利有机统一的教学管理体制,使二级学院既具有更大自我调节和发展的权利,又要承担起各项教学工作的重要责任。
13、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确保06级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导学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继续开展第二专业(双学位)及辅修专业教育;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科研资源,扩大实验开放范围,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强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切实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14、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二级学院的教学评价工作,建立健全二级学院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立体化和网络化平台,提高质量监控效力。
15、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和专业建设。以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继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强化省级和校级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完善专业、课程建设与检查评估制度,切实提高全校课程和专业内涵与质量。
16、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创新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建立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探索并实施研究生访学制度,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改革导师管理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设立并启动山东轻工业学院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和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奖,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7、进一步加大本科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招生宣传效力。进一步完善招生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大宣传、改革力度,促进我校生源结构与生源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提高研究生初试的上线率,努力扩大研究生规模。启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18、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不断提高馆藏图书总量、使用率及生均图书占有量,优化图书资料的结构,在提高图书资料使用效率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19、完善成人教育学院的责任目标管理试点工作,适度扩大成教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五、学科、学位点建设和科技工作
20、加强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根据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学校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使重点学科、学位点建设、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切实做好省高教强省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
21、做好第十一批硕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学科优化重组,瞄准一级学科,构建学科群,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全力做好2007年第十一批学位点申报工作,力争使硕士点总数达到30个以上。同时,研究启动“博士单位建设工程”,结合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整体条件及申报要求,分析目前我校申报所面临的形势,实施战略规划和部署,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申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奠定基础。
22、认真组织好国家、省部级课题和奖励的争取工作。全年争取国家级课题3项以上,争取4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奖励,不断提高我校科技工作的档次和影响力。
23、科研经费力争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纵向经费保持在500万元以上,科研经费总额4000万元以上。
24、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科技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
25、学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报工作的管理和创新,充分发挥学报在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中的理论阵地作用。
六、师资队伍建设
26、作好07年教师引进,确保评估师生比呈现良好趋势。认真落实学校2007年度师资引进的原则性意见,师资补充从青年教师引进向高层次人才(院士、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聘用和引进转变,同时作好博士层次教师的引进,制定并试行引进教师量化评价办法,继续做好应届毕业生的考察、体检等过程的监督,确保引进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27、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支持重点建设。年内争取聘请“双聘院士”2-3名。做好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玻璃和陶瓷材料、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与检测等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其他校级重点学科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招聘工作,同时组织学科与同行专家重点联系,重点突破。积极做好学校首个“泰山学者”岗位的招聘工作。在推行“139”计划的基础上,上半年再推出“教学名师”计划,完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28、改革用人制度,实现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继续完善考核制度,使考核结果与职务、职称晋升、津贴收入挂钩,打破平均主义,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七、学生工作
29、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专兼职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加强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锻炼过硬本领,使他们的政治水平、业务能力能够适应学生发展成才的需要。
30、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认真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人文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校风;继续加强学风建设,加大宣传、督察力度,严肃考风、考纪;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学条件和发展平台。
31、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丰富信息源,加强就业信息提供;注重开辟就业市场,建立更多的就业基地;加强就业指导,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八、后勤保障工作
32、增收节支,重点做好节约型校园工作。对各类中小型工程、预算外项目要严把立项关,从源头上杜绝盲目立项,乱开口子、乱花钱、随意扩大项目实施内容问题;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坚决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严格执行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广泛接受监督,增强透明度;加大水、电、汽的节约力度,确保各类临时用水电费的回收和用电稽查力度,使节约成为制度,向节约要效益。
33、多渠筹措办学经费。全力以赴做好建设筹资和社会化融资工作,一方面,加大后勤社会化工作力度,争取社会支持;另一方面,多渠道积极争取政府、上级部门的支持。确保新校区一期二批工程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条件建设资金的需求。
34、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增强财务工作的规范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科学调度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严格管理,开源节流,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学校财政安全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5、收费工作。继续落实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缴政策,充分调动各院系的积极性,尽最大努力做好学费、住宿费收缴工作。
36、继续抓好在建项目的建设任务。在资金保证的情况下,力争工程训练中心5月底交付使用,南院小高层10月份完成竣工验收工作。文科楼、图书馆按计划向前推进。
37、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意识。改革并完善后勤运行机制,促进后勤服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后勤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的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加强监管,控制过程,建立保障有力的新型后勤服务体系。
38、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有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坚持管理规范、效益优先的原则,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学校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39、加大对校办产业的管理和改革力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科优势,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努力孵化实验室产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努力培植科技产业和校办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将校办产业发展为教学实践基地、科研中试基地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
40、切实做好校友工作,加强联系,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41、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档案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九、安全保卫工作
42、完善创新安全保卫工作的运行机制,增强责任心,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保卫工作要在“实、细、勤”上下功夫,强化政保、治安工作,加大防火、防盗、防中毒等工作力度,加强安保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做到安全保卫工作一刻也不放松,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〇〇七年四月二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离退休老干部工作
1、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主题,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切实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意识。
2、以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为依托,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落实党员处级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积极推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充分发挥业余党校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作用,坚持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3、以作风建设为重点,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研究和探索目标管理、科学决策的体制和规律,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持勤俭办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周密部署,完成好中层干部换届调整和科级干部调整工作,改善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
4、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纪委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方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校务公开,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强化对学校招生、收费、基建、采购、后勤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5、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加强对内对外宣传,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
6、深入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校园文明风尚,激发师生创造活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7、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切实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继续落实好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使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9、加强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维护、参与、建设以及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评估整改和教学工作
10、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巩固评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保证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认真落实评估整改方案,明确责任,确保整改任务的圆满完成。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施校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点建设二级学院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大学校宏观调控和激励力度。进一步完善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立教学工作长效机制。
11、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做好教育部专业评估工作,培育更多省级和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继续强化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提高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深度和水平,获得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并争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我校课程建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争创国家级精品课程;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课程范围,强化师资外语培训,确保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施网络辅助教学,丰富教学资源,促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
1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开放实验比例,加快省校两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积极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设立创新基金,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和平台;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严格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精神。
13、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创新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探索并实施研究生访学制度,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并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进一步落实《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4、加大招生宣传工作力度,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切实做好招生工作,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15、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不断提高馆藏图书总量、使用率及生均图书占有量,优化图书资料的结构,在提高图书资料使用效率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16、积极扩大成教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学科、学位点建设和科技工作
17、进一步加强学位点建设,调动全校的积极性和资源,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全力做好第十一批硕士点申报工作,力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达到3个以上,二级学科硕士点达到30个以上。同时,积极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工作。
18、切实加强现有8个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明确建设思路,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紧抓特色,保持优势。制浆造纸学科要尽快研究启动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工作。
19、认真组织好国家、省部级课题和奖励的争取工作。全年争取国家级课题5项以上,力争获得标志性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我校科技工作的档次和影响力。
20、科研经费力争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科研意识,充分调动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科研经费总额4000万元以上,并不断提高到位经费比例。
21、学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报工作的管理和创新,充分发挥学报在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中的理论阵地作用。
四、师资队伍建设
22、认真落实学校师资引进的原则性意见,师资补充从青年教师引进向高层次人才(院士、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聘用和引进转变,同时作好博士层次教师的引进,做好对应届毕业生的考察、体检等过程的监督,确保引进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23、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年内争取聘请“双聘院士”2-3名;按照“139”计划要求,做好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招聘工作;切实做好我校首个“泰山学者”岗位上岗人员的合同签定工作,迎接省委组织部和教育厅的检查;认真做好第二个“泰山学者”岗位的招聘工作;出台学校“创新团队”的评选办法,在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启动“创新团队”建设。
24、根据上级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改革用人制度,实现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继续完善考核制度,使考核结果与职务、职称晋升、津贴收入挂钩,打破平均主义,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25、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五、学生工作
26、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爱心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人的理念;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认真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人文教育和“崇实尚能”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培育良好校风;继续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大教育、管理、督察力度,树立良好教风学风;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加强人文关怀,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平台。
27、加强就业指导、市场开拓、信息化服务、基地化建设,加大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力度,加强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促进就业工作又好又快开展。
六、财务及后勤保障工作
28、进一步加大筹措资金的力度,全力以赴保证办学所需资金。合理安排财务预算,确保学校资金不断链。
29、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规范经济秩序;调整和规范现行的分配政策,强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和中心工作对资金的需求,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30、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将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理念贯穿学校办学全过程。按照学校建设节约型校园实施方案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堵塞政策漏洞,努力降低后勤运行、行政办公、用人等各项成本,减少支出。
31、进一步完善后勤各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2、坚持管理规范、效益优先的原则,建立有效机制,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学校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33、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校办产业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校办产业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经营目标责任制,最大限度的提升资源效能和经济效益。
34、切实做好校友工作,加强联系,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35、进一步加强档案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使用和服务水平。
七、安全稳定工作
36、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妥善处理校内突发公共事件,强化政保、治安工作,加大防火、防盗、防中毒等工作力度,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三日
党务与社团管理专项工作
组织工作
学校组织工作由党委组织部负责。党委组织部是学校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其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主要工作是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处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教育与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发展党员工作、知识分子工作。组织部设部长1名,由宿建沛同志担任;刘传波同志2007年1月起担任副部长;姜洪雷同志担任副处级组织员;周玮玲同志担任副科级干部,2008年10月提拔为正科级干部。
党校是学校党委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训骨干队伍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培养、培训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渠道。2007年3月与组织部合署办公,刘传波同志任党校副校长(正处级,兼)。
2006-2008年,全院组织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有关指示精神,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1、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按照《党章》和《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在大学生班级中建立党支部的实施意见(试行)》,2006年以来,加大了在学生班级中建立党支部的力度,2008年,组织了对全校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党支部数量由原来的90个增加到150个,新增党支部60个,其中学生班级党支部19个。同时,将学生党建工作向学生公寓、社团延伸,提高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拓展了学生党建工作的阵地和载体,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006年与2008年,举办了两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党务工作知识培训,为提高支部工作水平,保证党员发展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暑期,对我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总结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下半年举行了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10个总支(支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通过以上措施,我校的基层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008年,以党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委员以及兼职组织员为重点,认真开展了党务工作培训活动,明确了党务工作人员的职责与任务,探索了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高支部工作水平、规范党员发展工作的方法与途径。2008年11月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学生党建工作研讨会,总结交流了学生党建进公寓、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展示了相关成果,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加强党校建设,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教育培训机制。2006年上半年党委提出了《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党校的职责和任务,完善了校院两级培训机制,既保证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需要,又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2006-2008年共组织培训班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6期,培训党员发展对象6200余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5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2000余人,为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严把党员“入口”关,努力做好发展党员工作。2006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在高知群体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加强在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出台了《关于建立发展党员工作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试行)》,加大对党员发展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调整了组织员设置并进行培训。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和党员发展程序发展党员,加大了一线青年教工和大学生中的发展党员的力度,2006-2008年,共发展教工党员70人,学生党员3365人,截止2008年底,在校学生党员比例达到7.8%。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
4、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内先优评选工作
2006年以来,在全校党员中认真组织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活动,印发了《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读本》,并为各总支购置了相关的学习资料、设立了网上学习园地,对党员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学校评建工作的关键时期,出台了《关于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及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发动广大党员顾全大局,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参与和支持学校工作。
2008年,组织党员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认真组织特殊党费的收缴工作,我校共有1607名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67.77万元,全部按照有关要求直接或经省委组织部及时上缴中组部。
通过开展先优评选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2008年,组织了2006-2007年度三级党内先优评选、推荐工作,评出了校级先进党总支7个、先进党支部20个、优秀共产党员277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6名;推荐评选出山东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山东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名、山东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政法学院马列党支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2008年“七一”前夕,学校组织了“庆祝建党87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对党建工作先优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5、进一步建立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健全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2006年,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4个长效机文件和省委基层党建工作《纲要》等文件,努力建立和完善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在高知群体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发展党员工作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试行)》、《关于在大学生班级中建立党支部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意见》、《关于在全校广泛开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五个好”党员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党员队伍的发展、教育和管理以及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对于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2007年6月,成立了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文件,制定了《党员组织关系管理规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基层党建工作互观互检活动,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的党建工作也受到高校工委检查组的好评。
2007年,出台《关于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校范围推行每名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2个学生班级的工作,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对促进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1、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2006年,对科级干部队伍进行了调整,共提拔正科级干部27人,副科级干部25人,交流7人。这次调整,体现了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加强了基层单位的力量。全年调整处级干部2人。2007年3月,提拔正处级干部1人,副处级干部6人,免职2人。2007年底进行了处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提拔正处级干部12人,副处级干部22人,有效地改善了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学历结构。2008年3月和10月,先后对部分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共提拔正科级干部51人,副科级干部46人,岗位交流14人。
2、加强对干部队伍的考核监督,对试用期满的干部进行了考核,2006年底,对试用期满的13名处级干部和1名科级干部进行考核,2007年3月,对试用期满的52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考核,2008年3月和12月,先后对40名试用期满的处级干部进行了考察。同时,做好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察工作,进一步优化考核的制度和方法,逐步建立起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党政干部评价考核机制,为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调整工作提供了依据。2006年,制定了《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检查。
3、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认真抓好干部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2006年2月和9月份举办了两期处级干部学习研讨班。2006-2008年,选派2人到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选派15名处级干部参加省委高校工委处级干部培训班的学习。2006年,举办院部行政负责人培训班、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主任)培训班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为学校评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评估阶段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组织了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培训班、学生党建工作培训班,组织了全校党员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活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党风廉政建设报告会。2006-2008年,先后10余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专题培训。
4、加强了干部信息建设工作。2006年,处级、科级干部信息数据库已经完成。2007年,与人事处、综合档案室一道,进行了处科级干部“三龄一历”审核认定工作,做好档案补充整理工作,提升干部档案质量,完善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制度,发挥档案在干部任免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干部信息和档案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其他工作
1、会同学校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学校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和规定,参与了“泰山学者”岗位的申报、宣传、有关人选选聘的组织工作。同时,关心高层次人才的工作与生活,了解并努力协调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2、2008年,在组织部内部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自我加压,狠抓学风建设和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3、2006-2008年完成了每年教代会和工代会的换届选举和会议组织工作。
撰稿人:姜洪雷 审稿人:宿建沛
宣传、统战工作
学校宣传、统战工作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党委宣传部是在校党委领导下,主管全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对全校师生进行理论教育及形势政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管理、对内对外宣传报道等。党委宣传部设部长1名,由于明梓同志担任。
党委宣传部下设新闻中心。2006年初共有8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处级职称1人。2008年5月调出科级干部(中级职称)2名,现有专职工作人员6人,其中新闻中心2人。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
三年来,我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全省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学校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党委宣传部部长于明梓带领5名工作人员转变观念,积极工作,圆满完成党委各年度宣传任务。
一、深入学习,务求实效,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为了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每学期开学初均制定理论学习计划,集中印制和订购了学习材料和辅导材料,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督促和检查,促进政治理论学习的制度化。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即时起草贯彻落实文件,周密部署,认真安排,注重实效。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党的历次全会的会议精神,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论述,紧紧围绕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我校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如何贯彻落实的实践性课题,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节约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在抓好面上的学习的同时,努力开拓理论学习的新途径、新方法,注重在联系学校实际促进工作上下功夫。结合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校庆60周年等学校中心工作,组织开展老干部访谈、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五代大学生对话等活动,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站,通过开辟专题、专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搭建平台,常抓不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质量
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拿出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以继续提高我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主线,不断促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一是鼓励教职工积极撰写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文章,通过梳理我校近年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的新经验、新做法,不断使之理论化,不断推出优秀的成果,努力推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上水平上层次;二是开展了师生思想动态的调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扎实推进,同时为党委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三是积极探索并构建宣传思想工作考评体系,制定《山东轻工业学院宣传思想工作考评标准》,建立健全宣传思想工作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单位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提高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水平。四是建立齐鲁讲坛山东轻工业学院分坛,组织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弘扬齐鲁文化,营造文化氛围。该项活动被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评为“先进单位”和“示范项目”;五是加强宣传部网站建设,使之成为集思想性、政策性、趣味性和广泛参与性于一体的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在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六是督促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主动利用校园网清风社区等交流平台与广大师生开展平等交流,赋予舆论引导和促膝谈心以更灵活的形式和更丰富的内容。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本科教学评估和校庆60周年做出突出贡献
为打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一攻坚战,党委宣传部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浓厚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报、广播站、校园网舆论阵地开辟专栏,大力宣传有关评建工作的知识、动态、感人事件、典型人物等内容,宣传栏集中推出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成果展示,附之以宣传板、宣传横幅、倒计时牌、电子显示屏等形式,使得迎评促建的氛围浓厚而热烈,评建意识深入人心。摄制了专题宣传片,设计制作了大型教学成果展,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和各项成就,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同时也有效地把我校的亮点生动地介绍给了各位教育部的专家,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组建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记者队伍,在评估期间不分昼夜、不辞辛劳,圆满完成了高强度、高要求的宣传报道任务,还在有限的时间内制作出了高质量的专家影集和光盘,为评估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配合校庆60周年活动,在策划特色专题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外宣传等方面贡献突出。一是策划特色专题活动。利用校庆期间广大校友返校的机会,组织五代大学生现身说法话改革开放30年历史变迁,让各届毕业生赠人以言,为“90后”新一代成长成才提供指导。采用谈话类节目的形式,从50、60、70、80年代出生的校友中选取一名代表,与在校的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二是在营造舆论氛围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形成了“有层次、有深度、多载体、效应广”的宣传态势,营造了热烈活泼的舆论氛围,赢得了校友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校庆期间制作了校庆校报特刊、专题网站、光盘、教学科研成就展、专题片等,同时还组织老干部访谈、征集校庆口号、校庆徽标,制作横幅、展板、宣传栏、灯杆广告等;三是根据学校关于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并邀请校外新闻媒体、有关专家重点对宣传工作进行前期策划,使得校庆宣传工作更具针对性,总结提炼出轻院“老总现象”,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校庆期间邀请来自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14家社会媒体的近30名记者参加,在各种媒体集中报道了的校庆活动30余篇(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四、加强引导,突出重点,主动适应学校发展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
围绕党委提出的“内涵建设年”的工作思路,新闻宣传工作尤其是对外宣传工作抓住热点、强化重点、突出亮点,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加大了新闻宣传力度,努力树立好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三关注”即关注学者、关注学术、关注学生,加大了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教学科研水平的宣传力度;二是建立校报评论员队伍。在全校各层面遴选代表人士,评为校报兼职评论员,鼓励他们积极撰写评论员文章,在校报设立固定栏目刊登,加强了对校内舆论的引导;三是加强新闻策划。根据学校对外宣传工作的要求,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究,并邀请校外新闻媒体参与新闻报道的前期策划,使得工作更具针对性,见报率显著提高。按同一新闻在不同媒体转载算一篇的口径统计,近三年对外新闻报道达300余篇次;四是紧密围绕学校各时期的重点工作,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宣传栏等舆论阵地,适时推出专题报道。新闻中心在人手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出版周期,办报质量稳步提高,尤其是在校庆期间,短时间内出版专刊32版。
五、明确责任,积极工作,不断提高宣传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为了不断满足学校发展对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宣传部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专兼职新闻宣传工作队伍。一是加强校报评论员、教工通讯员、学生记者三支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学校、二级学院(部、处)、学生三级宣传工作队伍网络;二是通过组织座谈会、举办业务培训班,聘请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形式,有效提高宣传工作队伍成员的业务素质和新闻写作水平。三是加强校内舆论阵地硬件建设,利用社会资金,在校园的重点位置,设计安装了18组宣传栏、海报栏;四是总结表彰在宣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评选出学校十大新闻、媒体看轻院十大新闻、优秀学生记者。五是在学生记者中组织了“金牌记者”评选活动、“金话筒”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了学生记者的归属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记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六、近三年统战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统战部积极工作,帮助和团结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知识分子为学校改革发展事业添砖加瓦、各尽所能。一是帮助各党派考察积极分子、发展新成员,组建成立了致公党山东轻工业学院支部, 对民盟山东轻工业学院支部进行换届;二是在团结力量、凝聚人心方面,通过开展座谈、谈心、交流等活动,积极听取党派成员和党外人士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在全校无党派人士中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理论素养显著增强,参政议政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四是通过发挥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作用,协助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撰写提案,支持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参加其党派活动,门振华老师受聘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义务监督员,李华教授受聘为民盟山东省委提案专家组成员,并撰写多篇有影响力的提案和信息,扩大学校在各行各业的影响。
撰稿人:熊开峰 审稿人:于明梓
纪检监察工作
纪监审办公室是负责学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合署办公机构。按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履行“教育、监督、惩处、保护”及审计职能。
纪监审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2004年11月至2007年11月,由窦同钦同志任纪监审办公室主任,高鹏同志任副主任。2007年12月学校中层领导班子换届后,由吕基强同志任纪监审办公室主任,卢绪欣同志任副主任。
纪监审办公室现有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人,有正处级纪检员、调研员4人。
2006-2008年,纪监审办公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风廉政建设指导方针,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深化教育,强化监督,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不断加快基建工程审计进度,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纪检监察工作
1、深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1)传达学习会议精神、部署安排纪检监察工作
2006-2008年,在中央纪委六次、七次、十七届二次全会、省纪委七次、八次、九届三次全会和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后,学校党委、纪委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三会”精神,研究当年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并及时召开了三次全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上级“三会”精神,对上年度的纪检监察工作进行总结,对本年度的纪检监察工作进行部署安排。会后,各部门、单位按照我校当年纪检监察工作要点,结合各自实际,进行了认真贯彻执行。
(2)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学校纪委与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密切配合,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全校党建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三年来,我室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006年,协助党委、纪委在全校党员干部中开展“勤政廉政、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积极采取自学、集体教育、作辅导报告、讲授主题党课、观看影视片、宣传先进典型、参观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等多种形式。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信念更加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勤政为民的观念更加牢固;遵守党章和党的纪律,严以律己,廉洁从政的行为更加自觉。同年,依据学校纪委《关于在全校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活动。邀请省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处杨学军处长为全校科以上领导干部、副教授以上教师作预防职务犯罪辅导报告,组织收看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等七部门在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齐鲁正气歌》大型文艺演出。为贯彻落实省检察院、省高校纪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重点部门和岗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具体意见》,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西区工程建设指挥部、长清区检察院及大学科技园各高校联合召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下发了《关于在大学科技园联合开展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我校与长清区检察院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
2007年4月至10月,协助党委、纪委在全校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主题教育活动。纪监审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个教育活动的安排、组织、协调。在教育活动中,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对照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结合师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检查自身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
2008年积极协助纪委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组织开展了“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活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积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和方法。坚持干部诫勉谈话制度,积极组织全校处级干部述廉活动,加强干部廉政教育。认真按照省纪委的要求清理整顿了个人小灵通捆绑单位办公电话问题。与党委组织部一起聘请白云同志来校作专场报告,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了省纪委开展的关于“扬正气、促和谐”廉政公益广告创作展评活动,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会议精神。
根据省纪委及学校党委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信念和决心,深刻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深刻领会了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基本要求、主要措施的理解,增强了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突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
(1)加强对考试、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检查
根据教育部、教育厅、监察厅关于加强招生录取执法监察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先后积极参与了研究生、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成人教育等我校承担的招生考试、阅卷、录取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全省普通高校招生、研究生招生的考试巡视工作,配合主管部门对有关命题、监考、阅卷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明确政策规定和工作纪律,特别是把学院招生录取工作作为重点强化了监督监察,派员进驻招生录取工作现场,开通招生录取监督电话,办理属监察职责范围的有关审核、签字手续,并根据教育厅的通知要求,参与了对新生入学资格的审查工作。
(2)强化了对物资设备采购供应使用的监督检查
为使学校招标工作按序“公开、公正、公平”进行,依据《关于加强招标工作监督检查的意见》,坚持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的原则,三年来共参与工程材料、仪器设备及物资采购招标150余次,对确保新校区建设、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注重加强对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监督,2008年两次参与了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考核检查工作。
(3)加强了对组织人事工作的监督检查
积极参与了党委组织部对处、科级干部任用考核、选拔、考察工作和年终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考核工作;积极参与了人事处招聘新干部、教师、辅导员及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组织人事工作照章行事、按序进行,没有出现违犯组织人事纪律的问题。
3、作好案件查处和信访工作,发挥案件查处的震慑和教育作用
作好案件查处工作,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建设性作用。作好信访受理和化解矛盾工作,维护学校的稳定。对信访举报力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反映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改正。做好信访受理工作是发挥群众监督、发现查办案件、维护群众利益、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措施。三年来,共受理信访48件,对信访中所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了妥善处理,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4、大力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工作
2006年,全省高校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后,学校党委、纪委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上级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有关文件,研究制定了学校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实施方案》,自6月25日至8月20日在全校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在自查自纠、整改建设工作中,各单位都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自责自纠到位,整改建设到位,没有发现违法违纪问题。同年,根据省财政厅鲁财字(2006)19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成立了由纪委书记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并对政府采购工作涉及到的有关部门进行了任务分工。通过自查自纠,学校自2003年到2006年期间,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两次计350万元,均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办理的,没有发现违规违纪问题。
5、深入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
根据教育部等7部门、省教育厅等7部门关于做好2006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监[2006]6号、鲁教监字[2006]3号)精神,学校成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计财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了清理检查,对2006年收费项目、标准进一步明确规范,要求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提高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乱收费,要实施“阳光收费”,凡涉及学生的收费都必须向社会、向学生公开。在28项收费中,实施学校统一票据、统一收费,由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形成了良好的制度。2007年和2008年,每年定期开展两次规范收费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三年来全校没有发生乱收费问题。
二、审计工作
三年来,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防范风险、促进效益、加强服务为目的,扎实有效地做好审计工作。
1、加大基建工程、修建工程的审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06-2008年,是我校基建工程进入决算审计时期。学校成立了基建工程审计领导小组。纪监审办公室积极协助基建工程审计领导小组工作,从抓制度和细节入手,严把审计关。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多次召开专业审计人员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坚持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下,审查好每一个细节,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不断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正确处理了基建工程承建单位提出的争议性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学校的利益。2006年共审计基建工程建设形象进度拨款58017万元,审减9518万元,审减率为16.40%;审计修建改造工程项目9项,报审总额133.12万元,审减22.40万元,审减率为16.82%。2007年,正式审结工程结算报告一份,初审报告一份,两份报告施工单位报审3174万元,审定2478万元,审减696万元,审减率为21.9%。审结校内修建工程16项,报审金额149.4万元,审减47.1万元,审减率为31.4%。2008年各施工单位上报工程结算报告60余份,涉及单体工程60余个,完成初审的报审金额为3103万元,审减额738万元,审减率为23.8%。审结校内修建工程报审金额56.6万元,审减15.95万元,审减率为28.2%。
2、积极稳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
根据学校党委决定和党委组织部的函,三年来对18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在工作中,注重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了审计程序,增加了审前调查和新老领导班子审计座谈环节,提高了审计透明度,扩大了审计宣传,保证了审计质量,增强了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开展财务审计工作,促进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
组织完成了对我校2005-2007年度财务决算和2006-2008年度财务预算以及金工实习厂、金融职业学院等下属单位2005-2007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此外,组织完成了对学校2005-2007年度产权登记审计工作。
4、开展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服务
2006年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对我校2003至2005年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计调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促使学校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科学和规范化。同年受学校后勤管理处委托,9月份起对山东轻工业学院双语幼儿园、山东轻工业学院幼儿园进行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2007年3月,根据省教育厅要求我院组成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对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我室组织审计事务所对我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出具报告上报教育厅。
5、做好经济事项审签,规范经济事项管理行为
三年来,共审签经济合同207项,涉及总金额近3000万元。通过经济合同审签工作,进一步规范了经济合同的管理行为,提高了经济管理意识,推动了学校制度化建设,维护了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其他工作
1、2007年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按照学院统一部署对我室原有网站重新改版,涵盖了更多内容,较好地宣传了纪监审计工作。
2、按照学校规定的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三年来,我室共向校档案室移交档案共计505卷,其中纪监档案34卷,审计档案471卷。
3、加强内部管理,积极组织全室人员参加全院和党支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派纪监审计人员参加了省纪委、教育厅、财政厅、审计厅、组织举办的培训班。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室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依法办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撰稿人:宋 丽 审稿人:吕基强
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工作处是学校履行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行政处级单位,下设教育管理科、大学生资助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和公寓管理科等业务部门。设处长1名,副处长2名,科室工作人员12名。其中具有副高职称的2名、中级职称的12名、初级职称的1名。处长由杨天梅同志担任。2006年8月25日由老校区(二环东路999号)整体搬入长清新校区(行政楼)。
2006-2008年,学生处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需求和发展为目标,强化教育、管理和服务各项职能,积极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大局,针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和省高校工委的精神和学校党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今年新增研究生,大部分充实到一线担任政治辅导员;工作中,我们注重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召开了学生教育与管理研讨会,进行了辅导员培训,以不断拓展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思路。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选聘研究生担任政治辅导员06年选聘13名,07年选聘5名,08年选聘5名,增加了新鲜血液;坚持多条腿走路,专、兼、聘结合,聘任感动山东十佳人物、全国模范检查官孟宏伟为德育名誉教授校外德育教授,聘任离退休老同志兼职政治辅导员,壮大了队伍、优化了结构;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对学工人员培训30余次,先后安排40余人次参加各级培训,拿出近6万元经费用于教育管理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学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推进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从完善制度、强化队伍、强化培训培养、树立典型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1、出台《辅导员助理选聘暂行办法》,修订了优秀辅导员、模范班主任评选办法,选聘辅导员助理45名,齐鲁晚报以《山轻工推出辅导员助理制》 为题给予报道;严把“入口关”,公开、公平、公正,面向毕业研究生选聘辅导员5名;工作研讨专题化和课题研究项目化机制,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化。
2、理论研究“项目化”、工作研讨“专题化”、队伍培训“制度化”。注重学工人员在岗培训和学习研究,有计划分批次参加国家和山东省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实施学生工作理论研究项目化和工作研讨专题化工作机制,学工人员完成申报立项课题30余项;围绕“班级学风建设、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贫困生评价机制构建、奖助学金激励作用、文科院系就业瓶颈、文化公寓建设、心理问题学生帮扶、“一院一品”特色活动创建等课题,组织学工人员进行专题工作研讨,出版了《2008年度学生工作研讨会论文汇编》。
3、建立激励机制。1人被评为山东高校“百优辅导员”,1人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在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上,多人获奖,队伍建设的经验以《为引路人插上腾飞的翅膀》上报省高校工委。
二、学风建设
1、继续深入开展评优创先活动。3年来,共涌现出省级先进班集体30余个,省级优秀学生72名,省优秀学生干部31名,校级优良学风班400余个,校级优良学风标兵班80余个;多名同学分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济南市人民政府优秀特困生奖学金”、“朝阳助学工程”优秀特困生奖学金。
2、研究制定了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并积极配合教务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全校学风检查和督导活动,总体情况令人满意;注重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秩序和氛围。
3、优良学风创建有新举措。
进行学风情况问卷调查10000余份,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学风建设相关部门职责》《学风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开展学风检查活动40余次,对学生的课堂秩序、早读、晚自习、考试纪律等实施全过程督导;研究提炼我校学风建设机制,形成了“队伍抓学风、典型带学风、资助助学风、爱心育学风、就业促学风、班级建学风”学风建设体系。
三、评建工作
1、思想重视。全处上下高度重视迎评工作,将其作为学生处07年的1号工程。设立“评估工作办公室”,建立了信息快速反映系统,每周周一定期召集评估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对策,部署任务,并对评估内容逐一把关。评建任务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经费上全力保障。
2、科学设计。迎评开始,学生处把精力放在重点研究指标体系,明确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工作目标上。通过学习评建文件和组织人员到泰山医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学习等方式明确了评建具体目标和方法,研究出台了《学生系统迎评教育管理工作方案》等10余个评建方案,编印了《大学生成长手册》等23种手册资料,对迎评进行顶层设计规范和指导。实践证明这些制度和材料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为迎评取得优秀成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3、实行责任制。从上到下,全处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建立起严密的任务和责任网络。根据迎评工作进程,成立学生座谈会组织工作小组、学风建设检查工作小组、文明行为督察工作小组、学生就餐组织工作小组、学生公寓文化社区建设工作小组等专门组织进行检查和督促。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划分院系责任区域,指导院系做好任务分解,确保每项评建工作都做到“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制定了《学生系统迎评奖罚实施办法》,建立了严格的评建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4、突出重点,重视细节。
在层次上突出做好毕业生和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组织各学院对学生摸排,掌握思想动态,对特殊学生一一谈心,深入做思想工作;专门召开毕业生会议,深入做好动员,全校学生思想统一到学校迎评中来。在环节上重点抓培训和演练。学生处多次组织学工人员、学生党员骨干以及文明礼仪培训。在全面培训基础上,组织模拟演练。先后组织学生座谈会演练8次、学生食堂演练5次、学生公寓演练7次。细节到哪个座位谁座、谁先发言、学生就餐为专家准备餐巾纸、学生上下课应走那个楼梯……,确保学生系统迎评过程万无一失。
5、开展活动。学生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评建活动,寓迎评于活动中。
首先,抓好迎评教育动员活动。学工人员先学习受教育,先后几次召开全体学工人员迎评会议,邀请教育部评估专家和学校党委闫秉科书记为学生干部和副书记进行培训;组织学工人员到经济学院、泰山医学院和山师大等兄弟院校参观,开阔视野、拓宽评建思路;并邀请聊城师大、青岛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处长和团委书记来校介绍评建经验。学生层面全面动员,一是召开全体学生评建动员大会;二是组织院系召开评建动员教育活动。
其次,营造迎评氛围。开展校规校纪和评估知识学习、考核,先院系普考,后学校抽考评比;开展迎评知识竞赛、“我与评估”征文活动;同时组织院系大力开展迎评活动,使学生人人遵规守纪、人人熟悉评估知识。利用学工在线、《学苑报》、团山之声读书会等载体广泛宣传迎评知识,营造迎评舆论氛围。学生公寓按照“文化公寓”建设理念,建设文化长廊。
6、检查督导
开展“三自查”活动。广泛开展以学风建设、文明行为和文明宿舍为主要内容的“三自查”活动,组织成立了学校和院系两级学风督导队、公寓秩序督导队和校园文明督导队,对早晨读、晚自习、教学楼秩序、宿舍安全和秩序、校园文明行为等实施了“地毯式”检查,平均每周三次,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督促各院系整改,使“三个秩序”逐渐养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确保了迎评期间学生安全、秩序、文明、礼仪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实施动态跟踪督导。每周汇总院系开展迎评教育动员情况、开展“三自查”情况,适时掌控学生系统的评建进度和动态,交流评建经验,查找问题并督促整改;推出了《评建工作简报》,对“三自查”情况和评建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对存在的问题通报批评,跟踪问效制起到了很好的跟踪督导和激励鞭策作用。
7、成绩优异。正式评估中,由于领导得力,组织严密,设计合理,学生工作得到专家充分肯定,走访学生工作的评估专家组成员评价我校学生工作“思路先进,措施科学,学生素质令人叹为观止”。
四、评估整改工作
2008年是学生工作评建整改年。制定《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整改计划》,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深化“队伍抓学风、典型带学风、资助助学风、爱心育学风、就业促学风、班级建学风”学风建设机制。
1、组织调整学风建设指导委员会;另外,针对非山东省籍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现象,对我校分布于全国24个省市的外省籍学生2299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提出了有效的应对之策。
2、发挥典型带学风作用。修订了学生先优评选办法,在校园十佳学生、自强之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评选活动中,引入学习成绩一票否决制;开展校园十佳学生评选活动,分别评出10名校园十佳学生和10名提名奖获得者,召开校园十佳学生表彰大会,组织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开展山东省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评出17名省级优秀学生、9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和4个省级先进班集体。一年来,组织评选校级三好学生1969名,三好学生标兵224名,优秀学生干部417名,优良学风班126个,优良学风标兵班25个。各类典型起到了很好的学风领引作用。
3、加强学风载体建设。利用《学苑报》,开展“轻院学子”事迹报道活动,利用学工在线及时宣传学生学习、考研、社会实践、宿舍文化、就业等方面先进典型。扎实开展优良学风班创建活动,积极推动优良学风进社区、进公寓、进宿舍活动;对学风弱势班级,专人负责,采取学生干部改选、指定老师帮扶等措施。
五、思想政治工作
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十六大内容为主线,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修订了新生入学教育计划,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关注、了解形势与政策,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大力加强公德教育,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公德系列教育活动,组织了“校园十佳学生”的评选活动。定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时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趋向,特别加强了对弱势群体和有问题倾向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加强思想工作的预见性,提高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努力把学生中的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之中。
1、爱心教育。通过孝文化进宿舍、感恩教育进军训、孝心报父母、爱心献社会等爱心教育,形成并丰富完善了我校“以仁为本、孝德为先、文化为魂、感恩为体、和谐为基”的爱心教育体系。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朝阳伴夕阳、爱的输出、心灵导航、保护母亲河、家书谢父母等爱心教育活动,树立并大力宣传“带母求学、孝心感天”的何丽娟等学生典型,凸现爱心教育育人功能,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发奋学习、回报社会、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2、爱心教育牵引德育工作和基础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凸现孝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感恩教育。举办齐鲁晚报记者、校友杨传忠办“感悟汶川,好好活着”主题报告会;大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和校园文明、网络文明等教育活动,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培训活动,让学生学“礼”、用“礼”修“礼”,以“礼”化人。特别在60年校庆期间,依托文明礼仪社加大学生的文明礼仪培训,展示了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加强诚信建设,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品格。一是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诚信做人;二是积极开展诚信考试倡议活动,引导学生诚信考试和诚信进行学术活动;三是开展警示教育,剖析不诚信现象个案,认识其严重后果。
3、校庆活动展现爱心教育。一是组织诗会——《爱在金秋》,陈嘉川校长评价同学们用“心”向母校校庆献;二是组织校庆志愿者选聘、培训活动,选拔志愿者121名,历时3周组织5次培训,校庆期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热心的服务,展示了我校学子良好素质和形象;三是指导院系开展“美化轻院,共迎校庆”、“塑文明社区,为校庆献礼”集体签名等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
4、迎新与入学教育。实现“迎心”和“赢在起点”。2007年制定了比较周密的新生入学教育计划,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精心考虑、设计迎接新生的各个环节,采取与企业合作、免费开放家长休息室,免费让家长返回等举措,既为学校节约了资金,又保证了迎新工作的效果,确保新生和家长来得顺、看得清、不滞留,树立了良好的形象。08年迎新工作特色明显,一是周密计划,科学安排。 成立迎新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制定《迎新及入学教育指导手册》,引入社会资源参与迎新;二是 “迎心”。每年组织二十多个迎新志愿小分队和新生专用车接站,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新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2007年对地震灾区学生和其他家庭困难学生开辟了绿色通道,100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三是上好新生第一课。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印制《大学生成长手册》,出版《学生生活手册》《学生资助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环境和大学生活。
5、以爱国奉献为核心,做好国防教育工作。激发爱国热情,学子携笔从戎,2007年2名大学生入伍,2007年3名大学生入伍,2008年夏季我校有8名毕业生作为第一批专业士官入伍,2008年冬季征兵工作中,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征兵咨询和报名,填写入伍报名登记的学生有120余人,学校根据征兵计划,依据体检、政审标准进行了初选,选送30名学生参加了区武装部组织的体检,有11名学生通过体检,后经政审,我校9名优秀大学生光荣入伍,学校组织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注重实效,搞好渗透结合。2006、2007年,主动联系,与承训部队密切协作、全力保障,安排各院系辅导员积极配合部队教官,大力开展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性地将感恩教育、消防求生演练纳入军训体系,均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军训,将学生基础教育潜移默化渗透其中。一是利用北京奥运会闭幕的契机,渗透了“我和你一家人”的团结和谐教育;二是鉴于汶川地震的启示,融入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教育,并进行了安全知识教育和火灾逃生演习;三是利用一名军训教官亲人病故,为完成军训任务,含泪坚持军训的感人事迹,适时进行忠孝教育;四是利用军训间隙,组织学生清除东侧操场的杂草,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五是结合文化公寓建设,大力抓内务卫生,为学生公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学生管理工作
1、修订完善了《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学风建设的意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公寓物业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二级学院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考核评比细则》《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园十佳学生”评选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管理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国家助学金评选实施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评选实施办法》等十几个文件;先后汇编《山东轻工业学院学风建设文件汇编》《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学生生活手册》《山东轻工业学院学工人员工作指南》《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南册》《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学生资助工作问答》《山东轻工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南》等材料,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得到明确,管理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立足学生成长成才,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针对性强,效果好。不断总结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开设了处长接待日、辅导员讲坛、王玲热线、大山信箱、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构建了全校学工人员快速联动机制和学生党员骨干信息网,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牢牢把握了学生工作的主动权。
七、心理健康教育
2006年,出台《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充实完善了信息员队伍培训制度,系统开展了调查问卷、致同学的一封信、心理健康系列讲座等活动,使心理健康宣传、辅导活动有章可循、落到实处;加强条件建设,配备了良好的设备,购置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等软件和相关设备,为05级新生完成了普遍测评,有46人130多人次主动联系并接受了个体咨询,初步实现网上咨询服务。
2007年,在实现组织、制度、条件、人员、机制“五到位”的基础上,继续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细化、规范化。一是投入1.5万元购置了《大学生心理管理系统》,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网上宣传、教育、测量、咨询和辅导累计有16000余人次接受了网上量表测量和咨询。编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发放到每个同学手中,用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指导。二是2007年5月,举办我校第二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在此期间,邀请了山东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宋广文教授、济南电视台《夜话》栏目主持人文静、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校园交响》栏目主持人张文等人为我校大学生做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了校园心理剧大赛、现场咨询、心理素质拓展、心理电影赏析等丰富多彩而又有益身心的活动。掀起我校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全自我人格,做身心俱健大学生的小高潮。三是结合文化公寓建设,提出“心理咨询进公寓”的工作思路,投入3万余元在学生公寓新建个体心理咨询室5个,并安排心理咨询师每天值班,方便了同学随时接受心理咨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四是通过选送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今年我们除继续选送了韩晨红等3名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外,多次召开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辅导员会议,互相交流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五是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学专题》两门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400多名同学通过选修课学到了心理健康的更多知识和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为保持自身健康、宣传心理健康和帮助身边的同学提供了可能。
2008年,注重对学生个体的精神关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一是5月19日至5月26日,成功举办“呵护心灵,关爱你我”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启动仪式、展板宣传、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沙龙、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设立“沟通墙”、心理健康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二是抓好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生涯规划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接待来访学生220人次;三是对2008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对4644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普查率达99.04%,筛选出心理异常者456人,其中,症状严重者占总人数的0.31%,并建立了电子心理健康档案,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四是完善了“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的工作网络组织架构。指导各学院组建了心理辅导站,在全校448个班级设立了心理健康委员。五是改版、升级了心理健康中心网站,短短两个月点击率超过20000万人次。
八、文化型公寓建设
2006年9月1日,学校将学生公寓划归学生处管理,几经实践与摸索,逐步建立起了《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公寓物业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学生公寓文明宿舍评比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例规章制度,并进一步细化了节水节电、家具管理、宿舍钥匙管理、辅导员入住宿舍管理和考评等方面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制定为公寓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生生活手册》,发放到每个宿舍,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对学生的生活、安全等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2007年5月,以省教育厅举办第三届高校宿舍文化艺术节的契机,成功举办第二届宿舍文化艺术节,提出了“人性化、文化公寓”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先进文化进宿舍、社区文化活动进宿舍等活动,轻化、外语、化工等学院在学生宿舍建立党团活动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文化社区,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先后被《山东商报》、《济南时报》等媒体予以报道。在2007年省高校宿舍文化节评比中被评为“先进集体”,并取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的好成绩。
2008年,全面打造文化型学生社区。出台《山东轻工业学院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对社区的文化建设工作从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建设目标、考核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导文化工作。建立“一室、一廊、一节、一报”文化载体,各院系开展丰富多彩社区文化生活。进一步规范日常服务管理。一是建章立制。出台《非全日制学生宿舍管理暂行办法》,完善物业公司考核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印制了《学生公寓外来人员登记表》、《学生公寓晚归人员登记表》、《辅导员进宿舍签到记录本》、《自我管理委员会工作登记本》、《日常工作检查记录》、《工作会议记录本》等,工作规范性进一步提高。二是落实“六个机制”、发挥“三个效应”。“六个机制”主要是“文明宿舍评比”、“辅导员签到”、“物业公司考核”等机制。“三个效应”主要是新生入学第一天效应:利用军训契机开展“军训标兵宿舍”、“叠被子大赛”、“我爱我家宿舍展示”活动,帮助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自主管理效应:成立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公寓管理;指挥棒效应:将学生内务宿舍卫生成绩与学生先优评选相结合,宿舍安全程序与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相结合,学生社区文化活动参与情况与学生素质测评相结合。在全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检查评比中,我校公寓管理被评为山东省学生公寓“示范单位”,并有4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九、助学工作
2006年,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挖掘多种渠道,寻求多种形式,积极筹措资金,给贫困生提供切实的资助。总计发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71万元,勤工助学工资69万元,学校和社会奖学金323万元。先后有4262人次获得学校奖学金,959人次获得政府以及社会和企业奖、助学金,1737人通过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获得不同程度的资助,700余人获得勤工助学岗位。除通过评定发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奖学金等途径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外,新生报到期间,还设立了经济困难学生“绿色通道”,本学年,共有5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缴纳部分费用或不缴费的情况下,先行办理了报到手续。在国家银行贷款方面,克服了人员紧张、程序新、头绪多、任务重的困难,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国家银行贷款组织工作,共为983名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贷款的相关手续。
2007年,助学工作渠道多样,不断完善。一是进一步细化了奖学金类别,确定了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办法。使奖学金的评定体系更加系统,发放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全年累计发放奖学金311.3297万元,其中政府奖学金66.06万元,校内奖学金229.3697万元,社会企业奖学金15.9万元。二是通过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学费减免等措施,不断增加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本年度,共为100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办理了“绿色通道”,解决了新生入学的后顾之忧;为1225名学生发放了生活困难补助,全年累计发放困难补助43.003万元,并针对部分学院学生的突发性经济困难状况,采取了应急资助措施。三是巩固现有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模式,实现用工部门和应聘学生的双向选择,。对部门用工规范性和学生工作效果进行抽查和考评。在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减少的情况下,一年来发放学生勤工助学工资46.1373万元,并开拓了多个校外岗位,如售报岗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紧张的问题。四是11月份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宣传月”活动,通过展板、宣传页、现场解答、视频资料以及专场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增大了宣传力度,使每一位贷款同学都能够详细的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具体办理过程,并为1108名同学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手续,年度累计贷款699.064万元。五是开展“自强之星”评选、“我的勤工助学生活”征文大赛、勤工助学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
2008年,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挖掘潜能、广开财源,完善机制,工作卓有成效,省教育厅为此奖励我校70万元。一是完善评价机制、建立贫困生档案。修订《山东轻工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管理办法》,随新生录取通知书寄发《高校资助政策简介》。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对贫困生进行初步认定并建档。二是公正评定、精心发放。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文件要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保证了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一年来,发放国家和学校各类奖助学金1113.9余万元,其中,国家奖学金23.2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253.5万元,国家助学金488.2万元,省政府奖学金8.4万元,临时伙食补贴158万元;校内奖学金111余万元,国际纸业奖学金7.6万元。三是宣传政策,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力度。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规范办理流程,并协助外省籍学生办理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同时,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济南商业银行征信知识有奖竞赛”,邀请农信社资深专家开办诚信还款讲座。一年来,受理2524名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成功办理761人次。四是合理调整助学岗位。优先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岗位,并及时为学生发放勤工助学工资。上半年,安排校内勤工助学岗位500个,发放工资23.3余万元,下半年,安排校内勤工助学岗位300个,发放工资9.3余万元。五是开展活动,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增加“爱心售报岗”助学岗位数量,保证优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爱心助学岗评选表彰”活动中,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召开灾区学生座谈会,建立灾区贫困学生档案,为来自汶川重灾区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17000元,并优先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与校工会、妇委会、团委共同组织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240余名贫困学生发放棉衣近700件,解决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
十、就业工作
2006年,出台《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修改并完善了《山东轻工业学院各院系就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先后组织学生工作人员20余人次,分六批行程一万三千余公里对省内十余地市用人单位和人事局以及昆山、苏州、杭州等地的工业园进行重点考察,推荐毕业生。组织济南市大学科技园投入使用后举行的首届供需见面会,到场用人单位107家,提供用人岗位4800余个,吸引了诸多新闻媒体和其他高校毕业生参加。深入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编写、发放了《2006年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凤凰涅磐—我的择业生涯论文集》以及《山东轻院报毕业生就业专刊》三本手册,共计30余万字。举办首届“企业家论坛”,开展“致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和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和毕业生和家长问卷调查活动。2006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261人,一次就业率为96.67%,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90.20%,专科为87.12%,全校综合一次性就业率为89.81%,高于去年水平。开展“文明离校”活动,增进学生与母校的感情、沟通毕业学生同低年级同学的联系,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007年就业工作构建“1234”工作体系。“1”是一把手工程。“2”是优质和充分就业目标。“3”是校内校外市场相结合、基地化建设和柔性市场建设相结合、有形市场和网络市场相结合;“4”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信息化。在省人事厅的支持下,联合长清区人事局于2007年3月11日共同举办济南市大学科技园区首届春季人才交流会暨我校2007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吸引用人单位195家,提供岗位七千余个,其中一些单位来自江苏、浙江、河南等外省,交流会吸引了省内外几十所高校的近万名毕业生和省内众多媒体参加,成效显著。省人事厅黄麟英副厅长在济南市人事局和长清区领导的陪同下,莅临现场指导,并给于充分肯定。《大众日报》、《济南日报》等媒体纷纷给予报道,收效良好。编写《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我心飞翔—毕业生择业生涯论文集》手册,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实习就业基地化建设,优秀毕业生评选以及文明离校等活动。2007年5月,在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会上,我处杨天梅、左殿升两位同志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分别荣立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
2008年我校毕业生4280人,其中毕业生中研究生有118人,本科生3211人,全校一次综合就业率为88.90%。有413名同学考上研究生,考研率12.74%,有66名考取国家公务员或参加志愿西部计划。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制定了《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办法》、《08年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特殊困难家庭毕业生认定办法》等规章制度,继续落实、完善了《就业工作联络员制度》、《关于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的管理规定》等制度。二是培育开拓市场,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小型专场招聘会、中型分专业招聘会和大型综合类招聘会相补充的校园就业市场。承办山东省大中专毕业生综合类专场招聘会,有25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设摊位,提供岗位7100多个;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296场,提供就业岗位6500余个;注重专业招聘会作用,主办食工学院食工专业、政法学院广告设计等专业招聘会。走出去,请进来。先后组织20余人分六批走访了省内地市人事局以及24家用人单位,了解人才需求信息,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组织赴淄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山东恒联集团、西王集团,百粮春酒业有限公司、青岛莱西的地都陶瓷有限公司的就业考察,推介我校毕业生。安排专人通过网络搜集最新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及时在我校就业网上发布,方便毕业生。据粗略计算,平均每个工作日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近10条,毕业生月均浏览达3万余次。建设实习就业基地。08年度,新增“东营胜利绿野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德州晋德有限公司”、“青岛地都陶瓷集团”、“河南民通华瑞纸业有限公司”、“山东中茂圣源纸浆有限公司”、“济南市烟草专卖局”、“山东通发实业有限公司”等十几个实习就业基地。将实习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为毕业生就业增加“砝码”。
完善“全程指导、整体覆盖、群体引导、重点支援”的多层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举办报告会、主题演讲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考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举办了13届“企业家论坛”等大型就业指导讲座;主办了我校的第二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编写《2008年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我心飞翔--我的择业生涯论文集》以及《2008届毕业生招聘通览》等指导材料,方便毕业生就业。组织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月”、“情系母校”感恩活动周、“我为母校建言献策”等活动;指导院系给毕业生介绍毕业基本程序,讲解户口迁移、档案转递、党组织关系迁出、毕业报到等事项,做到了“走上路,送一程”。实施“优秀贫困毕业生就业助力计划”,与60多家企业建立了“兜底计划”合作关系,从全校毕业生中挑选出5%的优秀贫困生,建立优秀贫困毕业生数据库,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组织导师、班主任、学生工作人员与优秀贫困毕业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直至“送”上适合的工作岗位,省内外多家媒体对我校“兜底计划”予以报道。组织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毕业生家长问卷调查活动,开展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多次利用《大学生就业工作简报》平台,组织就业工作专题研讨。
十一、文化育人工作
2007年3月20日,组建《学苑报》,成立“团山之声”读书会。
1、按照“学工之友、学生之友、学习之友”的宗旨,《学苑报》贴近学生,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更新版面和栏目,新开辟“辅导员讲坛”、“轻院学子”、“特色专业”等栏目,对汶川地震、军训等重大事件和工作,发行专刊和特刊,出版报纸15期。
2、广泛开展“团山之声”读书活动。在走进院系,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演绎经典话剧《雷雨》,筹办《青春放歌》诗会;在学校60华诞庆祝活动中,组织开展“情系轻院”征文活动,编排校庆《爱在金秋》诗会;组织“走进大自然,寻访泉城之源”红叶谷之旅;走出校门,到女子学院等兄弟院校开展文化之旅活动,拉开校际文化交流的序幕。
3、网络和公寓文化。进一步加强学工在线网站、教育管理网站、心理健康网站、学生资助网站、就业网站和《学苑报》网站建设;推进文化型公寓建设和人文化宿舍建设,积极开展宿舍文化节活动,倾力打造文化型公寓,建设“名人名言”环校文化长廊等,安装二十四孝故事、名言警句、诚信励志、优良学风班建设成果、典型学生、优秀校友、特色学生活动等文化展板3000多块,扩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4、注重文化育人的“思想环境”、“学习环境”、“文化环境”、“精神环境”和“生活环境”等五大环境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十二、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指引,开源节流
1、加强教育,过紧日子。鉴于我校财务状况紧张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工作人员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体谅学校难处,与学校患难与共,共克时艰。
2、完善制度,杜塞漏洞。一是实行严格的预算制度,从严审核预算开支;二是进一步完善办公制度,对办公用品开支、办公用车、来人接待、活动开支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三是实施大型采购招标制度。对学生军训、新生公寓卧具、学生公寓卫生工具、维修材料等,通过公开招标,择优择廉。
3、转变思路,开源节流。转变思想,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办学。为学校引入、申请、赞助、收缴费用400万余元
4、强化引导,培养节约美德。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理念,培养节约美德,结合实际,开展节约型校园活动,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食开始,从我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
十三、平安校园建设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新生入学开展安全教育,开展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的教育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子女以及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实施特别关爱计划,舒缓心理压力,消除事故隐患。
2、完善安全制度。成立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制定并认真落实《辅导员夜间值班制度》《学生干部晚间查铺制度》《学生外出请销假》等各项安全制度。组织各学院与所在学院学生宿舍签订安全责任书,强化安全责任意识,防患于未然;编印并组织学习《安全指南》,指导学生做好日常安全防范,有效处置突发情况。
3、制定安全预案。制定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建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宿舍”的安全问题快速反应通道,及时有效地化解安全隐患和突发安全事故。
4、突出公寓安全。通过致同学的一封信、网络、情况通报、公寓内展板宣传、签订安全责任书等办法营造广大同学共同遵守安全规章的氛围,提高同学的安全防范意识(如防火、防盗、防诈骗等);配合保卫处多次组织消防逃生演习,并多次组织学生社区组织、物业、公寓等多个层次的公寓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通过工作联系单的形式,通报所在院系;再通过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晚归学生登记制度、大宗物品进出公寓登记制度等措施,强安全防范。
5、督促检查,综合治理。对电源插座、电脑等用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陈旧电器,排除隐患。发现违章电器或酒精炉具等立即收缴,并向各院系发工作联系单,要求各学院反馈书面处理意见。督促各学院要加大检查力度,准确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学生,按《学生手册》规定及时处理。2.认真落实“辅导员夜间值班”、“学生晚间查铺”、“学生外出请销假”、“安全信息通报”等制度,切实把握学生安全动向。
6.制定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处置办法,建立了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通道,明确了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安全教育中的责任和应采取的措施,实行学院到辅导员、班主任,到班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到学生宿舍的安全问题快速反应通道,及时有效地化解安全隐患和突发安全事故。
6、政治敏锐,妥善处置4.12家乐福抵制法国货事件。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受阻和部分反华势力支持达赖分裂活动事件发生后,学生酝酿抵制法国货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学生处采取应对之策,制定处置预案,学生工作人员连续48小时在家乐福超市和校园内值班,教育学生理性爱国,确保了我校学生安全稳定。
十四、新校区搬迁
2006年,新校区学生搬迁、宿舍调整涉及学生6000多人,加之校区分散、道路不畅、不确定因素多,整个工作难度非常大,对这项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学校统一部署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紧紧依靠广大学工人员,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圆满完成了搬迁工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撰稿人:刘长生 审稿人:杨天梅
共青团工作
团委是代表学校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发挥着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青年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三大社会职能的作用。山东轻工业学院团委设团委书记1名,下设12个团总支,四百余个团支部。建立了“校团委、团总支、团支部”三级团组织运行机制。同时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工作。
2006年初,团委共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团委书记1名,办公室工作人员2名,郭建国任团委书记),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名,中级职称的1名,初级职称的1名。至2008年底共有专职工作人员4名(团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办公室工作人员2名,郭建国任书记,王洪斌任副书记),其中高级职称的1名,中级职称的2名,初级职称的1名。
2006年以来,校团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精神,围绕团省委和校党委的工作部署,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强化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团建创新,着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努力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加强团学组织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1、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水平
团委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各级团学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认真抓好团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期举办团干部培训班、学工人员教育管理研讨会等,加强对团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培训,使团干部进一步明确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标任务。积极呼吁和争取有关部门,对共青团工作的理论研究进行科研立项,从制度、经费等进行支持,推动理论研究,促进共青团干部的理论水平的提高。2006年以来为团干部联系发表论文100余篇,外出学习培训考察100余人次,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委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思路,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规范基层团组织建设,活跃基层团组织工作
按照我校《共青团山东轻工业学院委员会组织建设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团的组织建设,参照《团总支工作考核细则》和《山东轻工业学院红旗团总支、团支部评选办法》,对各基层团组织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每年进行红旗、先进团总支评选,交流工作的同时促进组织和作风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规范了共青团工作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组织设置、团员管理,建立、健全研究生和教工团员组织,实施“凝聚力工程”,积极探索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社区建团等多种建团方式,实现“多种模式”、“多重覆盖”;完善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制度,发挥团支部在优秀团员入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优”入党占团员入党的百分比为100%。
3、重视学生组织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成立社团指导委员会,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等,做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重视学生干部的培训,在团省委素质教育中心开办了学生干部素质拓展训练营,举办学生会、社团干部培训班。通过以上各种措施,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
我校社团健康发展,现已有注册社团57个,会员13000余人次。每年定期举行优秀学生分会及优秀社团的评选,树立典型,宣传先进经验。2006年,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被评为第六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2008年,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贺云龙同学被团省委推荐为2008年北京残奥会火炬手,代表大学生们参加了奥运圣火的传递。学生社团——环保协会,组织实施的项目《山东长清大学园区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态恢复》,获得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资助项目。许多爱心志愿社团走进附近社区、学校、敬老院开展助残、防艾宣传、支教等服务,在实践中奉献爱心,回报社会,锻炼自己。
4、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新方法、新模式
认真贯彻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整理修改相关制度,清除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条文,使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吻合,突出人性化管理,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把爱国、爱家、爱校等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渗透于共青团工作的各个环节,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二、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我们把握时代脉搏,紧抓理想信念教育不放松,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励志、成才、报国。
积极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 我与学校共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校兴我荣我为校园添光彩”主题团日活动等增强团员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积极建设和谐校园。
以培养大学生“爱国、合作、诚信、开拓”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法制观念,引导学生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开展了“轻院学子生存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踏踏实实的作风,使青年学生早日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校团委与新世纪电影公司、济南时报等单位积极协调,为同学们放映《南京》等爱国纪录片,引导大家以史为鉴,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邀请济南市公安局刘克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来我校作报告,许多同学都被刘克同志的英勇事迹感动,表示将以刘克同志为学习榜样,勤奋学习,勇于拼搏,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学习激情,认真投身到当前的学习工作之中。
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政治活动的契机,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广泛性。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主题团日活动丰富教育载体,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为纪念“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不怕困难、无私奉献、不甘人后”的轻院精神,我校每年举办冬季万米越野长跑活动;每年清明节,为了缅怀先烈,我校都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英雄山烈士陵园、长清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扫墓。
2008年是五·四运动89周年、共青团成立86周年,根据鲁青发〔2008〕4号文件精神,我们组织开展了以“富民强省新跨越,五四精神伴我行”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4月30日,我校隆重举行了奥运倒计时100天庆祝活动,党委书记闫秉科、校长陈嘉川共同为奥运倒计时牌揭幕,并担当模拟奥运火炬接力选手。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与近2000名师生共同参加庆祝活动。当天还揭幕了印有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2008张笑脸的“笑脸墙”,表达了我校师生期盼奥运、祝福奥运的感情。山东教育电视台、济南电视台、济南时报、生活日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跟踪采访。5月4日,我们组织了义务植树主题团日活动。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的团员青年来到校共青团林,一起种下了百余棵杨树,用播种绿色希望的方式庆祝五四青年节。5月19日,我校师生在齐鲁广场沉痛哀悼在四川地震灾区死难的同胞。团委收集全校学生自发捐款13万元转交有关部门,搭建公祭台,广大同学通过献花篮、悬挂千纸鹤、点燃烛光的方式为四川地震中遇难同胞举行追思祈福活动。6月4日晚,我们在行政楼报告厅举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爱国”主题演讲晚会。总结我校自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一段时期的抗震救灾活动,凝炼活动精髓,弘扬主旋律,激励学生做好自己的事情,励志成材。校党委舒永庆副书记代表学校向团省委转赠了我校团员青年3万余元的“特殊团费”。
2、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我们以第二课堂为阵地,以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活动月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校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开展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素质拓展比赛,校园情景剧大赛,“五月的花海”舞蹈大赛等多项文化艺术活动;还邀请知名学者、教授做客新世纪讲坛,举办青春励志系列人文社科讲座;在校内开展了与齐鲁电视台合作的“青春之歌”大型文艺演出、与富士康集团合办的“欢悦足球嘉年华”、组织学生参加了CCTV-1金苹果节目、山东卫视“阳光快车道”栏目、山东卫视“爱玛先声夺人”节目、全民健身迎奥运等大型活动。2008年伊利巧乐兹TOM玩乐吧校园巡演等活动,国际著名歌星张韶涵来我校演出,与大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在学校60年华诞之际,承办书画展和建校60周年校庆大型文艺晚会,展示了我校的奋斗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为校友和广大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化大餐。我们与大学园区驻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先后组织大学生艺术团到长清消防大队和某防空旅进行慰问演出,受到支援汶川灾区的长清消防大队官兵和即将离开部队退伍官兵的欢迎,活动被CCTV—7报道。
3、科技创新成绩优异
我们努力抓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名师导航”、青春创业系列讲座,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学校出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施细则》、《关于在校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意见》等文件,促进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师科研相结合、与学生素质发展相贴近、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统一。
近三年来,我校大学生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计划)竞赛及数学建模、电子产品设计、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科技创新类竞赛中,获得全国和省部级奖项402项。2003年至今,我校已连续三届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大赛中获奖,山东省仅四所高校在此竞赛中蝉联三届获奖。在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史蕾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在全国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中,我校两项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并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共有4所高校获奖);在全国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大赛中,我校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赵文、刘正立等同学的作品《水性光固化油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荣获全国二等奖,当年省级比赛中,我校报送的10件作品9件获奖,其中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一项,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在近五年的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我校获得省级奖项15项。2006年,团中央领导和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观摩团在比赛期间到我校进行了参观考察。五年来,先后有800多名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促成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400多篇。
在共青团中央、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三部门联合举办的征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方案活动中,我们积极部署,广泛开展宣传、组织工作,贡献突出,被评为“国家级最佳组织奖”。据了解,此次活动全国仅有5个单位获奖。
在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举办的“2008山东省文博会青少年创意作品征集大赛”中,我们周密组织,积极准备参赛作品,报送了数十件作品。经大赛组委会严格评审,我校学生五件作品参加2008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展览。
4、社会实践工作深入开展,成绩突出
我校积极相应团省委号召,认真部署我校每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精心组织了百余支社会实践队伍,分赴省内外开展以改革开放成果宣传及奥运宣讲、志愿服务、校友走访、社区支教、新农村建设调研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学校团委郭建国书记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此外,我校还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在我校60周年华诞时,团委负责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工作,共招募120余名校庆志愿者,他们出色的工作成为校庆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即将展开,我校广大团员青年踊跃参加,共有七千余人报名全运会志愿者,最终选拔志愿者近800人。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开展清除“牛皮癣”、献血宣传、防艾宣传、奥运知识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了我校青年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加强阵地建设,形成有效依托
1、加强网络教育阵地建设,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论坛。
在校共青团网站上,开辟了网上团校、团旗飘飘等十多个板块。使网络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其中。在加强网络教育管理的同时,开展了“绿色网络在行动”等主题活动,倡导绿色上网、文明上网。
2、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利用团报团刊《学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团属阵地,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创新工作手段,探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3、积极促进社区团建工作
在学生公寓建立了15个社区活动中心,建立了社团和团员活动室等,团委<购置了包括《百家讲坛》在内的数十套文化教育类光盘,配发到社区活动室,当代知名学者大家的论著进入社区活动室,给大学生们新添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四、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富有成效
1、积极开展服务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认真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邀请知名校友举办企业家论坛、校友论坛等,举办新东方“梦想之旅”大学生励志公益巡讲等活动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2、积极推荐、树立就业创业典型
经我校推荐,李丕武博士荣获“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推荐我校许崇海博士为山东省十一届青联委员。在近几年全省十大成功创业者和十佳基层就业标兵评选中,我校毕业生于洪涛、范建厚、毕鲁军先后被评为第二、三届“山东省十大成功创业者”;王谱、孙冲荣膺2007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标兵”;此类奖项全省当选的30人中,我校5人入选,所占比例位列全省高校第一位
作为一所轻工特色鲜明的院校,学校为学生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经管学院本科生李文博、郑全东先后个人成立商业公司,年业务量一度超千万,成为校园创业明星,也为社会媒体所关注。
3、积极布置,认真落实“学士后流动站”建设工作
通过广泛发动、深入宣传,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确立了10多家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单位作为“学士后流动站”或建站候选单位,先后已有近400名毕业生在上述单位实习或工作,切切实实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架起了桥梁。精心挑选了12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现已经在《中国青年报》上公布了相关信息。
4、圆满完成历年的西部计划志愿者选拔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以来,我校认真组织,积极宣传,先后有30余名毕业生远赴祖国西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我校连续五年荣获山东省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单位。
长久以来,团委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校已被列入2008年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此前我校已连续三年评为山东省红旗团委)。成绩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特色创新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理论培训有待提高,服务大学就业创业工作亟待加强等。成绩意味着过去,新的征程即将开始,我校团委将在新的一年里,在团省委的正确指导下,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更加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力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将发扬优良传统,围绕工作中心,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工作理念,贴近学生发展需求,创新工作思路,为活跃和充实第二课堂,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为青年团员成长成才做出积极努力。
撰稿人:徐 倩 审稿人:郭建国
离退休工作
2006年1月1日,全校有离退休人员329人,其中:离休人员27人,退休人员302人,党员143人。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全校有离退休人员359人,其中离休人员22人,退休人员337人,党员161人。三年间,新增退休人员42人,去世12人(离休5人,退休7人)。
离退休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老干部局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及规定。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针对当前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努力探索、创新工作,狠抓落实,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党委重视、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离退休工作
党委“一班人”能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做好离退休工作的重要性,对离退休工作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把离退休工作列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离退休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
1、加强领导、很抓责任落实
按照省委老干部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老干部工作、强化亲情服务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离退休工作,促进离退休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切实把老干部的“六个老有”落到实处。2008年初,校党委对我校的离退休工作及离退休队伍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现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工作的实施意见》(鲁轻院党字[2008]10号)。作为指导、规范今后我校离退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离休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精神。2008年11月28日,我校召开了由学校领导、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共48人出席的离退休工作会议。会上,校党委组织部部长传达了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妹同志在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优”表彰会上的讲话,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对我校的离退休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明确了我校老干部工作的优势,找出差距。校党委书记闫秉科同志在充分肯定我校离退休工作的同时,就如何加强我校的离退休工作提出了五条明确要求。两个优秀典型单位作了大会发言。
2、尊重、关心老同志
校领导坚持探视病号、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通报情况、看望、联系老干部、新年召开茶话会等制度,从感情上贴近老同志,减少他们退下来以后的失落感和冷落感。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关系到全校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按时向老同志通报,并能认真征求和采纳他们的意见。学校举办重大活动,都请老同志或代表参加,和老同志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深入到老同志中去,嘘寒问暖,帮助老同志解难释惑,坚持为老同志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学校财力状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停发在职人员政绩补贴的情况下,兑现了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
二、把握政策,认真落实好老干部的“两项待遇”
学校始终把“两项待遇”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按学校的条件做到从优。
1、坚持情况通报、阅读文件、走访慰问、征求意见、理论学习、组织活动、老同志参加重要会议及重大活动、实地参观考察、领导干部联系老同志、为老同志订报刊杂志等制度,保证了老同志应该享受的政治待遇。
2、在生活待遇的落实上,一是保证离退休费和各类补贴按月足额发放,按时、按规定发放老同志的节支费、乘车费、增资费、医疗补助费、福利费等。二是保证老同志的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医疗费按规定报销。每个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到宿舍区为老同志集中报销一次医药费,大宗的医疗费随时报销。三是建立老干部健康档案,每年组织老同志进行健康查体、为老同志举办了健康知识讲座;对急重病人积极联系就医、住院抢救,并派车送往。四是保证老同志学习、活动和特殊病人的看病用车。
三、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始终把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了分管书记靠上抓,离退休党总支、离退休工作处具体抓,各支部负责抓落实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其次是坚持正常的政治学习和党员组织活动。离休人员15日,退休人员16日理论学习,党员组织活动每月一次,离休党员25日,退休党员26日,特殊情况顺延。采用集中学习、自学、辅导班、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认真组织老同志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十七大精神。
四、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
1、认真协助离退休党总支、搞好总支、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
2006年5月,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离退休党总支严格按照《党章》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总支、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首先调整支部设置,在考虑到老同志居住相对集中,学习活动方便的前提下,由过去的四个党支部,调整为六个党支部。即:一个离休人员党支部、五个退休人员党支部。经过反复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把一批群众公认的组织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热心老干部工作、身体状况好、党性强的老同志充实到了总支、支部班子,激发了总支、支部班子的整体活力。
2、加大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力度
为使离退休党员能在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保证学习材料的同时,认真组织,周密计划,采取集中学习、自学、培训、经验交流、外地学习参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党员的学习。先后组织离退休党员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临沂、河北吴桥、莱芜战役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
3、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和桥梁纽带作用
一方面,通过学习、考勤,民主评议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监督管理,使每个党员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另一方面,及时向老同志传达、贯彻院党委的有关决策和主要工作,主动收集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使党支部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核心作用。
4、坚持总支、支部的议事制度
一是每逢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出台。都是组织支部一班人先学一步,吃透相关政策的精神实质及内涵,从而帮助和带领更多的党员开展学习活动,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2007年11月6日根据省委老干部局和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离退休党员的实际,离退休党总支部召开总支、支部委员会,制定了离退休党总支关于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实施意见。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是对校党委的指示及重大安排,首先传达到总支、支部一班人,对如何落实和怎样实施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再稳步地贯彻到党员队伍中。由于工作到位、方法得当,使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同时也减少了工作上的失误。在老同志中开展的各项活动,通过支部和总支会议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5、重视对支部一班人及党员骨干的培训
除按要求参加院党委组织的培训外,党总支还举办支部成员培训研讨班,针对党员队伍现状和特点,如何开展工作,开展那些工作进行研讨,使工作有针对性。
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做好“双高期”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1、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的思想,对老同志坚持做到“四心”(敬心、爱心、耐心、细心)、“五有”(有事必到、有难必帮、有问必答、有病必访、有故必送),帮助老同志的解决实际困难。
工作中,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把“四心”、“五有”体现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对老干部动真情、讲真诚、工作中重实干。继续坚持以往的各项服务制度,尽心竭力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2、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
首先,对老干部来信、来访中反映的实际问题,认真对待,灵活运用政策标准,坚持从实际出发,给党委当好参谋,及时处理,把该办的事办好,办不了的有回声,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其次,变上访为下访。定期召开老同志座谈会,主动深入各宿舍区和家中走访,听取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工作,对老干部的情况和内心需求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对老干部的家庭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就医情况、精神状况、困难情况以及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等做到熟悉、熟记,真正成为老干部的贴心人。
3、把共性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在做好共性化服务的基础上,深化个性化服务。对离休干部实行专人负责制。对参加革命早、生活困难、高龄、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鳏寡孤独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做到分类服务、重点服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照顾,使老同志安度晚年、颐养天年。把患有大病、重病不能出户和身边无子女的老干部列为重点服务人员
4、不断丰富“亲情”服务活动内容
一是广泛征求意见,了解老干部所需、所想、所盼。二是结成亲情对子。每位工作人员都要联系老干部,经常与老干部电话联系,不定期到家中看望,在登门走访过程中对老干部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都作详细了解、认真记录,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各种困难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于重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的老干部,通过定期打电话、登门拜访等形式,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及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确保老干部的身心健康,安度晚年。三是发放“亲情服务联系卡”。向老干部发放一张亲情联系卡,将工作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电话向老干部公开。老干部只要拔打联系卡上的电话,就能很快与联系人取得联系,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四是为老干部建立健康档案,并将每年健康检查的结果、看病就医的情况,及时输入健康档案中,便于掌握情况,提供跟踪服务,使老干部及时做到有病早医、无病早防。
六、积极开展有益老同志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老同志的晚年生活
1、发挥老干部活动阵地的作用
老干部活动室突出娱乐、健身、服务这一主题,进一步拓展活动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活动室、阅览室的作用,组织老干部开展科学健康的文体活动,把活动室、阅览室办活,办成老干部之家。在搞好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努力为老同志创造一个良好、愉快的娱乐环境,使老同志老有所乐,充实晚年生活。积极组织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每个宿舍区都设有室内、室外活动器材。全天开放活动室,平时组织开展下象棋、打台球、乒乓球、扑克、麻将、钓鱼、习练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等健身活动。
2、积极组织老同志参加省老年体协举办的有关文体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如2008年9月,组织我校老年柔力球表演队参加由省直老年体育协会主办的驻济高校离退休干部柔力球友谊表演赛,获得团体三等奖。
3、积极组织老同志赴外地观光旅游
三年来,先后组织老同志赴云台山、青天河、临沂、聊城、九如山、周村古街、北京、西安等地观光旅游。
4、认真组织好我校每年一度的老年人运动会。
七、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努力为社会和学校发展再做贡献
积极协助、支持老教协、关工委开展工作,通过不同的形式,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其聪明才智,继续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1、2006年12月协助老教协组织召开了第三次会员代表会议,并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
2、2007年,在全校上下全力以赴准备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战役中,组织7名老同志帮助评估办整理各种材料,研究评估各项指标,指导有关部门开展迎评准备工作。为我校评估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
3、积极协助学校“关工委”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配合组织部选拔了6名老党务工作者,被任命为兼职组织员,协助各学院做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工作。他们工作认真负责,把他们对党的感情在谈话教育中传授给青年一代;还为学生处推选了13名有学生工作和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同志,担任学校的兼职政治辅导员,协助学生处做好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教育工作。
4、充分发挥老同志知识优势和经验优势,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推荐选拔了12名老教授参与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他们参与听课、评课,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有利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青年教师的爱戴。
5、根据老同志的特长,推选了5名有办学和管理经验的老同志参与办学工作,有的被聘为校长,有的被聘为教务处长,有的在教学一线被聘为教研室主任,他们在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八、狠抓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工作中,突出一个“情”字,注重一个“责任”,狠抓一个“实”字,努力做到“三到位”,即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服务到位,使老干部管理服务制度化、规范化。
1、加强教育,不断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始终以“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为宗旨”以“服务讲热心、工作讲奉献”为岗位责任,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苦与乐、名与利、得与失的关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周到细致的服务,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让党委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经常组织老干部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使之全面系统掌握党和国家有关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掌握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3、加强调研、创新工作
面对“双高期”老干部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努力探索离退休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取的了一些调研成果。不断学习先进单位老干部工作的好经验,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取长补短,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4、进一步充实老干部工作队伍
三年来,院党委从整体考虑,为离退休工作处选派了二名年纪轻、有朝气的同志充实老干部工作队伍,并配备了专用轿车。
撰稿人:宫 梁 审稿人:徐广荣
工会工作
高校工会是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学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我校工会在校党委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和谐校园和建设特色大学,全面履行工会教育、维护、参与、建设四项职能,团结动员全校会员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认真学习,勤奋工作,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工会现设主席1人,由于健同志担任;副主席(兼职)2人,由王国栋、韩明暖担任。工会下设19个分会。2006年初工会共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工1人;07/08年间有专职工作人员5人;现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含处级调研员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
2006-2008年,我校工会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宣传《工会法》,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全面履行工会“维护、参与、教育、建设”基本职能,根据工会组织的自身特点开展各项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发挥教育职能,不断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要求,全面提高教职工政治素质,几年来,工会抓了两方面: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配合学校政治学习任务,认真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引导和教育广大教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鼓励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维护了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稳定。
2、进一步学习宣传《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提高了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了维护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号召工会干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业务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落实教代会制度,稳步推进学校民主制度建设
1、按时召开双代会。2006年3月24日—25日(上午)召开了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院长工作报告、审议通过《山东轻工业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听取学校财务情况通报,听取和审议五届一次教代会提案办理情况和五届二次教代会提案征集情况的报告,征求关于更改校名的意见;2007年3月23日召开了第五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院长行政工作报告、听取了院长财务工作通报,通报了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调整方案。听取和审议五届二次教代会提案办理情况和五届三次教代会提案征集情况的报告,审议建设节约型校园实施意见,审议通过树师德新风担学校重任育创新人才——致全校教师的倡议书;2008年3月27(上午)—28日召开了第六届教代会暨第五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院行政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五届三次教代会提案办理情况和六届一次教代会提案征集情况的报告,听取审议了工会经费审查报告,听取了院长财务工作通报,讨论通过第六届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审议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五届工会委员会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每次大会后提案委员会都认真研究,积极落实提案的处理工作。
2、协助有关部门推行校务公开。结合学校实际,按照《关于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协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工会参与校务公开办公室和监督协调小组的工作,设置校务公开栏和监督电话,使教职工知校情、参校事、懂校政,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权力得到了充分落实和尊重。同时工会工作透明公开,接受全体会员的监督。在各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经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每年审查,均符合上级规定要求。2007年3月27日我校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授予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三、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是我校工会常抓不懈的一项长期任务。几年来,工会以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广大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为目的,大力开展多种形式师德建设活动。
1、为推进我校更校名、顺利完成本科教学评估和我校一期工程的完成,2006年12月开展“师德创建活动月”。在各分会纷纷组织师德创建活动的同时,校工会举办“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研讨座谈会,并将前两届师德标兵20人的先进事迹重新制作展版悬挂报告厅进行大力宣传。激励全体教师,以先进为榜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牢固地树立起“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职业道德理念。
2、为顺利完成我校本科教学评估,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2007年评出第三届师德标兵8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1个;又推荐1人获得了省师德标兵、1个省知识型先进集体;评选表彰了17个五好文明家庭。并将三届师德标兵28人及师德集体等的先进事迹编入《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师风采录》进行大力宣传,激励全体教师,以先进为榜样,牢固树立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良好职业道德。
3、为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评估成果,紧密围绕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的建设思路和更改校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任务,2008年9月10日-10月10日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期间,各分会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宣传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开展向师德标兵学习活动。校工会组织召开了师德标兵与青年教师座谈会,传授教学经验;开展师德师风讨论活动,围绕着“育人”主题,组织召开“师德师风讨论会”使大家对师德师风的内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促进了师德建设的进一步开展;设计了“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调查问卷”,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被省教育工会评选为论文一等奖,并荣获单位组织奖。调查结果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反馈,使得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有了较为明确的了解,对改善师德师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通过与现状的比较分析,对确定和改善师德建设目标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
4、经过积极争取,08年为学校争得了申报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的机会,经民主程序,推荐王瑞明教授参选并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是我校历史上首次由我校推荐教师并获得的荣誉称号。
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能之一。在这一年中凡涉及教职工利益的事情,工会都积极参与。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1、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解决好教职工子女长清就学问题。因大学科技园区的基础教育建设不完备,居住在长清校区的教职工子女入学遇到很大困难,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工会积极与长清区教育局联系,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符合入学条件的居住在长清校区的教工子女都顺利地进入了符合自己意愿的中小学读书,解除了这部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每年年底,对在小学就读的教职工子女进行学费补助登记,三年共补助456个小学生,补助费27万余元。
2、积极为教职工宿舍楼联系、招标家装公司,组织团购,举办校园汽车展,为教职工引进汽车团购业务,并办理汽车保险团险。
3、配合校医院为全校年龄在35岁以上教职工进行了健康查体,使教职工有病早治疗,无病早预防。
4、摸底查清了困难职工情况,建立起了困难职工档案。校工会通过走访各分会、与单位领导交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全校困难职工情况,对于教职工遇到重大困难,想办法帮扶解决,履行起工会第一知情人、帮扶者的职责。
5、组织单身教职工参加“全省驻济高校单身教职工‘爱心牵手’联谊会”,积极为单身教职工搭建交友平台。
6、在职工宿舍拆迁、取暖等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工会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认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做好有关工作,在维护学校稳定、维护教职工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文体活动是创建和谐校园,活跃大家业余生活,增强团体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举措。几年中,工会开展的主要活动如下:
1、组织召开教职工春、秋季运动会;
2、为长清校区增添了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举办了排球、乒乓球、篮球赛和太极拳培训活动。
3、举办教职工美术作品展,丰富了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4、与团委共同举办了以“相约春天喜迎奥运 放飞理想 收获和谐”为主题的师生风筝比赛。
5、组织开展了以“每天锻炼半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为活动口号的“全校教职工迎奥运健身活动月”活动。
6、与党委宣传部、团委、妇委会共同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教职工歌会。
上述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教职工的健身意识、提高健康水平,激发教职工的爱国、爱校热情,增强工会组织的向心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起到了良好作用。
六、做好女工工作
与学校妇委会合作开展女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组织“三八”节女教工座谈会,给女工发放节日纪念品;各分会分头组织召开了女教职工座谈会、外出游览、欢聚歌舞共庆节日等活动;和妇委会共同建立了妇女活动园地,组织女工进行中老年迪斯科、踢毽子、跳绳、乒乓球等体育健身活动,通过活动把全校妇女同志团结在一起,维护学校的稳定,调动、发挥女教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七、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作用,组织捐赠活动
“5.12”地震发生后,校工会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了抗震救灾捐款活动;响应中华全国总工会、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教育工会相继印发的在工会会员中开展了“重建家园再献爱心”大行动的号召,为灾区人民再献一份爱心、再做一份奉献,每人再捐一元钱活动;为帮助我校贫困学生较好地御寒,顺利完成学业,校工会与妇委会、学生工作处、团委联合倡议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为学生“送温暖献爱心” 捐赠活动,近800件捐赠衣物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让学生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八、齐心协力,努力完成评建工作任务
本科教学评估期间,校工会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所承担的任务。整理有关学校定位方面的材料:1.近二届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2.教代会讨论有关工作报告、学校定位、规划的原始材料。编印《教师风采录》,整理装订四届、五届教代会材料共5册。提供相关观测点详实有力的支撑材料。高质量地完成了工会工作PPT汇报的准备工作,努力达到了内容充实,文字精炼,画面精美,充分展示了工会的全面工作,反映了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和美丽和谐的校园建设情况。
九、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1、组织完成了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健全了工会组织机构;制定了《工会工作制度》、《第五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分工与职责》等工作制度,理顺了工会的工作程序。
2、按照学校评建整改工作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工会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工作。加强新形势下工会理论、机制、方法的研究,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工会十五大精神,积极组织工会干部和会员积极撰写研究论文,从中推选出4篇参加全省教育工会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我校老师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好成绩。
3、做好评优推荐工作。推荐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工会主席赵红梅参加省优秀教育工会工作者的评选;评选表彰校先进工会集体、优秀工会干部、工会活动积极分子。这些工作不仅鼓励了工会专兼职干部努力做好工会工作起到了良好作用,而且弘扬了正气,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撰稿人:刘雅静 审稿人:杜晓毅
妇委会工作
妇女委员会是校党委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是全体女性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学校党政联系女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妇委会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妇女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有利于女教职工身心健康的各项工作。妇委会现设主任1人,由张庆思同志担任。
妇委会2006-2008年间,专兼职干部3人,兼职主任1人,处级调研员1人,科级干部1人。2008年改选成立了第二届妇女委委员会,委员共9人。妇委会下设19个妇委会分会,负责各分会妇女工作。
2006-2008年,妇委会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妇女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校妇女工作,妇委会在认真学习《高校妇女工作文件汇编》的基础上,根据省委高校工委、省妇联《关于高等院校建立高校妇女委员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妇委会召开第二届换届推选大会,依法进行了妇女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为便于开展工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经与组织部、校工会、团委、校医院等部门协商,并向分管校领导汇报,考虑到女学生群体及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经过反复酝酿,基层推选出的9名委员中增添了学生管理工作者、女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并确认以工会各分会女工委员为责任人的新一届妇委会分会主任。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二届妇女委员会机构设置、委员分工及职责》,组织新一届妇委会各分会主任重新学习了省委高校工委、省妇联印发的相关文件,工作中横向与工会合署办公,纵向做到层层有人负责,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树立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我校妇女服务
全心全意为我校全体妇女服务是妇委会的根本宗旨。目前,我校全体女教职工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努力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妇女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利益,妇委会通过座谈会、走访、电话来访等不同方式广泛听取不同群体妇女同志的意见,了解她们的意愿,向有关部门反映她们的呼声;号召各分会及时了解、掌握女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努力为她们做好服务工作。
三、发挥妇女组织作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高校妇委会是全体女性权益维护的代表,也是校党委和校行政倾听全校女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桥梁和纽带。我校妇委会积极利用网络,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号召各分会采取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学习,使全体女教职工树立法律意识,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发挥妇委会各级组织的作用,在学习、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维护妇女权益职能,对于来人来访都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女教职工的心声,能够解答的认真答复,不能解答的及时向分管校领导汇报或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关心妇女的身心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针对女性的特点,开展各种有利于妇女身心健康的活动:
1、组织了“庆三八”座谈会,为全体女教职工分发了节日纪念品。各分会也组织召开了女教职工座谈会、外出游览、欢聚歌舞等庆祝节日的活动。
2、积极协助校医院为全体女教职工查体,使女教职工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
3、在办公楼一楼东门外和楼内一层东厅开辟了“妇女健身活动园地”,开展了以“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为活动主题的妇女健身活动,历时12个周。活动园地的建立,使广大女教职工健身活动有场所、有器具、有同伴,女教职工不仅强身健体,而且增加了交流沟通、互帮互学、切磋技艺的机会,营造浓郁的校园健身氛围,效果良好。
4、开展捐赠活动。寒冬临近,为帮助我校贫困学生较好地御寒,顺利完成学业,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妇委会与校工会、学生工作处、团委联合倡议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为学生“送温暖献爱心” 捐赠活动,活动共收到捐赠衣物近800件,让学生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5、与宣传部、工会、团委等联合举办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歌会,激发教职工的爱国、爱校的热情。
6、协同工会组织单身教职工参加“全省驻济高校单身教职工‘爱心牵手’联谊会”,积极为单身教职工搭建交友平台,帮促“爱心牵手”,受到欢迎和称赞。
几年来,妇委会全体专兼职干部,认真学习妇女工作的基本理论,学习兄弟院校妇委会工作的先进经验,掌握妇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及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
撰稿人:刘雅静 审稿人:张庆思
机关党总支工作
机关党总支是在校党委领导下的党的基层组织,主要职责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对机关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院的各项决定,完成各项任务,起保证监督作用。
2006年机关党员153人,设校办、车队、组织离退、团委学生处、宣传工会、纪检审、保卫、计财、人事档案、教务、科技、基建、国资、产业14个党支部。机关党总支设委员7人,杜晓毅任书记,姜洪雷任组织委员,吕基强任宣传委员,察可文任纪检委员,任民任统战委员,刘永德任保密(卫)委员,吴笑兵青年委员。
2006--2008年,机关党总支在学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党代会提出的任务和学校党委、校行政的工作部署,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目标,以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提升服务意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目标,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
(一)思想建设
在2006—2008期间机关党总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发展眼界,增强发展意识,为学校发展、改革大局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2006年结合我院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发展目标,有重点的组织学习了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
2007年结合我院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发展目标和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有重点的组织学习了全国和省“两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献资料,学习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07年院长工作报告。
2008年本着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正确引导,鼓舞士气,抵消不和谐因素的原则,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重点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有关文件,观看了政治理论影视片《走向和谐》。
(二)组织建设
2006年发展刘纪波、代建周同志入党,按期转正,确定等同志列入2006年组织发展计划。
2007年发展刘亚静、梁秀华、陈红娟同志入党;刘庆水、赵立爱、李明、艾青、刘景涛、赵金国、代建舟、刘纪波同志按期转正;李红霞、李允银、吕霖同志列入年发展计划;肖志坚、崔新惠、杨青、时孝强作为培养对象。
2008年发展李允银、李红霞、吕霖、肖志坚同志入党;邓域、刘亚静同志按期转正;杜霞、孟召雷列为发展对象;韩骋晓、王有振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2008年5月27日前,机关各党支部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根据机关工作和人员变化情况,调整了部分支部设置,学院办公室、车队、组织部离退休处、团委学生处、宣传部、高教室工会、纪监审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教务处、究生处、科技处、基建处、国资处、产业学报16个党支部。学院办公室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刘福政、刘传禹、穆洪军,书记刘福政;车队党支部委员会委员武卫国、刘庆水、王春生,书记武卫国;组织部离退休处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刘传波、宫梁、郭虹,书记刘传波;团委学生处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张文斗、刘悦、单洪雪,书记张文斗;宣传部党支部书记熊开峰;高教室工会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张淑增、郑玉东、宋作臣,书记张淑增;纪监审办公室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吕基强、卢绪欣、侯德祥,书记吕基强;人事处党支部书记高洁;档案室党支部书记邢宇;计财处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徐秀芬、张文晶、吴鑫、刘洋,书记徐秀芬;教务处党支部委员会委员曲守东、山贵昌、闫东、蒋晓杰、董成稳,书记曲守东,副书记山贵昌;研究生处党支部书记张旭东,副书记高文红;科技处党支部书记姜海辉;基建处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刘树明、任成林、李强,书记刘树明;国资处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张崇真、范景诚、仲红艳,书记张崇真;产业学报党支部书记娄峰。5月底前完成了机关党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总支委员会由7名委员构成;候选人的产生按照由各党支部提名,经总支委员会确定初步名单,在总支范围内广泛征求党员意见,最终由总支委员会研究确定的程序产生,确定杜晓毅、任民、姜洪雷、吴笑兵、吕基强、杜万祥、宋开宇、张文斗为新一届总支委员候选人。2008年5月31日,召开机关全体党员大会进行选举,选举结果:杜晓毅、任民、姜洪雷、吴笑兵、吕基强、杜万祥、宋开宇当选。2008年5月31日,新一届总支委员第一次会议,选举杜晓毅任总支书记,姜洪雷任组织委员,任民任宣传委员,吕基强任纪监委员,吴笑兵任保卫(保密)委员,杜万祥任统战委员,宋开宇任青年委员。
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组织活动
2006年3月份组织党员参加了学习党章知识竞赛活动,院直机关共有党员151人,参加学习竞赛145人,参与率96%。在植树节开展了“我为新校区捐棵树”党员奉献日活动,机关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每人捐款购买一棵玉兰树苗,利用周末时间种植到新校区,共有155人参加了活动;3月11日机关全体共产党员向全校教职工发起了“开展捐款植树活动的倡议”。
2007年组织召开了“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在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期间,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召开了“按照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要求,以检查党员个人的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为重点”的组织生活会和以搞好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
2008年上半年按照党委组织部的统一要求,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活动。下半年组织安排了“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组织机关党员组织党员观看了政治理论影视片《走向和谐》。
三、机关工作作风建设
2006年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意见》要求,讨论制定出《机关党员工作行为规范》,面向全校各教学单位进行了一次机关工作作风调查。
2007年结合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在本科教学评建和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对机关党支部、党员在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中的作用和要求提出了明确意见;要求机关工作人员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意见》的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全局观念,增强协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008年从转变管理理念入手,扩大与基层和师生的协调沟通的渠道,主动倾听基层意见和建议,在年度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中采取教学单位和机关党总支共同组成评选小组的方式进行,充分听取、尊重教学科研一线的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机关分党校的工作
2006年按照校党委《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山东轻工业学院委员会党校分校工作条例》,健全了分党校机构,杜晓毅任分党校校长,任民任副校长,刘永德任办公室主任。12月顺利地完成了首期教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教学工作,有31名教工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27人结业。
2007年3名教工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党校初级班学习。
撰稿人:杜晓毅
行政管理专项工作
普通本专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教务处是学院主管本专科教育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七个职能科室(教务科、学籍科、教研科、教材科.实践教学科、教学督导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在院领导统一领导下,教务处主要负责本专科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划、学科专业设置、招生、人才培养、教学组织管理及评价等方面的工作。2006-2008年普通本专科教育教学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专业建设
2006年,我校新增动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药学等五个本科专业;组织全面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轻化工程、生物工程、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我校启动了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评审出轻化工程、生物工程等7个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2007年,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轻化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自此我校省级特色专业数量增加到3个,实现了国家级特色专业“零”的突破。这些品牌特色专业不仅提升了全校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层次,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新增音乐表演专业。
2008年,工业设计(工)、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工程被评为校级品牌特色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此我校省级特色专业数量增加到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增加到2个。新增统计学、安全工程、文化产业三个本科专业,使我校本科专业数达到55个。
二、课程建设
2006年,无机及分析化学、机械设计基础两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至此我校已获得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13门,校级筹建精品课程13门,初步形成了省级、校级、校级筹建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2007年,产品设计模型、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2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评审出11门校级精品课程,37门校级筹建精品课程,使我校省级精品课程达到8门,校级精品课程24门,校级筹建精品课程42门。
2008年,《制浆造纸工艺学》、《产品设计》2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由于建设成效显著,《制浆造纸工艺学》还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了我校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三、教学研究
2006年,组织了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共评选出18项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
2007年,组织校级教研立项,共立项建设82项,其中重点8项,一般36项,无资38项。
2008年,两项2005年省级教研项目结题验收。
四、教学教务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教务处组织了一系列的评优促教活动,营造爱岗敬业、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表彰长期在教学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2006年“教学质量月”期间组织了优秀教案(讲稿)评比活动,第三届青年教学优秀奖评选活动,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2007年举行了我校第二届十大教学标兵评选活动,第一届教学名师评选活动,组织参加了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开展了第二届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2008年我校组织了首届教学团队评选工作,三个教学团队被评为优秀教学团队。
制定及修订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印发《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实施本科新培养方案的若干规定》,《山东轻工业学院新办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按学科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的指导意见》,《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选课的若干规定》,《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查找、发现及解决问题,修订了《校院二级教学管理办法》,使之更符合我校发展的实际,极大调动了二级学院的教学及管理的积极性,有效地保障了教学调度、学籍管理、校内考试与统考等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启用浙大正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2006年我校购进了网络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及使用所需的硬件设备,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该管理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并在教学计划管理、课程管理、教学任务安排、学生选课、课表生成、考试安排与管理、成绩报送、信息查询、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网上评教等方面显示出了高率、规范等优势。这套系统的使用使我校教学管理在信息化、高效化、网络化方面跨出了一大步,随着更多功能的开发使用,必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给任课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多便利。
我院2006年毕业学生4116人,其中本科3447人,专科669人,部分学生因未修满规定学分,未达到毕业要求,因此有6人结业,5人肄业。2007年毕业学生共5281人,其中本科毕业4182人,结业11人,肄业5人;专科毕业1073人,结业10人。2008年毕业学生共4160人,其中本科3205人,毕业3110人,结业6人,肄业3人;专科955人,毕业944人,结业7人,肄业4人。
五、招生工作
我校2006年总招生计划4500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3800人(含对口高职本科计划150人),普通专科计划招生700人(含优秀运动员10人)。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4698名,其中本科3894人(含对口高职155人),专科804人。录取本科考生中达到各省市本科一批重点线上考生23人,其中一志愿考生11人。本科层次各科类一志愿上线率均为100%,成为省内仅有的5所一志愿全部录满学校之一。鉴于生源质量较好,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增拨计划197名(本科94名,专科104名),本科新生报到率达97.07%。
我校2007年总招生计划4465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3665人(含对口高职本科计划150人),普通专科计划招生800人(含优秀运动员15人,中外合作办学80人)。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4562名,其中本科3709人(含对口高职150人),专科853人。录取本科考生中达到各省市本科一批重点线上的一志愿考生10人。本科层次各科类一志愿上线率均为100%,在省外的招生录取也有了可喜的进步,有吉林、辽宁、天津、陕西、湖南等8个省市的一志愿平均报考率超过100%,本科新生报到率达97.57%。
我校2008年总招生计划4957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4257人(含对口高职本科计划150人),普通专科计划招生700人(中外合作办学80人)。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5111名,其中本科4338人(含对口高职201人),专科773人。录取本科考生中达到各省市本科一批重点线上的一志愿考生15人。本科层次各科类一志愿上线率均为100%,在省外的招生录取也有了可喜的进步,有12个省市理工类一志愿上线率超过100%,有10个省市文史类一志愿上线率超过100%,较2007年有明显的提高,学校在全国的录取情况逐年提高,本科新生报到率达98.50%。
六、教学评估
近三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教务处作为评建任务最重、工作涉及面最大、涉及人员最广、加班加点最多的部门,与全校师生员工一起,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甘于奉献,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评建工作。
先后修订和制定了教学运行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管理、学籍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有关的教学文件、规章制度100余项,并统一装订成《教学管理文件汇编》,这些文件的制定为今后的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过程规范有序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织各学院修订完成了全校1500多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共制定和修订了04、06两个版本的实验大纲、实习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及毕业设计大纲8本;汇编了精品课程、品牌特色专业、优秀教学成果简介及三年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运行。优化专业布局,07年实现了国家级特色专业“零”的突破。深化教学改革与研究,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几年来,按照“十五”、“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加大教材建设和双语教学建设力度,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共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3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发表教研论文765篇。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现有8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校级精品课程,44门校级筹建精品课程;另有3门省级教改试点课程。在教学手段建设方面,自制多媒体课件473件,其中6件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奖;多媒体教学课时比例大于33%;网络辅助教学课程450余门。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方面,从政策、条件、培训与管理等方面激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几年来由点到面逐渐推进,目前,有24门双语教学课程,生物工程、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语授课比例分别为13%、10%、16%;学生评价为“优良”的双语课程比例为94.55%;另有22门培育双语教学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通过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了教材选用、征订、发放等各个环节,使教材平均选优率大于80%,选新率大于95%;同时,设立教材建设基金,积极鼓励教师编写有特色、高水平教材,有4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3部已出版使用,这是我校入选的最高级别的规划教材;另有5部教材获省部级奖励。07年,化学教学团队因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而成为省级教学团队。这些成绩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了由五大系统20个功能模块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使该体系能得到有效实施,建立了与之配套的“三维一体”的质量监控运行系统,在监控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6年进行了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其结果与教学单位切身利益挂钩,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评估整改阶段,教务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狠抓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落实,在教学计划、排课、考务、工作量等日常教学工作方面,更加科学、规范,进一步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教学质量工程方面实现了1个突破,1个保持。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拓宽专业、注重素质、鼓励创新、尊重个性的人才培养原则,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组织修订完成了了二专业(双学位)、主辅修等教学计划工作。完成了有关劳动课的调研,并形成相关报告,对于开设劳动实践周,提供了一定依据。
七、实践教学
2007年我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根据鲁教高字〔2008〕6号文,我院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广告艺术大赛等四项一类赛事,取得省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9项。
撰稿人:安蕾蕾 审稿人:许崇海
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近几年来,我校研究生工作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二级学科点19个,分别为: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制糖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食品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设计艺术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艺、生物化工、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涵盖工学、理学、文学、法学四个学科门类。现有硕士生导师164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1名。
目前我校有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工程和机械工程等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同时,我校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以同等学力身份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我校一贯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保证培养质量的措施:从命题、考试、复试、录取等工作,到课程学习、中期筛选、开题报告、论文写作、学位授予等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规范的管理。此外,学校鼓励并要求研究生更多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讲座、工艺实习及其他社会活动,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增强动手能力。近3年来,有6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
毕业研究生中共有6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每年毕业生中有多人考取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所培养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一、招生工作
深化招生改革,提高生源质量,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创新宣传措施,加大研究生招生的宣传力度和广度,扩大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社会影响,使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我校。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中,除了通过现场咨询、召开动员会、发放简章和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手段外,还组织各硕士点有关人员走出去,主动到省内外有关院校,与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推介宣传与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连续三年都超额完成招生计划,2006年招生146人,2007年招生192人,2008年招生招生235名,至2008年12月,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560人。
二、培养工作
1、落实《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管理,调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人员参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鲁轻院研字[2007]9号)。学校每年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金5万元。重点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5000元,一般项目为2000元。省级项目的经费,学校实行1:1匹配。2006-2008年,共有7个项目获得校级重点项目立项,有6个项目获得校级一般项目立项,另有11个项目获得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立项。
2、为做好我校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奖励工作,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奖励暂行办法》(鲁轻院研字[2007]7号)。获得校级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一、二、三等奖的研究生,由学校统一颁发证书和奖金,并分别奖励2000元、1000元和500元。2006-2008年,我校共评出校级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29项,有7个项目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
3、以“启迪智慧、激发兴趣、激励创新”为宗旨,2006-2008年分别组织召开了我校第二、三、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为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交流、讨论的平台与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是研究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对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我校制定了“关于加强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2006-2008年共建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17个,基本做到每个学位点均有校外创新培养基地。
5、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更新研究生教育管理手段。根据研究生教育规律与特点,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文件体系,做到了办事有章可循。
(1)2006年制定了新上硕士点培养方案,并修订了原硕士点的培养方案,编印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手册》,发放到各院系及导师手中;编印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研究生手册》,做到研究生人手一册。
(2)2008年对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修订规章制度7项,新制定规章制度15项。
(3)为了使研究生教育各环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2008年下半年启用了由济南大学等单位开发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现正处在试用调试期,该系统的启用将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学位工作
1、在2006年,第10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我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点9个。不但在学位点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而且填补了理学和法学两个学科门类的空白。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导师队伍素质。2006年-2008年共遴选导师81名,其中,2006年遴选25名,2007年遴选25名,2008年遴选31名。此外,新增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3名。为适应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专门组织新遴选的研究生导师,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对导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提高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研究与探索的积极性。
3、为进一步完善导师管理制度,打破导师终身制,形成导师竞争上岗的动态管理机制,我校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动态审核办法》,并进行了导师资格动态审核,有16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由于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未达到规定标准等原因未通过审核。
4、我校高度重视硕士学位授予质量。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试行硕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暂行规定》,从2006年开始实行硕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有效监控、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2007年修订了《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加大了对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奖励力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及导师发放证书并各奖励1000元。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及导师在教育厅奖励的基础上,学校1:1匹配。2006-2008年共评选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6篇,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
5、认真组织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2006-2008年共毕业研究生246人。授予学历教育硕士学位244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1人。
四、在职教育
在职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有益补充。我校积极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近年来,我校在职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积极申请增设新的工程硕士授予领域;另一方面,调动有关学院的积极性,加大招生宣传工作的力度,使更多考生报考我校。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规模,使我校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2006年,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以同等学力身份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分别在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材料学、机械电子工程、设计艺术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0个学科、专业接受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2、精心组织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的申报工作。2006年我校新增材料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7年我校新增机械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目前我校有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工程和机械工程等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3、2008年,我校采取多种措施,组织有关人员主动出击,深入企业、科研单位一线和政府部门,了解需求,掌握报考人员情况,宣传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作用与意义以及我校的优势等,并通过调整部分政策,使学校与企业在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中达到双赢,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共有近300人报考了我校工程硕士;同时,为了提高录取率,积极组织和督促考生考前复习,并实行免费辅导,效果显著,我校预计将录取工程硕士研究生121名,比往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撰稿人:鲁 南 审稿人:张旭东
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成人教育学院2006年教职工11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1人、教授3人;2007年不变;2008年2月教职工10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教授3人。
成人教育学院党群机构设:直属党支部、校工会分会;行政机构设:办公室、函授部、教学部、自学考试办公室、继续教育部。直属支部书记1人,学院行政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2008年1月以前王道信担任直属党支部书记,葛秀村担任院长,乔乃清、校振宇任副院长。2008年1月后李金池担任直属支部书记,葛秀村任院长,校振宇(2008年11月调离)、韩朋利任副院长。
2006—2008年,成人教育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恪守“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办出特色”的原则,采取多层次、多渠道联合办学形式,连续三年出色地完成了担负的工作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实施科学化管理,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为了增强大家的事业心、责任感,促进各项任务的完成,我们结合成教学院的工作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办好成教学院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实施科学化管理。此举措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大大提高,保证了成教学院各项工作优质高效的进行完成。
1、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成教学院领导的工作职责。我们在对以前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书记工作职责”、“院长工作职责”、“副院长工作职责”。班子成员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按各自分管部室的岗位职责范围开展工作,既分工负责,又密切合作,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成教学院的工作效率,在全校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
2、制定成教学院领导议事规则。规则规定了议事会议的类型,并要求会议与会人员严格遵守会议纪律,研究议题要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力求形成统一的意见贯彻执行,意见不一致时规定了决策程序。
3、重新划分各部门岗位职责。根据几年来的工作情况,我们对成教学院五个部门岗位职责重新进行了划分,使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更加清晰明确。
4、修订《考勤暂行规定》、《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等五个内部管理规定,使成教学院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二、加大招生工作力度,招生规模创历史新高
1、成人教育收费较低,效益来自规模。在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通过在报纸刊登广告、印发招生简章、加强与各市地招办联系、与企业联合、到教学点具体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生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录取成人函授学生2501人,成人专升本学生80人;2007年录取成人函授学生2988人,成人专升本学生88人;2008年录取成人函授学生3723人,招生规模连续创历史新高。
2、为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加大招收脱产学生的工作力度。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年暑假期间分别到有关企业联系,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经过努力,分别在内蒙古、宝鸡、莒南、临沂、博兴、沂源、沂水、蒙阴、徐州、武城等地招收脱产学生,2006年招生383名,2007年招生230名,2008年招生173名,三年共招收脱产学生786名。
三、狠抓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函授教学的管理。为确保教学质量,我们不断加大教学检查工作力度,利用招生或其他工作到各函授站点的机会,每次都把检查各站点的教学管理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任务。主要检查函授站点的教学档案是否齐全,教学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随机抽查听课,同时还分别召开站点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座谈会,并发放调查表进行教师评价调查和站点评价调查。检查表明:函授站的教学过程是完整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教学档案比较齐全,教材和教学安排发放及时,函授学员对函授站点的管理工作和教师上课情况表示满意。
2、进一步完善学籍注册工作程序,加强学籍管理工作。2006年共注册具有正式学籍的成人学生2548人,其中统招生2491人,校内专升本53人,转学入校4人;2007年共注册具有正式学籍的成人学生2421人,其中统招生2346人、校内专升本74人、转学入校1人;2008年共注册具有正式学籍的成人学生2951人,其中统招生2863人、校内专升本88人.为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使我们的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我们于2006年下半年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了适合我院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后,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完善毕业生电子注册和学位授予工作程序。在严格实行学籍注册制度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教育厅职成处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完善毕业生电子注册和学位授予工作程序。顺利办理2006届成人毕业生毕业证书1208个,2007届成人毕业生毕业证书45个,2008届成人毕业生毕业证书2241个。
根据教育厅高教处关于做好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相应工作程序,认真组织了学士学位主干课程的考试,2006年共有53人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共有43人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共有48人获得学士学位。学士学位考试合格率逐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于2008年首次安排了校内学生学位授予仪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圆满完成了成人脱产学生的教学工作。根据成人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自2006下半年将成人脱产学生的教学工作改由函授部负责。在人员紧张、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2006年度383名、5个专业、8各班级和2007年度286名、6个专业、7个班级及2008年度178名、5个专业、5个班级的成人脱产学生的教学工作。
5、做好成教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学校综合档案室的具体指导帮助下,我们自觉学习档案管理有关业务知识,按要求做好成人教育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了成教学院档案管理的收集、管理、归档、保管、统计、借阅等管理制度,科学规范档案立卷内容,兼职档案人员能够做到调卷迅速、准确、服务热情,使成教学院的档案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
6、及时、主动地做好教材订购发放工作。及时了解新版教材信息,按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来订购教材,既注意降低库存减少积压,又满足学生需求,做到教材订购发放及时。2006年度订购发放对口高职教材7486册、各函授教学站点教材6496册,销售自考教材2000余册;2007年度订购发放对口高职、脱产大专班、自学考试以及各函授教学站点等不同层次的教材,共计1万8千余册;2008年度订购发放各类教材 册,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需要。
四、积极拓宽办学思路,自学考试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积极申请开考新专业。为适应社会新的人才需求,提高专业层次,拓展专业范围,在原有开考的设计艺术类各专业的基础上又申请开考了电脑设计艺术专业考试,使我院主考专业达到12个。
2、加强自考助学工作。为扩大自学考试规模,积极主动地与多所学校联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青岛恒星学院有1075人、山东圣瀚学院381人、德州科技学院42人,均与我校签订协议参加艺术设计自学考试。
3、圆满完成了每年四次报名、四次阅卷、四次考试检查、两次技能考试、两次毕业考核工作。
(1)报名工作。2006年四次报名3000多人次,涉及42个自考专业,近5000科次,发放准考通知单3000多张,共接待自考学生12000多人次;2007年全年四次报名3000多人次,涉及42个自考专业,近5000科次,发放准考通知单3000多张,合格证2000多张,共接待自考学生12000多人次;2008年全年四次报名5210人次,涉及42个自考专业,9311科次,发放准考通知单5000多张,合格证3000多张,共接待自考学生12000多人次。
在历次阅卷工作中,都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2)巡考工作。受省考办委托,2006年组织30多人次赴聊城、潍坊、日照、枣庄四地市;2007年组织30多人次分赴济南、枣庄两地地市;2008年组织13人次分赴青岛、潍坊两地市,检查自学考试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3)技能考试工作。圆满完成省自考办委托我院组织的艺术类自学考试技能课程四次考试工作。2007年参加人数3564人,报考5601次科。安排考试122场次,聘用监考人员244人次。涉及视觉传达等5个专业、素描等43门课程、济南等14个地市的考生;2008年参加人数5000余人,报考7653次科,安排考试141场次,聘用监考人员300人次。涉及视觉传达等5个专业、43门课程、14个地市的考生。
(4)毕业考核工作。2007年全年两次毕业考核,涉及视觉传达设计等6个专业,参与教师26人,考生172人,合格168人;2008年全年两次毕业考核,涉及视觉传达设计6个专业,参与教师38人,考生298人,合格268人,并及时整理论文和成绩上报省、市自考办。
4、不断完善各项管理规定。随着考试规模的不断增加,原有的管理规定已不能适应现有考试的要求,我院先后完善了几项自学考试的管理规定。
五、加强校企之间联系,继续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我们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及有关办学单位的联系,继续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绩。2006年为内蒙古阜丰公司培训在职职工200余人;为德州华茂科技有限公司培训在职职工600余人;为百川纸业公司培训员工80人;2007年为山东琥珀啤酒厂培训在职员工200余人,为山东香驰集团脱产半年培训职工47人,为山东古贝春集团脱产一年半培训员工60余人,山东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在我校设置培训基地,培训职业教师2个专业34名在职教师。
五、大力加强学生的管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探索学生管理新模式。从学生入校,建立学生的信息档案,通过填写信息表、签订《自律承诺书》,遵章守纪就进入了学生在校的全程监控中。过程的表现、学习成绩、检查测评情况、取得的荣誉及成绩、获得的奖项、班委及学生会任职等,全都将进入学生的信息档案,使学生一开始就比较注重自己在校的学习和各方面表现。
2、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有机结合。统招学生管理机构健全,多管齐下,以发展党员为突破口,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而成人教育的学生有别于统招学生。我们结合成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管理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达到了学生管理的目的。①重视班委和学生会的组建。我们选拔学习好、组织能力强、有威信的同学参与,赋予了该组织和学生干部管学习并带头学习好的任务和责任,在日常学习督察中,他们发挥了很好的作用。②强化早晚自习及无课时间的自习安排。我们分阶段对自习内容作明确要求,对于迟到、早退、自习纪律不好的同学,初次违纪提出批评,再犯将纳入测评结果,有效的保障了学习时间。③加强艺术自考生的英语学习。针对艺术自考学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从学生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组织播放英语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学号排序,每人组织一次“今天我教大家学英语”,带领大家掌握一定量的英语单词或课文,收到较好的效果。④学生的学习成绩纳入评选先优的重要内容。
3、强化学生管理。严格按照《学生手册》和学生签订的《自律承诺书》要求,检查工作常规化。由于工作到位,没有出现晚上熄灯不归、打架、旷课等违纪现象。学生毕业离校时经离校检查,教室、宿舍设施设备完好,整洁卫生,文明、安全、顺利离校,受到学生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好评。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调节学习气氛,组织了“庆五一晚会”,“元旦晚会”,“迎新篮球赛”等活动,尤其是专门组织了“温馨宿舍我的家”卫生文明宿舍检查,学生宿舍呈现出温馨、团结、和谐、安全、卫生、整洁的气氛。由于加强了脱产学生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既保障了脱产学生的教学质量,也为成教学院以后的招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超额完成经济承包责任目标
我们重视制度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注意调动和发挥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年来负责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的同志不论上班还是节假日,不分严寒酷暑奔波在全省各地,寻找一切可以实现联合的办学点,挖掘一切可能增加的经济增长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经济承包责任目标,2006年上交学校152万元;2007年上交学校280万元;2008年在招生受到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全年仍上交学校276万余元,超额完成经济承包责任目标。
成人教育学院2006年—2008年度的各项工作,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成教学院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工作仍有不足,对学校的贡献还有潜力,我们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争取更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做出更大的贡献!
撰稿人:张逢慧 审稿人:葛秀村
科研与科技开发工作
科技处是学校主管科技工作和重点学科建设的职能部门,下设科研计划科、成果科、科技开发中心、学科建设办公室四个职能科室,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挂靠科技处。
2006–2008年,我校科技工作延续了04、05年良好发展态势,科技工作各项指标稳中有升。
(一)基本情况
2006年,争取纵向项目56项,总经费571.2万元,签订科技开发合同93项,合同经费2976.5万元,当年到位845.8万元,并与山东龙大集团、贵和纸业集团等7家企业签订全面技术协议,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获各类奖励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9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2项,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科研成果奖13项;鉴定验收项目17项;获专利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4篇,EI收录论文88篇,ISTP收录论文2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0篇;出版著作21部。
2007年,争取纵向项目75项,总经费560万元,签订科技开发合同112项,合同经费3658.9万元,当年到位928.7万元;获各类奖励34项,其中,山东省科学技术奖8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4项,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10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鉴定验收项目17项;获专利1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7篇,EI收录论文60篇,ISTP收录论文2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39篇;出版著作28部。
2008年,争取纵向项目91项,总经费739万元,签订科技开发合同84项,合同经费4203.5万元,当年到位524.1万元;鉴定项目15项,结题12项;获各类奖励25项,其中,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8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3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鉴定验收项目27项;获专利9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3篇,EI收录论文20篇,ISTP收录论文45,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62篇;出版著作31部。
(二)科学研究
2006年我校共争取纵向项目56项,总经费571.2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经费91万元;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7项,经费87.5万元;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7项,经费53万元;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技术专项1项,经费150万元;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3项,经费30万元;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1项,经费10万元;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3项,经费3万元;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无资;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8项,经费36.7万元;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4项,无资;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经费90万元;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2项,经费10万元。详见附表一。
2007年我校共争取纵向项目75项,总经费56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经费34万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经费50万元;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项,经费57万元;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5项,经费98万元;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3项,经费36万元;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1项,经费15万元;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3项,经费4万元;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经费7万元;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17项,经费64万元;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4项,无资;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3项,经费195万元。详见附表二。
2008年,争取纵向项目91项,总经费739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经费98万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经费230万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经费50万元;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经费2万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2项,经费5万元;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经费2万元;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工程研究项目1项,经费10万元;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8项,经费91万元;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2项,经费91万元;山东省高新技术自主创新项目1项,经费40万元;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5项,经费57万元;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2项,经费20万元;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5项,经费2万元;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经费6万元;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17项,经费48.9万元;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经费7万元;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项,经费110万元;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3项,经费16万元;济南市留学人员创业计划1项,经费8万元。详见附表三。
(三)科技开发与校企合作
2006年签订科技开发合同93项,合同经费2976.5万元,当年到位845.8万元,并与山东龙大集团、贵和纸业集团等7家企业签订全面技术协议,确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2007年签订科技开发合同112项,合同经费3658.9万元,当年到位928.7万元。
2008年签订科技开发合同84项,合同金额4203.5万元,当年到位524.1万元,并与济南市食品协会成立了“焙烤食品技术研发中心”,与济南德馨斋食品有限公司、济南稻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济南槐荫化工总厂等11家企业确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基地。
2006年各单位科技开发情况统计表
单 位 | 合同数(项) | 合同经费(万元) | 当年到位经费(万元) |
轻化学院 | 18 | 650 | 249.5 |
食工学院 | 28 | 836 | 213.4 |
材料学院 | 8 | 358 | 152.5 |
化工学院 | 11 | 438 | 85 |
现代教育中心 | 3 | 105 | 44.5 |
信息学院 | 4 | 72 | 34.5 |
艺术学院 | 7 | 244.6 | 36 |
信控学院 | 10 | 228 | 19.4 |
政法学院 | 4 | 45 | 11 |
合 计 | 93 | 2976.5 | 845.8 |
2007年各单位科技开发情况统计表
单 位 | 合同数(项) | 合同经费(万元) | 当年到位经费(万元) |
轻化学院 | 28 | 1012 | 341.6 |
食工学院 | 27 | 714.8 | 274.6 |
材料学院 | 15 | 678.9 | 77.9 |
化工学院 | 10 | 391.5 | 52.9 |
现代教育中心 | 1 | 50 | 37 |
信息学院 | 4 | 155 | 30 |
艺术学院 | 5 | 43.7 | 29.2 |
信控学院 | 8 | 301 | 52 |
政法学院 | 1 | 30 | 1 |
机械学院 | 9 | 229 | 18 |
经管学院 | 3 | 6.5 | 4.5 |
外语学院 | 1 | 46.5 | 10 |
合 计 | 112 | 3658.9 | 928.7 |
2008年各单位科技开发情况统计表
单 位 | 合同数(项) | 合同经费(万元) | 当年到位经费(万元) |
轻化学院 | 20 | 1010 | 117.5 |
食工学院 | 23 | 735 | 102.8 |
材料学院 | 9 | 772 | 53.4 |
化工学院 | 6 | 441 | 22 |
现代教育中心 | 2 | 95 | 57 |
信息学院 | 2 | 100 | 31.5 |
艺术学院 | 6 | 214 | 42.4 |
信控学院 | 9 | 272 | 59 |
机械学院 | 9 | 438 | 22 |
经管学院 | 3 | 4.5 | 4.5 |
政法学院 | 5 | 112 | 2 |
外语学院 | 2 | 10 | 10 |
合 计 | 84 | 4203.5 | 524.1 |
(四)成果与奖励
1、科技论文
2006年各单位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统计表
单位 | SCI | EI | ISTP | 合计 |
轻化学院 | 4 | 41 | 12 | 57 |
化工学院 | 28 | 6 | 2 | 36 |
材料学院 | 24 | 7 |
| 31 |
机械学院 | 4 | 12 |
| 16 |
信控学院 | 1 | 13 | 4 | 18 |
信息学院 | 2 | 1 | 1 | 4 |
数理学院 | 2 | 4 |
| 6 |
食工学院 | 2 | 1 |
| 3 |
政法学院 | 2 |
|
| 2 |
机 关 | 5 | 3 | 1 | 9 |
合 计 | 74 | 88 | 20 | 182 |
2007年各单位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统计表
单 位 | SCI | EI | ISTP | 合计 |
轻化学院 | 4 | 14 | 13 | 31 |
化工学院 | 24 | 3 |
| 27 |
材料学院 | 20 | 3 | 1 | 24 |
机械学院 | 3 | 10 |
| 13 |
信控学院 |
| 6 | 1 | 7 |
信息学院 | 1 | 15 | 5 | 21 |
数理学院 | 3 | 3 |
| 6 |
食工学院 | 19 |
|
| 19 |
机 关 | 3 | 6 |
| 9 |
合 计 | 77 | 60 | 20 | 157 |
2008年各单位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统计表
单 位 | SCI | EI | ISTP | 合计 |
轻化学院 | 9 | 7 | 37 | 53 |
化工学院 | 16 | 1 |
| 17 |
材料学院 | 13 | 2 |
| 15 |
机械学院 | 2 | 1 |
| 3 |
信控学院 | 1 | 3 |
| 4 |
信息学院 | 1 | 6 | 5 | 12 |
数理学院 | 5 |
|
| 5 |
食工学院 | 14 |
| 1 | 15 |
现代教育中心 |
|
| 2 | 2 |
机 关 | 2 |
|
| 2 |
合 计 | 63 | 20 | 45 | 128 |
2、成果
(1)鉴定验收项目
2006年18项(见附表四、五)
2007年15项(见附表六、七)
2008年27项(见附表八、九)
(2)获奖项目
2006年获各项奖励37项:
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②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
③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④山东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⑤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 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
⑥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⑦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详见各类表彰、奖励名单。
2007年获各项奖励34项:
①山东省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②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③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
④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⑤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详见各类表彰、奖励名单。
2008年获各项奖励25项:
①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②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③山东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
④山东省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⑤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⑥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⑧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祥见各类表彰、奖励名单。
3、专利
2006年获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项(见附表十)
2007年获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1项(见附表十一)
2008年获发明专利9项(见附表十二)
附表一:
2006年纵向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经费 (万元) | 项目类别 |
1 | 酶促磨浆降低机械木浆磨浆能耗和改善纸浆性能的研究 | 陈嘉川 | 28.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 难降解水溶性木素及衍生物的氧化酶催化聚合 | 谢益民 | 28.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 氟、硅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功能梯度膜的研究 | 李天铎 | 35.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 无污染制浆造纸新工艺及成套设备的开发 | 谢益民 陈嘉川 | 150.0 | 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 |
5 | 多孔基复合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 马 烽 | 10.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6 | 造纸黑液碱回收白泥用于电厂脱硫工艺及设备研究 | 韩金梅 | 10.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7 | 新型穿透式电磁烘缸纸张干燥系统 | 王正顺 | 10.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8 | 新型光固化丙烯酸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研制 | 杜登学 | 10.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9 | 10-HDA微生物合成机理与发酵控制的研究 | 王瑞明 | 10.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10 | 电(磁)流变液阻尼器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 孙 涛 | 8.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11 | 稀土取代多金属氧酸盐基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 谭学杰 | 8.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12 | 负关联规则关键技术的研究 | 董祥军 | 5.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13 | 速生杨纸浆TCF漂白机理及木素结构变化的研究 | 刘 玉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14 | 机械浆和废新闻纸浆体系中酸性聚糖的生物降解机制与技术 | 秦梦华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15 | 生物技术用于机械制浆节能降耗应用基础的研究 | 陈嘉川 | 9.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6 | 蒸发诱导自组装过渡金属-钛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 周国伟 | 7.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7 | 草浆碱木素分离提纯、结构分析及利用 | 张 旋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8 | 高分子手性色谱固定相的合成及其分离性能研究 | 姚金水 | 5.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9 | 化学短程序对快凝铝基合金纤维结构 | 张川江 | 4.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 | 碳氟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计算机模拟 | 姜海辉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1 | 麦芽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研究 | 曲静然 | 5.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2 | 基于有限元法的陶瓷喷砂嘴冲蚀磨损机理研究及其减磨结构设计 | 冯益华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3 | 激光诱导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纳米化的研究 | 刘 宏 | 4.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4 | 天然发酵豆豉发酵过程研究 | 宋俊梅 | 4.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5 | 反应型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涂饰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 张庆思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6 | 废新闻纸漆酶/介体脱墨及纤维性能改善机理的研究 | 徐清华 | 4.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7 | 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 马 霞 | 4.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8 | 契约理论对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指导作用研究 | 刘丽娜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9 | Ⅲ-Ⅴ族原子团簇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分子设计研究 | 曲玉辉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0 | 高能量密度材料分子设计研究 | 周建华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1 | 基于二次代数样条差分插补的平面参数曲线数控加工理论研究 | 单东日 | 4.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2 | 基于大型玻璃纤维制造行业的ERP系统 | 耿玉水 | 10 | 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
33 | “十一五”期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 闫秉科 | 3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34 | 股权分置改革及其对山东省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 | 苏卫东 | 无资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35 | 鲁锦的文化性与应用创新研究 | 杨永庆 | 无资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36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 杨 丽 | 无资 |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
37 | 省会城市的形象设计与管理策略 | 魏 嘉 | 无资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
38 | 鲁锦在齐鲁民间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影响与传统研究 | 杨永庆 | 无资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
39 | 山东文化活动节日的品牌形象与整体策展研究 | 林 斌 | 无资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
40 | 皮革产品艺术设计与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 | 王立新 | 无资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
41 | 新型穿透式电磁烘缸纸张干燥系统 | 王正顺 | 13.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2 | 微波-酶法制备小麦抗性淀粉及其特性的研究 | 邵秀芝 | 4.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3 | 二氧化硅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蓄放 | 马 烽 | 7.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4 | 水库大坝信息集成与智能决策系统 | 董祥军 | 6.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5 | 面向制造企业的移动物流平台应用与研究 | 王新刚 | 6.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6 | 中国文化转型对译介策略的影响 | 陈国兴 | 0.7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7 | 变革社会中的思想、信仰与习俗 | 耿光连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8 |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功能及实践问题探索 | 李之俊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9 | 精炼炉、水泥窑用无铬(砖)耐火材料 | 赵 萍 | 15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50 | 清洁化耐水洗牛皮二层革的研究 | 李彦春 | 15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51 | 无碳复写纸用低粘度胶囊的研制与应用 | 韩金梅 | 15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52 | 利用维生素工业废液生产革鞣剂 | 刘 玉 | 15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53 | 星形阳离子多功能造纸助剂的开发 | 傅英娟 | 15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54 | 轧钢加热炉箭型滑块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张旭东 | 15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55 | 高性能聚合物弹性乳液的研制 | 姚金水 | 5.0 | 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 |
56 | 高炉多相流过程的仿真与能效分析技术 | 史岩彬 | 5.0 | 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 |
附表二:
2007年纵向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经费 (万元) | 项目类别 |
1 | 废新闻纸漆酶/介体脱墨及纤维性能改善机理的研究 | 徐清华 | 18.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 电化学介体催化脱木素和纸浆漂白机理研究 | 孔凡功 | 16.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 高档水性涂膜材料耐盐雾苯丙乳液研究 | 姚金水 | 50.0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4 | 以麦草浆渣为原料生产纸质发泡缓冲材料 | 王代启 | 12.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5 |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控制合成 | 马万勇 | 12.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6 | 皮革纤维拉伸台的研究 | 许 静 | 12.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7 | 木素氧化酶对机械浆的修饰及其成纸功能的改善 | 刘 玉 | 7.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8 | 生物预处理速生杨高得率机械制浆中半纤维素的溶出机制 | 杨桂花 | 5.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9 | 低温燃烧法制备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 | 吕海亮 | 6.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0 | 自动化微流控单细胞分析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 高 健 | 4.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1 | 利用促进剂苯热法制备IIIA-氮化物一维材料 | 盖利刚 | 6.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2 | 聚乙烯醇/明胶/羟基磷灰石人工载荷骨复合材料的交联机理及其性能 | 王 峰 | 6.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3 | 多数据库间的负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研究 | 董祥军 | 5.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4 | 服务业评估方法研究及山东省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估 | 苏卫东 | 5.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5 | 玫瑰花中功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构效关系研究 | 崔 波 | 5.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6 | 海参鲍鱼苗期病害的微生态机理 | 郝鲁江 | 5.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17 | 气固相氧化合成2,2-二羟甲基烷酸 | 班 青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18 | 新型生物医药材料胶原接枝聚乳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刘磊力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19 | 全功能光折变聚合物的制备研究 | 段洪东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20 | 生物药物LDHs纳米控释系统的的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 | 戴肖南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21 | 漆酶/天然介体用于纤维改性的研究 | 刘 娜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22 | 化学浆电化学介体催化漂白及机理研究 | 孔凡功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23 | 编织复合材料界面损伤力学行为研究 | 魏高峰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24 | 埃博霉素产生菌工业化应用改良研究 | 刘新利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25 | 微波场中原位反应合成纳米晶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 | 孙志平 | 10.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26 | 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金属纳米复合材料 | 刘伟良 | 8.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27 | 多孔磷酸钙骨水泥生物复合材料 | 赵 萍 | 8.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28 | 银杏有效成分的酶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 刘同军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29 | 抑制性消减杂交黑曲酶木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 侯运华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30 | 基于模式识别的纸浆纤维检测方法研究 | 邱书波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31 | 高性能纳微米复合陶瓷模具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 许崇海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32 | 面向流程企业资源管理与移动物流集成系统 | 王新刚 | 15.0 | 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
33 | 超产权论与非营利组织理论对高校后勤改革的指导作用研究 | 匡维武 | 2.0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34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可持续发展研究 | 徐舒映 | 2.0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35 | 基于契约范式的企业会计规则变迁研究 | 刘丽娜 | 无资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36 | 加快社区、学校体育协调发展、促进山东和谐社会建设 | 于庆年 | 无资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37 | 当代中国人文关怀思想研究 | 邱焕玲 | 无资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38 | 循环经济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研究 | 慈福义 | 1.5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39 | 民国时期的政党意识形态研究 | 徐舒映 | 1.5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40 | 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社会习俗变迁 | 耿光连 | 2.0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41 | 高校科研评价机制研究 | 颜廷兰 | 2.0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42 | 无机载体材料厂的微生物催化绿色合成新技术研究 | 何 文 | 10.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3 | 涤纶助催化剂四溴乙烷生产新技术 | 刘磊力 | 4.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4 | 生物汗合成抗癌新药埃博霉素新工艺的研究 | 刘新利 | 8.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5 | 黄原胶废水中生物质物质的转化及废水回用技术 | 藏立华 | 3.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6 | 低分子量灰树花多糖的制备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 崔 波 | 10.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7 | 基于Linux的二次曲线统一插补嵌入式数控系统研究 | 单东日 | 4.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8 | 大型锅炉通用型智能火焰监测器的设计与研究 | 孙 涛 | 4.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49 | 面向流程制造企业俄EAM系统 | 郭爱章 | 10.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50 | 高等院校科研水平评价系统及平台建设研究 | 颜廷兰 | 9.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51 | 鲁中南山地生态经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循环经济的新视角 | 慈福义 | 0.6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52 | 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 刘木森 | 0.7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53 | 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 袁朝云 | 0.7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54 | 生物和医学信息数据特征提取及优化 | 刘毅慧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55 | 面向制造企业工作流管理与ERP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 姜雪松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56 | 决策理论在山东省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元继学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57 | 国有企业共同治理模式研究 | 于振磊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58 | 和谐社会视域中大学生公民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 徐舒映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59 |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研究 | 张 伟 | 无资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
60 |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 陈洪娟 | 无资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
61 | 体验经济影响下的艺术设计教育 | 孟光伟 | 无资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
62 | 《文学修养》立体教材编写 | 宋 彦 | 无资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
63 | 面向流程制造企业的EAM系统 | 王新刚 | 1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64 | 免拆型钢包浇注料 | 赵 萍 | 15.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65 | 对羟基苯腈生产新工艺 | 马 烽 | 1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66 | 高品质聚甘油的制备 | 段洪东 | 2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67 | 酒精连续自动取油器的生产、推广 | 王君高 | 2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68 | 螺旋藻保鲜及综合深加工关键技术 | 崔 波 | 1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69 | 稀土补强新型陶瓷刀具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 许崇海 | 1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70 | 草浆生物酶处理降低打浆能耗并提高物理强度的研究 | 李宗全 | 1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71 | 绿色复合低定量涂布涂料生产技术 | 王 振 | 1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72 | 复方芦笋合剂二次开发 | 魏英勤 | 15.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73 | 绿色三防牛皮二层革的研究 | 李彦春 | 15.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74 | 高稳态维生素K3的生产技术 | 刘 玉 | 3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附表三:
2008年纵向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经费 (万元) | 项目类别 |
1 |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自动化单细胞分析研究 | 高 健 | 1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 发菜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机理 | 于海峰 | 18.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 木质纤维素与异氰酸酯类的接枝共聚及纸张增强机理的研究 | 谢益民 | 4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 TiO2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异质结构设计及界面研究 | 刘素文 | 3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5 | 林纸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 | 赵传山 | 30.0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6 | 废纸制浆关键技术研究 | 陈嘉川 | 100.0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7 | 植物纤维原料制浆造纸性能与生物技术 | 秦梦华 | 50.0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8 | 二乙基-2,3-环氧丙基-[3-(甲基二甲氧基)]硅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 李天铎 | 2.0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
9 | 农村高等教育需求及其供给研究 | 颜廷兰 | 无资 |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10 | 基于技术特征的软件技术人才流动研究 | 陈加奎 | 5.0 |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11 | 生物医学数据分析在癌症检测中的作用 | 刘毅慧 | 2.0 | 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12 | 文化创意产业化资产评估研究 | 杜晓毅 | 10.0 |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工程研究项目 |
13 | 淀粉质原料固定化细胞高效转化海藻糖技术研究 | 王瑞明 | 40.0 | 山东省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专项计划 |
14 | 反应型加脂剂的研究 | 李天铎 | 15.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15 | 纤维质量分析仪在制浆造纸工业分析测试功能的扩展 | 杨桂花 | 10.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16 | 产黄青霉发酵生产10羟基2癸烯酸的研究 | 王瑞明 | 12.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17 | 在线纸页质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检测系统研制 | 綦星光 | 12.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18 | 富马酸泰诺福韦酯合成新工艺及其新晶型研究 | 段洪东 | 8.0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19 | 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多尺度界面力学行为研究 | 魏高峰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 | 新型茂金属双核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 班 青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1 | 水力空化-AOPs协同降解水中难挥发有机污染物的机理与动力学研究 | 王西奎 | 6.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2 | 含金属酞菁的光折变聚合物的合成研究 | 段洪东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3 | 部分有机锗化合物的结构、抗癌活性及合成机理的理论研究 | 马万勇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4 | 有机硅双子季铵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李俊英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5 | 白腐菌培养过程中杨木纤维结构的变化机制 | 庞志强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6 | 含多肽的有序分子聚集体形成过程的动态化学研究 | 刘 彧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7 | 纤维堆囊菌分散生长驯化及其机理研究 | 刘新利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8 | 重组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胞外b-葡聚糖酶 | 周东群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9 | 碱性木聚糖酶基因在产黄青霉中的高效表达 | 侯运华 | 4.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0 | 循环经济与济南都市圈发展研究 | 慈福义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1 | 溶剂热合成稀土掺杂YAG荧光材料及合成机理研究 | 张旭东 | 6.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2 | 有序介孔羟基磷灰石的微生物催化合成机理研究 | 何 文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3 | 基于机器视觉的纸页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 邱书波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4 | 加权负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的研究 | 姜 合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5 | 检测关键生物标志-基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 刘毅慧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6 |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杨 丽 | 5.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37 | 自动测试系统硬件设计自动化 | 孙宝江 | 10.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38 | 新型无氟环保乳浊玻璃的研究 | 刘树江 | 10.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39 | 溶剂热合成III-A氮化物新材料与相关机理研究 | 姜海辉 | 8.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40 | 长效、固着性复合纳米材料对啤酒有害菌杀菌机理及应用的研究 | 郝鲁江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41 | 基于纤维脱墨回用的柔性版水基光固化油墨的制备 | 褚夫强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42 | 相变储能微/纳胶囊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开发 | 马 烽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43 | 数值模拟陶瓷零件的制备过程 | 方 斌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44 | 脉冲电场对大豆制品组分的影响及安全评价研究 | 李迎秋 | 10.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45 | 契约模型下会计准则变迁研究 | 刘丽娜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46 | 增韧增强专用回收塑料母料开发 | 姚金水 | 12.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47 | 低磷含量对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共聚物结构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王 晨 | 6.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48 | 属性综合评价系统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陈加奎 | 5.0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
49 | 基于zigbee技术的可重构无线测控网络平台研制 | 邱书波 | 10.0 | 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
50 | 基于工作流的玻纤制造企业综合生产管理系统 | 江雪松 | 10.0 | 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
51 | 山东省乡土性技术创新及其激励机制研究 | 杨 丽 | 1.0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52 | 济南市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 耿玉水 | 1.0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53 |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地理限制:制度与市场进入 | 李永平 | 无资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54 | 提升山东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 元继学 | 无资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55 | 虚拟企业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 于振磊 | 无资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
56 | 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 邹志勇 | 1.0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57 | 家族企业文化继承与变革对继承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 刘学方 | 无资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58 | 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 | 宋 彦 | 2.0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59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成果--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研究 | 蔡丽华 | 1.0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60 | 农业产业集聚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研究 | 杨 丽 | 1.0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61 | 刑事和解价值的实证分析 | 韩明暖 | 1.0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62 | 基于技术特征的软件技术人才流动经济学分析 | 陈家奎 | 无资 |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
63 |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教育考试管理的研究 | 吕红线 | 5.0 |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64 | 评分误差的控制研究 | 李文鹏 | 2.0 |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65 | “人本管理”视野中的地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秦梦华 | 无资 |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66 | 基于摩擦学设计的氧化锆系纳米复合陶瓷模具材料研究与应用 | 许崇海 | 5.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67 | 医院药房药品自动分拣技术与设备研究 | 沈敏德 | 5.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68 | 添加复合烧结助剂低温常压氮化硅陶瓷的应用研究 | 王美婷 | 4.5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69 | 改性松香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作为表面施胶剂的应用 | 纪培红 | 5.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70 | 衣康酸发酵土曲霉废菌体综合治理工艺的研究 | 李丕武 | 4.5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71 | 化学酶法合成高活性结瘤因子 | 张大伟 | 6.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72 | PML/PARA蛋白液相芯片的快捷组装 | 兰文军 | 6.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73 | 面向纤维测量的微操作关键技术研究 | 邱书波 | 5.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74 | 博弈论在会计准则变迁中的应用研究 | 刘丽娜 | 5.0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75 |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研究 | 房泽庆 | 1.2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76 | 志愿者服务法制化研究 | 姜文明 | 1.2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77 | 家族企业文化继承与发展对继承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 刘学方 | 0.5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78 | 竹笛音准调节改革研究 | 严 可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79 | 变溶菌素发酵生产及其在口腔制品中的应用 | 刘同军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80 | 面向玻纤制造行业的能源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应用与研究 | 潘 岩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81 | 工业数字射线图像质量优化研究 | 孙宝江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82 | 基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路灯智能控制器设计 | 刘 郁 | 无资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 |
83 | 基于太阳能和RF技术的无线采集终端 | 王佐勋 | 2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84 | 传统食品延长货架期及工业化安全生产新技术 | 崔 波 | 25.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85 | 二次发酵啤酒生产技术 | 周广田 | 2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86 | 白酒节水节能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于海峰 | 20.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87 | 1,3二氨基苯的制备 | 段洪东 | 25.0 |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 |
88 | 太阳能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 周国伟 | 8.0 | 济南市留学人员创业计划 |
89 | 磷苯基苯酚合成新工艺 | 马 烽 | 5.0 | 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 |
90 | 无氟乳浊化矿渣微晶玻璃的研究 | 刘树江 | 6.0 | 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 |
91 | gpx的催化合成及其抗白癜风作用的体外研究 | 兰文军 | 5.0 | 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 |
附表四:
2006年鉴定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鉴定项目 | 成果水平 | 鉴定 时间 | 鉴定编号 | 主要完成人员 |
1 | 利用高浓度废有机酸液制备蒙囿型铬鞣剂 | 国际先进 | 2006.12 | 济科鉴字2006(136) | 李彦春 |
2 | 低成本生态纳米抗菌陶瓷内墙砖的研制 | 国际先进 | 2006.3 | 鲁教科鉴字2006(011) | 陈玉清 |
3 | 介孔复合材料的胶束可控制备及光催化降解造纸废水 | 国际先进 | 2006.12 | 鲁科成鉴字2006(1357) | 周国伟 |
4 | 新型螯合剂的制备及应用 | 国际先进 | 2006.12 | 鲁科成鉴字2006(994) | 段洪东 |
5 | 纸浆二氧化氯清洁漂白技术及机理研究 | 国际先进 | 2006.12 | 鲁科成鉴字2006(995) | 陈嘉川 |
6 | 轿车漆用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与应用 | 国际先进 | 2006.12 | 鲁科成鉴字2006(996) | 段洪东 |
7 | 铝碳锆质长寿浸入式水口的研制 | 国内领先 | 2006.12 | 鲁科成鉴字2006(1436) | 张川江 |
8 | 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关系研究 | 国内领先 | 2006.12 | 鲁科成鉴字2006(1642) | 杨 丽 |
9 | 电化学催化氧化+生物炭技术用于造纸中断水的深度处理 | 国内领先 | 2006.11 | 鲁科成鉴字2006(728) | 韩金梅 |
10 | 强制电化学还原提高化工污水生化性能的研究 | 国内领先 | 2006.11 | 鲁科成鉴字2006(729) | 蒋文强 |
11 | 晴纶废料生产医药中间体2—乙氧基丙烯新工艺的研究 | 国际先进 | 2006.12 | 鲁教科鉴字2006(108 ) | 于志军 |
附表五:
2006年结题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鉴定项目 | 结题时间 | 批准部门 | 主要完成人员 |
1 | 论我国政治文明的时代定位及相关的重大关系 | 2006.12 | 山东省教育厅 | 蔡丽华 |
2 | 过渡金属钛酸盐纳米材料的模板法合成及光催化特性 | 2006.12 | 山东省科技厅 | 周国伟 |
3 | 类锗烯结构及化学反应活性的研究 | 2006.12 | 山东省科技厅 | 马万勇 |
4 | 高温复合氧化物类纳米微粉低成本合成技术及晶粒形成机理研究 | 2006.12 | 山东省科技厅 | 张旭东 |
5 | 表面活性剂对HPAM/Cr凝胶反应影响及凝胶性能研究 | 2006.12 | 山东省科技厅 | 段洪东 |
6 | 二次纤维制浆过程中所产生的溶解和胶体物质的研究 | 2006.12 | 山东省科技厅 | 秦梦华 |
附表六:
2007年鉴定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鉴定项目 | 成果水平 | 鉴定 时间 | 鉴定编号 | 主要完成人员 |
1 | 啤酒酵母非自发絮凝性研究 | 国际先进 | 2007.1 | 鲁科成鉴字2007(38) | 毛得奖 |
2 | 微生物法转化氨基丁酸的研究 | 国内领先 | 2007.1 | 鲁教科鉴字2007(002) | 陆晓滨 |
3 | 水性光固化油墨的制备及其印刷适性的研究 | 国内领先 | 2007.1 | 鲁教科2007(003) | 褚夫强 |
4 | 模具用高性能导电陶瓷材料多项剪裁设计与制备 | 国际领先 | 2007.4 | 鲁科成鉴字2007(199) | 许崇海 |
5 | 速生杨高得率制浆及其酶促磨浆技术 | 国际领先 | 2007.12 | 鲁科成鉴字2007(1489) | 陈嘉川 |
6 | 速生杨和麦草混合制浆漂白技术 | 国际领先 | 2007.12 | 鲁科成鉴字2007(1486) | 陈嘉川 |
7 | 酶催化合成烷基多聚苷绿色表面活性剂 | 国际先进 | 2007.12 | 鲁科成鉴字2007(20) | 马万勇 |
8 | 造纸微粒助留剂蒙脱石的制备 | 国际先进 | 2007.12 | 济科验字2008(2) | 刘温霞 |
9 | 制浆黑液降解新型催化剂的研制 | 国际先进 | 2007.12 | 鲁教科鉴字2007(100) | 周国伟 |
10 | 细菌纤维素发酵生产及创伤敷料的应用研究 | 国际先进 | 2007.12 | 鲁科成鉴字2007(1488) | 马 霞 |
11 | 啤酒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 国内领先 | 2007.12 | 鲁教科鉴字2007(106) | 周广田 |
12 | 岩藻多糖啤酒的研制 | 国内领先 | 2007.12 | 鲁教科鉴字2007(107) | 周广田 |
13 | 生物添加剂在化工废水中的应用 | 国内领先 | 2007.12 | 鲁教科鉴字2007(110) | 马 毅 |
14 | 健康“建筑装饰材料数据库”研究 | 国内先进 | 2007.12 | 鲁教科鉴字2007(112) | 王东辉 |
15 | 利用数据库挖掘技术推动我省信用信息收集和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 | 填补省内空白 | 2007.12 | 鲁教科鉴字2007(102) | 盛亦工 |
附表七:
2007年结题项目一览表
序号 | 结题项目 | 结题时间 | 批准部门 | 主要完成人员 |
1 | 高能量密度材料分子设计研究 | 2007.12 | 山东省科技厅 | 周建华 |
2 | 特种文献数据库查询系统的研制 | 2007.12 | 山东省科技厅 | 田文利 |
附表八:
2008年鉴定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鉴定项目 | 成果 水平 | 鉴定时间 | 鉴定编号 | 主要 完成人员 |
1 | 高性能聚合物弹性乳液的研制 | 国际先进 | 2008.11 | 济科鉴字[2008]第167号 | 姚金水 |
2 | 制浆造纸节能减排生物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国际领先 | 2008.12 | 鲁教科鉴字[2008]第120号 | 秦梦华 |
3 | 面向流程制造企业俄EAM系统 | 国内领先 | 2008.12 | 鲁教科鉴字[2008]第153号 | 郭爱章 |
4 | 面向制造企业的移动物流平台应用与研究 | 国内领先 | 2008.12 | 鲁教科鉴字[2008]第152号 | 姜雪松 |
5 | 废水高循环条件下的环压增强剂的合成与应用 | 国际领先 | 2008.6 | 鲁科成鉴字[2008]第107 | 赵传山 |
6 | 高分辨率耐水型喷墨打印纸的研究与开发 | 国际领先 | 2008.6 | 鲁科成鉴字[2008]第108 | 赵传山 |
7 | 即食海带保鲜湿面规模化生产研究 | 国际领先 | 2008.8 | 鲁科成鉴字[2008]第459 | 刘秀河 |
8 | 复合多菌种发酵海带酒研究 | 国内领先 | 2008.8 | 鲁科成鉴字[2008]第460 | 刘秀河 |
9 | 水性药物包衣用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材料工业化生产 | 国际先进 | 2008.11 | 鲁科成鉴字[2008]第750 | 姚金水 |
10 | 纳米TiO2的异质机构设计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国际先进 | 2008.11 | 鲁科成鉴字[2008]第849 | 刘素文 |
11 | 非经典数据的经济计量模型及其在金融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国内领先 | 2008.12 | 鲁科成鉴字[2008]第1220 | 苏卫东 |
12 | 面向流程企业制造资源管理与移动物流集成系统 | 国内领先 | 2008.12 | 鲁科成鉴字[2008]第2320 | 王新刚 |
13 | 基于大型玻璃纤维制造行业的ERP系统 | 国内领先 | 2008.12 | 鲁科成鉴字[2008]第2321 | 耿玉水 |
14 | 基于契约范式的企业会计准则变迁研究 | 填补国内空白 | 2008.9 | 鲁科成鉴字[2008]第534 | 刘丽娜 |
15 | 股权分置改革及其对山东省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 | 国内领先 | 2008.12 | 鲁科成鉴字[2008]第1222 | 苏卫东 |
附表九:
2008年结题项目一览表
序号 | 结题项目 | 结题 时间 | 批准部门 | 主要 完成人员 |
1 | 纳米薄膜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 2008.12 | 山东省科技厅 | 陈玉清 |
2 | 高分子极稀溶液粘度反常行为研究 | 2008.12 | 山东省科技厅 | 杜登学 |
3 | 可微波加热多孔石墨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和热性能研究 | 2008.12 | 山东省科技厅 | 马 烽 |
4 | 阳离子微粒对纸料的助留机理 | 2008.12 | 山东省科技厅 | 刘温霞 |
5 | 粉煤灰沸石的定向合成及用于造纸废水净水处理的应用基础研究 | 2008.12 | 山东省科技厅 | 吕海亮 |
6 | 新型光固化丙烯酸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研制 | 2008.12 | 山东省科技厅 | 杜登学 |
7 | 新型水性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稳定性研究 | 2008.12 | 山东省科技厅 | 秦大伟 |
8 | 海参鲍鱼苗期病害的微生态机理 | 2008.12 | 山东省科技厅 | 郝鲁江 |
9 | 上市公司经营者腐败、利润操纵与治理结构 | 2008.11 | 山东省科技厅 | 苏卫东 |
10 |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研究 | 2008.9 | 山东省文化厅 | 吕在利 |
11 | 展示设计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 | 2008.9 | 山东省文化厅 | 李 远 |
12 | 广告创意与表现 | 2008.9 | 山东省文化厅 | 李 军 |
附表十:
2006年授权专利一览表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申请人 | 专利类型 |
1 | 一种磷酸钙骨水泥 生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410023705.1 | 赵萍 (第二位) | 发明 |
2 | 小啤酒智能PLC控制系统 | ZL200520084039.2 | 邵秀芝 (第二位) | 实用新型 |
3 | 一种提高纸料留着率的方法 | ZL200410035797.5 | 刘温霞 | 发明 |
4 | 造纸树脂障碍控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410035796.0 | 刘温霞 | 发明 |
5 |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即食保鲜蒜泥的方法 | ZL200510044263.3 | 王兰芝 | 发明 |
6 | 一种废新闻纸酶脱墨技术 | Zl200410023797.3 | 秦梦华 | 发明 |
7 | 一种化学木浆的生产方法 | Zl2004100237422 | 庞志强 | 发明 |
8 | 一种多用途挂锁门扣 | Zl200420040937.3 | 张金东 | 实用新型 |
附表十一:
2007年授权专利一览表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申请人 | 专利类型 |
1 | 一种废新闻纸中性脱墨方法 | ZL200510104539.2 | 傅英娟 | 发明 |
2 | 棉秆烧碱蒽醌法造纸蒸煮液 | ZL200510104291.x | 王 健 | 发明 |
3 | 氧化铝系多相复合结构陶瓷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ZL200410024085.3 | 许崇海 | 发明 |
4 | 稀土补强氧化铝系陶瓷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ZL200410024084.9 | 许崇海 | 发明 |
5 | 一种制备黄连总生物碱方法 | ZL200510044345.8 | 魏英勤 | 发明 |
6 | 超临界相合成水杨酸新工艺 | ZL200510044347.7 | 邢存章 | 发明 |
7 | 一种用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减压微波萃取装置 | ZL200620081704.7 | 马 烽 | 实用新型 |
8 | 酶催化生产蔗糖脂肪酸脂 | ZL200510044346.2 | 班 青 | 发明 |
9 | 氨基酸发酵废液处理工艺 | ZL2005100449685 | 臧丽华 | 发明 |
10 | 一种阳离子分散松香胶 | ZL2005100435697 | 刘温霞 | 发明 |
11 | 一种利用家禽羽毛生产特种纸张的工艺 | ZL2004100240919 | 王正顺 | 发明 |
12 | 碳化铬与碳氮化钛颗粒弥散强韧化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许崇海 | 发明 | |
13 | 介孔纳米粉体二氧化钛的仿生合成方法 | ZL2005100445881 | 何 文 | 发明 |
附表十二:
2008年授权专利一览表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申请人 | 专利类型 |
1 | 一种啤酒风味醋的制备方法 | ZL200710013533.3 | 周广田 | 发明 |
2 | 一种无醇啤酒基料及无醇啤酒的制备方法 | ZL200710013532.9 | 周广田 | 发明 |
3 | 一种合成丙二醇醚的固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200610044391.2 | 张文郁 | 发明 |
4 | 一种植物纤维原料制浆的酶处理方法 | ZL200510104540.5 | 秦梦华 | 发明 |
5 | 一种废新闻纸生物酶脱墨方法 | ZL200510104538.8 | 徐清华 | 发明 |
6 | 硫酸盐木浆酶法改性的方法 | ZL200610042563.2 | 秦梦华 | 发明 |
7 | 桥联茂金属异双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ZL200710013765.9 | 马 毅 | 发明 |
8 | 一种用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减压微波萃取装置 | ZL200610044442.1 | 马 烽 | 发明 |
9 | 可作为超微孔分析板的微池阵列芯片加工方法 | ZL200710013874.0 | 李文鹏 | 发明 |
(四)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
2006年,学校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全面启动新一轮重点建设工作。争取到山东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山东省科技厅在高校设立的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增玻璃与陶瓷材料、轻工装备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2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前者被列为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教育厅每年拨付40万元建设经费;确定食品科学、材料学、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四个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为校级筹备重点学科,先后投入1450万元用于重点平台的硬件建设。
2007年,山东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聘任刘建军研究员、魏嘉教授分为发酵工程、设计艺术学学科带头人,聘任赵新节教授、王瑞明教授、杨平平教授、李越中教授为发酵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增聘高扬教授为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升级为校级重点学科,增补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为校级筹备重点学科。
2008年,新增轻工助剂、玻璃与功能陶瓷加工与测试技术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撰稿人:高志峰 审稿人:李天铎
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高等教育研究室是学校直属正处级单位,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业务范围包括: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研究及宣传,高等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高等教育研究学术刊物和情报信息的编辑出版等。2007年12月,学校将评建工作办公室挂靠到高等教育研究室,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成为高教研究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高等教育研究室现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2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2名,具有中级职称的1名。
一、2006-2008年度完成的主要工作
1、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理论、实践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展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分析研究;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努力营造教育教学改革氛围;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咨询服务;积极组织高等教育研究论文收录出版工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理论平台。
三年中先后编辑了《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论文集三册,分别收录校内外高等教育研究相关论文132、117、83篇,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为配合学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编辑印发了27万字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学习读本》内部交流资料,供全校广大教职工作学习参考,有利推动了我校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发展。为总结学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成果,编辑印发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成果汇编一书,供学校内部交流学习。为促进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编辑了《高教资讯》第一、第二期,收录最新高等教育动态信息80余条,印发给分管教学的各级领导,同时载入本室网站。
2006年11月,结合新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论文集,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进行了“教研论文宣讲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开展。
2008年3月,经过精心设计和筹备,正式开通了“高等教育研究室网站”,网站以服务教学科研、促进学校发展为宗旨,在充分考察和分析比较后,设计了信息动态、高教研究、教学论坛、管理之窗、政策法规资讯等12个栏目,努力使网站成为广大教职工学习高等教育理论,了解高校改革发展前沿及工作动态,掌握政策走向,拓宽工作视野的重要窗口。在营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氛围,促进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开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积极参与学校6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配合校友工作办公室积极联络各地校友,为校庆期间搭起的“三个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
自2005年1月至2007年底,高教研究室的3名工作人员先后于2005年初(第一批,2人)及2007年下半年(评估后期,1人)全部抽调到学校评建工作办公室工作,从最初评建工作方案的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分解、评建工作简报编辑、学习材料编印等工作;到各阶段评建工作计划的制定、部署落实、指导检查;到组织撰写自评报告、校长报告、支撑材料、宣传材料;到迎接教育部评估专家进校考察评估;直至2008年底评建整改工作结束,高教研究室全体同志,全身心的投入学校的评建工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做出了显著贡献。
2007年末,学校中层领导班子调整后,评建办公室挂靠高教研究室,一班人马,两块牌子,高教研究室同时承担起评建整改的组织工作。先后组织撰写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方案》、《山东轻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报告》上报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召开了全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组织了我校第一届“教学评估月”活动及部署了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活动。
撰稿人:于君瑞 审稿人:张庆思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中心是学校的外事工作管理行政单位,负责学校国际学术交流、外国专家聘任、校际合作与交流、校际重点项目合作、外事宣传及外事活动管理、港澳台工作、办理出国事务和对外合作办学工作。
国际交流中心现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科员1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1名。
2006-2008年,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国际交流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学校的学科发展、科研和学生培养开拓国际合作项目和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积极着力整合学校的外事资源,努力提升学校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层次,深化国际合作的内容,为学校国际合作和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外国文教专家工作
1、开辟聘请渠道,完成聘请计划
2006-2008年,我校共聘请长期外籍专家(教师)14名,完成聘请计划。在利用原有聘请渠道的同时,我们积极开辟新渠道,通过网络开展聘请外籍教师的工作。在目前外教聘请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我校受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我校外籍教师和专家在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调整聘请结构,提高聘请效益
随着引进智力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高等院校外籍专家(教师)聘请结构也面临着新转变。它正经历着从单纯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讲学,向聘请外国专家来华与我方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从聘请外国语言专家为主向聘请外国短期专业专家为主的战略转移。三年来,我们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探索,积极与各方联系,有了一定进展,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准备了条件。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将有助于我校学术水平的提高以及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3、专家日常管理工作
2006-2008年,我校在外籍专家日常管理工作方面,在顺利完成新旧外籍专家接送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市公安局外管处做好外国人安全管理工作,并协助外语学院做好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外籍教师教学(系列)座谈会。在紧抓专家公寓以及外国专家生活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专家到省内文化、旅游景点参观旅游,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外籍专家(教师)的业余生活,并努力做好外国专家的安定、安全保障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三年来,外籍专家教师的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省外办和教育厅的表扬。
二、规范因私出国管理工作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我校因私出国(境)人员不断增加。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规范了出国审批等手续办理的程序。2006-2008年,申请出国(境)共计160余人次。我们本着对学校和申请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办理各项手续,严格按程序办事,三年来,未发生任何问题。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三年来,学校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及教育团体进行了交流访问,接待来访外宾150余人次,签订合作意向书27份。2006年3月,学校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确定两校在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等四个专科领域进行合作,揭开了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序幕,两年来该合作办学项目运行良好,中英联合办学艺术设计专业专科项目2008年首次招生,超额完成计划。2008年5月,中日造纸技术交流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四、加强制度建设和办公室自身建设
1、加强外事制度建设,规范了外事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共起草和修改外事规划制度5个,起草中英文协议4份,
2.、外事信息工作。国际交流中心承担着向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学校各类外事信息和各类外事统计数据。内容涉及外国专家、因公出国(境)、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等方面的统计,同时国际交流中心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学校有关部门、外国使领馆以及其他有关单位提供专家、公派出国、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教学条件、住宿条件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在上报过程中,保证各类上报内容和数据的详实性、数据的准确性和上报的及时性。
撰稿人:房泽庆 审稿人:王玉立
人事管理工作
人事处是代表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行政处级单位。设处长1名,由任民同志担任,设副处长2名,由高洁、陈栋田担任。2006年9月1日由老校区(二环东路999号)整体搬入长清新校区(办公楼)。
人事处分设人事科、劳资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公室,人才交流中心挂靠人事处。现有正科1名,副科2名,科员1名。
2006-2008年以来,人事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理顺管理体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做好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组织专业技术评聘工作,圆满完成了各年度工作任务。
一、新增机构设置
2006年:适应学校发展需要,成立中共山东轻工业学院委员会党校,与组织部合署办公;独立设置了校友工作办公室;研究生处设立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培养科;保卫处增设消防科;教务处增设学籍管理科;后勤管理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别增设办公室;金融职业学院成立学生公寓管理科;成立了工程训练中心。完成了教研室、实验室的调整。调整了人才人事领导小组等综合性机构。聘任省级重点实验室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主任、副主任。
2007年:根据工作需要,完成了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的聘任;制浆造纸学科与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2007年度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调整了评建工作办公室挂靠关系,挂靠高等教育研究室。
2008年:根据工作需要,更改校友工作办公室名称;国有资产管理处成立设备管理科和住房管理科;调整饮食服务中心级别;校医院设立办公室;调整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挂靠关系;成立法律事务室。成立汽车服务工程研究室(实验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室(实验室)、创新设计与制作研究室(实验室)、轻工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财务管理教研室、会计学教研室。
二、人事调配
2006年、2007年、2008年接收各层次高校毕业生分别为96、32、14人。
2006年接收安置转业军队干部分别为1人,2008年接收随军家属1人。
2006年、2007年调入人员分别为7、4人。
2006年、2007年、2008年调出人员分别为2、4、14人。
三、制度建设
2006年: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教职工学历学位教育暂行规定(试行)》、《山东轻工业学院青年教师非学历培养暂行规定(试行)》、《山东轻工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139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山东轻工业学院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加强部分教学单位教学科研管理力量的意见》;
2007年: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安排意见》、《山东轻工业学院编制外用工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的实施办法》、《关于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本科教学观摩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通知》,转发了《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面试基本组织程序》;
2008年:经过调研和分析,制定或更新了部分规章制度。例如修订了《教职工学历学位培养办法》等。
四、师资培养
2006年:06年送培博士14人,硕士26人,送出国内外合作研究(博士后研究)5名,其他形式业务培训进修23人次。组织新教工112人参加教育厅举办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为125人办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2007年:07年送培博士21人,硕士2人,接收培养已毕业回校博士12人,硕士10人。组织近240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人事厅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完成135人教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组织教师34人参加岗前培训工作。
2008年:①学历教育:08年送培博士14人,硕士7人;接收培养已毕业回校博士9人,硕士36人。②高层次人才合作研究:计划内送出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教师9人,其中脱产进行的3人,做博士后研究归来的有3人。③教育部培养项目和教育厅培养项目(国际合作培养和国内访问学者):2008年,我校申请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的资助人选1人;省教育厅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资助人选6人,同时争取到下年度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资助人选14人,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资助人选2人。④现代教育技术培训:2008年我校有55人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有51人取得合格证书;⑤岗前培训:组织16名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工作。⑥职称外语、计算机工作:组织12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人事厅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为符合要求的68名拟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免考手续。⑦教师资格认定:08年完成38名教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五、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2006年:评审推荐教授16人,副教授27人,讲师85人;教师外正高1人,副高19人,中级5人。
2007年:完成2006年职称资格公布及聘任工作,聘任正高级职务15人(均为教授),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7人(其中副教授26人);完成2007年度职称评审工作,推荐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人,其中教授10人,推荐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人,其中评审通过副教授25人。
2008年:完成2007年职称资格公布及聘任工作,聘任正高级职务10人(其中教授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人(其中副教授2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09人(其中讲师107人)。完成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推荐教授8人;推荐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7人,其中评审通过副教授24人;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70人,其中评审通过讲师68人。
六、劳资与社会保障
(一)劳动工资
2006年:为155名晋升职务、职称人员调整工资;为14人办理了退休手续;为2006年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2007年:为118名晋升职务、职称人员调整工资;为8人办理了退休手续;为35名新近人员办理了起薪手续。
2008年:完成了职务变动工资调整117人,职务补贴调整149人,离退休人员院内生活补助调整338人,2007年引进人员转正定级20人,职称变动工资调整110人,2007、2008年薪级工资升级1251人,2008年引进人员起薪14人,离休人员提高护理费22人,缴纳养老保险13人;按照省里规定标准兑现了取暖补贴;完成了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工作16人;为23名教职工办理退休手续。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合同制工人按期缴纳年度养老保险金;按时发放了退职职工退职费和去世职工遗属困难补助。
七、考核奖惩
(一)考核
2006年:应参加考核的1227中实际参加考核的1225人,有2人未按规定参加考核;实际参加考核的1225人中,考核优秀184人、考核合格1030人、考核基本合格3人、考核不合格1人、见习期内考核不定等次6人、告诫1人。
2007年:应参加考核的1230中实际参加考核的1229人,有1人未按规定参加考核;实际参加考核的1229人中,考核优秀186人、考核合格1013人、考核基本合格1人、见习期内考核不定等次29人。考核优秀中评选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67人。评选出先进集体10个。
2008年:应参加考核的1221中实际参加考核的1218人,有3人未按规定参加考核;实际参加考核的1218人中,考核优秀180人、考核合格1020人、考核基本合格3人、不合格1人、见习期内考核不定等次13人、考核暂缓1人。考核优秀中评选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63人。评选出先进集体8个。
(二)荣誉称号
2006年:推荐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推荐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候选人2人,山东省突出中青年专家候选人3人,经上级评审,分别入选1人和2人;推荐入选省级教学名师1人;推荐全省“齐鲁晚报杯十佳青年知识分子”候选人1人,“山东十大杰出青年”1人。
2007年:推荐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推荐山东省突出中青年专家候选人2人,经上级评审,入选1人;推荐入选全国优秀教师1人;推荐入选省级师德标兵1人。
2008年:推荐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候选人2人,入选1人;推荐山东省突出中青年专家候选人2人,通过2人;推荐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泉城学者各1人;推荐济南市拔尖人才2人。
八、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
2006年:机械学科聘任工程院院士1人。取得制浆造纸学科“泰山学者”岗位1个;为实现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目标,正式启动了“139计划”。聘任发酵工程学科带头人1人。
2007年:聘任美国佐治亚科技学院教授邓渝林为我校第一个“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取得玻璃陶瓷“泰山学者”岗位1个;139计划全面实施。配合学科建设办公室招聘发酵工程、设计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各1名,学术带头人若干名。
2008年:落实了我校玻璃与陶瓷材料“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人选,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岳远征入选。完成两名院士的续聘工作。
九、事业单位改革
2007年:
①分配制度改革。根据鲁政办发[2006]108号文件,完成了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核实确认了全校职工工资改革有关信息,建立了工改信息数据库,完成了1338在职人员和378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套改,并按时补发兑现了工资。
②聘用制度改革。根据鲁厅字[2005]43号文件,完成我校工作人员的聘用改革的备案工作,完成我校1427名职工聘用制备案工作。
③根据鲁人发[2006]23号文件,2007年新进人员招聘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实行了公开招聘。
④岗位管理改革。按照人事厅、教育厅的有关规定,从管理、职称、职务、工资等各个角度明确我校工作人员的现有状况,积极调研兄弟院校的做法,制定对我校发展有利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教育厅和人事厅审批,为今后实现岗位竞聘打基础。
撰稿人:赵金国 审稿人:任 民
财务管理工作
计划财务处是代表学校履行财务管理职能的综合机构,在校长和协管财务副校长的领导下,参与学校财经决策的讨论和有关规定制定工作,对学校各类经济活动实施管理、核算和监督。设处长一名,由王权同志担任。2006年由老校区(二环东路999号)整体搬入长清新校区(办公楼一楼)
计财处下设5个科室,分别为计划管理科、会计核算一科、会计核算二科、收费科、基建财务科。现有工作人员22人 ,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其他13人;处级干部3人、科级干部12人、科员7人。
2006-2008年,计财处在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处13名同志,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扎实肯干,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开源节流,科学理财,优化支出结构,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基本保证了人员经费及其他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所需经费等刚性支出,达到了党委保稳定的财务工作目标。
一、加大筹资工作力度,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6-2008年是学校发展的最关键的三年,也是我校历史上经费最为紧张的三年。学校资金供需矛盾异常突出,筹集发展资金成为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头等大事。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双重压力,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财务风险,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存在极大隐患。面对这一十分困难的不利局面,在学校党政领导和各部门单位及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计财处全体同志,以对学校高度负责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关系,多渠道筹集资金。2006-2008年偿还到期银行贷款3.71亿元并全部贷回,同时新争取银行贷款2.72亿元,实现了贷款存量不减、资金链不断的目标,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出现,保证了学校的运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做好银行贷款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2006年,共收到财政拨入专项资金1698.9万元;2007年争取上级财政拨款2731万元,其中,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工程专项资金1531万元,省投基建项目工程训练中心专项资金1000万元,临时专项200万元;2008年除到位专项资金1100万元外,又争取到各种临时专项经费545万元,临时专项经费数额在省属高校中排在前列。另一方面,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科学理财,合理安排支出,通过协议、通知存款、货币基金等各种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为学校增加利息收入100多万元,降低了财务成本。
二、加强预算分配、管理、控制和监督,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强化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科学配置办学资源,在往年预算改革的基础上,完善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预算分配和管理措施,优化了资金支出结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对重点项目实施重点投入;二是实行二级预算管理,计财处根据预算编制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汇总编制全校的预算收支计划,下达经费配方案;各经费管理部门要按时将分管的经费做出详细的使用计划,报计财处审查备案,按规定程序审批使用;三是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根据《省级专项教育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对上级和校内安排的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专项核算,保证核算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编制始终把“保吃饭、保重点、保稳定”放在首位,其他各项运行经费大幅度压缩,低水平维持;同时,采取特殊财务措施,加强控制,严防死守,保证了工资、运行、偿还利息等刚性支出,并妥善安排了建设债务的偿还,保障了学校的稳定运行。另外,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筹措资金,兑现并补发了拖欠的离退休职工的部分阳光补贴、在职教职工晋升工资及取暖补贴。
三、加强学费收缴管理工作,维护学校和学生利益,为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学费收入是我校收入的两大来源之一,占全院总收入的60%以上,学费收缴工作是学院的大事,学费收缴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运行和发展。为做好学费收缴工作,计财处克服了收费量大、时间紧、时间跨度长、协作银行多等诸多困难,在学生处、教务处和各院系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圆满完成了三年的学费收缴任务,收缴率均达到了98%以上,走在了全省高校前列,为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
四、圆满完成学校本科教学评估部门分担的工作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是近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评估结果的好坏事关学校的生存和今后的发展。计财处负责19个二级指标中四项经费指标,该指标是重要指标,且一票否决。四项经费指标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评估结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按照学校迎评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认真学习评估指标体系,深刻领会指标内涵,学习兄弟院校评估经验,请教专家的基础上,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责任制,以对学校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了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出色地完成了评估工作任务,取得了优秀成绩,为学校达优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的贡献。
五、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经济秩序,加强财务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加强财务管理,2006-2008年制定并实施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有偿服务收入分配管理暂行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暂付款管理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经费审批权限暂行规定》,拟订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票据管理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借款管理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财务会计岗位内部牵制制度》、《山东轻工业学院财务报销规程》等,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规范管理秩序,提供了制度保证。
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2008年年初省审计厅派出审计组对我校2007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发现我校在预算执行及财务、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部分部门和单位私存私放资金,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根据我校存在的问题和审计厅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整改方案并进行了认真的整改。通过整改,规范了经济秩序,加强了财务管理。
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发扬广大财会人员严格管理、优质服务、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财务管理和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加强了会计人员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严格政治学习制度,有力的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坚持业务学习制度,每年参加教育厅和会计学会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全处同志积极参加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部会计控制继续教育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七、今后工作打算
1、首先千方百计做好开源工作,继续加大筹措办学经费的力度,努力保证办学所需资金。
2、继续做好多渠道融资工作,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社会其他渠道的融资,利用省政府国家开行贷款平台、银团信贷、债务重组等方式,调整债务结构,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3、进一步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重点抓好节水、节电、节能和用人制度改革等项工作,降低运行和办学成本,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4、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经济秩序;加强财务的集中管理,将校内的各类经济事项所涉及的财务收支,全部统一纳入学校财务集中管理,杜绝账外收支和私存私放行为。
5、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提高为教学、科研和教职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撰稿人:戴建周 审稿人:王 权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一、国有资产管理处概况
国有资产管理处是以资产管理、物资采购为主要工作任务,以管理、服务,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投资效益为目标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固定资产的建帐、清查、处置和统计工作。2、公用房屋及土地资源的确权建档工作。3、组织和参与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审批工作。4、组织各类资产的招标采购、验收工作。5、资产的使用和效益考核工作。6、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7、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处下设设备管理科、物资供应科、公房管理科等三个科室,在职人员8人。
二、资产管理工作
三年来,国有资产管理处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大资产管理力度,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1、2006年圆满完成了学校整体搬迁所承担的各项任务。
(1)组织开展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在学校整体搬迁过程中,作为学校资产的“管家”,搬迁前后我们分别组织了全校性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通过清查进一步强化了全校教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搬迁前的清查,确保了学校资产在大搬迁过程中的安全、不流失;搬迁后的再清查,进一步核实了资产状况,更新了资产地点库,确保了搬迁后资产的帐、卡、物相符。
(2)组织完成了物资搬迁工作。物资搬迁是学校整体搬迁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作为物资搬迁的组织协调部门,精心组织,详细制定了全校物资搬迁方案,配合各单位提前做好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资产清查,清点搬迁资产数量,联系搬家公司等组织协调工作。在整体搬迁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我处全体同志加班加点,放弃了假期大量休息时间,做好搬迁的组织协调和资产的交接、整合、处置等工作,保证了物资搬迁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
(3)组织完成了各二级学院的用房分配。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各二级学院用房分配使用办法》(鲁轻院字【2006】44号),并对各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办公用房实行了定额分配、有偿使用,为进一步合理配置房屋资源,提高使用效益奠定了基础。
(4)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努力做好资源整合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将原隶属化工学院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整合到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实行资源共享、开放使用。借入住新校区的契机,将老校区的旧实验台、橱柜统一进行粉刷整合后,在新校区得以重新利用,给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从而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2、2007年圆满完成了本部门承担的教学评估任务,荣获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先进集体。
(1)完成了教学评估工作所需资产数据的统计工作。为了给教学评估工作提供更准确详实的资产数据,我们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结合兄弟院校的经验,对评估数据进行了规范调整,面对复杂、繁冗的工作,加班加点,通过对数据多次核实、统计,确保了教学评估数据的可靠、严密。评建期间,共为评估工作提供各类统计数据5组,提供支撑材料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明细帐10册,计算机明细帐6册,报废仪器设备帐1册,实验台明细账1册,土地房产资料3册,大型仪器设备明细1册,新办专业仪器设备明细1册。
(2)积极主动地完成评建办布置的其他评建工作。在实验室文化氛围建设上,服从评建办的安排,设计制作完成了实验室规章制度、大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950多个,普通仪器设备操作规程1400多张,完善仪器设备使用记录3000多本,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200多本,高质量地完成了本部门工作汇报及PPT课件,在评估期间,分别接待了两位专家的走访,取得了满意结果。
(3)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办学资源,确保把有限的资源服务于评建工作。针对图书馆、文科实验室用房不能满足评建工作的情况,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对教学用房进行深入调查,合理配置并组织实施,共调整实验用房、图书馆用房30多间,调整教室桌椅500多套,满足了评建工作的需要。
3、2008年不断加大资产管理工作力度,改革资产管理模式,工作重点向效益管理转移。
(1)开展仪器设备效益考核工作。近几年教学科研设备资源不断充实,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现有资源的效益,已成为资产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适时将工作中心由“建设管理”转向“资源管理”,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管理”,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以强化管理为主线,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益为核心,一方面通过现代化手段不断完善资产管理系统,保证资产信息准确、完整、不流失,另一方面通过建章立制来细化和规范管理,印发了《关于对我校新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考核的通知》(鲁轻院资字【2008】1号),用量化的指标来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通过开展效益考核,全面摸清了学校仪器设备使用现状,为下一步深化效益管理奠定了基础,本次效益考核工作历时一个多月,共考评仪器设备440多台件,总价值3000多万元。
(2)加强学校公房的统一管理,实现房产资源管理规范化。全面落实《山东轻工业学院公房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教学科研用房使用档案;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艺术类教学用房的调配工作,保证了教学需要;继续推行教学科研用房“定额配置、有偿使用”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用房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公房出租管理办法》(暂行),清查了校内各部门的出租房屋,规范了校内出租房行为,新签公房出租合同5份,维护了学校利益。
4、进一步规范了物资设备招标采购行为,认真做好物资采购工作的管理、服务工作。
2006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计划5000万元,实验室和后勤配套设施为1000多万元,招标采购任务十分繁重艰巨。在采购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集体招标采购,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在招标工作中的作用,确保了采购质量。2006年共组织完成了各类招标采购项目60多个,合同额5800多万元,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7年为了保证教学评建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在时间紧、经费未到位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积极应对,通过加快招标、议标进程,缩短合同签订时间,又好又快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007年共组织校内仪器设备招标会10多次,政府采购2批次,圆满完成了采购任务,确保了学校在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上(省均值、年增长率)达到了优秀标准。
2008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计划200万元,全部为政府采购。在采购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校内有关二级学院做好招标采购各项工作,维护了学校利益,确保了采购质量。
撰稿人:范景诚 审稿人:范春生
校办产业管理工作
2006年产业处改为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由傅东良副院长分管,赵忠元任主任(副处级)其他管理人员没有变动。机械实验厂由原来学校直接管理,转为由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印刷厂和清酒项目依然由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直接管理。
2006-2008年,商金义任印刷厂厂长,实行承包经营,承包金额为2006年8万元,2007年8万元(因学校搬迁印刷厂厂房被校医院占用和洪水淹没的影响当年实际上缴5万元),2008年在长清校区解决了60平方米的简易板房承包金额增至10万元。
清酒项目2006年由孟召雷负责,主要是完善技术、增加品种、完善相关的许可证件,为清酒项目进入市场创造条件,同年通过自身滚动发展,新上了一条灌装线,装修了生产车间,累计投资近6万元,完成了企业标准注册,卫生许可证,新增加了儒康品牌系列白酒。2007年至2008年清酒、白酒项目进入市场化运作,由陈伟利承包经营,承包金额为2007年5万元,2008年8万元。
机械实验厂2006年转为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帐面尚余现金20余万元,同年搬入长清平安镇临时租用厂房,2007年工程中心竣工搬入新校区,2006年至2008年赵学敏任厂长,三年共计上缴学校5万元。
2007年学校青年综合服务部,因二环东路经营用房拆迁,人员安置有困难,学校决定由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代管,并在新校区解决部分板房,有商金义同志负责自筹资金经营,安置现有职工。
2006年至2008年校办产业的主要工作:
1、企业目标责任制逐步完善,内部运行安全稳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机械实验厂整体转给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后,校办产业剩余资产不足30万元,通过完善挖潜、扩大经营项目和完善落实内部目标责任制,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到2008年仅印刷厂和酒项目达到年上缴学校18万元,其净资产收益率在全省高校同行业名列前茅。
2、实现了“清酒”项目由孵化到市场化运作的转化,为校办产业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抗洪自救,恢复生产经营,避免了学校的损失。2006年7月18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济南,白酒和清酒仓库被洪水冲垮,库存商品全部被洪水冲走,印刷厂车间进水,生产设备,原材料和产成品被一米多深的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近40万元。在学校分管领导的关注和扳倒井酒厂的大力支持下,妥善处理了灾后事宜。并通过努力开展自救,尽快恢复了生产和经营,没有给学校造成任何经济损失。
4、每年按期完成了机械厂、印刷厂、轻大科技公司的财务审计和工商年度审检以及校办产业的年度统计工作。
5、配合学校顺利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各项工作。
6、与山东扳倒井、德州又一村等酒类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密切了学校和企业的联系。
7、和国资处一起初步调研了机械厂和小啤酒的生产经营状况,为下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奠定了基础。
8、草拟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办产业管理暂行办法》。
9、妥善解决了《山东轻工业学院青年综合服务部》拆迁后的职工安置,为学校解决了疑难问题。
10、完成了学校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撰稿人:孟昭蕾 审稿人:赵忠元
基本建设工作
基本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学校校园建设规划的编制,基本建设计划的制定、上报、批准、具体落实和组织实施,基本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上缴等工作。
2006年:由于在2005年底学校党委决定2006年暑期腾空院院部,完成土地置换工作,全迁新校区,2006年1月学校成立了新的建设办公室领导班子,主要成员为:主任:匡维武;副主任:李金池、杨天梅、王权(不在建设办公室上班),下设机构与原新校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建制相同,为:办公室、工程部、室外工程部、材料部、总工办。建设办公室为临时机构,共有工作人员26名(不包括王权)。
2006年12月撤消建设办公室,恢复基建处建制,非基建处人员回原部门工作,但收尾工作仍由原有人员负责完成。基建处分管院长:匡维武;处长:李金池,副处长:任成林。下设计划科、工程材料科、工程技术科,共有工作人员11名。
2007年12月院党委调整中层班子建设,聘任刘树明同志为基建处处长。
2008年1月充实了处领导班子,岳恒志同志被聘任为副处长。基建处的领导班子为:处长:刘树明,副处长:任成林、岳恒志。基建处下设计划科、工程技术科、材料供应科,共有工作人员11名。
2006-2008年主要工作业绩:
2006年,完成交付使用4栋40484m2的学生公寓楼、一栋11172m2的3#学生食堂、3栋64826m2的教学楼和院系楼,一栋高标准的行政办公楼13426m2,其他附属用房5848m2,19栋教工公寓94970m2,共计230726m2的单体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完成教工公寓区约3.5公里长的道路和配套管网以及其它单体工程的甬道和配套管网。还有四项工程处在建设当中,其中21541m2的文科楼进入了内部装饰阶段,10324m2的训练中心主体基本完工,这两项工程将在07年上半年竣工并交付使用,31389m2的图书馆也在进行主体施工阶段。13200m2的南院研究生专家公寓工程主体进行了验收,为来年春天进行内外部装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交付使用的生活区食堂和1#公共教学楼在获得了济南市建筑工程“泉城杯”奖的基础上获得了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奖;20和21#学生宿舍、文科楼还获得了济南市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杯”奖。2006年交付使用的轻化楼和11#青年教工公寓楼获得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奖。中水处理站获国家级重点“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2007年,两栋教工公寓14232m2在3月交付给职工,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按时完成并交付10324m2的工程训练中心工程;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本科评估达标修建了临时的体育设施;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推进南院研究生专家公寓工程的建设;收缴了能收到的工程竣工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应付了大量的催款人员,缓解了矛盾,为学校的整体工作带来了方便;各项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做了大量的保修服务工作。由于资金紧张校领导决定将文科楼、图书馆工程停工缓期建设。根据省教育厅省教计字[2007]3号和5号文件要求,围绕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编制了2009-2015年《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园建设规划》并上报教育厅。
2008年,南院研究生专家公寓工程1月22日完成工程验收,4月3日将钥匙交到了职工手中。为了尽力做好债务应对工作,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与施工单位沟通,力争缓解矛盾,一方面为学校争得了时间上的主动,另一方面积极化解与施工单位的经济纠纷,为确保学校稳定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各项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继续做了大量的保修服务工作。12月开始办理长清新校区一批土地证工作。
撰稿人:岳恒志 审稿人:刘树明
后勤管理工作
后勤管理处2006年有职工6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人,中级职称的3人;2007年有职工5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2008年底有职工57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
2006-2007年,机构下设两个办公室和六个中心,分别是处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饮食管理服务中心、动力管理服务中心、维修监管服务中心、校园管理服务中心、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市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2008年,机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六个中心,处办公室、饮食管理服务中心、动力管理服务中心、维修监管服务中心、校园管理服务中心、住房管理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办公室归校医院管理。2006-2007年处长1人,副处长4人。王鹏生任处长,冯喜平任党总支书记,孙德淑、燕起贵、王立功任副处长。2008年,处长1人,副处长5人,王鹏生任处长,孙德淑、燕起贵、王立功、吴洪业任副处长。后勤管理处党群机构设党总支,党总支书记1人,冯喜平任党总支书记。
一、老校区置换和整体搬迁长清校区等工作
1、根据新校区校的实际情况,做好一期二批建设项目后勤服务设施接管和配备工作,以迎接老校区师生的整体迁入。
2、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不影响一、二宿舍职工用水用、电、取暖的前提下,完成了与济南市一中的水、电、暖、煤气过户移交工作;在学校利益不受到任何损害的前提下完成了本部配电室、锅炉房、换热站等处的交接工作。
3、做好老校区置换的交接和后续工作,如学校水、电、气、暖使用人的变更,和职工宿舍的水、电、气、暖及垃圾处理,幼儿园问题等。
4、做好南区办公、教室、实验室,学生公寓、食堂,校园环境等后勤服务设施的维修维护工作。
5、长清校区公共教学楼,公共实验楼、院系楼等条件成熟的楼体和场所的管理、保洁,实行社会化管理。同时,建立可行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服务质量。
二、校园绿化保洁工作
1、2006年3月,成立绿化工作办公室。在校绿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坚持设计、施工交叉进行的原则,成熟一块建设一块,力求在校园和主要建筑物周边、环路两侧、生活区绿化初具成效,大环路西面及其它大片空地形成苗木林片。根据一期二批建设情况,06年的绿化工作主要区域是前门广场、环路两侧、学生公寓区、职工住宅区和预留用地。
2、加强校园绿化保洁管理。长清校区保洁面积50万平方米,养护面积近50万平方米,每天近20吨生活垃圾需收集和清运。除完成保洁工作外,2007年苗圃新育苗8000余棵。2008年完成苗圃育苗包括法桐、毛梾、流苏、美国红梣、雪柳等五个品种4000余株,熙华东路以东、南大门西侧种植法桐280余棵、紫叶李560余棵和50万平方米苗木花卉绿地的正常养护,在一食堂东修建垃圾台一处,周围种植大叶女贞400余棵,并接收绿化工程约35万平方米,大大美化了校园环境。2008年3月份,赢得了济南市“花园式单位”的称号。
3、积极防治美国白蛾。两校区分别对宿舍、校园的树木进行了剪枝,不间断地喷药,不留死角,不给美国白蛾爆发的机会,确保了校园的生态安全。
三、积极采取措施,加大节能降耗力度,突出成本控制观念
1、改造中水管网系统,充分使用中水绿化。共改造30余处绿化中水取水点,总投资11万元左右。工程完毕后,中水日均回用量达到1600吨,其中冲厕约500吨/日,绿化约1000吨/日,年节约用自来水量达到约40万吨,年节约用水费用达到70万元。中水站通过近半年的运行,校园绿化、学生公寓冲厕用中水,节约水费约计604100元(运行按10个月核算);浴室通过安装太阳能、智能射频卡后,节约自来水、蒸汽费约计657000元,因中水利用、太阳能射频卡洗浴系统及蒸汽减少凝结回收系统方面工作比较突出,2008年荣获2007年度济南市节水先进单位和2008年全国高校节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2、对1#、2#、3#教学楼、1#、2#公教楼、实验楼走廊灯节电改造,采取节电措施;对1#、2#公共教室照明系统采取声控、光控、智能、人员控制,从而实现白天光照度达标后自动断电,夜晚根据教室人数开灯的控制要求。两座教学楼节电改造投入约12万元,节电率达到36%,节约用电1888度,节约电费1265元/日,每年按250天计算,年节约31.6万元。
3、路灯节电改造。对室外主要照明线路系统进行改造,安装3台智能路灯调控系统,延长灯具寿命及净化局部电网。改造总投入约24万元,节电比率达到42%,日节约用电245度,日节约电费164元/日,每年按330天计算,年节约5.4万元。
4、浴室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及浴室、开水房射频卡智能控制改造。完成浴室及开水供应系统的节能改造,将原浴室蒸汽换热的热水供应系统改为太阳能集热热水系统,将原浴室的普通淋浴喷头及开水供应水龙头全部改为射频卡智能控制系统。按每年250天计,每年节约水、汽费用约63万余元;节省人工费支出2万余元。
5、加强对办公楼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和供暖换热系统的管理
(1)对办公楼地源热泵的供回水温度及开停机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实现了气候补偿的控制功能,此项举措较往年采暖季及冷风季节能率达到约30%。中央空调机组采取分时段、周六、周日停开、天气情况等分别合理调整机组运行状态,调整完善路灯智能路灯调空设备的运行时间及运行电压。使该设备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2)2007年冬季采暖,各换热站运行实现虚拟网的集中控制,减少人工费支出比例60%,年节约人工费支出1.92万元。
6、供热换热站蒸汽凝结水实施回收利用
通过对供热换热站改造和调试,自2007年12月1日始回收45℃凝结水,每天约200吨,日节约用水190余吨,节约天燃气约600余方,两项合计日节约经费约2000元,按采暖季节120天算可节约资金24万元。
7、加强对蒸汽管网的维护、维修和调整
对1#路主要蒸汽管道的膨胀器进行改造调整,杜绝了经常跑汽的现象;将第三食堂及2号换热站的DN273管道改用规划国际交流中心的预埋DN125管道,管道变细,减少蒸汽沿程损失;加强对蒸汽管网的维护,杜绝跑、冒、滴、洒现象。
8、加强对食堂蒸汽的使用管理
加强食堂对使用各种蒸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生产调整,如确保蒸箱的密封性,第一、第三食堂的馒头供应改由离锅炉房较近的第三食堂集中蒸制等,在保证伙食正常供应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蒸汽的使用范围,尽量压缩供气时间,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10、加强对绿化用水的管理
为确保中水管线末端压力,增大中水的利用量,在机电楼南侧加装小型中水管道泵,保证中水使用压力。加强对绿化用水的管理,坚决杜绝私自从消防管道及自来水管道引水绿化的现象,发现一处,处理一处,以保证绿化用水全部使用中水。
11、引入竞争机制降低物业管理费用
2007年9月,打破原来由两家物业公司管理状况,再引入一家物业公司参入管理。竞标后,各物业公司管理区域重新分配,单价降低,物业管理总费用同去年比降低17万元。
12、、对三个食堂、学生洗澡、供应开水,尽量压缩供汽时间、压缩天然气的用气量。冬季供暖期间实行分时段、根据天气温度情况实时控制各个换热站的供暖温度。供暖期间比去年同期每天节约大约6000立方天然气。对蒸汽管道加装300㎜钢阀门一套,减少热损失。
16、借济南市重新调整冬季供暖价格的机会,对南校区用房性质、面积重新确定,通过积极努力,每年可节省采暖费近十万元。同时,天然气、生活垃圾清运费较去年减少近50%。
17、对市区宿舍非我校人员住户用电全部实施智能控制,校外人员以往欠款回收近六成,达十万余元,确保了今后水电暖气费的正常收缴。
18、认真总结2007/2008采暖季工作经验,改进和完善2008/2009采暖季供热方案,特别是对长清职工宿舍区供暖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做认真研究,达到既合情合理又可行有效。长清冬季供暖期间实行分时段、根据天气温度情况实时控制各个换热站的供暖温度。供暖期间比去年(去年同期每天用天然气约36000立方,今年同期每天用天然气约27000立方)同期每天节约大约6000立方天然气。
四、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
1、根据校评估办的指示精神,成立了后勤管理处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根据校评估办分解的指标任务,后勤管理处负责评估指标体系的(3.1.1校舍状况)收集整理归档,对照教育部的指标核实我校指标是否达标,所负责观测点的材料高标准、严要求,准备细、准备好。其主要指标学校占地总面积;教学行政用房面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现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数等硬性指标均以达标,在评估的过程中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2、2007年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按时完成了实验室改造立项工程3项,突击改造的小工程10余项。
3、自2006年10月27日开始,至2007年3月30日结束,长清校区教工宿舍704套住房全部交接完毕。
4、2008年按期圆满完成了一、二宿舍和谐拆迁的工作目标。本次拆迁涉及我校职工宿舍楼4幢156位住户。共收回补偿资金1570余万元,达到了确保了学校利益不受损失,职工满意的目的。
5、历尽艰辛,终于完成了百花园宿舍区多年来未解决的四邻认证工作,于2008年5月20日取得了百花园土地证。为下一步统一换证工作打好了基础。
6、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做到为师生排忧解难。维修中心组织人员对学生公寓和各教学楼消防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并做消防井一个,排除安全隐患10余处,公教楼、实验楼、教学楼卫生间、教职工公寓地下室渗水,基本杜绝地面、墙体渗水现象,解决了很多基建遗留问题。
7、积极探索物业监管的思路和方法,制定严格的检查标准。在2008年的师生问卷调查中,师生满意率高达98%以上,使我校的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8、市区综合中心先后完成一宿舍架空电缆抢修,电缆入二环东路地下改造,确保职工正常用电;对葡萄园宿舍下水主管道改造疏通,确保泄洪;完成南校区小高层电信、有线电视入户等工作,完成市区三宿舍自来水并表工作,解决了多年来水压不稳问题;
9、在物价持续上涨条件下,采取有力措施,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坚决执行政府和学校所有主、副食品不涨价的精神,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努力把亏损降到最少,确保了的饭菜价格稳定。饮食服务中心圆满完成校庆接待任务。2008年获得了济南市卫生局颁发的“食品经营笑脸单位”荣誉称号。
10、饮食服务中心为改善职工就餐环境,中心自己投资约6万元.在三食堂的增加了教职工就餐区;投入1多万元增添三食堂的教职工蔬菜服务部;新购置了三台食具消毒柜。解决了过去筷子在清洗消毒后仍存在湿露的问题。
五、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打造后勤服务形象
1、先后出台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物业监理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物业管理服务评分标准》;《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园绿化管理办法》等。
2、创建后勤文化,凝聚后勤凝聚力。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我们组织召开了后勤工作研讨会、后勤管理干部培训班及学习借鉴高校同行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通过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提高了理论水平,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路,加深了部门之间的了解,鼓舞了干劲,增强了责任感。研讨会后勤干部职工踊跃投稿,交流心得体会14篇。
3、加强宣传、网站工作。通过学校网站、后勤网站、宣传栏等积极宣传展示后勤服务工作,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营造积极进取、文明和谐的后勤文化氛围。在网站管理方面指定专人负责,对上传内容严格审批程序,网上上传校级新闻50余条,后勤网上发布新闻100余条。并通过网站信箱、轻风虚拟社区及时收集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反馈和回访工作。
4、后勤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分工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做到防范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全校水、电、气安全运行,无安全事故发生。
撰稿人:陆 萍 审稿人:王鹏生
治安保卫工作
2006年保卫处有教工30人。处长:侯德祥,刘湘金任正处级调研员;副处长:陈军生、张建华。保卫处下设6个职能科室,治安科科长:周生军;消防科科长:胡文泉;政保科科长:李恒三;户籍科科长:陈德亮;校卫队队长:张军,刘仲华任校卫队教导员;家委会主任:张金东。主要负责长清校区、南院和市区6个家属院的安全保卫工作。
2007年保卫处有教工29人人。处长:侯德祥(12月调任学校纪检处);12月张建华担任保卫处处长;12月保卫处首次成立校党委直属党支部,书记:尚明;副处长:陈军生。保卫处下设6个职能科室,治安科科长:周生军;消防科科长:胡文泉;政保科科长:李恒三;户籍科科长:陈德亮;校卫队队长:张军,刘仲华任校卫队教导员;家委会主任:张金东。主要负责长清校区、南院和市区6个家属院的安全保卫工作。
2008年保卫处有教工28人。处长:张建华;刘湘金(08年3月退休);副处长:陈军生、周生军。保卫处下设6个职能科室,治安科科长:李明;消防科科长:孟相林;政保科科长:李恒三;户籍科科长:李德艳;校卫队队长:张军、胡文泉、刘仲华;张金东任校卫队教导员;家委会主任:王广忠。主要负责长清校区、南院和市区6个家属院的安全保卫工作。
2006年--2008年,保卫处在学校党政领导和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安全稳定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生活秩序为己任,以治安综合治理为主线,紧紧围绕学校教学中心开展工作,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全处上下凝心聚力,强化责任,扎实工作,为营造稳定的校园秩序、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制氛围和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考验,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
一、工作回顾
大力推动群防群治工作。每年学校党委书记与各部门、单位签订《综合治理安全责任书》,强化领导抓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分别在各学院建立学生安全信息员队伍、学生义务消防队,提高学生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意识。
强化安全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领导干部分工管理,把目标管理摆在重要位置上,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
注重保卫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学习,及时把上级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位职工。2006年保卫处开展“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年度发展新党员1名,并有1名预备党员转正。2007年开展“增强忧患意识,锐意开拓进取”和“提高管理水平,增进服务质量”主题活动,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和支部换届工作。2008年4月,支部进行了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每个党员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大家互相评议,取长补短,改进了不足,不断进步;5月底,进行了支部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保卫部(处)支部委员会;6月,组织全处工作人员到孔繁森纪念馆参观学习,提高奉献意识;9月邀请了党校同志为全体党员做了“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课,通过讲解,党员同志们提高了认识;10月成功举办了由保卫处全体人员参加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该怎么做”主题演讲会,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去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提高了自信,党性观念得到加强。
2006年,张建华被济南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二等功”;陈波、李明、张金东获济南市公安局嘉奖;周生军、孟相林、侯礼祥学校年终考核优秀。
2007年,王中亮、吕洪波获济南市公安局嘉奖;王中亮、李明、杨青、张敬佐学校年终考核优秀;学校优秀党员胡文泉、张金东、张军。
2008年,刘金泉、张金东获济南市公安局嘉奖;学校年终考核优秀王广忠、张军、孟相林案件侦破成绩喜人。2006年治安案件发案197起,破获68起;抓现行45人(均为外来务工人员);盗窃案件发案155起,破获79起;诈骗案37起,破获26起。2007年破获各类盗窃案件33起,挽回经济损失7万余元。2008年破获各类盗窃案件28起,挽回经济损失6万余元。
安全秩序维护工作突出。完成了2006年—2008年度学校艺术生招生考试、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新生报到、校运动会的安全保卫工作。2007年学校“平安校园”建设评估获优秀成绩;2008年圆满完成建校60周年、建院30周年等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3月保卫处被济南市公安局授予“集体二等功”荣誉称号(驻济高校除山大只有我校获此殊荣)。
安全设施配备、维护良好。2006年投入近90万元,完成了400多件各类技防设备的安装、使用及管理。2007年安装了422个报警器、33个监控摄像机、55块交通安全警示牌,规划交通安全标志线2万多米,校内安全警示牌若干。08年对所有警示装置进行了统一维护。
二、主要做法
(一)做好隐蔽战线工作,维护学校政治稳定。针对各类敌对势力对高校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新情况、新特点,保卫处能认真分析形势,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加强隐蔽战线工作队伍建设,目前学校有信息组织一个,信息员44人,对畅通信息渠道创造了条件,密切掌握影响学校政治稳定的信息和动态;认真开展“三情”调研,及时了解相关情报信息;切实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邪教势力对学校的渗透、煽动和破坏活动;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较为复杂的事件,保卫处及时制定和落实工作预案;加强对学术交流活动的审查、审批手续,妥善做好外籍教师的管理工作,制定了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利用学生安全信息员及时发现讲坛、论坛和学生社团中出现的不正常言行和动态。南方雪灾、3.14藏独事件、奥运火炬国内外传递、家乐福事件、台湾大选、5.12汶川大地震、奥运安保、金融危机、学校二宿舍拆迁、学校欠款、进修生诈骗事件等,无一不影响到学校稳定。快速准确地收集信息,及时排查出矛盾隐患,为学校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共收集各类信息200多条,其中上报公安机关12条;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没有参与“法轮功”等邪教习练者或参与其它非法传教活动者;学校未出现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了学校的政治稳定。
(二)积极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举”的方针,全面提升校园治安防范工作水平,维护校园治安秩序,积极为学校治安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把“平安校园”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积极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消防、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安全工作的新局面;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以消防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校舍安全等为重点内容的安全大检查,做到无漏洞、无死角,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单位,以确保学校的治安安全、政治稳定,和谐发展。
完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保卫处先后补充完善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园秩序管理规定》、《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内交通管理规定》等16项规章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组织一次工作人员主题演讲会;注重安全工作研究,促进安保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按规定对外来务工人员实行两级管理(保卫处监管、用人单位具体管),登记建档,做到“三证”齐全。与校内施工单位、物业公司、各经营实体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有力地杜绝了外来务工人员刑事案件的发生。
加强校门管理,严格实行车辆查证换证制度;积极维护校园内安全秩序,杜绝校内乱摆摊现象100余起、清理乱挂条幅50余起、乱张贴广告1000余份。整治校内车辆停放次序;校园实行各警务区与110巡逻相结合的治安管理方式,加强对校园治安的控制。校园“110”能做到校内出警3分钟赶到现场,有效地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处置能力。2008年,校园“110”共接处警近千次,抓获现行16人,对因车祸、伤病学生实施救助60多人,帮学生从下水道捞手机3次。一年中校卫队注重狠抓保安队员的队伍建设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坚持训练,抓纪律、树形象,文明执勤,强化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意识,把“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真正落到实处,有困难找校园110深入人心。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结合我校交通管理形势,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为交通安全的规范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根据路段安全需要配备了各种交通安全指示牌;加强主干道交通安全管理,重要时刻派保安队员现场指挥。利用网络、展板等形式,大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做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安全防火,责任重于泰山
保卫处始终把防火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形势变化灵活地调整工作思路。①新生消防教育演习;②学生宿舍长的消防安全培训;③成立学生义务消防队;④定期进行检查排除消防火灾隐患;⑤清理绿化带内干枯草,防止室外火灾;⑥加大消防重点部位的防范力度,实行重点监控措施;⑦为各学院学生做火场逃生讲座及灭火器使用培训。通过以上活动,师生防火意识、技能显著提高,应急逃生能力明显提高,确保了一旦发生火灾危险,能将损失减到最低限度。加大消防安全的力度,对师生员工进行消防灭火演习,特别是注重了新生的消防灭火及疏散演练,消防设施器材的更换、维护、保养都按实施计划逐一进行了落实。保证了万无一失。
结合消防安全检查,建立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档案;加大安全防火教育力度,通过做教育宣传展板、条幅、印刷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消防知识,对校内安全防火方法、防火重点部位进行了具体明确。按照年度消防演习、培训计划,年内组织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学生、临时工、物业公司员工进行了18次消防演练,受训人员9000人次。重点对灭火器、消防栓的应急使用进行培训,并对消防设施器材及时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状态。通过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的防火意识、防火技能和应急逃生技能,确保了一旦发生火灾危险,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通过消防安全大检查,查出违章用酒精炉16个,违章电器1个,给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单位下达隐患整改书8份,努力把消防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抓好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做到“五个第一”(拿到的第一份材料是安全须知;听到的第一场报告是法纪安全教育报告;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学校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的第一次考试是校规校纪考试;参加的第一场演练是逃生自救与灭火演练);共组织学生进行“治安安全”、“消防安全”等讲座三次,听课5000人次,并成功举办了消防教育进课堂活动,授课21次,提高了学生扑灭初起火灾的能力,学生的疏散逃生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结合校园周边及兄弟院校发生的一系列案件,适时做好防诈骗、防人身伤害等安全教育;坚持开展“安全月”、“消防安全月”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教工、学生进行灭火、火场逃生演练;抓住开学、放假、重大节日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定期出版《校园安全通报》。
积极开展法制及安全教育。邀请长清消防大队的工程师到校做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不断拓展安全管理新理念,做到安全宣传教育进网络、进教室、进公寓,增强学生在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主动参与意识。
2007年举办安全讲座4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0份,组织各类消防演习、培训5次,建立了312人的兼职消防队伍和20人的消防安全信息员队伍;2008年,共举办讲座18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000余份,组织各类消防培训、演习18次,制作宣传展板12块,出版《校园安全通报》16期,建立478人的兼职消防员队伍和20人的消防安全信息员队伍。
(五)做好户政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强化窗口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2006年办理二代证7550个,教工网上迁移户口300人,学生专户7476人,新生入户2622人,毕业生迁出3112人。2007年办理毕业生户籍迁出3659人,新生落户2041人,借换户籍卡576人次。2008年完成2690名毕业生的户籍迁出,569名师生的落户工作,借还户籍卡623人次,为师生员工提供户籍咨询服务2000余人次,由于户籍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高,服务热情,得到师生的赞扬和好评。
(六)加强技防建设,提高安全防范的科技水平。对学校建成的电子监控、防盗报警、电子巡更、消防信息系统及技防系统及时进行了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转,实现了学校重点要害部位技防覆盖率达到100%。针对技防系统的运行情况,保卫处及时调整监控指挥中心和巡逻队员构成,重新划定各岗位职责,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了技防设备的管理及使用,选派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昼夜值班,做到了接警、指挥、处警相互配合,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
(七)做好各家属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为广大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解除后顾之忧。
首先从完善各项管理职责、制度入手,长清宿舍区组织物业人员清理地下室积水16次,维修单元门及对讲系统43户,清理不适合租住三批,71人次,清理宿舍当库房1起,为了宿舍区的消防防火,对消防栓进行了维护,杂草进行了清理。市区宿舍区在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分清职责,做到大胆工作,敢于管理,维护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召开宿舍区管理座谈会,认真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真诚的为大家排忧解难。筹备成立长清宿舍区第一届楼宇管理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大会。
南院主要是外租使用,办学、租赁单位多,学生成分复杂,职工宿舍又夹杂期间,安全管理任务繁重,针对这种情况重点采取了:①成立了综合治理委员会南院分会;②与各租赁单位签定安全协议;③强化校内治安防范;④主动承担对外单位学生的消防安全培训,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南院校区的安全与稳定。
家属区管理采取分工负责的管理办法。既保证每个家属区都能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实行责任包干、工作目标包干。以服务理念引导家属区管理工作,积极为有困难的家属排忧解难,相互间发生矛盾时积极调解,为创建和谐、文明的家属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加强监督,保证处级班子的清正廉洁,保证班子的战斗力。
日常工作中,能够加强学习,互相监督,自觉提高反腐倡廉意识;2008年9月25日,支部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邀请了纪委、组织部的领导参加,通过开诚布公的交流,大家统一了思想,班子更加团结了,明确了各自优点和不足,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四、支持工会分会开展工作
2008年4月,由保卫处校医院成教学院成立工会分会,经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分会委员会,我处一名工作人员担任副主席,支部积极支持他们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开展工作,工会成立后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活动,带领大家组织了文体活动,其中与材料学院进行乒乓球对抗赛,与校医院进行篮球友谊赛,受到职工欢迎。
5月份汶川大地震后,按照学校部署先后组织职工捐款,全体职工捐款3100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合计10000元,全体工会会员向全国总工会合计捐款28元,累计捐款一万三千一百二十八元人民币。
2006年—2008年度保卫处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脚踏实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教职工服务,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做出了贡献。
撰稿人:张敬佐 审稿人:张建华
图书管理工作
长清校区图书馆于2005年9月正式向读者开放,由于新的图书馆楼尚未交付使用,图书馆暂时安排在第一餐厅一楼,使用面积只有3000余平方米,办公条件比较简陋;2006年,随着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区,图书馆新开辟了食工楼A座六楼6个房间,增加建筑面积877.5平方米;2007年学校为了迎接评估工作,给图书馆增加了轻化楼A座A111室和A104室作为周转书库和过刊库,图书馆总使用面积达到5449平方米。2006年有职工5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5人,中级职称的22人;2007年有工作人员53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23人;2008年底有职工51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24人。
图书馆党群机构设党总支、校工会分会,党总支书记一人,2006-2007年张学云任党总支书记,2008年1月起刘永德任党总支书记。行政机构设馆长办公室、文献检索教研室、采编部、信息部、技术部、期刊部、流通部,馆长1人,副馆长2人,2006-2007年谢凤余任馆长,2008年1月起刘泰东任馆长,徐坤忠、巩恩贵任副馆长。
一、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三年来,图书馆党总支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密切联系图书馆的实际,认认真真抓好党的建设。抓领导班子建设,确保党总支在图书馆的政治核心作用;抓党支部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党员队伍建设,确保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建设,整体教职工队伍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图书馆的战斗力和凝聚力,2006-2007年图书馆党总支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总支,一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除了每两周一次的思想政治学习外,还积极组织职工外出考察学习。图书馆党总支于2006年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中共山东省党史陈列馆参观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2007年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部分群众到全国著名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性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图书馆呈现出一个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和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政治局面,为图书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业务工作
图书馆的目标是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服务,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2007全面修订并汇编了《图书馆规章制度》,增加了43种新制度,把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2008年成立了第三届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制订了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章程;改选了图书采访专家,修订了图书采访专家工作条例,开展了采访专家签约书店随采工作;制订了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开展了外文期刊和电子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及评价活动,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调整了纸质图书、期刊和数据库的购置布局;实行馆员挂牌服务,延长了开放时间,为读者提供更大方便。《轻院图书馆与读者》馆报自2003年创办以来,至2008年底已出版23期。
截止到2005年底,图书馆藏书总量为1360350册;2006年购进图书83181册,2007年购进图书11263册,2008年购进图书6463册;截止到2008年底图书馆藏书总量已达1481392册。2006年订阅中文期刊1223种,订阅外文期刊81种,中文报纸146种,订阅中外文数据库15种;2007年订阅中文期刊1119种,订阅外文期刊82种,中文报纸81种,订阅中外文数据库13种;2008年订阅中文期刊1141种,订阅外文期刊84种,中文报纸80种,订阅中外文数据库11 种。
2006年图书馆共外借图书227806册,共接待读者259559人次,其中流通部接待10180人次,期刊部接待228588人次,信息部接待3422人次,电子阅览室接待17369人次;为新生办理借书证4483张,办理补证手续276人次,办理离校手续3000人次;文献检索教研室完成34个专业78个班的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累计授课784学时;出版《食品信息》12期,提供信息153篇,题录3301条;检索课题73个,原文传递11篇,接受读者咨询480人次,与其他兄弟部门交流情报资料128 种。
2007年图书馆共外借图书300154册,共接待读者616391人次,其中流通部接待326092人次,期刊部接待267118人次,信息部接待3154人次,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20027人次;为新生办理借书证3893张,办理补证手续918人次,办理离校手续4000人次;文献检索教研室完成了 36个专业83个班的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累计授课850学时;出版《食品信息》12期,提供信息194篇,题录3171条;提供检索报告201份,原文传递210篇,接受读者咨询191人次,全年交流情报资料138种。
2008年图书馆共外借图书266951册,共接待读者409055人次,其中流通部接待读者289470人次,期刊部接待26722人次,信息部4863人次,电子阅览室接待88000人次;为新生办理借书证4915张,办理补证手续205人次,办理离校手续3000人次;文献检索教研室顺利完成了41个专业111个班的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累计授课874学时;出版《食品信息》12期,提供信息168篇,题录3209条;提供检索报告159份,原文传递39篇,接受读者咨询223人次,与其他兄弟部门交流情报资料146种。
三、迎接教学评估工作
图书馆高度重视迎评工作,尽管面对种种困难,图书馆党政领导统一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硬件不足软件补,创造条件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率领大家发扬“不怕困难、无私奉献、不甘人后”的新时期轻院精神,迎难而上,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积极开展迎评工作。通过层层发动,树立了大家的信心,打消了顾虑,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评建任务,图书馆责任项目全部达到A级标准。
四、工会工作
图书馆分会在党总支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全馆职工积极参加学校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2006年组织职工参加学校第26届运动会,获得比赛成绩第六名和精神文明奖;组织职工参加《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活动、“慈心一日捐”活动和迎新年职工联谊活动;为困难学生募捐衣物等;2007年组织职工参加了学校第27届运动会,获得全校精神文明奖;2008年组织职工参加了学校第28届运动会,获得比赛成绩第三名和精神文明奖的好成绩;为四川灾区组织两次捐款活动;成功举办了“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演出活动并获金奖;为本校困难学子捐赠衣物等活动。分会领导经常慰问困难和需要照顾的职工,把组织的关怀和大家庭的温暖及时送到群众心中。
五、图书馆近三年来评优情况
2006-2007年图书馆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党总支,一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2006年被评为新闻宣传先进集体;
2006、2007、2008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图书馆被评为学校先进教育集体;
2006、2007、2008年图书馆分会被评为先进工会集体;
2007年被评为评建工作先进集体。
撰稿人:崔灵芝 审稿人:刘泰东
档案管理工作
综合档案室是代表学校履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行政处级单位,也是负责全校档案信息收集、立卷、归档、保管、整理利用和编研工作的业务部门。设档案室主任1名,由李之俊同志担任。2006年8月25日由老校区(二环东路999号)整体搬入长清新校区(公共实验楼北楼)。
综合档案室根据业务性质分设档案信息采集指导部、档案信息保管利用部、人事档案综合信息部三个部门。2006年初有4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含室主任、下同),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名、中级职称的1名、初级职称的1名。当年9月从黑龙江大学引进档案学专业本科学生1名,2008年5月由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调入科级干部(中级职称)1名,至2008年底共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6名,其中高级职称的2名,中级职称的2名、初级职称的1名。
学校档案工作在省档案局、学校党政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省档案局颁发的《山东省档案管理考核办法》为标准,以学校中心工作为核心,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优化外部环境,强化内部机制,注重发挥档案的效益和功能,经过全体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两年多的拼搏努力,2008年经省档案局、省教育厅专家检查验收,学校档案管理由省合格等级,跳过省二级达到省一级的标准,被省档案局评为先进单位,实现了学校档案管理跨越发展的目标。
一、认真学习档案法规文件, 修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三年来综合档案室带领全院档案管理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及各级领导机关关于高校档案管理的文件规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档案法规知识竞赛。制订了《五五》档案法规宣传教育规划。虚心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我院档案工作的实际,及时成立了以陈嘉川院长为主任的学校档案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负责人和具体的兼职档案人员,制(修)订了各级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岗位职责。先后制(修)订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档案管理规定》、《山东轻工业学院档案业务建设规范》、《山东轻工业学院档案实体分类方案》、《山东轻工业学院档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2007年将学院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汇编成册,践行并督导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努力提高全院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坚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型档案学习研讨会,坚持对学院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每年对学校各单位、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比。积极推进档案的计算机管理,自1978年建院起至今全部室存档案的案卷目录已输入计算机并应用检索。档案目录编制、案卷封面,档案的统计及入档、查阅等都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学校档案管理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丰富档案内容 保证安全真实
档案资源是档案部门的立身之本,是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三年来,档案室一直坚持做好各种载体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2006年根据学校整体搬迁的情况,为防止档案信息遗失,进一步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开展了“档案信息建设年”活动,20O7年为了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与宣传部一起开展了征集历届毕业生毕业照片等活动。这些活动档案室人员都深入各部门、单位收集整理有关原始信息资料,集中收集整理了一大批积压、遗留在各部门的档案。针对新校区基本建设存在的手续不完整等问题,档案室抽出专人帮助整理基建档案,三年整理立卷归档1000多卷。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06年下半年组织有关人员对学院全体教职工(近1300名)的“三龄一历”进行了审查。为了保证档案信息资料的安全,在学校整体搬迁之前,在校档案鉴定领导小组的支持下,档案室与计财处等部门配合,对已超过档案保管期限的不再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部分财务及文书档案进行了鉴定、销毁。搬入新校区后,按照档案存放“八防”要求,对临时库房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购置了防鼠器等。在各部门,单位的努力配合下,2008年初为改善档案室条件,学校克服困难又调给人事档案办公室1间,库房1间,综合档案办公室1间,初步解决了档案管理“办公室、库房、阅档室”不分的现象。
三、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主动热情有效的服务。
档案管理工作围绕老校区置换与新校区搬迁、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60年校庆等中心工作,主动、热情、积极、有效的进行征收、查询、编研等服务工作。完整、顺利的把老校区的基本建设档案转交给现使用单位(济南一中)。评估中为评建为办公室详细提供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学校规划、党委明确教学中心地位的会议记录等有关档案资料。据不完全统计,仅“评估”期间就提供档案借阅约5000卷次。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原始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佐证作用。为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档案室主动承担了编辑并出版了《山东轻工业学院大事记》(1978-2006)、《山东轻工业学院年鉴》(2003-2005)。其中大事记和年鉴分获2007、2008年度省档案信息利用成果二等奖。完成了反映学校发展情况的《奋斗的历程》一书的初稿编写工作。在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全室在各种刊物上共发表专业论文5篇。
撰稿人:刘俊霞 审稿人:李之俊
医疗保健工作
校医院是济南市定点非盈利性医疗机构,也是目前长清大学城内唯一的一级综合性医院,担负着我校18000余名师生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任务。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妇科、中医科、针灸理疗科、检验科、药剂科、B超室、心电图室、注射室、观察室、外科换药室,挂号收款室等科室。
校医院现设长清校区校医院、南院卫生所两处,共有在编职工26名,党支部书记兼院长1名。副院长1名,。职工中高级职称者3人,中级职称者19人。
2008年5月4日我校成立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为科技机构,隶属校医院管理,徐艾同志任计生办主任。
2008年5月8日我校设立校医院办公室,李磊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一、党支部建设建及政治思想工作
三年来校医院党支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党性观念,努力建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的队伍。
2008年根据校党委统一部署,校医院党支部进行了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经全体党员选举,在原有3人支委会成员的基础上,又增选李磊、张克两名同志成为支部委员会成员,成立了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发展壮大了校医院支部的力量。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按照校党委要求党支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缴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半天内共收取“特殊党费”4500元。
医德医风建设以及文明优质服务一直是校医院的工作重点,校医院党支部把培养医护人员职业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医护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工作重点,以强化服务为着力点,牢固树立忠实为师生、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赢得广大师生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
二、疾病预防工作
多年来校医院始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重点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2006年学校整体搬迁至长清校区后,在校生人数近1.6万,针对这一情况,校医院积极与长清区疾控中心取得联系,了解国内外传染病流行趋势,并针对近几年国内结核病、风疹、麻疹等传染病流行趋势逐渐加重的特点,通过学校网站校医院主页在学生中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学生在正确认识传染病的同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预防各类疾病发生的同时,对于发生在我校学生中的各类传染性疾病,校医院都及时将患者详细情况向国家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网络直报,对患者活动的公共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性的筛查。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预防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学校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2007年李磊同志被济南市卫生局评为济南市结核病防治先进个人。
2008年11月28日在我校齐鲁广场校医院与我校多部门联合承办了由省教育厅、卫生厅、公安厅、省红十字会主办的“预防艾滋与奥运同行”全省高校预防艾滋病大型公益宣传动,我校及长清大学城8所高校共4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活动。通过活动的举办,进一步贯彻了省委省政府预防艾滋病“五进(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进重点场所)”方案,推动了全省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及时掌握我校教职工的身体状况,有效采取预防措施,保障广大教职工身体健康,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校医院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困难三年来坚持每年为教职工健康体检,2006年历时44天为全体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1376人体检,2007年历时91天为全体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1277人进行体检。2008年历时74天,对我校全体35岁以上957名教职工进行了体检。三次体检中共发现早期恶性肿瘤患者6例,经手术治疗,5例预后良好,通过定期体检让广大教职工及时了解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大提高了我院重大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病患者也得到了及时的预防性治疗,确保了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为今后的预防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做好新生体检工作是保证新生入学质量,严防疾病传染源的重要手段,2006-2008年分别对4100、4300、4800名新生进行了体检,分别查出不符合入学体检标准的同学16、23、45名,其中传染病患者1、4、4人,对不符合入学体检要求的同学,根据学校领导要求,校医院联合学生所在院系与学生本人、家长共同签订了《患病学生入学协议书》,即满足了患病学生留校学习的要求,又为学校解除了后顾之忧,充分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对患传染病学生,校医院都及时通知所在院系,为他们及时办理休学手续,从源头上堵住传染病在我校的传播流行。新生入校后,有计划的进行了预防注射工作,杜绝各类传染病在校内的发生和流行。
三、医疗保健工作
为做好医疗保健工作,校医院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创建师生满意医院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全体医务人员以医德高尚、业务精湛、服务优良为目标,以师生满意为标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充实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范围,为患病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2006-2008年校医院门诊量逐年增加,分别为5.3万、5.8万、5.9万,长清校区校医院门诊、护理、药房三个岗位实行了全年24小时值班。针对学校距市区医院较远特点,安排救护车24小时待命,及时将危重患者转往上级医院诊治。
在2007年我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及2008年建校六十周年校庆活动中,校医院承担医疗保障任务。对此校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制订了周密细致的医疗保障工作预案,除选派一名业务骨干到专家驻地服务以外,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医疗保障小组在校内24小时待命,组织医护人员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次进行演练,确保了评估及校庆期间的医疗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四、公费医疗及医疗保险管理工作
2006-2008年我校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长期住院治疗大病患者30余人,医疗经费管理形式严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费支出,一方面通过严格落实公费医疗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开源节流,保证师生员工基本医疗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拓宽师生加入团体保险的覆盖面,努力降低我校医疗费用支出。我校的医疗费用支出始终控制在同等院校中的最低水平。2005(6、7)年9月1日—2006(7、8)年8月31日保险年度内为全体在职职工及在校生办理了团体医疗保险,为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校医院安排了2名工作人员兼职管理,使广大师生出险后都能得到及时赔付。2008年,共为我校师生办理赔案400余人次,保险赔付率达103%。团体医疗保险的办理既为学校节约了医疗经费又大大减轻了患病师生的个人负担。
五、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2008年5月4日,我校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后,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宣传服务机制,不断推动计生优质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自5月至12月,共填写上交报表48份;领取发放计划生育奖励4670元;办理独生子女保险594人次;领取发放独生子女满期保险14人次;办理独生子女手续及报表27人次;办理新婚手续及报表16人次;办理怀孕手续及报表19人次;办理生育子女手续及报表34人次;办理准生证手续及报表51人次;接待咨询教职工、学生449人次。
六、医院建设与发展
2006年校医院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搬迁工作,6月底,校医院长清校区门诊部由8号公寓搬迁至原指挥部办公楼,搬迁当天就在新址接诊并开始了夜间值班。8月中旬按照学校最新精神,校本部医院要在25日前全部腾空,8月21日,为确保学校搬迁任务按时完成,在长清校区校医院尚未完工的情况下,校医院领导合理规划布局,仅一天时间,搬迁家具设备等25车,顺利完成了长清校区校医院的搬迁工作。8月22日南院卫生所工程验收当天,校医院即搬迁到位,开始接诊,搬迁信息也于第一时间通知到了广大离退休人员和教职工,使他们在假期期间就诊取药未受任何影响。在未影响正常门诊的情况下,校医院两天内完成了两个校区的搬迁、整理、接诊工作。
2007年9月校医院完成了一级综合医院的申报工作,成为长清大学科技园内唯一一所一级综合医院,并为校医院全体医师办理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
2006年校医院引进运动医学硕士一名,2007年校医院引进中医硕士一名,2008年校医院引进主管药师一名,为校医院充实了新鲜血液。为提高医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大力加强和发展了清创缝合及外科治疗的开展,购置了新型大容量高压蒸汽消毒锅,使各类器械及辅料消毒更加及时安全,不但使学生创伤后在校医院得到及时治疗,还成功开展了多例外科小手术。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深入挖掘潜力,积极创造条件,长清校区医院和南院门诊部分别设立了中医科门诊、中药房、中药煎药室,使离退休人员及广大师生无论在那个校区都能及时就医取药,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2008年选派3名优秀医护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口腔、五官、妇科,学习结束后,针对他们的学习科目,结合我校特点,积极创造外部条件,使他们顺利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口腔科在原有口腔内科的基础上开展了口腔外科及修复治疗并购进了牙科拍片机,使牙病患者在校内即可得到全面治疗;五官科也在原有眼科诊疗的基础上,开展了耳鼻喉科治疗项目;妇科开诊后也逐步开展了妇科检查,产前检查等妇产科检查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使校医院诊疗科目更加丰富,师生就医更加便捷。
撰稿人:李 磊 审稿人:李 涛
学报编辑出版工作
一、机构设置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是学校设定的处级部门,在学报编辑委员会和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工作。主要负责《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的组稿、编辑、校核、印刷和发行等工作。
2006、2007年度,刘福祥任《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鞠洪荣为专职编辑;娄峰为编务。由于编辑部人员不足,借调学校高教研究室刘青来编辑部帮助工作。2007年12月学校对处级岗位进行了换届调整,由陈国忻接任《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刘福祥改任正处级调研员。2008年度,陈国忻任《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刘福祥任正处级调研员;鞠洪荣、娄峰、刘青为专职编辑。
二、基本工作
1、主动寻求编委会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加强与校内相关各院系的联系,努力提高学报质量。
2008年9月,学校领导对《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进行了调整。新的委员会由18位专家组成。编委会主任由陈嘉川校长担任,副校长秦梦华、王西奎任编委会副主任。编委会委员有(按姓氏笔划为序):马万勇、王仁人、王西奎、王瑞明、刘 郁、许崇海、陈国忻、陈嘉川、李天铎、张旭东、张建峰、姚金水、赵传山、耿玉水、秦梦华、谢益民、察可文、綦星光。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新一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学校办公楼346会议室召开,陈嘉川校长、王西奎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编辑委员会工作章程》和《编辑部职责》。会上各委员对学报及编辑部的工作、发展和建设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
遵照“服务教学”的办刊精神,学报编辑部积极拜访学校相关各院系,了解各教学单位对学报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希望并敬请各院系提供或推荐较高质量的稿件,以反映我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进而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建立了编辑联系院系的制度,每个编辑根据情况联系2-4个院系。了解相应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了解相应院系的教师情况。努力组织较高水平的论文稿件。
在学校领导和编委会专家的支持下,在各院系师生的帮助下,我校学报的学术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基金论文比这项指标来讲,2006年是0.19,2007年是0.17,2008年达到0.24,提高了5-7个百分点。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确保学报编辑质量。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学术研究要求,学报编辑部制定了编辑质量检查制度。组织编辑人员进一步学习国家有关编辑工作的规章制度,强化编辑人员的质量观念。
为了提高我校学报的水平,2006年9月学校决定并报经山东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批准,对《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进行改版。由原来16开改为国际大16开,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加到100页,录用论文稿件由原来的17-18篇增加到27-30篇。改版后的《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从外观设计到编辑印刷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008年初,编辑部开始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每期的责任编辑对其编辑的期刊编辑质量全面负责,主任负总责。加强了每个编辑的责任心,使学报的编辑质量有了保证。
3、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建立新的编审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为方便广大作者投稿,改纸质人工投稿、审稿为网络电子投稿、审稿。为此,编辑部制作了投稿模板和投稿模板说明;制定了新的编审程序,并于2008年10月挂到学报编辑部网页。
为解决审稿费用偏低和办刊经费不足的问题,经学校办公会研究:自2008年10月起,来我学报投稿,须缴纳审稿费每篇50元。审稿通过后适当收取版面费,具体标准:校内稿50元/篇,校外稿300元/篇。
为了确保广大师生网上投稿畅通和了解有关信息,《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原有邮箱地址xuebao@sdili.edu.cn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投稿邮箱qinggongxuebao@126.com,并定期对学报网页进行更新。
根据需要,2008年12月编辑部更换了印刷厂。从2009年第一期学报开始,由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校印刷厂承担学报的制版、印刷、装订工作。
4、利用学报的版面,宣传学校的形象,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
2007年国家教育部组织评估组来我校进行本科教学评估,全校上下齐努力,誓夺优秀促发展。编辑部积极参与相关评估材料的整理、修改。根据学校的安排,调娄峰到评估办帮助工作,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各项任务。
2008年是我校建校60周年。为配合学校校庆工作,宣传学校的形象,学报利用封2和封3免费开辟了“轻院学子风采”栏目,介绍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情况以及他们所在企业的状况。
撰稿人:陈国忻
校友工作
2006年1月21日校友工作办公室独立设置,吴笑兵任副主任。校友工作办公室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学校整体搬迁、本科教学评估、更改校名等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联络校友,宣传学校,为学校发展建设和校友服务的工作职责,克服人员新、人手少、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
一、履行工作职责情况
校友是学校的公共关系资源、形象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开发、挖掘这一群体的巨大智力资源,维系和强化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感情,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扩大对外宣传,拓宽办学渠道,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办学的有效途径。三年来校友办在联络校友、宣传学校、服务校友,促进学校和校友共同发展等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实有效地完善校友工作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1、重视各地校友分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地市校友分会的组织机构是开展校友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的影响,我校在各地市的校友分会组织均处于松散、瘫痪状态。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积极主动地走出校门,深入了解各地市校友有关情况,促进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恢复和建立各地市校友分会的组织机构。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于2008年10月份,在建校60周年前夕,全面完成了全省十七地市的校友分会的组建工作,并在省外校友分会的组建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北京校友会组织机构已初步形成。
2、建立及维护好校友工作网站。我们非常重视校友工作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校友工作办公室成立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开通了校友工作网站。利用互联网的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生动性等传播特点,提升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的联系频度,强化校友的母校情结,拓展学校与校友信息沟通的渠道,为校友联系母校提供网络化平台,增强了校友的归属感。校友通过该平台不仅可以了解学校近况,而且可以实现自己信息的注册、更新和修改。同时,我们努力做好维护工作,不断更新网站各栏目内容,及时解决校友提出的有关问题,得到广大校友的好评。
3、认真做好返校校友的接待服务工作。我们积极主动工作,提高服务意识,对返母校的校友认真安排,细致服务,使他们回到母校后留下幸福和愉快的回忆。对各院系、各专业毕业生回校聚会,特别是毕业5、10、15、20周年毕业周年的活动。校友办认真和努力作好各项工作,协助联系住宿、活动场所、接送车辆,热情接待,细心服务,参加聚会时积极向他们介绍与宣传母校的新变化、发展规划等,使广大校友感受母校的新发展而鼓舞。
4、多渠道采集校友信息。校友信息的收集是做好校友工作的重要环节,没有丰富的校友资源,校友工作就像无源之水,失去活力。因此,在工作之初我们就召开校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部署校友信息采集工作,调动各学院领导及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通过网络中的同学录、同学聚会、地市校友分会组织等各种有效途径,广泛采集校友信息,形成校友信息资源库。目前,我们正委托济南一家公司开发我校校友信息数据库系统(网络版),预计2009年软件将投入使用后,届时,我校校友信息资源的采集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5、整理优秀校友资料,做好校友宣传工作。我校目前已有数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在全省乃至全国轻工行业和各行业的生产、科研、建没和管理的各个岗位,要想在短时间内整理一份完整的校友资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首先整理骨干校友资料,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以点带面,然后再逐步整理自建院以来在我校学习和工作的校友名单及个人资料,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各种资料。不少校友成绩卓著,承担领导重任,也有大多数校友默默辛勤工作在自己的岗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我们可将这些事迹广泛进行宣传,也对校友专题采访,组织老校友写回忆录,及时传播母校信息、反映各地校友会、校友动态、表达校友心声。通过宣传我校优秀校友的创业事迹,从而提高我校的整体形象,促进在校学生成长成才。此项工作尚在进行之中,在明年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
6、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工作水平。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不但通过网络及有关资料熟悉工作业务,还先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经验,努力克服新工作、新人员、新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困难,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整合资源,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1、积极发动校友捐助,建设校园人文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对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受经费的影响,在短期内很难完成人文景观的建设工作。为此,校友办利用校友返校聚会和地市校友分会成立等机会,结合新校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校友为母校做贡献,动员校友为校园景观建设捐款捐物。因宣传到位,措施得力,2007年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造纸78级校友捐助的蔡伦铜像、机电83级校友捐助的孔子铜像、化工92级校友捐助的侯德榜石像、材料83级校友捐助的“哺育”石等景观,为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进而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2、广泛收集优秀校友资料,精心编印《校友风采录》。时值60年校庆前夕,结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为回顾办学历史,展示办学成就,彰显办学特色,弘扬优良传统。我们克服人手少、时间紧、基础差、经费少的情况下,创新思路,充分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电话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校友风采录》第一辑的编制工作。宣传校友了业绩,凝聚了师生感情,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特色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不负众望,圆满完成建校60周年校庆所承担的各项工作
1、认真做好校庆校友联络工作。众所周知,对校庆来说校友是主体。特别是我校《校庆总体活动方案》出台后,校友联络工作在此次校庆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使校庆主体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校友办出台了《校友联络发动方案》,并及时发出邀请函,并利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逐一落实校友返校情况。同时,充分发挥各地校友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做好各地校友的返校组织工作,保证了校友总会成立大会和齐鲁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开坛仪式的顺利召开。
2、圆满完成的“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友总会成立”大会的各项策划和组织工作。建立校友总会成立是校友工作办公室成立以来的一个主要工作目标,召开成立大会也是此次校庆的主体活动之一,学校十分重视,广大校友更加关心。通过精心策划,努力工作,校友办按时完成各项筹建工作,使得2008年10月17日校友总会成立大会在学校隆重举行,全省17地市和北京校友会120多名代表,按照既定的方案按时返校并出席了会议,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大会通过了《校友总会的章程》和第一届理事会的机构设置和成员名单,从此校友有了自己的组织。
3、创造性的做好校庆校友捐赠发动工作。按照学校党委要求,为完成此次校庆所有经费实现自筹的目标。按照《校庆捐赠及鸣谢办法》的有关精神,我们深入各地校友会了解校友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学院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列出在经济上有实力的校友名单,并通过各种渠道号召校友们积极为校庆做贡献。在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各方面力量共努力下,校友和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超额完成了党委预定的任务。共筹资250多万元,还有大批的物品。
4、基本完成校友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工作。我校校友信息资料基础十分薄弱,校友信息的收集工作几乎从头开始,而且各学院的情况很不平衡。另外,我校年轻校友所占比重较大,这给信息收集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时间短,任务重,在各学院的支持配合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在规定时间内基本完成了校友信息库的收集整理工作。
5、协助各学院做好返校参加校庆的校友联络等工作。针对各学院校友工作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积极主动地为各学院提供各种信息,指导、协调各学院做好校友的联络工作。并积极协助做好校庆期间有关校友接待、服务等其他工作。
二、工作中的创新之处
近一年来,校友工作办公室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努力实践,不失时机地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创造性为学校发展建设服务做了几项工作。
1、成功举办“道别老校共话未来”主题系列活动。2006年7月老校区顺利置换及整体搬迁至长清新校区。为了满足广大校友感怀历史、道别母校的愿望,校友工作办公室特举办“道别老校共话未来”主题活动,并确定2006年6月为“校友返校月”。我校近20个毕业班级的1000多名校友,积极响应学校《关于举行“道别老校、共话未来”主题活动的通知》的号召,陆续重返母校,举办各种不同的形式纪念活动,祝贺老校区顺利置换及整体搬迁至长清新校区。特别是6月24日的历届校学生会主席返校与7月1日的七八级150多名校友返校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广大校友中引起强烈反向。目睹母校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的成就,返校校友们个个欢欣鼓舞,精神振奋。活动中,校友们还慷慨解囊,为新校区种下一片片绿色,以感谢母校的培养之恩。
2、认真组织开展“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推荐工作。2006年、2007年,校友办积极配合学校团委,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做好我校第三届“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推荐遴选工作。由我校推荐的皇明太阳能总裁范建厚校友和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办事处主任王谱校友顺利当选,为学校争得荣誉。
3、开设创业讲坛,宣传校友事迹。广大校友曾受到学校的系统教育,又有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人才如何培养、教学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社会需要,有更多的真知灼见。为此,我们联合学生处、团委及有关院系一道开设校友讲坛,陆续邀请优秀校友来我校做报告,为宣传校友事迹,激励后学提供了平台。
4、开展“寻访校友宣传母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每年暑期校友办与校团委一道,利用今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组成了一支特殊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奔赴全省各地市,开展“寻访校友,宣传母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发挥在校学子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校友了解我校校友工作的思路和工作进展情况。一方面促进了校友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为在校学子提供一次特殊实践锻炼的机会。 此项活动开展顺利,成绩斐然,受到广大校友和学生的好评。
5、开展“致2006届毕业生一封信”活动。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校友工作应从在校生开始做起。大学学习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同学们通过对母校历史和传统的认识,接受老师如何做人的教导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同学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逐步形成了对母校的眷恋。毕业走向社会,工作取得成绩后也会产生对母校培育之恩感激之情,这是校友们爱校思想的基础。因此,校友办在每届毕业生中开展“致毕业生一封信”活动,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爱校之情,为校友工作打实基础。
三、工作中的不足
近三年,是我校建设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三年,是我校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施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三年。校友工作办公室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结合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但因人手少,无经验,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漏洞。再加上经费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1、对校友工作的认识不够。大多数人对校友工作的认识比较局限,认为校友工作就是想方没法向校友索取,认为这是校领导和校友总会的工作,跟自己毫无关系,所以有些工作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2、人员及经费问题。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人员的缩减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随着校友工作的深入,工作量将成倍地增加,工作人员也应有相应的增加,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也是我们工作面临的困难。同时,学校经费紧张给校友联络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校友联络的面还不够广。建校6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数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各行业的各个岗位。校友人数多,地域分布广,尤其海外校友基本无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几年,年轻的新校友出现了,而且增长很快。校友毕业后长年工作单位不变动的现象大量减少,校友频繁变动工作单位的情况增多,校友的流动性日趋增大,而且校友往往不会主动与母校,因此对母校与校友的联络丁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校友工作内容还需进一步扩展。虽然自校友办成立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积极主动,兢兢业业,通过努力探索和不断实践,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得到学校领导和校友的认可。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与服务校友的需要,校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科技合作、人才培养、促进教学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空间。
以上工作,均是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共同努力虽然完成了预期计划,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目标,但有的工作还有待深入和改进,我们深知离学校的要求和广大校友的期望还存在一些距离,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虚心学习,锐意进取,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与时俱进,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和校友服务。
撰稿人:穆洪军 审稿人:吴笑兵
教学单位建设与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5年10月,学校以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计算中心、网络中心、网络技术教研室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研究所为班底,加入电教中心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耿玉水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同时兼任直属党支部书记,有教职工3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职称7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3人。2006年6月,学校增设校园一卡通办公室,隶属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007年1月成立多媒体技术教研室,至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基本架构建立完成,包括办公室、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一卡通中心、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研室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研究所。
2006年2月程永林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刘慧任办公室主任兼任工会主席。2006年9月周宝华调入任教学秘书。2008年1月学校任命郭爱章、王傲镭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
2006年底有教职工38人,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有33人,教授2人,副高职称8人,在读博士有1人。2007年有教职工40人,副高职称9人,在读博士2人。2008年有教职工41人,副高职称增至10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6人。
一、计算机公共课教学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现在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包括六门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IT》、《数据库应用及开发》、《VB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和《网络技术基础》。目前的课程全部实现流水阅卷。
为了更好的完成现代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心在04版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改革,推出06版本科教学计划,由原来的《计算机文化基础》、《C程序设计》和《数据库与网络技术》三门课程,改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IT》、《数据库应用及开发》、《VB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六门课程,实现了分层次教学。
为较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开展了新的教学模式——网上教学,特别是其中的网上答疑和网上自测弥补了目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实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以人为本,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开设了大量的通选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以达到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现在开设过得通选课程包括:《Java程序设计基础》、《办公软件应用技巧》、《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制作(电视节目制作)》和《摄影技巧与艺术》。中心开设的通选课程,因其有较高的实用性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紧密,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兴趣,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喜爱。
二、面向全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除了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还承担了管理和服务工作。
1、网络中心工作
网络中心从基础校园网络规划开始做起,经多方考证,结合实际,总结之前在老校区的网络运行经验,与中国教育网密切合作,实现了校园网核心万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校园网出口带宽达300兆。网络中心于2007年4月成功成为教育网西部大学城节点中心。节点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校的校园网建设和管理走在了全省高校网络的前列。在服务应用方面网络中心积极吸收各方意见,做好校园网的维护服务工作。对我校60余个网站进行维护和管理,提供多种网络服务,支持包括视频点播直播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网络应用。网络中心还为教学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提供优良的服务器运行环境和正常网络工作条件,为全校师生提供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环境,截止到2008年,我校入网计算机总数超过8000台,运行稳定可靠,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在保证良好的网络服务及运行的条件下我校网络中心与山东大学网络中心紧密合作,积极开展IPv6网络研究应用工作,合作建成了山东教育科研网IPv6实验网,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做好技术准备。
2、计算中心工作
在新校区建成后,学校先后投入370多万元购置了691台教学实验用计算机和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装备了6个机房,后来用利用从校本部和学校南校区搬迁的计算机装备了两个机房。目前共有八个实验机房,在用计算机961台,机房面积两千多平方米。计算中心作为全校的公共实验平台,承担了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上机任务、部分院系和成教学院的各种上机实验任务、全校的选修课实验上机任务、计算机实践教学任务、部分专业的毕业设计上机任务等。全部计算机组成局域网,通过校园网接入互联网。每个机房都装备了扩音设备,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保护卡和机房教学管理软件。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改革,中心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计算机实验管理流程。保证了每学年近1万余师生的计算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实验课开出率达到100%。
3、电教中心工作
共建成多媒体教室118个,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达到了100%。200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媒体网络中控平台,该平台目前在省内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方面处于较先进的地位。多媒体网络中控平台一期工程建设58个多媒体教室,其中40个实现网络中控和视频监控,有效的保障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和维护。同时多媒体总控室的网络通过光缆直接接入校网络中心,利用网络在多媒体教室中可以进行无人职守的视频直播功能。自2007年配合学校党委和团委进行形势分析课程和党课的网络视频教学。电教中心利用演播室场地、设备启动2008年我校省级精品课程的录制工作,完成7门共550余课时的录制工作,很好的完成了我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4、一卡通办公室工作
自2006年6月一卡通办公室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关心支持下经过近三年的规划建设,在我校长清校区校园一卡通已经初具规模,以2台HPDL580主服务器+4台HPDL380前置服务器等构成的核心机房为中心,形成了覆盖学校办公区、教学区、食堂和超市,共计300余个前置终端的校园一卡通网络。作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一卡通系统在消费和身份认证两项基础功能之上,2006年底拓展了一卡通自助查询业务,2007年9月实现了自制卡业务,使持卡人可以及时补制正式卡,2008年3月自助圈存系统开通,正式卡用户可从银行帐户直接向校园卡充值,这些业务极大方便了广大师生使用一卡通系统。近3年来,一卡通办公室累计发放一卡通正式卡16000余张,自制卡2600余张,同时在核心机房及外围设备维护,一卡通系统数据维护等方面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为我校18000余校园一卡通用户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服务,有力的保障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
三、获奖情况
2006年度教育厅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两项,省科技厅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07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济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及相关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6篇,其中23篇在权威期刊或核心刊物上发表。
2006年张洁、徐鑫获得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教案奖,徐鑫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教师,刘慧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2007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获得山东轻工业学院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王新刚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教师,周宝华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2008年周宝华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评建工作先进个人,李爱民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教师,潘岩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教师,刘慧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工会干部,周大钧、郭敏、杨清波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会积极分子。
撰稿人:刘 慧 审稿人:耿玉水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2006年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4人,教师的硕博比超过60%,聘请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林江海院长等为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增选多名教授为跨学科专业兼岗导师。2007年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6人;2008年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22人。
学院党群机构设党总支、校工会分会、团总支;行政机构设办公室、11个研究室(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党总支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2008年1月以前沈敏德教授担任党总支书记,以后由高进教授担任,周韶华副研究员2007年2月以前担任副书记,2008年1月由许有强担任副书记。学院行政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王仁人教授任院长,单东日、高进(2008r年以前)担任副院长。
一、教学与评估工作
长期以来,机械工程学院重视教风建设,教书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广大教师认真组织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进行督导。
2006年进行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编写了全部教学大纲。
为了迎接教育部对本科教学的教学评估,学院精心计划,结合自评,注重整改。学院在教学文件的完善、教学改革和研究、精品课程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新专业申报和建设、学生学风建设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学校进行的05/06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中获得综合教学水平第二名,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单项一等奖的好成绩。《机械设计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产品设计模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被评为校级筹建精品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工程制图》、《产品设计模型》获全国第六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工程制图双语教学课件》获学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一位教师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三位教师获学校优秀教案奖,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4项,优秀奖5项,优秀组织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1项,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数控技术竞赛获得3项优秀奖。
2007年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和水平得以提高。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3个新办专业在学校新办专业评估中获得优良成绩。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突出。建成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筹建精品课程,与我院已有的3门省级精品课程,构成了合理的精品课程建设群与梯次。多媒体课件获学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在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并获优秀组织单位奖,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工程训练增加了现代化的数控加工训练模块,举办创新设计展览1次,组织全校计算机绘图技能竞赛1次。在学校进行的对06/07学年二级学院的教学评价中获得综合教学水平第一名,教学秩序和毕业设计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
评估工作成绩显著。在评建工作中,领导重视,组织周密,计划精细,措施落实,工作及时有效,在文化氛围建设、PPT制作与汇报、试卷毕业设计规范与质量、课堂教学、创新平台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多项工作,得到学校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及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
2008年机械工程学院加强教学研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07/08学年在学校对二级学院的教学评价中获教学综合水平一等奖,实验、实习、质量工程分别获单项一等奖。全院共有19个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蔚然成风。工业设计被评为优秀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和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实验示范中心,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我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171名同学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具备了更大的就业竞争优势。在“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决赛中,我院荣获全国总决赛PHOTOSHOP平面组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优秀奖2项。指导教师李明辉老师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在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机械工程学院的14件作品参加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有3项作品获得一等奖,4项作品获得二等奖,7项作品获得三等奖。同时,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两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2006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点已获批准批。2007年,“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申报成功,“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置,我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申报成功并招生。2008年“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顺利招生。我院围绕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已有2个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领域、5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学科群建设初具规模。
2006年度,机械工程学院先后申报机械电子工程校级重点学科、轻工装备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机械电子技术教学实验中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国家制造业信息中心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等项目。
2006年新增山东省自然基金两项,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一项。2007年新增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博士基金2项、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被SCI收录论文3篇,被EI收录论文10余篇。2008年单东日新增济南市“泉城学者”建设工程招标项目1项;方斌新增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1项;魏高峰增加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王仁人新增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1项;史岩斌取得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项目1项。加强了与各地科技部门、大中型企业的联系,增强了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争取了较多的横向课题。
为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术水平,2006年先后邀请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李林教授和中国刀协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喻怀仁教授分别作了“激光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学术专题报告;2007年邀请了山东大学李国祥教授等作了等学术报告、讲座3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07年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8人次。
三、实验室建设管理
实验室建设条件和氛围建设。2007年新建创新设计与制作实验室及CAD/CAM实验室,为本科生现代技术教学创造了条件。开放实验室工作得到加强,8个开放实验室面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环境与氛围全面改观,我院所属3号教学楼1-2层实验区教学氛围建设得到各方面好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0个,签约10个,挂牌3个。
完善机电工程训练中心建设。2006年工程训练中心克服各种困难,进行了实习急需设备等大宗物资的搬迁,保证了全校实习的正常进行。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机电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工作。2007年投入机电工程训练中心300多万元资金,切实改善了实践教学的氛围。建立、健全了工程训练的教学文件及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质量、文化氛围、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四、学生工作
2006年团总支号召全院学生开展了“我为新校绿化添光彩”的捐款植树活动。全院学生捐款3100多元,购买了50多株黄杨球树种植于机电楼前。《绿洲》团讯创刊。材控04-1班级获省级优秀班集体,解立洋同学获校园十佳称号,马学国同学获校园自强之星,优秀社团“力行社修车服务队”多次被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等媒体报道。组织了“八荣八耻”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居全校第一,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4月,我院荣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体彩杯”济南全民健身总动员,我院荣获拔河、铁人五项等多项冠军。07年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继续名列全校前茅,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团总支被评为2007年度“先进团总支”。
2008年我院“农村支教与企业岗位体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获“山东省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称号,张绍磊老师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在“工商银行杯”山东省中小企业创业计划大赛中,我院一件作品获得省级三等奖。团总支老师在省、市、校等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省级刊物发表5篇,获得两项校级学生工作科研立项。2008年,我院被评为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73%,继续名列全校前茅,连续第四年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会获校07/08学年优秀学生分会荣誉称号。团总支被评为“评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团总支”。
五、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廉洁自律、集体研究与接受群众监督相结合,保证廉政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坚持开好党内民主生活会和党政联席会,学院重大决策都经过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发挥集体智慧,避免决策失误,促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两个教工支部,六个学生支部。发展79名学生成为中共预备党员,64名学生预备党员顺利转正,教职工党支部积极吸收4名优秀教师为中共预备党员,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树立了以王玲同志为代表的党员标兵,建立的王玲助学基金资助了许多家庭生活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建立了党员教师联系学生班机制度。我院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培训骨干,以点带面,生动活泼,以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
撰稿人:栾秀梅 审稿人:王仁人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2006年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2人,教师的硕博比超过77%,2007年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4人,教师的硕博比超过79%,2008年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6人,教师的硕博比超过81%,学院党群机构设党总支、校工会分会、团总支;行政机构设办公室、4个研究室和4个实验室。党总支设书记1人,2006年、2007年刘树明同志担任党总支书记,2008年张培国同志担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1人,2006年-2008年王国栋同志担任。学院行政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綦星光教授任院长,刘星萍教授和邱书波教授担任副院长。
一、教学工作
2006年度
1、制定了2006级新的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并对新教学计划中的全部课程,制定了新的大纲。
2、在学校首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中,获得了理论课教学第一名、毕业设计第二名、总体教学工作二等奖的好成绩。
3、三名教师的教案被学校评为优秀教案。
4、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围绕教学撰写教研论文,全院有27名教师提交了论文。
5、推行了双语授课。我院2006年在《通信原理》、《模糊控制》、《新型电子原器件及其原理》、《电子仪器原理》四门专业课程中开展了双语授课。
6、2006年度,实验室建设投资总额280万元,有效的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7、积极申请开放实验室,《PLC》、《单片机》和《电工电子》三个实验室被学校批准为开放实验室。
8、制定了《实验督导检查办法》、《分散进行毕业实习、设计的规定》。
9、自动化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0、制定了学院的“十一·五”规划
2007年
1、建成《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两门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仪表自动化》、《数字信号处理 》《电路原理》等四门课程成为校级筹建精品课程。
2、继续申请开放性实验项目,有5个开放性实验项目,比2006年增加了两个。
3、校外实习基地发展到15个,建成校内实习基地6个。
4、申报6项校级教研项目。1门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获得教育部第七届多媒体课间大赛优秀奖,1项教研成果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合理调度,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评建工作,为学校取得评估优异成绩做出了贡献。
6、在学校第二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中获得综合评价一等奖,获“学籍管理”、“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三个单项奖。
2008年
1、制定了《分散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手续办理流程》。为提高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制定了实习质量监控办法,加大了对实习环节的监控力度。对于新的培养方案中“讲座”学分的获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制定了包括以教研室为评价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在学校第三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中获得综合评价二等奖,“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学籍管理”、“实习教学”、“考试工作”五个单项奖。
二、学科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1、与信息、机械两学院合作成功申报“轻工装备与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2006年被批准为校级筹备重点学科,2007年
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
3、“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的2006年申报取得成功。2007年开始招生。
4、2006年成功申报“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2008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首届招生一个班。
5、2006年引进硕士3人,1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007年3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008年1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
6、“机械工程”领域的“过程检测与控制”方向,2007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
三、科技工作
2006年获得1项博士基金课题(8万元)。完成科研合同金额240多万元。
2007年获得1项博士基金课题(6万元),1项省教育厅科技发展计划课题(4万元)。科研合同累计金额达到291万元。获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
2008年取得三项省级计划课题,三项省厅计划课题和一项市级计划课题。科研合同累计金额超过300万元。
四、学生工作
1、信控学院团总支2006年在全校团总支综合考评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红旗团总支”称号。
2、2006年在全校范围内第一次实行了干部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并记入学生档案。提出了学生会分级设会、横向管理、纵向指导的工作模式。重新修订了《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团支部推优细则》。
3、积极组织参加“挑战杯”、电子竞赛活动、建模大赛等,2006年获得两项省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和两项参赛奖。2007年我院第一次组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共参与10个项目,获省三等奖一项,并获得校优秀组织奖。
4、2007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及措施。重新修订了《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团支部推优细则》。
五、其它工作
2006年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获得精神文明奖和运动成绩第五名的好成绩。
2007年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上,获得精神文明奖和运动成绩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007年孙涛博士被评为学校第三届师德建设标兵。
2007年底党总支换届,张培国任信控学院党总支书记。
2008年组织了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为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和便于教师支部活动的开展,由原来的2个党支部增加到3个党支部。
2008年藏家义老师获得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学优秀奖”。
2008年积极组织校庆工作,电气78、电气84、电气89和其他年级的校友返校参加校庆活动。
撰稿人:赵红梅 审稿人:綦星光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6年,学院有教工7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博士19人,本年新引进博士4人。本年度新聘教授2名,副教授2名,新引进人员7名。学院党群及行政机构:党总支、校工会分会、团总支、学院办公室、制浆造纸教研室、皮革化学与工程教研室、林产化工教研室、印刷工程教研室、环境工程教研室、环境科学教研室、化工原理教研室、制浆造纸实验室、林产化工实验室、皮革化学与工程实验室、印刷工程实验室、环境工程与科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
党总支书记:赵传山,院长:谢益民,党总支副书记:宋开宇,副院长:丁洪杰、李彦春,办公室主任:刘洪,团总支书记:张文斗,制浆造纸教研室主任:李与文,林产化工教研室主任:薛菁雯,皮革化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孙友昌,印刷工程教研室主任:褚夫强,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薛嵘,环境科学教研室主任:蒋文强,化工原理教研室主任:王建成 造纸实验室主任:李昭成,林产化工实验室主任,薛菁雯,皮革实验室主任:王平义,印刷工程实验室主任:褚夫强,环境实验室主任:李书平,化工原理实验室主任:卢燕。
2007年,学院有教工7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博士27人,本年新引进博士3人。新聘教授3名,副教授4名,新引进人员3名。张以刚担任我院党总支书记,赵传山担任我院院长,韩金梅担任造纸教研室主任,靳丽强担任皮革教研室主任,王晨担任环境科学教研室主任,其余人员无变化。
2008年,学院有教工7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博士30人,本年新引进博士2人。新聘教授1名,副教授3名,新引进人员3名,王洪彬担任总支副书记,李传圣担任办公室主任,邵丰担任团总支书记。
一、本科教学工作
本统计期间,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08年,按照学校整体搬迁计划,我院搬迁入新校区2号教学楼A、B、C座,教学、科研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充实与改善;参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及整改工作,作为学校彰显办学特色与实力的重点学院,为学校最终取得“优秀”成绩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做出突出贡献;全面稳定教学秩序和提升教学质量,在“质量工程”建设和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中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果。
1、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1)精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级别 | 批准 时间 |
1 | 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 | 赵传山 | 校级 | 2006 |
2 | 化工原理 | 王建成 | 校级筹建 | 2006 |
3 | 制浆原理与工程 | 韩金梅 | 校级 | 2007 |
4 | 制革化学与工艺学 | 李彦春 | 校级 | 2007 |
5 | 植物纤维化学 | 谢益民 | 校级 | 2007 |
6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薛嵘 | 校级筹建 | 2007 |
7 | 造纸原理与工程 | 王键 | 校级筹建 | 2007 |
8 | 印刷色度学 | 褚夫强 | 校级筹建 | 2007 |
9 | 生态学 | 蒋文强 | 校级筹建 | 2007 |
10 | 皮革化工材料学 | 靳丽强 | 校级筹建 | 2007 |
11 | 环境化学 | 王西奎 | 校级筹建 | 2007 |
12 | 印刷色度学 | 褚夫强 | 校级 | 2008 |
13 | 造纸原理与工程 | 纪培红 | 校级 | 2008 |
14 | 环境监测 | 蒋文强 | 校级筹建 | 2008 |
15 | 大气污染控制 | 董维芳 | 校级筹建 | 2008 |
16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李肖玲 | 校级筹建 | 2008 |
17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张记市 | 校级筹建 | 2008 |
18 | 制浆造纸工艺学 | 陈嘉川 | 省级 | 2008 |
19 | 制浆造纸工艺学 | 陈嘉川 | 国家级 | 2008 |
(2)优秀教材
刘温霞、邱化玉编著,《造纸湿部化学》,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2008.06。
(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轻化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谢益民,2008.04。
(4)品牌、特色专业
序号 | 专业名称 | 级别、类型 | 专业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1 | 轻化工程 | 校级,品牌专业 | 谢益民 | 2006 |
2 | 轻化工程 | 省级,特色专业 | 陈嘉川 | 2006 |
3 | 轻化工程 | 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 | 陈嘉川 | 2007 |
4 | 环境科学 | 校级,特色专业 | 王西奎 | 2008.05 |
(5)教学团队
序号 | 团队名称 | 级别 | 团队带头人 | 批准时间 |
1 | 制浆造纸工程 | 校级 | 谢益民 | 2008.05 |
2 | 制浆造纸工程 | 省级 | 谢益民 | 2008.06 |
2、教学研究
(1)教学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持人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1 | 《制浆原理与工程》情景教学模式的研究 | 韩金梅 | 二等奖 | 2006年 |
2 | 印刷工程专业印前课程多媒体教学的研究 | 褚夫强 | 三等奖 | 2006年 |
3 | 制浆造纸装备与技术多媒体教学平台 | 王正顺 | 三等奖 | 2006年 |
4 | 地方高校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陈嘉川 | 一等奖 | 2008年 |
5 | 低年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探索 | 蒋文强 | 一等奖 | 2008年 |
6 | 印刷工程专业实验体系的设计及教材的编写 | 禇夫强 | 二等奖 | 2008年 |
7 | 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 李彦春 | 二等奖 | 2008年 |
(2)教研立项(校级)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等级 | 立项时间 |
1 | 在本科生中实行科研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 李彦春 | 一般 | 2007年 |
2 | 《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开放式多媒体教学研究 | 王正顺 | 一般 | 2007年 |
3 | 制浆造纸学科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 徐清华 | 一般 | 2007年 |
4 |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制浆原理与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 孔凡功 | 一般 | 2007年 |
5 | 在非环境专业中开展环境教育及其教育平台建设的研究 | 张旋 | 一般 | 2007年 |
6 | 教研室在高校教学评估中的作用研究 | 陈侠 | 无资 | 2007年 |
7 | 结合环境专业特点开设开放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 | 董维芳 | 无资 | 2007年 |
8 | 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生态学教学改革 | 葛秀丽 | 无资 | 2007年 |
9 | 印刷专业《色彩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 王庆 | 无资 | 2007年 |
10 | 《数字印刷》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 李效周 | 无资 | 2007年 |
11 |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研究 | 于冬梅 | 无资 | 2007年 |
3、优秀教师
(1)教学标兵
李彦春,褚夫强,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二届教学标兵,2007.09。
(2)青年教学优秀奖
林茂海,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学优秀奖,2006年。
王庆,山东轻工业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学优秀奖,2008年。
(3)年度校级优秀教师
林茂海,李书平,王正顺,邵丰,2006年。
杨桂花,韩金梅,褚夫强,李传圣,2007年。
赵传山,刘玉,禇夫强,李书平,亢蓉,2008年。
4、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成果
(1)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成果
序号 | 题 目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批准年度 | 专业 |
1 | 棉秆机械制浆性能的研究 | 王 强 | 陈嘉川 | 2006 | 轻化工程 |
2 | 乳化剂对新型皮革涂饰乳液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于坤朋 | 柴淑玲 | 2006 | 轻化工程 |
3 | 油墨用水性光固化树脂的合成研究 | 柳 玲 | 褚夫强 | 2006 | 印刷工程 |
4 | UASB-曝气法对黄原胶废水和味精废水综合处理工艺设计 | 郭安民 | 臧立华 | 2006 | 环境科学 |
5 | 42万吨/d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 | 王祥勇 | 张 旋 | 2006 | 环境工程 |
6 | 400t/dA级白板纸打浆抄纸完成工段扩大初步设计 | 杨伟蕾 | 王正顺 | 2006 | 轻化工程 |
7 | 麦草浆DEP漂白的研究 | 王勇 | 陈嘉川 | 2007 | 轻化工程 |
8 | 不同增塑剂对明胶-壳聚糖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 王坤 | 李彦春 | 2007 | 轻化工程 |
9 | 高效微生物对黄原胶废水降解的研究 | 姜其航 | 臧立华 | 2007 | 环境科学 |
10 | 彩色印刷样张图像分析软件开发 | 陈允春 | 罗运辉 | 2007 | 印刷工程 |
11 |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4万吨城市污水设计 | 苏海政 | 郭艳 | 2007 | 环境工程 |
12 | 用无机纤维配抄喷墨打印原纸的研究 | 张伟 | 赵传山 | 2007 | 轻化工程 |
13 | 无机纤维成纸用胶粘剂的制备及应用 | 王晶晶 | 赵传山 | 2008 | 轻化工程 |
14 | 酶处理对漂白针叶木浆的打浆及湿部化学特性的影响 | 朱威震 | 傅英娟 | 2008 | 轻化工程 |
15 | 环氧类水基光固化油墨的印刷适性研究 | 赵文 | 褚夫强 | 2008 | 印刷工程 |
16 | 低分子量聚合物阻垢剂的制备 | 周瑛 | 王晨 | 2008 | 环境科学 |
17 | 5000t/d印染污水处理站工程设计 | 冀慧 | 张记市 | 2008 | 环境工程 |
18 | 水性油蜡变色革的研究 | 刘长轩 | 付丽红 | 2008 | 轻化工程 |
(2)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成果
序号 | 题目 | 学生 姓名 | 届别 | 指导 教师 | 批准年度 | 专业 |
1 |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LCC的形成机理 | 邵震宇 | 2005 | 谢益民 | 2006 | 轻化工程 |
2 | 棉秆机械制浆性能的研究 | 王强 | 2006 | 陈嘉川 | 2007 | 轻化工程 |
3 | 麦草浆D E P漂白的研究 | 王勇 | 2007 | 陈嘉川 | 2008 | 轻化工程 |
5、其他获奖
(1)多媒体课件大赛
王慧丽,《加工纸》,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2007.10。
李国丽,《化工原理(下)》,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二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2007.09。
(2)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教案(讲稿)(2006.11)
《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王正顺;《印刷色彩学》,林茂海。
6、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
学年度 | 项目 | 奖 励 等 级 |
05/06学年 | 综合奖 | 二等奖(第四名) |
单项奖 | 学籍管理 | |
06/07学年 | 综合奖 | 二等奖(第七名) |
单项奖 | 实验室建设(并列) | |
07/08学年 | 综合奖 | 一等奖(第一名) |
单项奖 | 教学档案与管理、学籍管理(并列)、实验课教学(并列)、质量工程(并列) |
三、科研工作
1、2006-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见表1)。一大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山东省的大、中型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表1: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一览表
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等级 | 获奖人姓名 | 获奖年度 |
1 | 环保型铬鞣剂 |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李彦春 | 2006 |
2 | 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色新闻纸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陈嘉川 | 2007 |
3 | 高吸收金属配位树枝状大分子鞣剂的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李彦春 | 2007 |
4 | 速生杨节能减排关键制浆技术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陈嘉川 | 2008 |
5 | 木素和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化学结构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 | 谢益民 | 2008 |
6 | 电化学催化氧化+生物炭技术用于造纸中段水的深度处理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韩金梅 | 2008 |
2、2006-2008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41项(见表2),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3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他23项,横向课题70多项。纵向经费500多万元,横向到位经费600多万元。发表论文510多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260多篇。
表2:2006-2008年承担的纵向科研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止时间 | 负责人 |
1 | 废纸制浆过程中阴离子杂质的产生机制及其与阳离子助剂的作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6-2008 | 秦梦华 |
2 | 酶促磨浆降低机械木浆磨浆能耗和改善纸浆性能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7-2009 | 陈嘉川 |
3 | 难降解水溶性木素及衍生物的氧化酶催化聚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7-2009 | 谢益民 |
4 | 氟、硅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功能梯度膜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7-2009 | 李天铎 |
5 | 无污染制浆造纸新工艺及成套设备的开发 | 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技术专项 | 2006-2008 | 谢益民 |
6 | 造纸黑液碱回收白泥用于电厂脱硫工艺及设备研究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 | 2006-2008 | 韩金梅 |
7 | 新型穿透式电磁烘缸纸张干燥系统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 | 2006-2008 | 王正顺 |
8 | 速生杨纸浆TCF漂白机理及木素结构变化的研究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基金 | 2006-2008 | 刘玉 |
9 | 机械浆和废新闻纸浆体系中酸性聚糖的生物降解机制与技术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基金 | 2006-2008 | 秦梦华 |
10 | 生物技术用于机械制浆节能降耗应用基础的研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6-2009 | 陈嘉川 |
11 | 草浆碱木素分离提纯、结构分析及利用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6-2009 | 张旋 |
12 | 废新闻纸漆酶/介体脱墨及纤维性能改善机理的研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6-2009 | 徐清华 |
13 | 皮革产品艺术设计与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 2006-2007 | 王立新 |
14 | 新型穿透式电磁烘缸纸张干燥系统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6-2009 | 王正顺 |
15 | 化学浆电化学介体催化脱木素及机理研究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2006-2007 | 孔凡功 |
16 | 清洁化耐水洗牛皮二层革的研究 | 济南市科技局 | 2006-2008 | 李彦春 |
17 | 无碳复写纸用低粘度微胶囊的研制与应用 | 济南市科技局 | 2006-2007 | 韩金梅 |
18 | 利用维生素K3工业废液生产革鞣剂(碱式硫酸铬) | 济南市科技局 | 2006-2007 | 刘玉 |
19 | 显形阳离子多功能造纸助剂的开发 | 济南市科技局 | 2006-2008 | 付英娟 |
20 | 林纸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之10万吨/年高得率化学机械浆制浆关键设备的研制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007-2010 | 赵传山 |
21 | 废纸制浆关键技术研究废纸制浆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007-2009 | 陈嘉川 |
22 | 秸秆纤维分离用水的净化与循环技术的研究 |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2008-2010 | 陈嘉川 |
23 | 废新闻纸漆酶/介体脱墨及纤维性能改善机理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8-2010 | 徐清华 |
24 | 电化学介体催化脱木素和漂白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8-2010 | 孔凡功 |
25 | 木质纤维素与异氰酸酯类的接枝共聚及纸张增强机理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9-2011 | 谢益民 |
26 | 纤维质量分析仪在制浆造纸工业分析测试功能的扩展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2008-2010 | 杨桂花 |
27 | 以麦草浆渣为原料生产纸质发泡缓冲材料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2008-2009 | 王代启 |
28 | 生物预处理速生杨高得率机械制浆中半纤维素的溶出机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6-2008 | 杨桂花 |
29 | 木素氧化酶对机械浆的修饰作用及其成纸功能改善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7-2009 | 刘玉 |
30 | 化学浆电化学介体催化漂白及机理研究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 2008-2010 | 孔凡功 |
31 | 漆酶/天然介体用于纤维改性的研究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 2008-2010 | 刘娜 |
32 | 皮革纤维拉伸台的研究 | 山东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 | 2008-2010 | 李天铎 |
33 | 黄原胶废水中生物质物质的转化及废水回用技术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7-2009 | 臧立华 |
34 | 绿色三防牛皮二层革的研究 | 济南市科技局 | 2007-2009 | 李彦春 |
35 | 基于纤维脱墨回用的柔性版水基光固化油墨的制备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 2008-2010 | 褚夫强 |
36 | 低磷含量对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共聚物结构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 2008-2010 | 王晨 |
37 | 二乙基-2,3-环氧丙基-[3-(甲基二甲氧基)]硅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 2008-2010 | 李天铎 |
38 | 改性松香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作为表面施胶剂的应用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8-2010 | 纪培红 |
39 | 轻工助剂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轻工助剂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 山东省科技攻关 | 2008-2011 | 李天铎 |
40 | 水力空化-AOPs协同降解水中难挥发有机污染物的机理与动力学研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8-2011 | 王西奎 |
41 | 白腐菌培养过程中杨木纤维结构的变化机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8-2011 | 庞志强 |
四、研究生工作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现有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轻工技术与工程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并积极争取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院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灵活培养方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褚夫强老师的“PBL教学法在工科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2008年获省级立项,李彦春老师的“导师负责制为主体的研究生管理体制”项目2007年获校级立项。刘温霞老师指导的制浆造纸工程研究生董元锋的论文“膨润土的中性改性及其微粒助留助滤效果”,2008年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陈嘉川老师指导的制浆造纸工程研究生吉兴香的论文“三倍体毛白杨低硬度化学制浆及其高白度漂白的研究”、谢益民老师指导的制浆造纸工程研究生周燕的论文“硫酸盐法蒸煮过程LCC的形成与降解机理的研究”,2007年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刘温霞老师指导的制浆造纸工程研究生沈静的论文“阳离子微粒乳化中性分散松香胶的制备与应用”、李彦春老师指导的皮革化学与工程研究生祝德义的论文“利用灰碱皮废料制备胶原多肽钙”,2006年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刘温霞老师指导的研究生陈子成的成果“微粒乳化阳离子分散松香胶”,2007年获校级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邱化玉老师指导的研究生王少强的成果“有机硅改性阳离子乳液的合成与应用研究”,2007年获校级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邱化玉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杨增吉的成果“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助留应用的研究”、李彦春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候立杰的成果“利用高浓度有机酸液制备铬鞣剂”,2007年获校级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建成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制浆造纸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切实开展工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对新增导师进行培训和传帮带,通过团队建设,加强了导师队伍,新增导师16人,使导师队伍扩大到26人。
五、学生工作
学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按照学生处、校团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6年,在校团委主办的“团旗在飘扬,迎评添光彩”主题团日评比中,我院荣获一等奖。在校党委组织部组织的2006年度校“十佳党日”评选活动中,我院第二学生党支部的“奉献学子爱心,拓展志愿服务”荣获一等奖。我院赵文鸽和朱静静同学获得“自强之星”荣誉称号。我们组织的赴长清东王小学义务支教社会实践服务队,被团省委评为“山东省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邵丰老师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我院刘凯同学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王金海同学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党员”;吉兴香同学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王赛同学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同时获第五届“校园十佳学生”称号;轻化02—3班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集体”。在第五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暨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山东省赛区选拔赛中,学院学生作品获得山东省一等奖,省三等奖三项。在“轻院杯”排球赛中,男女队双双夺得2006年度“轻院杯”排球赛冠军。在首届拔河比赛中,我院代表队勇夺冠军。“轻院之星”校园优秀特色学生评选中,洪卫获得“科技之星”称号,曲怀森获得“公益之星”称号。我校双聘院士陈克复教授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的专题报告。北欧林纸集团总裁胡崎寅先生、科莱恩化工(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市场经理马军龙先生为同学们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学院承办了第16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我院学生会获得“校优秀学生分会”称号。团总支获得“红旗团总支”的称号。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被评选为“第六届山东省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
2007年,学院承办了全校的主持人大赛;大学生素质拓展比赛;首届宿舍歌曲大赛;首届校园文化衫大赛。“一二九”全校长跑比赛中,学院取得女子组冠军、男子组亚军。轻院杯排球赛中,勇夺男女双冠王。在第28届济南市雪碧"绝对唱响"歌手选拔赛,吕浩林获得第一名。在首届校园文化衫设计大赛中,李龙获得一等奖。在全校“中华美文”朗诵比赛,张永鹏获得一等奖。我院秦正宇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学生”、“校园十佳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院被评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五位同学被评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标兵”,一位同学被评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两位老师被评为“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在二十七届春季运动会上,我院学生组获得“精神文明奖”和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我院成立全校首个学生社区组织——学生社区自律委员会,《齐鲁晚报》进行了专门报道。同时,创办了《家园》报。著名造纸专家、美国MeadWestvaco公司研究所高级首席研究员孙蕴宝博士作了一场题为“造纸湿部化学及造纸化学品的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著名造纸专家、美国北卡州立大学M.Hubbe教授为制浆造纸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师作了题为“纤维素电子特性的新诠释”和“造纸化学的先进理论与技术”两场学术报告。我校双聘院士陈克复教授做了题为《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及科技工作者的任务》的专题报告。山东泰山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庚新先生应邀作了题为“企业用人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报告。我院造纸78级校友50余人重返母校,举办毕业25周年庆祝活动,并自发捐建蔡伦铜像。蒋文强等教师指导的作品《强制电化学还原技术处理化工污水的探索》荣获第十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一等奖。由褚夫强副教授指导的、印刷04-1班赵文等同学的自然科学类作品《水性光固化油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荣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轻化学院团总支荣获校2006/2007学年“红旗团总支”称号。轻化学院陈国伟、丛珊、徐会州、王玲、刘清清、张卫芳等6名同学获得国际纸业奖学金。
2008年,女篮获得轻院杯冠军。获得由国家环保总局、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三部门联合举办的征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方案活动“全国最佳组织奖”。长贺云龙同学作为火炬手参加了北京残奥会青岛站的传递。日本可乐丽(kuraray)贸易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应敏经理在2号教学楼C221作了一场题为“特种纸用短纤维及特种涂布用PVA”的学术报告。在2号教学楼B202举行庆祝学校60华诞庆典。“凯米拉奖学金”、中国皮革协会奖学金落户轻化学院。轻化学院在会议室举行学生党支部专业模拟团队启动仪式。轻化学院获得学校“2008年度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亢蓉指导的实践服务队被团省委评为“山东省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张猛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三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先进个人称号。第28届田径运动会上,我院夺得学生组亚军。志愿者服务总队、环保协会和梅花桩协会被评为校优秀社团。学生会被评选为“优秀学生分会”,轻化学院团总支荣获07/08学年校“红旗团总支”称号。
撰稿人:李传胜 审稿人:赵传山
经济管理学院
2006年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4人,副研究员3人,副教授16人,硕士和博士学位54人。2007年增加教授1人,调走教授一人,硕士和在读博士5人。2008教授4人,副教授17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和博士学位60人。
院党群机构设党总支、团总支;行政机构设办公室、教研室(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管、金融、国贸、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实验中心。2006年行政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刘波任院长,张建峰、杜同爱任副院长。党总支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葛铃銮任党总支书记,苏华任副书记。2007-2008年党总支书记和行政院长1人,葛铃銮担任。张建峰、杜同爱任副院长。苏华任副书记。2008年邹志勇任副院长。
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7个本科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1个专科专业。2006年在校本专科生2859人;2007年在校本专科生2644人,2008年在校本专科生2665人。
一、教学工作
1、常规教学工作
经管学院现有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财务管理、会计学7个本科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1个专科专业。此外,还承担着全校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三年来,全院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一是党政领导齐抓共管,要求教师严谨治学,牢固树立“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立校”的思想,教学工作规范管理,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教学督导,严格考试管理,加强教学研究,有侧重地进行评教督导,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二是踏踏实实进行专业课程建设,不断完善专业课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课程设置更具合理和科学性。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在加强07年申报校级筹备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08年又申报了4门校级筹备精品课程。三是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工作,加强了与企业联系,在06年6个、07年15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08年又和山东通发集团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保证了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加强了专业实验室建设,并组织了专业教师到兄弟高校实地考察学习,制定了扩大实验室建设规划,并逐步进行实施,为建设好专业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工作。五是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严抓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经管学院新进年轻教师较多,为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安排优秀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每位指导教师都为年轻教师制定了详细的业务提高计划,并针对青年教师授课的性质,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考试命题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到教授课程的重点、难点、课程组织方式、讲课技巧等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使我院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较好地担当起了教学任务。六是加强教学督导,组织教研室主任和教师观摩听课,党政领导积极参与,及时进行意见反馈,修改和完善了《教师教学质量量化计分办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七是修订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教师工作规范,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授课认真,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八、构建和和完善了经管学院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2、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是07年工作的重点。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院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优异成绩。对06/07第一学期的22943份试卷进行了自查、互查和整改工作,对1009个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1009份《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申请表》进行了研究、讨论和规范。2007年暑假组织全体办公室人员、团总支辅导员、教研室主任和全体教师义务加班35天,对06/07学年的近40000份试卷、1009份毕业论文(设计)、2372份实习报告、2372份实验报告、1067份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师自查(6遍)、教研室互查(6遍)、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抽查(6遍),由责任人限期整改。核对了(5遍)04/05、05/06、06/07近2600个论文题目。整理完善了04/05、05/06、06/07的评建工作文件和资料。为74名教师建立和完善了个人档案材料。对07/08第一学期上课的50名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课训练。07/08第一学期开学后,全体班子成员,组织全体教师,除了按学校的要求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转外,利用周六、周日查漏补缺、重点训练了教师的讲课,大部分教师都训练了6次以上,保证了良好的讲课效果。组织相关教师对7个本科专业的690名学生进行了专业知识训练和实验技能训练。在初评、预评和正式评估期间,全体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务处、学校评建办下达的各项任务。在正式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好评。
在教学规范化建设方面,在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出台了30多项补充管理制度。在教学研究方面,全面修订了2006级7个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了164门课的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补充和完善了2004版的170多门课的教学大纲。制定了2006级7个本科专业的6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7门毕业论文(设计)大纲,28门实习大纲,补充和完善了2004版51门各种大纲(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社会调查与学年论文大纲、毕业论文(设计)大纲、实习大纲),申报了多项校级、院级教研项目。孙黎娟老师的校级教研项目《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群研究与实践》和苏卫东老师的校级教研项目《金融市场学CAI课件研究》得到了学校的重点支持和专家的好评。在教材建设方面,学院制定了科学的教材选用制度,明确了教材选用原则、标准及选用程序。严格坚持“三优先”原则,我院本科生全部选用了国家级重点教材、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大提高了教材质量。我院有三位老师参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面,我院根据学科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全面改革,鼓励老师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老师自制开发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双语教学方面,我院有8门课程采用了双语授课,授课效果良好。对5个新上专业进行了自评自建,结果优良。在教学条件方面,我院新建80台微机的实验室一个,购置了20多万元的教学软件,教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3、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整改工作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是08年教学工作的重点。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评估整改工作,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整改工作成效显著。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切实加强,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教风、学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院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改善我院的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如下主要措施:⑴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力度做好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聘任了中国银监会山东监管局国有银行监管处高级经济师孙世重为我院客座教授,聘任了山东通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发军为我院客座教授等。树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形成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优秀学术团队。⑵加大了在职教师的培养力度。坚持教师培训制度,鼓励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去年有三位教师分别考试上了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今年又有11位青年教师报考博士;加强在职教师的短期培训,进厂锻炼,与山东通发实业有限公司签定实训基地协议,与社会、科研院所、兄弟高校的合作,进一步改善和丰富主讲教师的知识结构;组织好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教学研究、互相观摩授课、请资深专家示范讲课等,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⑶严格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1门课程的制度,采取高级职称教师优先排课制度,年轻教师随堂听高级职称教师讲课制度。在教师岗位聘任工作中,坚持不承担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制度。⑷加强了对主讲教师的管理。对新进教师,严把学历关(博士以上),严格岗前培训关(岗前培训不合格不得上讲台),严格实行导师制(年轻教师必须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对在岗教师,实行教学督导制,采取专家评教、学生评教、教学过程考核等措施。对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差、专家和学生评价差的教师,采取限期整改,对整改效果差的教师,采取高职低聘或待聘、转岗等措施,保证教学质量。⑸重视新上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会计学、财务管理等新上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了整合和调整,明确了各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通过引进教师和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办学投入,保证新上专业的师资队伍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合理规划,重点投入,不降低人才培养标准。⑹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建设好优秀博士团队,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平台,为他们的创造提供优厚条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优先支持。
二是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质量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⑴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拓宽专业、注重素质、鼓励创新、尊重个性的人才培养原则,进一步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采取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实实验教学模拟软件,改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条件,健全实验室开放的各项保障措施,扩大实验室开放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和规范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继续完善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⑵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加大科研反哺教学的力度。在现有企业管理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创建省级重点学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鼓励教师将科研前沿内容引入本科教学课堂,将优秀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材和教学内容。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鼓励教师吸收本科生参加科研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⑶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双语教学。⑷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成人、成才、成长为目标,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育人理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优质的教育教学条件,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⑸进一步加强了教材建设。有12位教师将主编和参编由山东人民出版社组织的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12门)的编写。⑹进一步加强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作。从10多名青年教师中推荐出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第四届青年教学优秀奖的评选工作,陈嘉奎老师荣获第四届青年教学优秀奖。
三是巩固评建成果,初步建立了评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我院以这次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初步建立起评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根据《山东轻工业学院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修订)》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二级学院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出台了《经济管理学院教学管理规范》、《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管理细则》、《经济管理学院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经济管理学院课堂教学纪律》、《经济管理学院教学检查工作的规定》、《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员制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细则》、《经济管理学院双语教学的有关鼓励政策、措施》、《经济管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暂行规定(1)》、《经济管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暂行规定(2)》、《经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特殊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办公室人员15人分成5个听课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听全评,取得了良好效果。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信息反馈等制度,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逐一进行落实,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
科研水平低、没有硕士点一直是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强我院的科研工作,提高办学层次,我院重新修订了科研工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加强科研工作,要求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撰写论文、申报科研项目。为了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我们请了上级主管部门和校外专家来我院作指导,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浓厚我院的学术气氛,我们聘请了农业部王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赵炳新教授等专家、学者来我院作学术报告,在博士论坛中,苏卫东、刘学方等博士作了相关专业的学术报告。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鼓励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大大增强,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高。2006年度张建峰老师的《营销学原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获得教育厅二等奖,张德良老师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中小企业成长与企业家风险回报研究》的科研成果已完成,苏卫东博士的教育厅项目已获立项,杜同爱老师的《山东省中小企业整合创新研究》、杨丽老师的《技术创新与人力激励机制研究》已得到软科学办公室项目立项,教师的论文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7年度,获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软科学计划1项,教育厅科研计划2项,横向科研经费合同额4.5万元,到位经费2.5万元。为提高我院的办学层次,申报硕士点,我们积极和省社科院联系,加强合作,积极做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积极努力,企业管理学科被确立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实现了重点学科建设零的突破。
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积极努力,企业管理学科被确立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实现了重点学科建设零的突破。
2008年度全院老师一年来共获得10项省级研究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2项教育厅项目,3项企业横向课题,到位研究经费31.5余万元。同时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在硕士点申报工作中,我院按照学校“突破经管”的学科建设要求,根据我院现状,确定了以下工作思路:第一、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抓住新一轮硕士点申报工作的契机,全力以赴寻求突破点,为我院的学科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二、科学筹划,充分挖掘资源,组织好硕士点申报材料。做好独立和联合申报两手准备,立足全校挖掘资源,放眼校外寻求支持。根据以上思路,我院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与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取得他们的指导和支持,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学科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为组织好申报材料,采取了校内校外两条腿走路原则:在校内,立足本学院教工,大家科学筹划、集思广益,从学科专业角度反复推敲有关材料,力求材料的完美,同时放眼全校,充分挖掘校内可用资源,将相关部门的人员、成果为我所用;在校外,先后走访了四所兄弟院校,从中获得了很大支持和许多宝贵经验,并多次与省社会科学院探讨联合申报事宜,双方达成了良好的合作意向。目前,已做好了单独申报和联合申报两套方案。
三、学生工作
2006-2008年度我院有在校生2800余人,是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学生工作任务繁重。为了做好学生工作,全体学生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努力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组织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6年3月,在“轻院之星”的评选中,我院张保松、宋玉叶、庞积永同学分别获得“体育之星”、“自强之星”、“创业之星”荣誉称号;4月,被评为《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习先进单位;8月,江碧澄等《金融市场训练系统创业计划》获第五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李艺等《“利康”利口酒创业计划》获创业计划三等奖;今年暑假,我们的社会实践服务队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学校第26届田径运动会上,我们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精神文明奖的双丰收!10月,宋玉叶获“济南市人民政府优秀特困生奖学金”二等奖;11月,桑全坤、张保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徐云松、姜敏等6人被评为“省级优秀生”;12月,获联通杯纪念“一二·九”运动冬季长跑越野赛团体总分第六名;在每年一度的“轻院杯”篮球赛中,我们再次获得男女双冠军!周玉红等5人获国家奖学金,秦双燕等7人获省级奖学金,孙秀梅等4人获朝阳助学金;经管学院学生会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分会;经管学院2006年四级通过率位居全院第一!一年来,我院积极开展了创建优良学风班活动,加强了学风建设,我院的学风有了明显的好转。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加强对骨干分子的培养和教育,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选聘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在建党85周年之际,举办了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毕业生离校前,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员“十带头”》,向学生党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四是认真做好安全稳定工作,重新修订了《经济管理学院关于加强学生安全的规定》,并分年级分班级讨论了学生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印发到各班级,以此加以防范,同时,每个宿舍都设立安全信息员,确保信息畅通。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推荐毕业生,使795名毕业生顺利就业。
2007年度:江贝同学荣获“校园十佳学生”荣誉称号,并成为学校学风建设指导委员会唯一一名学生代表;我院张保松、桑全坤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叶勇等6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江贝等3位同学在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省二等奖;王良、王兵同学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今年暑假,我院的赴济南市天桥区社会实践服务队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的活动被《大众日报》、济南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我院学生在迎评知识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我院学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精神文明奖”双丰收;在每年一度的“轻院杯”篮球、排球比赛中,我院学生再次获得男女队冠军;经管学院学生分会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分会。李兆智、邱道义老师被评为优秀政治辅导员;郭强、孙艳、刘莉莉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选聘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既锻炼了学生党员,又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推荐毕业生,使1009名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在毕业生离校时,举办了“同携诚信之手,共创和谐社会”大型签字活动,毕业生同学纷纷签字,并表示以学识创造财富,用诚信服务社会,为创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008年度:一是拓展思想教育渠道,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结合汶川大地震,我院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烛光追思”活动表达了同学们对逝去同胞的哀悼;特殊团费和义捐活动表达了我院学生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共募得善款17209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爱国’主题演讲晚会”的举办更是将我校对四川灾区开展的爱心奉献活动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为了将奥运精神融入到同学们的大学生活中来,我们举办了“‘奥运精神与大学生涯’主题演讲比赛。
二是围绕安全稳定,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首先,坚持班长、团支书每天签到制度,签到时同时上报各班每天学生在校情况。其次,定期深入学生宿舍,检查安全和卫生情况。特别是对于宿舍的热得快、酒精炉等不安全因素,一经发现立即严肃处理。
三是学生党建工作。1、做好学生党课教育工作。共组织621人参加学校的初级党课学习,并选拔302人参加高级党课的学习。2、做好党员发展和评优工作。08年共发展党员309名,08年6月评定出学生优秀党员23人,协助学院党总支评定出教工优秀党员6人。3、及时掌握支部发展情况,做好支部换届工作。针对经管学院的实际情况,创新支部建立模式,将支部建立在班级上,培养了多名支部委员,08年6月和08年12月,先后两次根据学生党员发展情况更新了支部换届,增加了支部的灵活性。
四是进一步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在2008年进行的学生会和社团评比中,我院学生会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分会”,疯狂英语协会被评为“校优秀社团”。
五是开展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2008年,我院承办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棋王争霸赛”一项校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承办了“配音大赛”、“K歌之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爱国’主题演讲晚会”、“‘奥运精神与大学生涯’主题演讲比赛”四项校团委主办的大型活动。还先后举办了“新生篮球赛”、“师生同乐晚会”、“2008级新生中秋晚会”“经管学院艺术团一周年庆典晚会”等30余项院级活动。此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10月26日,在学校综合体育场内,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了首届大学生秋季运动会,这是我校的第一次二级学院举办的运动会。
六是努力做好贫困生工作。我院有3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2名同学获得省政府奖学金,76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316名同学获得国家助学金。此外,在2008年我院先后有80多名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勤工助学。
七是做好各项先优评选工作。07-08学年第一学期我院共有979人次获得学校奖学金,07-08学年第二学期754人次获得学校奖学金。07-08学年我院共评选出329名校“三好学生”、50名校“优秀班干”、50名校“优秀团干”、191名校“优秀团员”,10个“优良学风班”、3个“优良学风标兵班”、6个“先进团支部”、2个“红旗团支部”。在07-08学年国家奖学金评选中,有76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2名同学获省政府奖学金。在省优评选中,评选出1名山东省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名优秀学生。此外还有1名2008年度“朝阳助学”银光助学基金优秀特困生。
八是重视学生实践工作,重点做好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1名指导老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1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实践队员”。
九是毕业生和就业工作。在学校今年的就业工作考核中,我院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1名老师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我院十分注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员工的政治学习,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认真组织大家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在组织学习时,紧密联系工作、学习实际,力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二是加强对骨干积极分子的培养,认真组织上好党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好,党员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我院的发展和建设中去,处处起带头作用,尤其在本科教学评估各项工作中,党员同志能身先士卒,发挥表率作用,工作完成得突出。三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倾听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师生员工思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关心困难学生,并组织教师党员捐款资助困难学生,使10名贫困生得到了帮扶,顺利完成学业。在抗震救灾活动中,积极组织广大党员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组织主题演讲活动。四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的作用,组织了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加强我院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我院的师生员工思想统一,行动自觉,都在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撰稿人:杜同爱 审稿人:葛铃銮
艺术设计学院
2006年有教职工6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人,教授9人,副研究员3人,副教授12人,硕士和在读硕士学位19人。2007年增加硕士生导师5人,教授1人,硕士和在读硕士学位7人,在读博士3人。2008年硕士生导师15人,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和在读硕士学位32人。三年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
院党群机构设党总支、团总支;行政机构设办公室、教研室(基础、装潢、环艺、工业设计、服装、摄影、动画、展示、装饰、史论)和实验中心(公共、工业、摄影、数字传媒、服装、公艺、视觉传达)。行政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魏嘉教授任院长,张伟教授、刘木森副教授任副院长。党总支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许广法同志任党总支书记,2006年至2008年1月28日由李民同志任副书记,之后由车清文同志任副书记。
学院设有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装饰艺术设计方向、展示设计方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服饰品与皮具设计)、摄影4个本科专业。2006年在校硕士生47人,本科生962人;2007年在校硕士生60人,本科生1079人,2008年在校硕士生87人,本专科生1317人。
一、教学工作
学院一直重视教学工作,围绕“以教学为中心”做好各项教学管理工作。2006年完成了教学计划、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和毕业设计大纲的编写,将2006版和2004版人才培养计划导入正方教学管理系统,规范了教学文件。举办了教案评比展,我院选出的3份教案参加了学校的优秀教案评比,全部获得优秀奖。共出版教材12部,其中《室内环境设计》、《展示设计与材料》和《室内外表现效果图技法》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两门课程被列入校级精品课程,三门课程被列为校级筹备精品课程。
完成了新上专业的自评工作,成功申报了”动画”专业和“装饰艺术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完成了“艺术设计”专业品牌专业的申报工作,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品牌专业建设点”,先后完成“新校区户外识别系统”、“校史展厅”的设计。
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期间,我院成立了由院长和书记任指挥、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常务副指挥的“艺术设计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指挥部”,下设评估办公室、教学工作组(试卷清查小组、毕业环节清查小组、实习环节清查小组、实验环节清查小组、材料清查小组),全面负责评估的各项工作。建立“个人、教研室主任、学院领导”三级责任制,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政策。学院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教研室主任会议和全院教职工大会,进行研究、动员和部署。组织了6次教学观摩,邀请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现场指导,听课人数约为250余人次。参与设计制作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成果展”,完成了“艺术设计学院本科教学成果展”两个展厅和走廊的设计与施工,充分展示了我院的特色优势和亮点,得到了学校领导和专家组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期间,举办了设计艺术学首届研究生作品展,并成功举行了设计艺术学第三届、第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艺术设计学院分论坛。
2008年3月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教学监控领导小组,制订了《艺术设计学院教学管理监控体系执行办法》。《办法》的施行,有效地促进了二级学院教学监控体系的贯彻落实,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校督导组评教情况为良好,学生评教全部为优秀。9月,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联合办学,共招生41人。
11月,“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产品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并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立体构成》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全国第八届教学课件评比中,获三等奖1项,优秀奖4项。
10月—12月间,先后举办了“2008MACSABAL国际陶艺学会陶艺展”、“艺术设计学院色彩教学成果展”等十余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美国著名设计艺术家马歇尔和孟加拉国艺术家穆拉德、中国数字艺术协会、齐鲁动漫协会、山东省广告协会等专家来我院讲学。
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改善现有教师的学历结构。本年度7名教师接受在职硕士教育,其中有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0名教师申请2009年在职培养。另外,4名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2006年调整完善了《艺术设计学院科技工作奖励办法》突出对高水平成果的奖励力度。经多方考察、搜集资料,《艺术设计学院科技工作指标体系》已完成初稿。
立项省级以上课题4项,其中山东省科技厅课题、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各1项。举行了设计艺术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省级重点学科挂牌仪式。
10月,承办了“中国设计文化与竞争力专家论坛”。先后组织师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06山东省艺术院校美术大赛”、“中国国际设计双年展”,第十届山东省学院杯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我院师生均获得优异成果,获得各类奖项。在“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设计展”中获金奖作品3项、银奖作品1项、铜奖作品3项;我院获得特殊贡献单位奖。魏嘉、张伟获特殊贡献奖,学生倪鹏飞获“杰出青年设计师”称号。
11月,魏嘉教授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张伟教授入选团省委、省青联组织的“2006山东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在团中央、全国青联、中国光华基金会组织的“2006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中获提名奖。
2007年省级课题立项4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25篇,展出、发表作品65件;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1项;发表论文9篇;出版、发表作品11件(套)。实现科研课题到位经费313506.63元。《立体构成》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批准为“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到位资金5万元。由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及山东轻工业学院等几十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专家教授共同完成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精品教程”(共28部)。参编《中国设计百家院校》一书。
参加“第十一届山东省‘学院杯’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齐鲁之星——山东省包装设计评比”、“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2007“新郎西努尔杯”休闲服装大赛、2007“即发杯”全国服装设计大赛等省内外专业赛事,我院师生在诸项大赛中获奖颇丰。陈思同获得2007年第八届CCTV电视模特大奖赛全国男模18强称号。
9月,举办“陶少波作品展”。
魏嘉教授被聘为设计艺术学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同时对各方向的学术带头人进行了初步筛选。
2008年成功申报省级纵向科研课题1项,省文化艺术重点课题结题2项。出版“新视点艺术设计丛书”和“新观念艺术设计丛书”两套共计16本。申报省级优秀教材5部,其中获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2部,三等奖1部;获得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2部。完成省级以上课题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1篇;展出、发表作品87件;参加省级以上展览作品9件;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争取科研课题到位经费78万元,合同经费203万元。教师指导学生或合作参与项目,获得省级以上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3项;发表论文6篇;出版、发表作品21件(套)。
在“以赛促教”理念的指导下,一年来,我院师生积极参与设计实践,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大赛奖项100余项。“2007齐鲁设计之星设计艺术大奖”金奖4项、银奖10余项;山东省第九届青年广告设计大奖赛金奖2项,银奖、铜奖多项;“2008山东省艺术院校美术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0项,优秀奖14项;在“2008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广告创意大赛”等知名赛事中,荣获银奖三项,铜奖四项,以及优秀等多项奖励;获“塞拉耶寺酿酒集团公司朗姆酒包装盒设计大奖赛”铜奖1项,优秀奖8项;获2008第十四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山东总决赛中国美少女山东总决赛十佳1项、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山东总决赛十佳4项、优秀奖1项。研究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论文20余篇,作品近30件(套),并在专业大赛中获多项大奖。在校研究生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作品近30件(套),成功举办了第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艺术设计学院分论坛。
广泛调研论证,完成了新增硕士点“艺术学”一、二级学科的论证材料及“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
为配合校庆60周年,成功完成了“庆祝建校60周年书画作品展”、“庆祝60周年标志”、“齐鲁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的整体形象设计。10月,举办“2008年木火节国际陶艺作品展”,并邀请《山东画报》总编辑刘亚中,山东广告协会秘书长季胜利来院举办学术报告。
三、实验室建设
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试验指导书、各门课程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大纲及作业要求。加强了实验材料的管理,完成了实验材料的购买、入库和出库等工作。
完成了“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论证及“艺术设计教学实验中心”和重点学科的实验设备招标、购买、入库等工作。购置了激光雕刻机和嘉宝雕刻机。完成了本科教学评估实验观测点中90个支撑材料的撰写、归档工作,调整整合了实验室布局,新建陶艺、雕塑、惠普图形工作站、视觉传达、摄影棚、排练厅六个专业教学实验室,试验面积增加了580平方米。教具室新购进10000元的静物,保证了基础课的教学。数字传媒实验室对老专业电脑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对全院教学与管理设备的调库与清查工作。
成立了实验材料管理小组,严格材料购买程序;积极申报艺术设计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并被评为校级筹建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开放试验项目4项,效果良好。配合学校做好实验室资产设备清查工作,认真清理了学院的全部教学科研设备。设备的管理责任明确,规章制度完善,档案资料收集、账、卡、物、标签齐全。仪器设备维护合理,运行环境良好。
四、继续教育
我院是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设计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三个专科专业(1993年开考)、(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电脑设计艺术)三个本科专业(2003年、2008年开考)的主考院校,负责各专业的命题、阅卷、毕业答辩等工作。继续教育工作整体运行良好。
五、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政共同负责制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出台或修订了《艺术设计学院教学管理监控体系执行办法》、《艺术设计学院科技工作奖励办法》、《艺术设计学院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制度》、《综合治理工作制度》、《艺术设计学院关于院级印章管理使用的规定》等规章制度。
2006年成立了业余党校分校,开设了初级班和高级班,培训学员近400人。王东辉、李西运、苑学芹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郁有西、苑学芹获校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称号。
2007年组织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用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我院获“先进教育工作集体”称号。潘文祥、田中建获校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我院获“评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党总支,学生第二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许广法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马桂芳、苑学芹、孟光伟、夏洪波、李西运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校第二十八届田径运动会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教工和学生均获精神文明奖。马桂芳、吴书光获校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称号。陈新梅获青年优秀教学奖。
在三年的年度考核中,魏嘉、李西运、孟光伟、吕在利、杨永庆、夏洪波、李红阳获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六、学生工作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每周一次的学生干部例会制度,对全院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对班、团内事情及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服务、管理工作。近年来,我院90%以上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553人,发展学生党员54人,46名教工、学生预备党员按期转正。
2007年成功举办了璀璨之夜—2007年元旦晚会、“936”校园劲爆歌手秀演出、“军歌嘹亮”2007新生与部队官兵互动晚会。第16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承办各类活动23项次,参加各类活动17项次,39人次荣获各类奖项。我院学生分会在全校学生会评比中获第二名。
2008年4月举办了首届“学风建设活动月”启动仪式,其间开展了签名活动、“人文讲坛”、“专业教育活动周”、“阅读经典读书活动”、狠抓“到课率”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开展“孝行天下”暑期赴长清区孝里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队。先后组织开展了电脑艺术设计知识讲座、“迎奥运,征集笑脸墙”等活动。
2008年9月,“天井青年文化公园”开园,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
2008年3月至12月先后邀请校友企业家、专业教师开展就业工作专题报告。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发挥专业教师作用,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通过与山东省室内装饰协会联系合作,举办了专场招聘会,12家单位提供了近40个招聘岗位。
撰稿人:马桂芳 审稿人:许广法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06年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讲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0人。2007年教职工72人,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讲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5人,硕士学位18人。2008年教职工71人,教授11人,副教授27人,讲师17人,博士学位25人,硕士学位22人。
学院设党群机构党总支、校工会分会、团总支。行政机构设办公室、教研室(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分析、生物分析与检测、微生物、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菌种保藏室一个,中德啤酒技术中心一个,工程训练中心一个。党总支书记:07年12月以前由陆晓滨担任,之后由周韶华担任。副书记:08年1月以前由尚明担任,之后由徐少萍担任。行政院长:由王瑞明担任。副院长:06年11月以前由邵秀芝担任,之后由邵秀芝、朱汇源担任。
2006年有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本科专业。发酵工程、食品科学2个硕士点。在校本科生1466人,研究生64人。2007年增加生物化工、制糖工程2个硕士点招生,在校本科生1293人,研究生90人。2008年本科生1387人,研究生133人。
一、教学工作
学院历来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三年来引进博士18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2名,外聘学科带头人1名。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先后有6名教师考取在职博士,2名已学成归来,有3名教师考取在职硕士,有2名教师被批准到国外进修学习,有一名教师被批准做国内访问学者,4名教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山东省先进工作者1名,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名,逐渐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教学团队。
学院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推进实验、实习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各专业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07、08年教学研究立项14项,其中省级2项,校级12项。
初步建成教学监控体系。实行教师互相听课、院领导听课、院督导组听课制度,对新上课的教师重点听课,重点检查。结合校督导组听课反馈情况,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情况,对上课差的教师暂停上课,重点进行帮扶教育。尤其对毕业环节的监控,使毕业环节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课题选择更加严格,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单位。
科研促进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真实课题逐年升高,2008年真实课题达到70%以上。
2007年本科教学评估中,我院引进了小型果蔬脆片生产设备,纯水生产设备,发酵通用设备。学生参与生产的果蔬脆片和啤酒,专家品尝后给予高度赞扬,突出了我们的专业特色。评估结束后,大连理工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的领导,及有关人员专门来参观我们的工程训练中心。
2008年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的中期检查专家评价建设情况良好。
积极组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试验区等项目。
除了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也是学院教学的重要部分。我院现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承担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在学研究生166人(包括33个工程硕士),目前是硕士点数量最多,研究生人数最多的二级学院。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生物化工和制糖工程硕士点申报成功,于2007年招生。
2007年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依托本院设置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行业技术中心。我校成为山东省目前唯一承担行业技术中心的高校,阜丰集团和青岛啤酒集团已于2008年投资设立了专业研究室。
完成了发酵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确定了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并组建了四个方向的学术梯队。顺利通过了教育厅组织的“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的中期评估。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科技工作奖惩意见》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我院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教师中科研工作的广度、深度不断提高。2006年完成纵横向合同额660万元;2007年754万元;2008年801万元。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2008年在国家级课题立项上取得重大突破,于海峰副教授的《发菜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机理》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另外,近三年被三大索引收录的文章44篇,出版专著7部。
近三年来,我院共承担纵向科研课题29项,由于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无论从课题数量还是层次都有了很大提高,项目清单如一览表:
近三年承担纵向课题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止时间 | 负责人 |
1 | 10—HAD微生物合成机理与发酵控制的研究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 2006-2008 | 王瑞明 |
2 | 麦芽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研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6-2009 | 曲静然 |
3 | 天然发酵豆豉发酵过程研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6-2009 | 宋俊梅 |
4 | 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6-2009 | 马 霞 |
5 | 微波-酶法制备小麦抗性淀粉及其特性的研究 | 山东省教育厅 |
| 邵秀芝 |
6 | 埃博霉素生产菌工业化应用改良研究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 2001-2009 | 刘新利 |
7 | 银杏有效成分的酶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 2001-2009 | 刘同军 |
8 | 抑制性消减杂交黑曲霉木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 2001-2009 | 侯运华 |
9 | 玫瑰花中功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构效关系的研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8-2010 | 崔 波 |
10 | 海参鲍鱼苗期病害的微生态机理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8-2010 | 郝鲁江 |
11 | 生物汗合成抗癌新药埃博霉素新工艺的研究 | 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 2008-2010 | 刘新利 |
12 | 低分子量灰树花多糖的制备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 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 2008-2010 | 崔 波 |
13 | 发菜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机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9-2010 | 于海峰 |
14 | 淀粉质原料固定化细胞高效转化海藻糖研究 | 山东省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专项 | 2008-2010 | 王瑞明 |
15 | 产黄青霉发酵生产10羟基2癸稀酸的研究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2008-2010 | 王瑞明 |
16 | 红曲霉凝乳酶提取、初步分离及应用研究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 2008-2010 | 王成忠 |
17 | 纤维堆囊菌分散生长训化及其机理研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8-2011 | 刘新利 |
18 | 碱性木聚糖酶基因在产黄青霉中的高效表达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8-2011 | 侯运华 |
19 | 脉冲电场对大豆制品组分的影响及安全评价研究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 2008-2010 | 李迎秋 |
20 | 长效、固着性复合纳米材料对啤酒有害菌杀菌机理及应用的研究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 2008-2010 | 郝鲁江 |
21 | 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教育考试管理的研究 |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 2008-2010 | 吕红线 |
22 | 衣康酸发酵土曲霉废菌体综合治理工艺的研究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8-2010 | 李丕武 |
23 | 化学-酶法合成高活性结瘤因子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8-2010 | 张大伟 |
24 | PML/RARα蛋白液相芯片的快速组装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8-2010 | 兰文军 |
25 | 变溶菌素在食品及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8-2010 | 刘同军 |
26 | 传统食品延长货架期及工业化安全生产新技术 | 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 2008-2009 | 崔 波 |
27 | 二次发酵啤酒生产技术 | 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 2008-2010 | 周广田 |
28 |
| 山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2008-2010 | 刘 波 |
29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生物技术实验课的建设 |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 2007 | 宋俊梅 |
三、学生工作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不断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狠抓基础文明,突出专业特色,抓好党团工作进社区,走特色之路创精品社团。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班级工作量化制度;学生党员发展、奖学金评优、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工作公示制度;建立实施了不定期抽查学生出勤情况的制度;制定了党员联系新生宿舍制度;完善了宿舍卫生检查制度。
注重学风建设。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学生端正认识,转变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学习成绩出现了不断上升趋势,2007年有54人获得一等奖学金,6人获学习进步奖,7人获学校三好标兵称号,140人获三好学生称号,148人获优秀团员称号,9个班获优良学风标兵班,蔡振国、李海芳获我校“校园十佳”称号。2008年2人获国家奖学金,1人获政府奖学金,116人获校一等奖学金,2人获学习进步奖,26人获学校三号标兵称号,163人获三好学生称号,我院黄慧敏同学获数学建模大赛省二等奖。
学生活动精彩纷呈,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在校运动会上我院健儿奋勇拼搏,勇创佳绩,连续三年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2007年由校团委主办,12个团总支参加,选出3个红旗团总支,2个先进团总支,我院团总支以高票当选先进团总支。2008年又被评为红旗团总支。2007年在由中国网通主办,山东经济学院承办的首届省城大学生社团素质大赛中,我院野草文学社在50多个社团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表现获得社区总冠军。野草文学社还承办了“意林杯”山东省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荣获团体冠军。07、08年社会暑期活动中,分别有一支社会实践服务队被评为校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我们还建立了淄博高新区社会实践基地,基地挂牌时,淄博高新区官方网站对活动做了详细报道,齐鲁晚报、山东省科技网站也对此次活动作了专门报道。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
重视就业工作。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积极与各用人单位联系,向用人单位介绍、推荐优秀毕业生。经多方努力,2008年本科生就业率有了较大提升,达到64.2%比2007年增长11.7%。
撰稿人:李胜华 审稿人:王瑞明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2006年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4人,高级职称教师51人,有博士和在读博士30人,硕士生导师13人;2007年有教职工75人,教授11人,副教授38人,高级职称教师53人,有博士和在读博士34人,硕士生导师16人;2008年底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7人,高级职称教师 54人,有博士和在读博士 35人,硕士生导师 26人。三年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
学院党群机构设党总支、校工会分会、团总支;行政机构设办公室、教研室(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与药剂专业、化学专业7个教研室)、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专业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与药剂专业、化学专业4个专业实验室)。党总支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党总支书记2007年12月之前由周立国担任,之后由张志业担任;行政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马万勇教授任院长。
2006年增设药学专业,2008年增设安全工程专业。2006年在校生1546人,其中硕士生32人,毕业275人,招生490人;2007年学院有在校生1669人,其中硕士生49人,毕业369人,招生422人;2008年学院有在校生1775 人,其中硕士生52人,毕业319人,招生435人。
一、师资队伍建设
2006、2007、2008三年来,化工学院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共引进优秀人才12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6人。在2008年,学校由于经费困难而改变了人才引进政策,化工学院也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由过去的引进人才转到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上来。仅2008年度有六位青年教师通过教学验收,成绩均在良好及以上;两名青年教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学优秀奖;一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一名青年教师获得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资助;青年教师以我校为第一单位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4.0以上。随着青年教师的逐渐成熟,化工学院师资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另有一位教师获山东省教学名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位教师被推选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二、科研与学科建设
2006年:1、纵向科研课题的申请和获得资助数量获得突破。化工学院共申请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等科研项目共20余项。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获得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资助项目2项,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项,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1项,共获得资助63万元。2、横向课题签订科技项目10项,合同额300余万元,实际到位经费65万元。3、化工学院博士论坛科技系列活动开展了五次,给各位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共同提高的平台,师生反映良好。4、完成科技项目鉴定4项,项目技术水平全部达到国际先进;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验收。
2007年:1、通过制定实验室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和调整分配政策,调动老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到企业找项目,多渠道找经费。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课题和奖励;2、化工学院获得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4项等;3、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理论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4篇;4、完成科技项目3项,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合作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6、积极准备材料做好新一批硕士点的申报工作。
2008年:1、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合作申请成功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一个。2、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2项、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两项、签订横向开发合同10项,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下达的科技开发经费任务;3、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三等奖各一项;4、发表学术论文进一步向高水平发展,以“山东轻工业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达到4.0以上;5、完成科技项目鉴定2项,两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验收。
三、教学工作
化学工学院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认真研究建立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主要取得如下成绩:
2006年:1、化工学院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继《有机化学》后成为第二门省级精品课程,《结构化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筹备精品课程;2、二级学院教学评价获得综合、教学档案、教学秩序、毕业环节四个一等奖;3、《应用化学实验》教材获得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立项。4、赵超老师制作的《有机化学》课件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5、应用化学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评建工作,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明确,抓好日常教学工作就是最好的评建。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教学改革。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主要成绩:(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化学基础课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4)马万勇被评为首届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名师;(5)赵超、马毅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二届教学标兵;(6)刘耘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三届师德标兵;(7)杜登学、马万勇分别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8)出版教材两部《基础化学实验简明教程》、《精细化学品化学》等。
2008年:(1)在二级学院教学评价中获得综合奖一等奖,并获得三个单项奖;(2)获评建工作先进集体;(3)马万勇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奖;(4)刘耘、周磊、李文鹏等制作的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高教理科组优秀奖;(5)吕爱杰、戴肖南荣获山东轻工业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学优秀奖”;(6)李文鹏教研课题《评分误差的控制研究》被列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7)出版教材两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现代药理学》;(8)2008届三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获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其中一篇被推荐参加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9)加强有发展潜力的新专业申报,安全工程专业已通过省教育厅审核。
四、学生管理工作
2006年:1、团总支书记李月娥获山东省首届“十佳辅导员”荣誉称;2、在继段洪东教授指导的史蕾同学获大学生“挑战杯”山东省特等奖,全国二等奖的之后,06年在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一项山东省二等奖;3、化学工程学院02级学生的考研率为28.7%,全校第一,其中制药02-1考研率达41.9%;4、化工学院团总支在年度考核中被评学校“红旗团总支”;5、化学工程学院学生会获全校第一名。
2007年:1、在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中荣获一、三等奖各一项;2、化学工程学院03级学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分列全校第二位和第一位。3、安建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个人”,社会实践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队”;4、化工学院团总支在年度考核中被评学校“红旗团总支”。
2008年:年度考核中被评为学校“先进团总支”;化学工程学院学生会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学生分会”;2007年安建08年,化学工程学院被评为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以及数模竞赛等,2008年创业计划大赛我院提交作品13件,其中有三件作品被推送省里参评,两名同学获得“数模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孔繁繁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个人”,社会实践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队”;李月娥老师撰写的《从大学班主任的工作定为透视和谐校园的构建》被省高校工委评为“创新个人奖”。
五、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主办、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邀请专家来校报告等方式加强对外交流,了解各类信息、提高学术水平。化工学院教师参加了十余个学术研讨会,2008年5月,成功主办了山东省高校第十届化学化工学院(系)院长(主任)会,先后邀请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来校访问交流。
六、积极发挥工会、妇委会作用,关心群众生活
(1)受校工会委托,成功承办了全校风筝大赛;(2)在2008年春季运动会上,获得了教工团体第4名好成绩,并同时获得了教工和学生两个精神文明奖;(3)发动教工积极参加“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比赛、文体活动,有两位老师分获男子单项第一名和女子单项第五名的好成绩;(4)创造条件,专门添置了体育器材方便老师们健身娱乐;(5)积极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做好“传、帮、带”工作。化工学院已有校级师德标兵四位(张庆思、邱光政、段洪东、刘耘)、省级教学名师二位(邢存章、马万勇)、校级教学标兵二位(赵超、马毅)、校青年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四位(田燕、邢殿香、戴肖南、吕爱杰)。(6)积极组织师生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每一位教工都献出了爱心,党员同志还捐献特殊党费近2万元;(7)积极组织发动全体教职工为我校困难学生捐献棉衣、棉裤近50件,做好献爱心活动、公益活动;(8)充分发动群众为学校融资贷款,积极为学校分忧解愁。
七、配合学校、职能部门较好地完成其他工作
如:党总支、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工会委员换届选举工作;教代会、工代会代表推选、议案征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迎奥运活动;60年校庆工作等。2008年10月成功组织举办了化工学院校友返校庆典大会,建立了校友资助的化工学院学生励志助学基金,精本94级校友的第一笔助学金20000余元成功发放,94级王友德校友、96级赵言民校友当场为基金会捐款10000元和1000元。之前,2007年11月王友德校友还向学校捐赠了侯德榜塑像,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撰稿人:张志业 审稿人:马万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学院2006年有教职工44 人,其中教授8 人,副教授11 人,高级职称教师2 人,具有博士学位15 人;2007年有教职工43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11 人,高级职称教师2 人,具有博士学位16 人;2008年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 人,高级职称教师2 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在读博士2人,博士后科研人员3人。
学院党政群机构设党总支、校工会分会、团总支;行政机构设办公室、教研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教研室)和实验室(材料学院中心实验室、玻璃工艺综合实验室、陶瓷工艺综合实验室、材料科学专业基础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室、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室、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党总支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2007年12月25日沈建兴任党总支书记,原党总支书记张培国调任信控学院党总支书记,2008年1月16日,毕方智由团总支书记升任党总支副书记;行政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姚金水任院长,陈玉清、王介峰任副院长。
2006年学院有在校硕士生30人,本科生976人,毕业生190人,招生459人;2007年学院有在校硕士生36人,本科生1239人,毕业生327人,招生379人;2008年学院有在校硕士生57人,本科生1270人,毕业生242人,招生385人;
一、教学工作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优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一批知名的教授和专家:刘素文教授被授予山东省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称号;姚金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
2006年,为了加强教研室的工作,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室、材料化学与物理教研室增设了教研室副主任。
积极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开设了纳米材料导论、纳米材料化学和功能高分子三门双语课。
建立了材料学院各专业课程库,对所有课程统一进行了课程编码,为学校教学软件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在06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和材料化学三个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实验大纲及毕业设计大纲。
修订出台了《实习经费分配使用办法》、《实习工作量的计算》两个文件。
修订出台了《材料学院教学津贴与教学质量挂钩的试行办法》文件。
2006年,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和高分子物理两门课程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6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批准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6年刘金海获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学优秀奖。
2007年,刘素文教授荣获山东省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称号。
2008年,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材料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梁忠友教授还承担省级立项教学成果,这也是历史性的突破。在国家教学示范区项目申报工作中,我院申报的《大餐+套餐材料类专业培养模式》项目通过学校评审,上报国家。在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我院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被评为省级一类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又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是我校的第二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有二门课程上报校级精品课程。
在导师队伍建设中,我们打破学科和单位界限,广纳人才,我院的三个学位点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新增本院硕士生导师三人,都是年轻富有创新精神的博士,同时新增院外导师三名,至此除了我院的导师以外,企业导师增加到四名,校内院外导师四名,我校的教务处、科技处和研究生处三个处长均成为我院的硕士生指导教师。
2008年姚金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8年姚金水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
2008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晶体学、材料化学两门课程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
在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中,07/08学年获得二等奖,实习教学和实验教学取得了单项奖。
二、实验室建设
各实验教师都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写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及实验讲义。在实验的开设过程中,认真做好各实验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实验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实验报告的批改严肃认真,成绩的评定规范合理。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实验开出率为100%。
为了顺利实现我校06年的整体搬迁,按照校国资处和实验室管理科的统一要求,认真做好了我院全部实验仪器的清产核资和搬运工作。
2008年“玻璃与陶瓷材料”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通过了省教育厅的中期考评,取得了81分的良好成绩,名列省级强化重点实验室的前列。
2008年9月“玻璃与功能陶瓷材料加工与测试技术”实验室,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8年玻璃与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设立“泰山学者岗位”。
2008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人选省委组织部公示通过,著名材料科学家岳远征教授聘为我院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
三、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件
2006年,材料学院的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横向科技开发首次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横向科技开发合同额达到创纪录的386万元,到位科研经费超过150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此外还新上三项纵向科研课题,包括两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项目。
姚金水教授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刘素文教授获得山东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首次设立的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教育项目立项中,姚金水教授承担的“高校中心实验室的建立及其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作用”获得立项,是我校独立承担的两个项目之一,同时,刘素文教授获得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玻璃与陶瓷材料实验室获得了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的称号
在科研论文和专利申报方面,2006年我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共在国内外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30多篇被SCI、EI等收录。申请相关发明专利7项。
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2006年引进了8名年轻的博士,2007年又引进了1名博士,大大加强了我院传统优势学科玻璃和新建学科高分子材料方向的科研实力。
在第十批硕士点申报工作中,材料学院共申报了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最终这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获得上级批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的建立是我校首席获得理学门类的硕士点。
在重点学科,加强了校级重点学科材料学学科的硬件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配合学校的重点建设,有关重要的材料性能测试和合成加工设备得到充实,如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计、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热台偏光显微镜和凝胶渗透色谱/多角激光光散射连用仪等得到充实。
2008年材料学院的科研工作取得突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10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2008年材料学院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两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一项。同时鉴定和和验收科研课题5项,并顺利完成横向开发合同额。
刘素文教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四、学生工作
2006-2007年,我们以学校迎评工作为契机,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本着“厚基础、重实效、创特色、结硕果”的宗旨,注重抓好、抓实日常工作,先后成功承办了校团委第十六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的两项活动——“重温入学梦想”演讲比赛和“和谐校园”自行车慢骑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取得了极好的声誉。另外,我们还成功举办了“材料学院首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指导学生会、社团举办了大量学习、文娱、体育、特长展示、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活动,同时举办了“我为迎评添光彩”主题团日活动,参加同学达到2600多人次,平均每人2人次多,大大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学生,有900多人获得奖励和荣誉称号,有60多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继创建博士论坛、企业家论坛之后,我们紧抓素质拓展这条主线,成功创办了“学士论坛”,2007年,我院共有10项作品参加“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其中四名同学的作品获得省级二等奖。团总支连续两届均被评为“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在2007年被评为“红旗团总支”。
2007-2008年,我院着重加强团组织的整体化建设,积极发挥团组织干部的作用,以育人成才为目标,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引导培养广大学生勤学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促使共青团工作逐步达到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要求。十七大召开后,我院号召全体学生学习十七大精神和团中央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并在全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于家庭困难同学,我院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开展了一帮一的彩虹活动。从自2007年9月此活动启动以来,我院有近百名同学受益。2008年的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害发生以后,团总支就组织了“心系南方灾区”学生座谈会和地震灾区学生座谈会,了解受灾省份学生的家庭受灾和情况、学生的思想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让受灾同学得到实际帮助。汶川地震发生后,汶川地震发生后,我院连夜组织学生为灾区捐款,并将善款送至红十字会。《今晚》栏目对活动进行了报道。以“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契机,团总支开展了“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举办了“创造青春的巨大价值”、“张山励志教育”、“挫折教育”事迹报告会、“女生讲座”等心理健康讲座;以及“职业规划大赛”等等。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进行心理疏导、心理调整的平台,同时也解答了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疑惑。在2008年的创业计划大赛中,我院05级学生赵梦的作品《生态环境创业计划》被选送至省里参加评比,在我院历史上属零的突破。我们还承办了两项科技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大学,梦想的起点”演讲比赛、“祥云”杯乒乓球赛。同时在学院内部开展了40余项活动,如:迎新晚会、中华美文朗诵大赛、时装展示大赛、“母亲节”感恩母亲活动、师生共植“班级树”活动等。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区的管理,我院成立“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08年4月我院举办了第一届社区文化节,以“创建文明校园,打造品牌社区”为口号,开展了宿舍美化大赛、舍长经验交流、新闻天天贴、百家讲坛、社区乒乓球赛等九项文体娱乐活动,涌现出了10个先进班级,50余个优秀宿舍。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和社区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为我院和谐社区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一直重视大学生实践锻炼工作,在学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下,近三年来,暑期社会实践成效显著,我院社会实践服务队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2008年侯家刚老师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老师”。
得益于扎实的学风,我院学生专业基础牢固,综合素质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考研和就业率高一直是材料学院的特色。06届毕业生考研率为25.6%;2007届毕业生一次通过国家录取线比例达到40%,《山东商报》做了专题报道。其中,材料化学专业03-2班一次过线率达到72%,被誉为“本硕连读”示范班。2008届毕业生考研率为30%,三年来一直名列全校第一。我院的就业工作一直走在全校的前列,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校前三名,年年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73.4%,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71.25%,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70%。
撰稿人:李春普 审稿人:姚金水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6年有教职工3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3人,硕士25人。2007年增加硕士生导师1人,教授1人。2008年硕士生导师3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博士和硕士28人。
院党群机构设党总支、团总支;行政机构设办公室、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科学教研室)和计算中心(计算机实验室)。行政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刘郁教授任院长,翟延富教授、董祥军教授任副院长。党总支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王连增同志任党总支书记,刘洪明同志任副书记。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口高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2008年新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6年在校硕士生34人,本科生787人;2007年在校硕士生47人,本科生772人,2008年在校硕士生49人,本专科生828人。
三年来,信息学院在上级组织和党政领导关怀下,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的各项决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心同德,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
1.组织信息学院班子成员和教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会议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了十七大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坚定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2.抓好党的建设。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部署,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制定、实施本院的党建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和党员教育计划。积极做好发展党员特别是在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在班子中注重作风建设,强调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廉洁自律意识。
3.班子成员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师生,倾听师生的呼声,了解师生的情绪,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把师生中遇到的婚嫁丧离、生老病死等情况当作自己工作的重要部分,作师生的知心人、知情人,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4.大力加强信息学院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班子成员之间经常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协调好党政关系,每项重要工作或重大决策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班子成员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廉洁奉公,在困难面前走在前头,在荣誉面前让给群众,树立了较高的威望。
二、行政工作
三年来,信息学院在教学改革、本科教学评估、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搬迁工作
(1)2006年圆满完成了向长清新校区的学院整体搬迁工作,总计4千多台件。
(2)更新、改建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新建了研究生机房。
2、教学、评估工作
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学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学院班子能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评估文件,做好全体教职工的组织工作,反复强调在评估工作中“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人,也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事”,要求每一个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评估过程的每一项工作;成立了以信息学院院长、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迎评指挥部、迎评办公室,将具体工作分解到每一个人,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参与评建工作的积极性带领全体教职工努力完成了有关职能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学院班子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圆满的完成各自分工的领导工作,在教育厅预评估、教育部评估中得到专家的肯定。
(1)按“CCC2002计算机教程”,新修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新增加了三门加强计算机实践能力方面的专业基础选修课。
(2)重新修改了信息学院关于教学课时津贴条例,增加了“课时津贴与教学质量挂钩”的相关内容。
(3)制定了信息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完成了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先后修订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条例。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办学思路。
(4)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对04/05学年、05/06学年、06/07学年的试卷、924份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和实验报告进行了整改。
(5)在学校组织的全校教工和学生抽查评建知识考试中,取得教工组第二,学生组第一的好成绩。
(6)在教育部评估前组织全体教职工分别用二天时间进行了模拟评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评估时的主动。
(7)为了方便专家更全面的了解学院本科教学水平情况,学院还精心印制了《信息学院制度汇编》一份,内容包括:信息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信息学院优良学风班评比办法、信息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等。
(8)信息学院圆满完成了学校评估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我院于2008年1月成立了信息学院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毕业论文组、期末考试试卷组、学生组等三个核心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每个阶段都检查、督促落实,严格按照信息学院工作计划、学校评建办、教务处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自的任务。
(9)教学监控体系建设:要保持、发扬在三年多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关键是要建立院级的日常教学监控机制,才能在教学水平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才能在管理上规范化和信息化。为此,信息学院在2008年初,依照学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根据信息学院具体情况,充实、完善、细化、量化了“信息学院教学监控实施细则”,每学期根据每位教师在授课水平、指导毕业设计、期末考试试卷等方面的质量,得出具体得分。为保证“细则”的落实,我们又进一步修订了“信息学院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奖励规定”,扩大了奖励等级,加强了奖励力度,狠抓了本科教学质量,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0)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革了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模式。将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自愿报名、企业选拔形式,93人到山东师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并吃、住在企业。第二组,146人在学校实验室机房实习。实习后通过召开实习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到:第一组,由于吃、住在企业,指导教师都是具有软件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且对学生采用企业化管理,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第二组,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实习收效欠佳,但费用较低。问题,其一要支付一定的实习费和交通费,其二是企业接待能力有限。通过分析,我们领导班子统一了认识,首先肯定了这种模式是好的,存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应该继续探索。为此,我们准备06级的生产实习还采用这种模式。
(11)继续严格执行学院每周六、日向计算机专业学生免费开放实验室,任课教师向学生布置“实验作业”的制度,加强学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程序设计能力。
(12)近几年来,由于信息学院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在教学上下大力气及全体教师的努力,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学生评教、校督导组评教成绩有了明显上升,07/08学年有8名教师被评为教学优秀并获得奖励;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有了大幅提高。如:06级研究生尚世菊同学在读研期间,完成论文5篇,其中EI检索3篇,中文核心2篇,4篇为第一作者。赵圆圆同学发表论文5篇,其中EI检索3篇,ISTP检索2篇。李义峰同学发表论文4篇,其中1篇被电气电子工程协会CIBCB2008录用为最佳论文的提名,并获得被授予杰出学生论文旅行资助奖学金,到美国参加了国际会议。
3、学科建设
(1)2006年我们与机械学院、新控学院联合申报成功了教育厅“轻工装备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实验室”;成立了“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申报成功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2)要全面提高信息学院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就要尽快组成一个多学科群体。为此,在2006年第三次申报成功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基础上,2007年又申报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007年申报成功了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
(3)2008年招收了80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新生,培养方案明确体现了具有“计算机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特色,使信息学院增加到二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在为实现“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主干,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龙头,带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使信息学院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的发展思路又前进了一步。
(4)2008年信息学院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数据库原理》、《离散数学》,明确规定了课程建设的任务、要求、职责,并给予了一定的工作津贴,为信息学院学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4、师资队伍建设
2006年信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在院领导的关怀下,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上了一个新台阶。引进了2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三年来,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针对我院青年教师比例高的特点,2008年学院督导组提高了对他们的听课次数,使所有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每年都选派一定的青年教师进修读博士。08年又有二名在外校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学成归来,使学术梯队更趋合理,为信息学院的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备力量。现有5名青年骨干教师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教师硕博比达85%。
5、科研工作。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与教学一起构成了高等院校的两个重要职能和任务,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因此科研在高校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1)重新修改了信息学院关于科研奖励条例,引导教师向发表高水平论文方向发展。
(2)刘毅慧博士与山东省医学图像研究所合作,申请成功了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位),实现了信息学院“零”的突破;董祥军博士,申请成功了一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博士基金” 项目;申请成功了一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博士基金” 项目、二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2006年到位经费40多万元,2007年到位经费近50余万元,2008年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经费任务。
(4)发表论文:2006年全院发表SCI、EI学术论文4篇,2007年全院发表SCI、EI、ISTP学术论文16篇,2008年全院发表SCI、EI、ISTP学术论文21篇,其中刘毅慧教授在IEEE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n press. (SCI,impact factor2.3)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实现了新的突破。
三、学团工作
1、明德励志,思想教育常抓不懈
(1)弘扬主旋律,落实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过去的三年中充分利用主题党日、团日、班会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譬如“遵守考试纪律,争做诚信学子”的“诚信签名”主题党日活动;“烛光夜话促交流” 主题团日座谈会活动;“诚信——人生的宝藏”主题班会活动、组织贷款学生签订诚信承诺书、诚信问卷调查等活动,开展了“理性爱国迎奥运辩论赛——应不应该抵制家乐福”、组织了“学先进楷模,扬五四精神”与省十佳学生座谈会、十七大精神学习考试、观看《走向和谐》专题片;组织举办了“捧一颗爱心,献灾区人民”、“黄丝带绿丝带在行动”捐款活动等一系列思想引领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2)以创建优良学风班、优秀团支部为重点,注重营造优良学风、良好的育人环境,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夯实共青团工作的组织基础,信息学院学生工作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优化我院育人环境。通过诸如创建优良学风班、优秀团支部,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艺术节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生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广大同学的精神风貌,在全省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中,我院计科02-5班、计科06-2班分别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
(3)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新生入校以来,组织了专门针对新生的“大学生主要应该学什么”、“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校规校纪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使新同学对大学期间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有了初步了解和规划,对于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组织了“起点•定位•征程”主题团日系列活动,学生在联系班级的处级干部、班主任老师、大三、大四学长的积极参与和指导下,接受了一次全面细致的人生观、人生规划教育,受益匪浅。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山东电台资深主持人张文先生来我校举办了“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及和谐校园建设”讲座,气氛热烈,收到了良好效果。
(4)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保持共青团永远跟党走:在学生宿舍建立、开放了“党团员活动室”,使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体现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5)文明校园,从我做起。积极开展校园文明建设,组织了学生会文明礼仪培训、南柯就业礼仪培训活动、组织举办了“绿色奥运,绿色校园”义务清除垃圾活动,为保证毕业生文明离校,我们开展了“毕业生离校留真情”赠书活动。
2、崇实尚能,实践创新拓展素质
(1)科技创新有成效。我们成立了院级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由团总支老师具体负责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由专业课老师担任指导专家,取得了累累硕果。03级学生代表队(五名学生参加)的汽车模型设计在第三届齐鲁软件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04级学生崔嵬等五名同学研发的手机智力游戏在第五届齐鲁软件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参加第六届齐鲁软件设计大赛,作品“福娃迎奥运”手机游戏获优秀奖;参加“网易奥运观方站”设计大赛,获华东赛区第十八名;在学院内部,还组织承办了“研究生创新论坛”分论坛学术报告会、专利知识讲座、FLASH制作专题讲座、java知识及应用讲座等活动。
(2)投身社会长才干。2006年暑假,为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地缘性,信息学院“绿色网络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在济南,潍坊,天津三地同时开展宣传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倡议“绿色上网,文明上网”,该社会实践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队。2007年暑假,组建了“创城你我他”社会实践队,在校内外和社会上都引起了积极反响;基本形成了具有信息学院特色的学生活动品牌效应,收到了良好效果。2008年暑假,我们组织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威海荣成调研宣讲服务团”,于7月中旬重点考察了山东新农村建设的两个典型——西霞口村和蚧口渔村,考察了中小型电机生产的龙头企业华力集团;参观了荣成市改革开放成就展;实践队还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利用展板、横幅和亲手搜集的老照片进行宣讲展示。活动锻炼了同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寓教于乐,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孜孜以求,打造精品范例。举办了第三届校园定向越野赛暨信息学院首届全民健身活动周开幕式,开展了“闪耀色彩绘奥运”动画制作展示大赛和班级主页设计大赛,活动均取得了巨大成功。
(2)我行我秀,才艺展示活动。为提高大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我院举办了一系列才艺展示活动。譬如08级新生中秋晚会暨才艺展示活动;汶川地震后的祁福舞会等。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了山东省青年dv影视大赛,经团委审核上交两件作品。
(3)体育竞赛性活动。我院举办了一些常规性的体育比赛。如首届全民健身活动周的拔河比赛、趣味技巧赛、乒乓球联谊赛以及班级接力赛、迎新篮球赛等。
4、服务学生,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为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习兴趣。我们成功举办了师生教学交流座谈会、“毕业生导航,成就你我理想”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了英语四级考试经验交流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喜获C组三等奖。我院充分利用优良学风班的评选、优秀宿舍评选及各种奖助学金的评选来奖励先进,促进学风建设。
(2)积极提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推行了2008级新生助理班主任制度;利用学生社区自律委员会管理社区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等为同学服务;利用学生会、计算机协会、创业者协会等组织举办了计算机义诊活动、hp笔记本秋季校园巡展活动、google全国高校巡讲活动、“软件开发与就业指导”讲座,为广大同学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增长才干提供了机会、
(3)狠抓就业率。聘请了中华国际人才网大陆首席猎头、国际人才网首席代表、涉外就业指导第一人郑功日先生主讲的“成功就业直通车”讲座;举办了“互联网时代的就业与创业”讲座、“大学生个人成长与创业”讲座,校友创业经验讲座,邀请赛尔公司总裁陈永红举办职业规划讲座、举办了“彩虹桥工程”就业动员宣讲会、山大软件学院招考宣讲会、实习培训总结座谈会等,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4)关注特殊群体。我院贫困生、受灾学生、受资助学生、勤工助学学生档案齐全,制度完备。我院认真组织了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工作,建立健全了贷款学生档案。针对部分心理焦虑学生,举办了心理电影放映和心理沙龙活动;对08级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工作,无效问卷为零,最早上报心理普查总结。
5、以“创建学习型团队,树立学院形象”为指导,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和理论研究。
我们通过网络、电台、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体对学生工作精心宣传,以提高学校和我院的知名度。其中我们主办的长清新校区大型游园会(2006年元旦)得到齐鲁晚报的报道,生存体验活动(2006年11月)得到齐鲁晚报的追踪报道(报道四次)、济南电视台、都市女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过去的三年中,《济南时报》、《齐鲁晚报》、《都市女报》、济南电视台的《今晚特别点击》栏目、山东电台新闻频道《校园交响》栏目、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我院的活动进行的报道达近二十次。提高了学校和我院的知名度。
撰稿人:刘洪明 审稿人:刘 郁
政法学院
一、基本情况
政法学院的前身是马列主义教研室、社会科学部,于2001年改名为社会科学系,2005年改为现名。2006年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讲师34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57人。2007年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讲师42人。2008年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讲师46人。引进博士1人,在读博士增加2人。
学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陶传平教授任院长,2007年3月之前由韩明暖教授、宋家起副教授担任副院长,之后由韩明暖教授、王先山教授担任副院长。下设行政办公室和7个教研室,一个校级研究中心,一个校级研究所。党群部门设有党总支、团总支、工会。党总支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2007年3月之前党总支书记由张以刚同志担任,至2008年3月由陶传平同志兼任,之后王永国同志任书记。2007年3月之前党总支副书记由邹文国同志担任,之后由李民同志担任。
学院06、07、08年设公共事业管理、广告学、法学、行政管理学专业,在校生1357人。
二、教学工作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长效机制。近3年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已有的规章进行修订,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有效保证了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并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建立二级学院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了由组织系统、制度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教学条件控制系统构成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从进教材订购、排课、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备课到讲授、答疑、批改作业、考核等一系列环节,全面加强监控管理。强化院级教学督导。成立院级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全院的教学检查和督导。对期初、期中、期末等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督导检查。进行全面的督导听课,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督导,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学院教师课堂理论课教学水平普遍达到优良。同时,纠正了一些不符合课堂管理的现象。
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实施质量工程。学院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以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加强课程建设。目前,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概论),校级精品课程4门(原理、毛思、刑法、大学语文)、校级筹建精品课程5门(纲要、知识产权法导论、行政管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事业管理)
教研活动制度化。建立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的制度,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记录。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每年派出近10名教师参加省内外的学术交流会议。
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近三年来获得校级教研项目4项,其中,校级重点2项,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2项。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党支部被授予“2006—2007年度山东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山东轻工业学院2006—2007年度先进党支部。2人获得校级教学标兵称号,1人获得校级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刘德军),校级师德标兵4人(刘德军、王先山、蔡丽华、张青),校级教学标兵3人(刘德军、王先山、蔡丽华),校级教学能手5人(张青、王欣、吴雪莲、宋彦、赵冬梅)。
三、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07年开始招生,到08年共有研究生38名,硕士生导师9名(含4名校外兼职导师)。研究生教学取得可喜的成绩,学生共发表论文27篇,获山东轻工业学院研究生论坛创新奖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二项。
科研工作逐步提高,科研立项方面获省教育厅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2软科学项目一项。获省高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基金1项,省地方史研究基地项目1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70余篇。
四、学生工作
2006年,我院在校级的各类文艺及体育活动中表现突出,在校第二十六届田径运动会上我院荣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在校迎新篮球赛上取得亚军,校篮球赛男子亚军、女子第四名,纪念“12、9”长跑比赛团体第二名,在学校的多次征文比赛中,涌现出了包括罗丽丽、邵帅、高斌在内的众多优秀人才;郝穗穗同学获得了我校“文艺之星”的光荣称号,这些都为政法学院争得了荣誉。公管04-2班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公管04-2班被评为红旗团支部;广告04-1班等八个班级被评为先进团支部;四级英语考试通过率连续四年全校第一,其中公管05-2班四级通过率达到80%;刘振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班干部”;赵喆、苏道远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焦裕鹏等17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刘虓同学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5名同学获“三好学生标兵”称号,112名同学获“三好学生”称号,67名同学获“优秀团员”称号,25名同学评为“院优秀班干部”,25名同学评为“院优秀团干部”,韩巍老师被评为 “先进工作者”、“社会实践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张承祚老师评为“优秀辅导员”、“模范班主任”。
2007年,我院积极举办了“学习经验交流会及防作弊签名活动”、“世界爱水日宣传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世界卫生日宣传活动”、“首届与中医药大学校际联谊活动”、“山东轻工业学院青春风采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多次活动得到了山东电视台、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山东电视体育频道、长清电视台、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新浪、搜狐、网易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院在校级的各类文艺及体育活动中表现突出,在校第二十七届田径运动会上我院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在校篮球赛女子亚军,“轻院杯”足球赛获得亚军;在学校的“我为迎评做贡献”征文比赛中,涌现出了包括万德云、杨晓丽、吴飞等在内的众多优秀人才;耿莹同学获得“校园十佳”称号,郝穗穗同学获得了我校“校园十佳”提名奖;还有180多人次在其他兄弟院系举办地的各项活动中获奖,这些都为政法学院争得了荣誉。
2008年,我们着重开展了以“山东社科普及周”系列讲座、“专业对抗,谁与争锋”辩论赛和“展人文奥运,创和谐校园”人文知识竞赛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以迎评知识竞赛、模拟奥运圣火传递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责任教育。我们结合专业优势进行的《山东省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暑期社会实践,以其新颖的选题和强大的理论支持一举荣获“省级优秀社会实践队”光荣称号,张承祚获得了“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此外,我院向社会推出的科技实践成果屡获国际大奖。广告学专业学生在今年的“金犊奖”评比中除一幅作品获“金犊奖”外,另有两幅作品获“佳作奖”,一幅作品复审入选,四幅作品初审入围,不仅创下今年山东省最好成绩,而且在整个大陆地区参赛高校中名列前茅。此外,两幅广告作品还入选了有广告界“奥斯卡”之誉的OneShow广告奖中国青年创意营,两件作品入围2007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在山东省创业计划大赛中,我院精心组织,积极发动,共推荐18个项目参赛,数量名列全校第一,并且两件作品分获山东省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创下我院历年参加该项赛事最好成绩。2008年度全校团总支评优中荣获红旗团总支的光荣称号。
撰稿人:陶传平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承担全校大学外语教学和本院英语专业、日语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任务。
外国语学院下设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英语专业基础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日语及小语种教研室共五个教研室,一个语言教学实验中心(分设:听说实验室和自主学习实验室)。
2006年全院共有教职工76人,教授3人,副高职称14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37人;2007年有教职工74人,教授3人,副高职称16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38人;2008年有教职工72人,教授2人,副高职称16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38人。
2006—2007年外国语学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3人,陈英教授任院长,杨辉、陈国兴教授、郑众副教授任副院长(因陈英院长外出学习,杨辉副院长主持工作);设总支书记1人,副书记1人,齐永钦副教授任书记,高洁副研究员任副书记。2008年设总支书记1人,副书记1人,齐永钦副教授任书记,孙卫东任副书记;陈英院长因病去世,院长一职由齐永钦书记兼任,设副院长3人,杨辉、陈国兴教授、郑众副教授任副院长。
2006年外国语学院共有本科生600人,当年招生142人;2007年在校本科生533人,当年招生117人;2008年在校生487人,当年招生151人。
一、教学工作
1、2006年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全院上下积极行动,全面动员,认真对照指标,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现在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迎评工作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同时,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及教学评价和教学督导等方面积极深化改革,尤其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新优教材方面有较大成效。继04级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全新版大学英语后,05级又探讨使用21世纪大学英语,并在课件制作、督导等方面加大了力度。62位教师完成了110多人的教学工作量,并使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英语专业全国四级统考成绩大幅度提高,从2004年的73.03%,到2005年的81.32%,2006年的81.97%,高出全国普通高校平均通过率27%,引起了全国高校的关注。
2、2007年教学工作
(1)本科教学评估:从初评、预评到正式评估,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试卷、论文、讲课、汇报和英语技能测试准备充分,效果理想,受到专家好评和肯定,尤其是学院实行的四级质量监控体系、青年教师培养提高体系和学院文化建设体系成效显著,受到了专家组和学校领导的好评和赞扬。
(2)全国英语四级统考:努力提高全校外语教学的质量是外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科学筹划,认真组织,全面落实责任制,抓紧抓实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使外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全校学生大学英语四级统考通过率从06年的48.09%提高到62.69%,上升了14.6个百分点,超过全国普通高校平均通过率23个百分点;英语专业四级统考通过率从06年的81.97%提高到93.65%,超过全国普通高校平均通过率33个百分点,到达国家先进水平。
(3)教学秩序:严格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教学规范管理,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条件装备运行良好,无教学事故。
3、2008年教学工作
(1)教学评估整改:按学校计划安排,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试卷、论文、讲课等巩固成果,创新发展,效果理想,尤其是学院实行的四级质量监控体系、青年教师培养提高体系和学院文化建设体系成效显著,翟惠晶老师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青年教学优秀奖,受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和赞扬。
(2)全国英语四级统考:努力提高全校外语教学的质量是外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科学筹划,认真组织,全面落实责任制,抓紧抓实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使外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60多位教师完成了120多人的工作任务,并使外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全校学生大学英语四级统考通过率从07年的51.67%提高到67.67%,上升了16个百分点;英语专业全国四级统考vc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zzxzxc 通过率08年86.84%,07年93.65%,分别超出全国普通高校平均通过率25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受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3)教学秩序:严格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教学规范管理,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条件装备运行良好,启动教研室工作评价,构筑坚固的教学质量体系,全年无教学事故。
二、实验室建设
语言教学实验中心外语教学平台运行良好,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学校领导支持下,我院外语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语音室经过建设、调试,全面投入使用。外语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教学应用、自学服务、教研科研、远程教育四大功能和数字化语音室的课堂教学、口语考试、听说练习、自主学习等功能,经过实验室同志们的调教,运行良好,并对外开放,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和省内多所院校专家的好评。
三、科研工作
随着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全面进行,教研科研工作也得以全面开展。教师中开展教研科研的广度、深度,发表论文的层次、数量都在不断加深、提高:2006年陈国兴教授主持的“中国文化转型对译介策略的影响”项目,杨辉教授主持的“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省教育厅的审核,分别予以科研、教研立项。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的数量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2007年横向企业合作项目2个,到位资金15万元;成功申报学校教研项目8个;成立了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一般期刊论文24篇;学术专著2部。2008年获得省级立项1个;横向与企业合作项目2个;申报学校教研项目3个;科研团队组建了5个课题组,并有计划地开展了相应的科研教研项目;发表期刊论文43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编著教材3部。
四、学科建设
随着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逐步走向正规:明确了大学英语及英语专业学科建设思路,确定了英语专业、日语专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制定了合理的实习、毕业论文写作计划、标准。2006年我院06届毕业生顺利毕业,1名学生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另有10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2名同学通过了国家选调生考核,一次就业率达校内文科生先进水平。大学英语的建设以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有原来的5节课改为现在的4节(课堂教学)+2(1节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1节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专业硕士点在申报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为再次申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学校建设发展需要和我院实际,进行了《大学英语》、《基础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大学英语》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2007年英语专业在系统、规范的基础上加强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和课程建设,逐渐办出特色;日语专业进一步完善系统,巩固提高质量;对外交流取得一定突破。硕士点申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与兄弟单位的合作申办工作达成协议,08年力争成功。2008年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英语语言学》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
五、考核、评优
2006年李显、郑众、王国栋被授予我校优秀党员,张亚伟被评为学校青年教学能手,彭莉、欧阳志周被评为学校综合治理先进个人,齐艳被评为学校优秀辅导员,高洁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李显、辛运国、李书仓、曾绍琼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2007年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学习型组织建设先进集体”、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二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工会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团总支”、“优秀学生会”和运动会“精神文明奖”等荣誉称号。李显、荆燕、李书仓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王国栋被评为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8年学院先后获得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二等奖、教学研究与改革单项奖(第一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工会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党支部”、“优秀学生会”和运动会“精神文明奖”等荣誉称号。李建军、李书仓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山显光被评为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翟惠晶被评为学校青年教学优秀奖。
六、学生工作
2006年—2008年随着学校的整体搬迁,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之新校区各方面都在建设中,为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坚持教育领先,服务优先,管理从后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一切有利于学生成才发展”的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大力加强学生的学习、纪律、团结、卫生等基础教育和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从而使我系学生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保持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精神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卫生成绩、遵规守纪、安全稳定等情况在全校都名列前茅。2006年王伟获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英语2003级1班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由我院主办的“英语咖啡吧”、“英语角”等活动,成为我校社团活动的一大亮点;我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更是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2007年在大学生外语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建设和外语社团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受到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取得我校文理科学院第一名;2008年积极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学生思想稳定,健康向上,学习空气浓,政治空气浓,围绕“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竞优向上”开展的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组织学生参加校级以上活动60多项,共获得省级奖励9项,校级团体奖30多项,个人奖174项,获得“省级优秀班集体”、“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学生”、“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园十佳学生”等荣誉称号;学习、纪律、卫生、秩序等各项成绩名列学校前茅,学费收缴率连续四年实现100%。
撰稿人:王国栋 审稿人:齐永钦
数理学院
一、学院概况
数理学院承担着全校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数学系列课程、物理系列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的教学与专业建设任务。
2006年数理学院共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讲师14人、助教21人,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人员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1人,占65.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占4.8%,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2人,占34.9%。
2007年数理学院共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9人、讲师29人、助教6人,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人员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3人,占66.2%,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在读博士5人,占12.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3人,占35.4%。
2008年数理学院共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讲师33人、助教2人,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人员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4人,占67.8%,其中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在读博士4人,占14.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2人,占34.4%。
2006年和2007年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王朋任院长,李汝修、陈国忻任副院长;设党总支书记1人、副书记1人,王永国任党总支书记,邓金杰任党总支副书记;陈国忻任工会主席(兼);潘玲任办公室主任,盛玉凤任教学秘书;穆洪军、吕丽红任团总支副书记。
2008年数理学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1人,察可文任院长,李汝修任副院长;设党总支书记1人,副书记1人,汤庆磊任党总支书记,宋学远任党总支副书记;宋学远任工会主席(兼);潘玲任办公室主任,盛玉凤任教学秘书;吕丽红任团总支书记、马云华任正科级辅导员。
数理学院现有数学和物理学2个学科,2006年和2007年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设高等数学教研室、工程数学教研室、信计专业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大学生创培中心。
2008年新增统计学本科专业,2007年和2008年设有数学教研室、统计学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物理教研室、信息光学实验室、应用数学研究室、物理实验中心和大学生创培中心。
2006年数理学院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525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149人;
2007年数理学院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474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29人;
2008年数理学院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519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346人;
2006年数理学院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139人;
2007年数理学院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136人;
2008年数理学院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70人。
二、师资队伍建设
数理学院是山东轻工业学院的一个年轻的理科学院,引进、培养、使用好人才始终是学院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作为工业大学中的理科专业不具优势,数理学院充分考虑这一点,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从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确保了学院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数理学院2006年引进青年教师6人(其中博士1人),在职博士完成学业1人。杨茂友获得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三批青年教学优秀奖;李胜正、杨茂友、董素媛三位教师的教案被评为学校优秀教案。
2007年引进硕士2人,考取在职博士2名。王朋教授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名师,华玉爱副教授被评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标兵,有多人在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获奖。
2008年引进博士1人,选派5名教师参加高等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推荐1名教师参加2008年度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选拔;推荐4名教师参加2009年的博士选拔考试;李金红获得山东轻工业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学优秀奖。
三、教学工作
2006年数理学院完成信息与计算科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2006版)修订以及所承担的数学系列和物理系列公共基础课与信息与计算科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的近100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工作。
2006年数理学院大学物理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6年物理实验中心在“激发兴趣、实践求知,培养能力、探索创新”思想指导下,按照“增加层次、更新内容、开放实验、因材施教”的思路进行实验内容体系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取得了系列性的成果。建立了新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大学物理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质为教学目标。在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按三个层次、6个模块的模式进行教学,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2006年,继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学生起点低、基础差,新校区在长清,教师辅导不方便等等不利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又取得了两个山东赛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其中两个山东赛区一等奖的获奖学生大部分是数理学院的学生。
2006年数理学院在山东轻工业学院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中获得二等奖。
2007年数理学院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全力搞好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评估的筹备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大力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施教育计划的基本环节,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数理学院在加强已有省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和校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完成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为了完成学校的各项评建任务,数理学院对信息与计算科学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承担的学科专业基础数学系列课程、物理系列课程、信计和光信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程等100多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3、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物理实验中心继续完善和执行“激发兴趣、实践求知、培养能力、探索创新”指导思想,按照“增加层次、更新内容、开放实验、因材施教”的思路进行实验内容体系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取得了系列性的成果。一是建立了新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大学物理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质为教学目标。在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按三个层次、6个模块的模式进行教学,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二是实验室面积与实验仪器得到极大改观。创建了物理演示实验室,装备了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演示设备,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扬。
数理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成立了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健全了院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了论文工作顺利进行。数理学院全部毕业生做到了一人一题。从管理方面来看,本届论文答辩工作从论文分组,到最后答辩计划安排比较周密。论文评阅人进行了认真的论文评阅,提问的问题也提前作了准备并有详细记录。绝大部分教师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能按照规定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精心指导,工作认真、规范,反映出数理学院教师严谨的教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
4、档案整理
按照评估要求,数理学院要存放保管好三个学年四万余份试卷。三年来数理学院对2004/2005、2005/2006两个学年的两万多份试卷进行了一轮统一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整理。特别是对2006/2007学年两个学期一万多份试卷进行了三个轮次的大规模检查、整理。数理学院还专门成立了试卷论文检查小组,对上述试卷、论文整理、修改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数理学院的试卷、论文等存档规范;论文、试卷封皮信息填写、内容布局科学,便于检索;材料总目录按课程、专业制作完整;所有试卷、论文按专业、学期摆放有序;确保试卷论文的检索、抽取迅速、准确、有效。在学校进行的抽查中,数理学院的试卷、论文质量获得了专家的好评。
5、讲课预演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迎接正式评估,我院从2007年3月份开始组织了三轮教学基本功演练。将全体教师分成四个小组,院教学督导组也分组活动,小组内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讲课演练,其余教师听课打分,讲课结束后进行评议。通过这一活动,大部分教师在教案准备、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6、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数理学院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交叉、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2007年,继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学生起点低、基础差,新校区在长清,教师辅导不方便等等不利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又取得了三个山东赛区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2007年我院在山东轻工业学院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中获得二等奖。
2008年是我校的评估整改和质量建设年,数理学院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教学秩序
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强调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都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核对教学进度、集体备课、研讨教学问题。每学期期末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对期末考试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强调做好期末考试环节的各项工作。数理学院一年来没有发生任何教学事故,教学秩序良好。
2、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巩固评建成果、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数理学院在2007/2008学年调整了数理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补充并重新公布了新的教学督导组和听课组成员,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组织领导机构。全面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在把现有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四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好的前提下,根据数理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2008年成功申报报1门校级筹建精品课程。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根据学校部署和安排,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工科物理》和《工科数学》两个教学团队建设。
3、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落实完成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的改造、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按照培养方案准时开出各项实验;切实提高现有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益。在2008年山东轻工业学院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选中,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数理学院通过开设数学模型课程,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2008年山东轻工业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顺利完成2008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75名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5、检查整理教学档案材料
对2007/2008学年的70余门课程三万多份试卷按评估要求进行了统一检查。检查了试卷批阅情况、试卷袋内资料是否齐全。并对试卷统一编号归档、整理入库,并将这一做法制度化、程序化,建立教学档案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对2008届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整理入库。
在2008年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中获得综合评价二等奖。2008年数理学院获得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先进集体称号。
四、实验室建设
2006年度数理学院向社会融资80万元建成装备120台计算机的计算中心一个,顺利完成了2006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论文的教学任务。
学校今年投资200万经费,新购置了600台套设备,已用经费199.5万元。至此实验中心有使用面积135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330万,仪器1365台套,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达90%,完好率达98%,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较好作用。
2007年数理学院新购置教学仪器设备40余万元,建立了物理演示实验室,受到评估专家的好评。目前实验中心设备总价值近400万,仪器,利用率达90%,完好率达98%,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较好作用。
2008年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落实完成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的改造、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按照培养方案准时开出各项实验;切实提高现有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益。
五、教研、科研工作
2006年下半年我院从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建筑大学请来傅希林教授、徐福运教授为我院数学专业和物理专业学生作了主题为“现代数学漫谈”、“创新和专利漫谈”两场学术讲座。
2006年数理学院有3人申报学校科研奖励,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3篇。
2007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3篇,其中3篇被SCI、EI、ISTP收入,完成教材一部。
2008年结合我校建校六十周年校庆,数理学院积极开展科研与学术活动。聘请山东大学刘保东教授举办《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教育》的学术报告;组织数理学院的全体博士进行学术交流,举办3次学术报告;2008年数理学院有7人申报学校科研奖励,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6篇,被EI收录的论文2篇,核心期刊3篇。华玉爱等四名教师的教研项目《数学分析递进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牛爱芹等四名教师的教研项目《大学物理实验教程》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曹钢等五名教师的教研项目《物理演示实验室创建与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六、学生工作
2006/2007学年数理学院分别有1位同学荣获“国家奖学金”,1位同学获得“省政府奖学金”,6位同学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1位同学荣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位同学荣获“省级优秀学生”,四位同学获得“三好学生标兵”,5个班级获得“优良学风班”等荣誉称号。
2007/2008学年数理学院除以上荣誉称号外,另有1名同学获得“校园十佳”,144位同学荣获“迎评先进个人”称号,2位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有6名同学荣获数学建模省级一等奖,1名同学获得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名同学获得济南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2008/2009学年经过层层筛选,数理学院徐昊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级提名奖。
撰稿人:潘 玲 审稿人:察克文
体育教学部
体育教学部承担着全校近一万八千多名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共开设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散打等八门专修课程以及野外生、体育保健等选修课程。同时还担负我校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的训练任务。现有教职工38名,其中行政管理人员9人,专职教师29人。教师队伍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已获得硕士学位15人,再读硕士研究生2人;取得篮球国际级裁判资格1人,4人分别获得自行车、排球、沙滩排球、健美操国家级裁判资格。体育教学部下设行政办公室、第一、二、三三个教研室。2008年初领导班子换届,王春诗任主任,刘建敏、王学先任副主任,乔乃清任副书记,原体育部主任王培林同志退居二线。
三年来,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体育教学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抓好体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一中心工作,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职工政治思想水平。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转变管理干部的工作作风,树立管理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深入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上来,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加强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使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能认识到党风廉政建的重要性,做到警钟长鸣。
3、积极做好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多次召开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使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思想觉悟有了较大的提高。07年经过认真考察、培养,发展了一名新党员。
4、加强部领导班子建设。07年学院调整组建了体育部新领导班子,新组建的体育教学部党政领导新成员多,相互之间需要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新成员还有一个适应岗位要求的过程,为此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加强了交流和沟通。在此基础上成功召开了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通过民主生活会大家统一了认识,找出了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了班子的团结和凝聚力。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团结一致,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
二、深化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1、抓好常规教学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守则》,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按照学校二级学院评价标准,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把关,严格检查,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各项教学环节达到学校规定要求。编印完成了《体育教学部管理文件汇编》。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投入了三万元,购置了一套体育教学管理软件,在网络中心的支持下,07年九月份开通了网上选课系统。该系统的开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使学生意愿得到了充分尊重,体育教学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2、认真制定落实体育教学部《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实施细则》,加强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检查,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规范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3、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室通过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统一动作,研究教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4、认真进行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组织开展了评教评学活动、部领导和教师听课活动,检查了教师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召开了教师、学生座谈会,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和纠正。
5、完善考试工作,认真组织理论、技能考试。理论考试初步建立起了试题库,技能考试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过程规范,考试秩序良好。使考试结果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年轻教师安排老教师做指导老师,认真从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使年轻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鼓励教师提高学历,2008年有一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三名教师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较好的提高了体育部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历结构。
7、认真做好课程建设,积极筹备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完成健美操、排球专项课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这是体育教学部精品课程建设突破性的工作。
8、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项科研课题,深入开展科研活动。近年来,主编、参编教材4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一般期刊发表论文21篇,发表专著1部。2006年召开首届《体育论坛》,收到各种论文20余篇。2008年王学先、谭宪望的“大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改革与探讨”获我校2008年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体育课程改革
1、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对体育课进行全面调整,从理论、技能、素质、社会参与等个方面核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行受到学生的普遍接受,走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前列,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普遍肯定。
2、增加教学课程,扩大学生选课余地。鼓励教师开新课,拓展教学内容。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我部教师业务状况,2007年新开设了乒乓球、散打、体育舞蹈三门课程,由过去体育课五门增加到八门。基本达到教学部有关体育课开课门数。
3、开展教学督导活动,坚持听课、评课制度,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教务处对教师听课制度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教师听课制度与计划,要求各教研室定期督促、检查教师听课制度,要求教师认真编写教学计划、教案等。每学期部里都要按计划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听课、查课,检查教师编写教案、教学计划情况。同时还要组织部分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气。
四、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努力做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1、认真做好教学文件的建档、归档及理论试卷管理工作。按照学校评建办分工细则和时间要求,组织教师整理了全校1.2万份学生的标准理论试卷,实行逐级把关、分级负责的办法,从每位教师到教研室主任再到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层层把关,最终达到学校评估要求。
2、我校运动场地生均面积和硬件设施,是本次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积极努力,学校为我部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体育舞蹈训练馆)、乒乓球馆等训练场地。学院投资了10万余元,平整了学校东边场地,新建了4个篮球场、1个标准足球场和2个五人制足球场、2个排球场和1个网球场,提高了我校运动场地的生均面积,改善了我校体育教学条件。
3、大力营造迎评文化氛围。体育教学部投资2万多元在运动场周围设置了体育运动的宣传牌、宣传栏和警示牌,在室内运动场、馆、室制作了各种规章制度的标牌、体育运动的宣传口号,既营造了体育文化氛围,又美化了室内环境。
五、广泛开展学校群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1、三年来,连续举办了我院田径运动会。在2007年举办的第二十七届田径运动会上,由苏海燕教授和其他女教师精心编排和组织的400多人大型团体操成为本届运动会的一大亮点,受到全院师生的共同赞誉。
2、根据体育教学计划的安排,每年都开展学生篮球、排球、足球和冬季越野长跑赛,并且都取得到了较好成绩。
3、2007年与学生处、团委共同研究早操和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学生体育专项俱乐部的运行及管理,恢复开展学生早操活动,这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号召的重要措施。
4、负责起草学院《关于调整学校体育工作委员组成人员的通知》、《关于加强学生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意见》和《关于早操与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办法(暂行)》等文件并已颁布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六、做好师资引进工作,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06年通过认真筛选,严格考核,从北京体育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引进了两名(武术、体育舞蹈)专业素质高的硕士毕业生。目前教师中硕士研究生14人,占教师总数50%,在读硕士3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教师中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更趋合理,达到学校对教师队伍的要求。
七、健全制度、规范行政管理工作
1、制订了财务、物资管理的各项制度,使学校分配给我部的有限资金、购置的物资发挥最大的效益。
2、加强体育教学场地和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及时的对体育教学场地、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场地卫生、设施完好,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完善教学和行政管理档案,做到档案材料收集完整齐全,归纳整理规范。
4、加强安全意识,按照学校有关部门的要求,排查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学校、教职工、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八、学校足球队与篮球队的发展
我校足球队、篮球队和田径队一直坚持业余训练,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由专职教师任教练组织训练。足球队2007年11月在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举办2007-2008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山东省预选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田径队2008年9月参加了山东大学承办的2008年山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我院代表队甘信征、李兆林同学分别获得男子乙组十项全能第三名、跳远第八名,孙风秀获得女子乙组七项全能第四名,刘春妮获得女子乙组5000米竞走第四名和3000米竞走第四名。
三年来,体育教学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我们坚持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认真执行学校的工作方针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尤其是在科研、教研方面与兄弟学院相比差距很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创新的精神努力把体育教学部的工作做的更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撰稿人:徐 忠 审稿人:王春诗
金融职业学院
金融职业学院2006年教职工219人,其中在职职工166人,离退休职工53人;专职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36人,讲师26人,全日制在校生2011人。2007年教职工224人,其中在职职工166人,离退休职工58人;专职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33人,讲师26人,全日制在校生1696人。2008年教职工221人,其中在职职工155人,离退休职工66人。专职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35人,讲师54人,全日制在校生1630人。
2006年学院党群机构设分党委、工会分会、团委(学生科)、保卫科;行政机构设办公室、人事科、教务科、总务科、图书馆、膳食科、公寓科和金融教学部、会计教学部、管理学教学部、政治法律教学部、计算机教学部、基础教学部;设分党委书记1人,院长1人;副书记1人,副院长2人。范福生任书记,唐宴春任院长。陈德强任副书记,李继清、彭捷任副院长。2008年增设2名副院长胡安洪、田清正,副调研员1人宋家起。
学院2006年设有金融管理与实务、会计、财务管理、法律事务、市场营销、计算机信息管理、金融保险、投资与理财等8个专科专业,2008年增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一、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学院的中心工作。近3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加大教学投入,教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行双证书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型”转向“知识传授型+实习实训型”。
1、围绕培养复合型、操作型专业人才,制定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模板,明确各专业建设责任人和建设时间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基础、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选修课程;2、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建设。完成了第一批院级精品课的遴选、立项、审批等工作,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金融企业会计、基础会计等四门课程列入第一批院级精品课建设规划,并进行中期评估。3、加强教材建设。部分教师承担了校际之间的教材编写任务,唐宴春教授主编的《金融企业会计》教材通过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并出版发行。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需求状况,在新修订的九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学生选修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学部完成了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修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5、规范教学各环节管理。制定课堂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各教学单位参加教案和电子课件的检查、交流与观摩。加强命题和考试环节的管理。确保试题覆盖面宽,恰当掌握试卷难易程度,实行教考分离、集中判卷、流水作业,确保考试的客观、公正。做好试卷试题的分析和评价工作,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多方面反馈信息。6、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修改学生评教办法,落实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教案检查、集体备课、抽查听课等措施,把授课质量与教师的各项评定直接挂钩,确保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7、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每年组织各类学术讲座30余次,演讲、辩论、键盘录入、点钞等各类技能比赛40余次,丰富实践教学内容。8、图书采购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43.7万元,目前图书馆馆藏图书16.76万册。
二、实验室建设
2006年申请专项经费40万元,新建金融、财务管理教学部2个电子实验室;2007年投资15万元为新建电子实验室购买教学实习软件,投资26万元购买摄录编电化教学设备,为精品课建设和视频教学提供技术支持。2008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568元。
三、教研、科研工作
2006年重新修订《金融职业学院学术、科研成果奖励规定》,鼓励科研创新。申报承担了省金融学会《支付清算体系高效运转机制研究》、《期货市场与山东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两个重点课题的研究任务,并顺利结题。教职工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论文75篇,奖励发表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3篇。2007年承担省金融学会科研课题3项,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自然、社科类论文74篇,奖励核心期刊论文9篇。主编和参编各种各类教材11本,并已出版发行。2008年承担省金融学会科研课题2项,其中《地方社会信用信息收集与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荣获一等奖。与兄弟学校合作共同承担省级科研课题《山东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现已结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自然、社科类论文43篇,奖励核心期刊论文16篇。主编和参编各种各类教材4本,并已出版发行。
四、学生工作
1、规范学生行为,加强学风建设。出台了《关于广泛开展创建优良学风活动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律能力。严格执行奖学金评定制度,做好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及优秀学生的奖励工作,近3年支付学生奖学金160万元,有989人通过“专升本”考试被省属高校录取到本科专业继续学习。2、关注特困生群体,做好心理咨询,完善贫困生补助制度和学生节日补助,积极开拓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为特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90个,每月支付11000元薪酬。每年帮助110余人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基本解决贫困生日常生活问题。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青年志愿者组织义务献血,参加社会敬老助残活动,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增强社会责任感。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情况,共建良好的育人环境。4、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打造开放性、多样化的就业平台。定期分析就业形势,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疏导及自我定位的辅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指导毕业生掌握就业技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组织教师外出推荐毕业生,反馈用人单位信息,组织企事业单位到学校举办招聘会。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大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通过多部门共同努力,毕业生就业取得可喜成绩,近3年一次性就业率分别达到93.67%、95.38%、91.36%。5、认真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建工作以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依托,帮助大学生们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及时准确地为自己规划人生,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有2532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举办多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学生党员262名。
五、行政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部门树立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0人,鼓励在岗教师在职进修考研,提升学识水平,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
2、职称评审推荐坚持“三公开”,推荐评审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48人,教师外系列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
3、经过民主推荐,上级组织部门考察,聘任副院长2人,院长助理1人,科级干部2人,从工勤岗位聘任科级干部3人。对试用期满一年的科级干部进行了述职考核,对聘期已满的教学部主任进行重新竞聘上岗,大批年富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
4、更换一号教学楼的暖气管道,购置太阳能茶水炉替代燃油锅炉,粉刷了部分教室、宿舍墙面,二号教学楼楼顶做了防水处理,南院教工宿舍电表实行远程智能抄表。
5、学校校友会协助市级校友分会组建领导机构,搭建校友与母校交流、联系的平台。
6、教职工日常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参加院本部第二十六届运动会,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荣获精神文明奖。
7、接受省审计厅对学院2007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财务审计,审计厅工作人员对学院的财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8、建立全院安全防范体系,与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定期开展以防火、防盗、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全校安全检查,培训义务安全消防队员,组织消防演习,更换灭火器材,更新南院宿舍大门。驾驶员以安全为己任谨慎驾驶,车辆未发生交通事故。各类库房、实验室、档案室、机房等重点部位未出现任何异常,被院本部评为2006-2007年度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六、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分党委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学院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经过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决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避免决策失误。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规定,开展各种形式的党风党纪教育,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加强对基建维修工程、物资采购、图书采购、教材采购等环节的招投标管理和监督,推进院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党的监督、群众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举办基层党组织培训班,明确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的职责与任务,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高支部工作水平。全面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认真抓好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近3年共发展教工、学生党员270名。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员同志们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有174名党员缴纳“特殊党费”8万多元。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各项政治待遇。探索中层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工作的新机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组织保障。2007-2008年度有1个先进党支部、23名优秀共产党员,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学校党委表彰。
撰稿人:田清正 审稿人:唐宴春
重要文件与规章制度
山东轻工业学院
院(系)级党政领导干部职责及工作规则暂行规定
鲁轻院党字〔2006〕19号
为了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健全学校院(系)级单位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山东普通高等学校系级党政领导干部职责及工作规则暂行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一章 院(系)党总支书记的职责
第一条 院(系)党总支书记(含校内系级直属党支部书记,下同)是院(系)党总支委员会的“班长”和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主持党总支的全面工作。
第二条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院长(系主任)共同带领党政领导班子和本单位教职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的各项决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第三条 与院长(系主任)密切配合,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院长(系主任)在其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第四条 负责抓好党的建设。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制定、实施本单位的党建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和党员教育、发展计划。积极做好发展党员特别是在优秀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加强党总支和所属党支部自身建设,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
第五条 组织领导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学校党委学习教育计划,负责本单位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带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实际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会同院长(系主任)做好德育工作。
第六条 同总支委员会其他成员一起负责本单位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好院(系)属党务干部、团总支书记、学生政治辅导员的配备和管理工作。对院(系)属教学、科研、行政组织负责人的任免,在听取党支部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与行政负责人共同研究,按有关规定办理。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师生员工出国、晋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工作,并负责政治审查。
第七条 加强院(系)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经常与院长(系主任)沟通情况,协调党政关系,搞好领导班子内部团结;组织好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和院(系)中心组学习。负责检查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抓好本单位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廉洁自律,并负主要责任。
第八条 领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学生会等群众组织,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第九条 完成学校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二章 院长(系主任)的职责
第十条 院长(系主任)是院(系)行政领导班子的“班长”和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主持本单位行政工作。
第十一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党总支书记共同带领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教职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的各项决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第十二条全面负责院(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思想品德教育、安全保卫工作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制定本院系的发展规划、改革措施和年度计划,按规定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负责管理教学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十四条负责学科建设。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制定本单位学科建设规划,做好学科调整,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组织力量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合作。领导院(系)学术委员会,做好教学、科研立项与成果评审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
第十五条负责本单位教师和职工队伍建设。注意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建设好学术梯队。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工作。引进并合理使用人才。加强教职工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十六条积极与党总支书记配合,共同负责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负责以院(系)行政为主实施的德育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学生会等群众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
第十七条负责管理本单位国有资产,依法合理使用本院(系)经费和资金。负责建立和实施本院(系)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的通报制度。本院(系)资金使用办法和重大经费开支,需与总支书记商量提出,由院(系)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
第十八条 主持制定本单位有关规章制度,维护正常教学科研秩序。
第十九条 完成学校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三章 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
第二十条 院(系)党总支委员会会议及其议事规则
一、院(系)党总支委员会是高等学校党组织承上启下的重要层次,是本单位的政治核心,对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与行政共同负有重要责任。
二、院(系)党总支委员会会议由书记召集并主持,特殊情况下可以委托副书记主持。党总支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出席方可召开。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是党员的,应是总支委员会成员;不是委员会成员的,可以列席党总支委员会有关会议。
三、党总支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同一问题的赞成人数超过到会委员半数为通过。如对重要问题意见分歧较大,不能形成决议时,除紧急情况外,一般应暂缓做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议,或向上级党组织请示。
四、会议议题由书记与副书记商量后提出。涉及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书记提出前应与院长(系主任)充分酝酿。会议议题及开会时间,应提前通知与会人员。凡提交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有关人员应做好充分准备。
五、院(系)党总支委员会会议的议事范围主要包括:
1、讨论和决定本单位对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的贯彻落实。
2、讨论党总支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3、与院(系)行政一起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内部管理等重大改革方案和措施。听取院(系)行政负责人通报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行政管理工作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4、分析党员、教职工和学生思想状况,提出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5、分析党支部状况,提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意见。
6、讨论决定发展党员工作,提出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预备党员教育的意见和措施。
7、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讨论和决定本单位干部任用和干部教育管理工作。
8、研究讨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学生会工作。
9、研究落实学校党委、行政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二十一条 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及其议事规则
一、院(系)党政联席会议是本单位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中重要问题的决策会议。
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成员由院长(系主任)、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主任)、副书记、工会分会主席等组成。根据议题会议由院长(系主任)或党总支书记召集并主持。列席会议人员由院长(系主任)和总支书记商定。
三、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议题由院长(系主任)或党总支书记提出,也可先由分管副院长(主任)、副书记提出,经院长(系主任)与党总支书记商量后确定。会议议题和开会时间要提前通知与会人员。需要进行决策的重要议题,有关人员应做好充分准备,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四、重要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后,由党总支书记或院长(系主任)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对重要问题意见分歧较大时,要暂缓决定,待以后再商量或请示学校领导后确定。
五、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范围主要包括:
l、研究讨论本单位对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的贯彻落实。
2、讨论本院(系)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安排、向上级的重要请示报告及工作总结。酝酿提出院(系)属教学、科研、行政组织负责人人选。
3、讨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员出国交流进修培训等事宜。
4、研究本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5、研究讨论德育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
6、根据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研究讨论对经费、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
7、听取分管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及社会服务等负责人的工作汇报,进行督促、检查。
8、讨论并决定院(系)学术委员会等业务组织的人员组成。
9、研究落实学校党委、行政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二十二条 院(系)学术委员会会议及其议事规则
一、院(系)学术委员会是在院长(系主任)领导下的学术性评议、决策机构。
二、院(系)学术委员会由院(系)领导和本院(系)的专家、教授组成,以专家、教授为主,一般为5-7人(单数),设主任委员和秘书各1人。主任委员人选在群众推荐基础上由院长(系主任)与党总支书记商量后提出推荐名单,由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并报校学术委员会备案。其他委员由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
院(系)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任,但连任人数不得超过上届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三、院(系)学术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召集并主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工作需要时可以随时召开。会议决定的问题应由分管院长(系主任)组织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向院长(系主任)报告。
院(系)学术委员会必须按照国家政策和学校有关规定开展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倾听专家、教授的意见,按规定作出决定。
四、院(系)学术委员会的议事范围主要包括:
1、审议本院(系)学科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
2、审议本院(系)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以及重要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较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进行咨询论证。
3、评定本院(系)教学、科研成果。
4、组织院(系)内学术报告会,推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5、对本院(系)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学术水平做出评议。
6、研究落实学校规定和院(系)主任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二十三条党总支委员会议、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和院(系)学术委员会议,必须有专人负责记录。会议决定的事项,必要时可形成正式文件,经主要负责人审定后印发。
会议决定的问题,应由分管负责人组织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向主要负责人报告。
第四章 院(系)党政领导成员的分工合作与协调配合
第二十四条院(系)党总支书记和院长(系主任)共同承担着本院(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责任和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任务。凡是院(系)的主要工作和重大问题,党总支书记和院长(主任)都有责任,都应当认真思考,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党总支书记和院长(主任)要分清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分工又合作,共同作好本院(系)的工作。要互相尊重,经常沟通情况,交换意见,统一思想,做到步调一致。
第二十五条 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协助书记做好党总支的工作。院(系)行政副职在院长(主任)的领导下,协助院长(主任)做好分管的工作。
党总支书记和院长(主任)都要主动听取副职的意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搞“一言堂”。副职要全力支持正职的工作,尊重正职的意见。党总支书记、院长(主任)可以查询、监督和检查副职分管的工作。副职既要做好分管工作,又要关心全局,为全局工作出主意想办法,积极参与集体决策。党政领导干部都要出以公心,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扎实工作,不准拉帮结派,不准以权谋私。
第二十六条院(系)的党政工作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有很多工作相互交叉。为了使党政工作协调配合,必要时可以合署办公,党政干部可以交叉兼职。党政系统的全体同志;在工作中都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拾遗补缺。工作中如遇意见分歧,一时难以达成一致,一般不要急于开会作决定,可再议再协商;必要时可向学校领导请示报告。
第二十七条院(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都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以身作则,廉洁勤政。要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正确处理党政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在任职期间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管理工作上。领导干部要顾全大局,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要做团结的模范,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党总支书记和院长(主任)要共同努力把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领导集体。
第五章 监督与检查制度
第二十八条院(系)党政负责人都要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重大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的制度,严格遵守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总支每年要检查一次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情况,并向学校党委、纪委报告。
第二十九条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作用。党总支每学期要向全院(系)党员报告一次工作。院(系)党员领导干部要按规定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加强自身监督,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谈心,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三十条院(系)党总支书记和院长(系主任)要依法保障本院(系)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院长(系主任)每学期要向院(系)党总支通报情况并向全院(系)教职工报告一次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要坚持定期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制度,广泛听取群众的评议意见。要发挥专家教授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和监督。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公开办事程序和结果,接受全院(系)教职工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总支书记和院长(系主任)是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人,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总支和院(系)行政的重要工作来抓。院(系)党政领导班子每年要检查一次本院(系)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情况,并向学校党委和纪委报告。
第三十二条 院(系)党政领导班子每年要召开一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中共山东轻工业学院委员会
二○○六年十月三十一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鲁轻院字〔2006〕24号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努力创建国内知名高水平工业大学,根据《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强化建设管理办法》、《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岗位及人员聘任管理办法》(鲁教科字[2002]9号)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试行办法》(鲁科财字[2003]144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我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分为省级强化建设重点、省级重点、校级重点和校级筹建重点学科(实验室)四个层次。“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及争取工作,并拟建立一批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和校级筹备重点学科(实验室)。
一、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申报条件
(一)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申报条件根据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二)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申报条件
1、依托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
2、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视野宽广,对学科(实验室)建设有创新性构思,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够组织、协调多学科交叉研究工作;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等结构合理。其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40%以上,博士学位人员理工类占25%以上,人文社科类(不包括艺术设计)占20%以上。
3、有2-3个相对稳定、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成绩突出,教学质量较高,并且近3年取得的科研成绩满足下述条件中的3条:承担省部级课题4项;到位科研经费100万元;发表三大检索收录(SCI、EI、ISTP)论文10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或教学奖励1项。
4、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本条件和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经费使用管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科研与开发等)。
对符合我校学科建设方向,发展潜力大的学科(实验室),暂时达不到以上条件的,可作为校级筹建重点学科(实验室)进行建设。
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评审程序
(一)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按上级有关文件执行。
(二)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的评审,首先由学科(实验室)提出申请,填写《山东轻工业学院重点学科(实验室)申请书》,经所在学院初审推荐,由校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校科技(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三、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建设,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学科(实验室)的先进水平,主要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开创具有优势或特色的研究方向;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总体水平达到省内同类学科(实验室)的先进水平,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研究生长点;校级筹备重点学科(实验室)总体水平达到省内同类学科(实验室)中上水平。
(二)具体指标
各层次重点学科(实验室)五年建设的具体指标如下:
1、理工类
(1)省级强化重点学科(实验室)。完成教学科研量化总分值6600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0篇;获得发明专利15项;获标志性科研成果2项;纵向科研经费700万元;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教学课程比例≥10%。
(2)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完成教学科研量化总分值4100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5篇;获得发明专利10项;获得标志性科研成果1项;纵向科研经费450万元;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教学课程比例≥10%。
(3)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完成教学科研量化总分值2500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二等奖2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纵向科研经费270万元;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教学课程比例≥10%。
(4)校级筹备重点学科(实验室)。完成教学科研量化总分值1300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二等奖1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20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纵向科研经费200万元;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教学课程比例≥10%。
2、人文社科类(不包括艺术类)
(1)省级强化重点学科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获标志性科研成果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篇;出版著作、教材10部;主办1次国家级学术会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
(2)省级重点学科必须完成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获标志性科研成果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0篇;出版著作、教材10部;主办1次国家级学术会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
(3)校级重点学科必须完成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主办1次国内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
(4)校级筹备重点学科必须完成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
3、艺术类
(1)省级强化重点学科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本专业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5篇;出版著作(教材)10部;获得全国性奖励(或相当奖励)2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或相当奖励)30项。
(2)省级重点学科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本专业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获得全国性奖励(或相当奖励)1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或相当奖励)30项。
(3)校级重点学科的基本指标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本专业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获得全国性奖励(或相当奖励)1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或相当奖励)20项。
(4)校级筹备重点学科的基本指标为: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本专业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获得全国性奖励(或相当奖励)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或相当奖励)15项。
四、组织管理
(一)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由校“科技(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依托学院具体实施,学科(实验室)独立建设。科技(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重点建设工作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
2、组织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申报、专家评审和检查评估等工作;
3、对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并指导学科带头人的遴选;
4、科技(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科建设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挂靠科技处,负责重点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依托学院负责本单位重点学科(实验室)的推荐申报工作;指导和协助学科(实验室)制订和实施发展规划,并进行检查落实,定期向学校报告工作;协调、支持重大学术活动;为学科(实验室)完成建设任务提供良好的配套条件。
(三)学科(实验室)的职责是:
1、制订本学科(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2、制订和实施内部管理制度和分配奖惩制度,积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3、向学校提出岗位设置和人员聘任建议;
4、组织教学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工作;
5、按照研究方向组织科学研究,实施科研计划,开展对外科技服务,推广科研成果,积极创办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体;
6、负责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完成建设任务中规定的各项指标。
(四)学科(实验室)的队伍建设及聘任办法按照《山东轻工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139计划”实施办法》进行。
五、运行机制
(一)实行竞争入选、动态管理、滚动发展机制。学校在第三年对重点学科(实验室)和校级筹备重点学科(实验室)进行中期评估,非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可自愿参加评估。评估成绩差的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和校级筹备重点学科(实验室)将依次降级,空缺由下一级评估成绩好的学科(实验室)递补。评估成绩差的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将按上级有关规定处理,并停拨建设经费,限期整改。终期评估优秀者可直接进入下一轮重点建设。
(二)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由学科带头人全面负责学科(实验室)建设。学科带头人召集各方向学术带头人组成学科(实验室)建设工作组,讨论决策学科(实验室)建设的重大事宜,包括:
1、“十一·五”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制定和执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3、组建研究队伍并负责人才引进等工作;
4、经费的使用管理;
5、日常教学、科研及其它管理工作。
(三)省级强化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设立学术委员会,作为学科(实验室)建设工作和学术咨询的指导机构,指导学科(实验室)的学术活动和建设工作。学术委员会成员一般为7至11人,应为单数,由国内知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成员中本校学者不超过1/3,省外学者不少于1/3,中青年学者不少于1/3。校专业学术委员会作为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和学术咨询的指导机构。
(四)实行“开放、流动、联合”运行机制。重点学科(实验室)设立开放基金,建立和实行访问学者制度,吸收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研究工作实行课题制管理和聘用制人事制度,课题负责人可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聘任校内外研究人员,经学科带头人(实验室主任)核准后,其经费由课题组负担。
(五)建立自主发展机制。学校鼓励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学科(实验室)建设,加快重点学科(实验室)发展速度,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和造血机能。
六、 经费管理
(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每年投入的重点建设经费按省级强化建设重点、省级重点、校级重点、校级筹备重点依次为:160、100、60、30万元。其中60%以上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15%为人才引进费,学术交流费和开放基金各占10%。
(二)经费由学科(实验室)支配使用,专款专用。学科要根据建设规划对经费的使用做出总体预算和年度预算,并制定完善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监督保障机制。
(三)学科(实验室)每年按规定时间向学科建设办公室提交年度经费预算报告,经学校研究批准后,由计财处负责经费的拨付。学校每年3月底前对上一年的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审查。
七、检查评估
(一)重点学科(实验室)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各重点学科(实验室)每年1月15日前提交上一年度建设进展报告和新一年度建设计划,学校将对年度建设进展报告进行审查,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学科(实验室)缓拨、甚至停拨新一年度建设经费,并限期整改。
(二)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学校在第三年底进行中期评估。评估工作采取学科(实验室)汇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 五年建设结束后,学校将对参加重点建设的学科(实验室)进行总体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下一轮重点建设的主要依据。
(四)列入重点建设的学科(实验室),如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进行重点建设的,学科(实验室)可提出退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退出重点建设行列。
八、其他
(一)本办法由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关于标志性科研成果的说明
理工类:省部级一等奖(含)以上的科技奖励;Science、Nature等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期刊论文;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科技开发项目。
人文社科类:省部级一等奖(含)以上的科技奖励;理论上有重要创新,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论文、著作;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实际问题,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应用成果。
(三)本办法第三条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中的精品课程门数和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对重点实验室建设不作要求,相应增加省级强化建设重点、省级重点、校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量化分值20分。
(四)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实行,《山东轻工业学院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鲁轻院科字[2002]2号)同时废止。
二○○六年六月二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7年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方案
鲁轻院字〔2007〕24号
2007年是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的关键年,根据教育部的安排,11月25日至30日教育部专家组将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最佳的风貌和优异的成绩向教育部专家展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状态与水平,是2007年我校众多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为规范有序、扎实有效地做好评建工作,特制定2007年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方案。请各部门、单位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进度安排及目标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评建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精心的准备和出色的工作,迎接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评估。
一、工作目标
以规范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工作方针,深刻认识校党委确定的创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评建目标的重要意义,在过去两年评建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对照评估指标A级标准,进一步查找差距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整改与重点建设,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
1、评估资料、文件建设(3月—8月)
成立专门班子,对各观测点的评估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亮点特色,形成学校的评估材料。起草自评报告、特色报告、校长报告,5月中旬形成学校自评报告和特色报告初稿,8月底完成各类评估资料的预评估稿。
2、召开第二次全校评建工作动员大会(4月)
召开教职工动员大会,通过再一次动员,使全校教职员工进一步明确评建工作对我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创优目标不放松,做到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地做好评建工作。
召开学生迎评动员大会,使全体学生了解评估、重视评估、参与评估,为评估做贡献。
3、继续开展全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4月—5月)
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凝炼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继续加强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全年)
进一步抓好新办专业建设与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精品课程、品牌特色专业、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验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双语教学、网络教学、英语教学改革等专项建设。继续推进教学工作网络化管理,抓好各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抓好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5、继续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全年)
重视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岗位培训,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活动及上岗资格认定工作。继续鼓励和支持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博士学位,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继续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工作。
6、加快办学条件、校园文化及校园亮洁建设,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3月—11月)
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确保各项建设经费投入。要按照评估标准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图书馆藏书量等硬件指标随学生规模同步增长。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全面提高教学设施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共建节约型校园。
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校园环境和亮洁工程建设力度,绿化校园,完善室内外文化景观、设施、标识,各部门、单位要着力营造好本部门、单位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确保各项工作畅通运转。
7、完善各级各类规章制度,总结特色亮点工作,形成汇编(3月—8月)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各类规章制度及教学文件并形成文件汇编。各有关责任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挖掘能反映我校办学水平的特色事例,形成主要成果材料汇编。
8、健全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和激励机制(全年)
根据评建要求和我校教学实际,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和激励的长效机制,完善对二级学院的评价体系,以教学评建工作为主要内容,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各教学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和激励机制。
9、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全年)
继续完善师德建设制度,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把“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依法治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注重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通过典型的带动,努力形成具有轻院风格的教师风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楷模。
要结合学生特点,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采取得力措施,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创建优良学风。
10、评建宣传工作(3月—11月)
编辑评估宣传手册,收集、整理评估声像素材,摄制评估专题片,5月底完成评估专题片样片及评估宣传手册初稿。设计、布置专题展览,筹备专题汇报演出晚会,宣传、报导评估动态,组织开展“迎评估、树形像、做贡献”系列活动,营造一种具有“饱满的士气、旺盛的人气、蓬勃的朝气、昂扬的志气”健康向上的评建工作氛围。
11、充实更新各教学单位及相关部门网页(3月—5月)
网页内容要充分体现我校教学型院校的类型定位,充实人才培养、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网络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功能。
12、做好预评估及进一步整改与建设工作(9月—10月)
制定详细、可行的预评估方案,组织好校内评估和省专家组评估。根据预评估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建设与整改工作。
13、召开第三次全校评建工作动员大会。(10月)
通过第三次全校评建工作动员大会,进一步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做好各项迎接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准备工作。
14、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评估(11月)
15、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总结,起草整改方案,报教育部(12月)
三、组织实施
以上各项任务在学校本科教学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进行,由山东轻工业学院院字2007[23]号文件公布的各评建工作组承担评估方案二级指标建设的领导任务,要定期召开工作组会议,做好相关部门单位的领导和协调工作,监督保证二级指标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各部门、单位的评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部门、单位评建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要在全面完成评建任务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2-5项亮点工程的建设。
评建工作办公室要进一步做好评建工作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建立两周一次的评建工作例会制度,通过例会通报评建工作进度,协调工作关系,交流评建经验,布置工作,并及时向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评建工作中的问题和进展情况。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对学校工作的全面评估,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评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明确工作职责,把握工作标准,搞好责任分解,规定完成时限,积极协调各方,广泛发动群众,认真抓好落实;要增强时间观念、全局意识;要精益求精、任劳任怨,严格按照学校评建工作进度安排完成各项任务。全校师生员工要承担起续写历史,开创未来的重任,团结奋斗、不懈追求、为我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
建设节约型校园实施意见
鲁轻院字〔2007〕28号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按照《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文)和山东省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精神,根据我校实际,现提出建设节约型校园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
创建节约型校园对学校发展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费和资源紧张,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大力宣传和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开源节流、提高效益,是学校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是学校各部门和每一位师生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和落实经营学校的理念,坚持优化、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以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建立和健全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体制和长效机制。
工作目标:深入推进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有利于节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机制,运用制度来规范决策程序;通过教育引导,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整合循环利用资源,提高使用效益;采取节约措施,降低消耗;加强检查监督,杜绝浪费;养成节约习惯,提升道德素养;制定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和节俭办学的氛围,促进学校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
2007年学校资源节约的具体目标:一是进一步提高师生员工资源节约意识;二是建立和完善学校资源节约的相关制度与实施细则;三是以2006年为基数,各部门、单位制定和落实好节约计划和措施,实现当年运行成本节约10%;四是进一步降低办学成本,规避财务风险,确保学校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积极推进适合校情的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加强用人的计划性,科学合理地核定各类人员岗位,以岗按需引进,优化人员配置,提倡一专多能,最大限度降低人力成本。
2、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满负荷工作,实现最大用人效益;
3、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压缩编制外用工数量。
(二)加强基本建设管理
4、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标准和速度。基本建设规模要根据教学科研需要、学校财力状况统筹考虑,科学决策,做到经济适用,用材适当,不追求高标准,避免盲目贷款引发财务风险。
5、加强工程预算控制和审计。加强基建工程造价预算,对新上工程实行资金总量控制,确保工程预算不失控。加强工程事前预算审计和决算审计,杜绝浪费和其他弊端发生。
6、做好基建档案归档和善后工作。建筑物竣工后,按档案管理要求,将有关工程图纸、变更材料、尤其是水电管网等资料整理归档;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力争在规定的保修期内交由施工单位解决;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运营成本过高的要进行合理改造;造成的质量事故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三)加强后勤管理
7、加强节能制度建设,降低后勤运行成本。落实好办学资源定额分配、科学计量、有偿使用的要求,积极推进节能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进程,努力实现全方位量化管理,实行水、电、油、气、供暖等能源使用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回收,积极推进教师宿舍区水、电、暖收费社会化。
8、加强管理节水和技术节水。探索制定生活、工作用水定额分配与有偿使用的管理办法,促进节约用水。加强技术节水工作,重视对供水管网的管理和改造,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加强对用水设施的检查和维修,坚决制止用水的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积极开发、建设雨水截拦设施,用于景观建造和绿化;加快污水资源化进程,充分利用好中水回用设施,扩大中水利用范围,逐步实现冲厕、绿化用水全面中水化;选择既能改善环境又耗水少的耐旱植物进行校园绿化,采用科学方式浇灌绿地;在学生浴室和开水房实行智能化节水系统改造。
9、加强管理节电和技术节电。制定节约用电管理细则,逐步实行定额分配制度,强化执行情况检查。合理控制公用区域的照明,根据实际情况减少照明灯数量,合理降低照明度标准。室外照明安装智能调控装置,根据采光需要调整开启数量,根据季节变化控制开关时间;楼内照明(公用教室、学生宿舍区走廊灯)普遍安装时控、光控、声控智能开关;室内照明要采取措施做到人走灯灭,坚决杜绝长明灯和白昼灯;严格禁止在教学、学生公寓及办公场所非工作使用电热器具;严格控制空调温度,做到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
10、加强食堂与锅炉节约管理。强化食堂成本核算,逐步提高经济指标;做好师生用餐人数、时间等基础数据的统计工作,杜绝浪费粮食行为;加快对食堂供气节能改造的论证;采取措施根据天气变化调整供暖的时间和温度;做好供气管路的维护维修,减少跑冒浪费,努力提高煤气、蒸汽等资源的利用率。
11、加强维修管理。维修管理要以维护作为工作重点。充分熟悉各种管网管线情况,建立设施设备巡查制度,查找和堵塞各种漏洞,使设施设备损坏防患于未然,降低维修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完善维修工程决策程序,认真论证,严格审批,使有限资金用到必须项目;加强工程过程管理,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和重复维修率;对中小型工程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12、加强对物业公司的联系、监理和考核,实行责权利挂钩,真正实现双赢的目标。
(四)加强日常办公与会议管理
13、节约办公用品和耗材。规范办公用品及设施的配备、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严格限定办公设备配备的种类、数量和配置标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质文件传递;提倡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减少重复清印次数;提倡双面用纸,尽量减少纸张的浪费;提倡使用钢笔书写,减少圆珠笔和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数量。微机、传真机、复印机等设备尽量减少待机时间,下班后必须断电,不在电脑上做与学习、工作无关的事情。
14、所有单位一律不再配置复印设备,对学校现有复印设备进行整合,逐步实现社会化;严格控制微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复印机、空调等办公设备的配备数量和标准,防止重复和低效益配置;严格控制打印机配备标准,原则上每科室不超过一台。
15、加强用车管理,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各单位、部门要把好用车审批关,严禁公车私用;出车时要选择合理的行车路线,尽可能多人同行。加强班车运行调度管理。科学核定班车运行班次和辆数,探讨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交通运行办法。
16、加强办公电话管理。继续采取经费包干的办法。机关、院(部)职工要严格按照学校的办公电话管理规定使用办公电话,严格长途电话的报装手续,严禁使用办公电话办私事和聊天,不得使用未开通长途功能的办公电话拨打信息台IP长途电话。
17、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山东轻工业学院接待用餐管理规定,严格接待标准,严禁学校内部之间自请和互请现象的发生。公务接待一般不得赠送礼品和纪念品;确需赠送礼品或纪念品的,必须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
18、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和各项活动,严格控制各类会议、活动的规模,杜绝重形式、比规格、讲排场等铺张浪费现象;对确实需要办的大型会议、活动,要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可合并召开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
(五)加强财务管理
19、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审查、审定、调整学校各项有关分配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资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0、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预算安排要科学合理、精打细算,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强化项目管理,从严控制预算支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学校财务审批和报销制度,不经审批或审批手续不全的,不予支出经费;严禁无项目支出、超预算支出。
21、加强财务在学校决策中的作用。涉及经费问题的重大事项比如基本建设项目、设备购置计划、人事分配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科研分配政策、成教创收政策、教学科研投入政策等,均要经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论证。凡是未经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校内各部门出台的涉及经费问题的相关政策,计财处一律不得执行。
(六)加强办学资源管理
22、加强实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实现有限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面向全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体系,推广大型公共设备仪器的开放式管理,建设开放型、共享型、集约型科研与实验平台,实现仪器设备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23、加强资源的使用、维护、管理考核。加强办学资源使用管理,逐步实现定额分配,科学计量,有偿使用;强化资源使用效益考核,杜绝重复配置;对于长期闲置或利用率极低的设备仪器进行调剂,并削减对这些单位或学科的装备投入。
进一步充实实验室管理岗位人员,加强培训、考核,明确责任,发挥实验室的最大效能;加强实验耗材管理(包括各种低值易耗品),确保规范管理和合理消耗;修订设备报废管理制度,严格报废程序,堵塞漏洞,节约支出。
24、新建实验室要实行项目管理。制定科学详细的建设计划、目标和经费预算,学校根据财力分期投入;实验室改造要强化统一管理,建立审批制度,不得随意进行,凡未经学校批准自行改造的,经费自负。
25、加强物资采购的规范管理。设备购置要严把规划论证关,科学决策,避免重复投入;规范采购程序,不急需的暂时不买,能修复使用的不买新的;通用设备、大宗物资采购必须实行招标,提高仪器、设备的性价比。
26、加强学校公用房屋的统一管理。制订公房定额配置、超定额有偿使用的管理制度,建立房产效益评价体系,国资处要根据校内房屋资源占用量和学生培养情况进行调节,对配置不合理、闲置浪费的公房及挤占教学用房等现象进行清理,使公房资源合理流动,发挥公房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
27、加强利用学校资源创收的管理。国资处、计财处、后勤管理处、审计联合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解决部门、单位利用学校资源创收问题。
(七)加强医疗管理
28、探索适应学校医疗卫生需求的管理机制,优化校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节约公费医疗开支。
29、医务人员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做到合理诊断、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不开大处方,不开人情方,不重复开药。
30、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及程序,严把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质量关,确保医疗设备和药品质量。认真履行药品管理职责,科学管理药品,杜绝积压与失效。
(八)教育学生树立节约意识
31、加强厉行节约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宣传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的重大意义。
32、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节约教育活动,号召全校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自觉节约意识,节水、节电、节约粮食,爱护校园环境,做节约的模范。
33、制定完善学生节约的相关制度,加强监督与考核,把倡导节约的思想纳入学生文明宿舍建设活动之中。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建设节约型校园,关键在领导、在落实。为保证做好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学校成立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陈嘉川校长任组长,傅东良、匡维武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计财处、基建处、国资处、后勤管理处、校医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研究、检查和督导各项工作落实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计财处。
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切实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见实效。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建设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另要明确一名负责同志负责本单位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具体工作。
(二)广泛开展节约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思想意识
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工作,是降低学校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单位要增强资源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做到人人崇尚简朴节约,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
在全校广泛开展节约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报纸、展板、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开展主题调研、“我为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节约征文、曝光浪费行为、表彰节约典型等宣传活动,宣传资源节约的基本知识和学校开展资源节约工作的具体要求,使全校教职工了解我校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重要意义,确保资源节约意识深入人心。让节约意识、勤俭意识、危机意识深深扎根到每个干部职工的头脑中,并成为其自觉行动。
(三)认真制定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学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认真制定本单位职责范围内具体落实本《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和制度,要提出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各单位制定的涉及到全校性的问题工作方案和制度的出台要经过充分讨论,报学校研究批准并对外公示,接受师生群众监督。
(四)加强监督检查,奖优罚劣
建立资源节约措施落实监督及考核制度机制,建立资源节约目标管理机制,实现量化考核;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全校范围内予以通报,根据需要每年年底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先进评选表彰活动;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班子和个人年度考核,作为考核各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和各级先优评选的重要指标。
开展学校资源节约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工的共同努力。各单位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自身工作,落实节约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二○○七年四月二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鲁轻院资字〔2007〕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学校的仪器设备属国有财产,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第二条仪器设备的管理贯彻“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国有资产管理处归口管理,学校各部门、单位明确一位领导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各单位(实验室、科研室)应设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管理人员。
第三条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其购置、验收、入帐、使用、维护、维修、调拨直至报废处置的全过程实施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第二章 管理范围
第四条单价在500元(含)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能独立使用的仪器设备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其中,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的为贵重仪器设备。
第五条单价在200元以上(含)500元以下,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仪器设备列为低值仪器设备。低值仪器设备由各单位建帐直接管理,学校资产部门备案并负责监督检查。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六条仪器设备实行计划管理。教务处、科技处分别是学校教学设备计划、科研设备计划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要求,会同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和相关专家对购置计划进行论证,其中计划中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仪器设备均需进行可行性论证,提交“贵重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仪器购置的必要性及工作量;
2、所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包括仪器设备适用学科范围,所选品牌、档次、规格、性能、价格及技术指标的合理性;
3、仪器设备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
4、管理方式及人员配备情况;
5、安装使用的环境及设施条件要求;
6、专管共用的可能性;
7、投资效益预测。
论证后的购置计划报主管校长审批,国有资产管理处组织实施。
第七条除第六条规定外的其它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由使用单位组织论证,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审核,经校领导同意后方可购置。
第八条购置计划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更改,如计划提报单位任务变更或预测不准确,仪器设备规格、型号需作变动时,应及时按原报批程序办理购置计划的增减、调整手续。
第四章 采购管理
第九条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组织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处会同有关单位组成采购小组,按照《山东轻工业学院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工作规程》实施招标采购,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第十条仪器设备到货后,国有资产管理处会同使用单位就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外观、质量等按订货要求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报告。如发现质量问题,由采购人员负责处理。贵重仪器设备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组织专门人员进行验收。进口仪器设备必须按外贸、商检部门有关规定在索赔期内办理验收手续,若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索赔或退换。
第五章 帐务管理
第十一条凡属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不论其经费来源(教学、科研、各项专款或基金、贷款或自筹资金)及进入渠道(购置、调拨、自制、赠送等)都要建档入帐,不得滞留帐外。
第十二条新购置的500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按固定资产管理建帐的程序为: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配合领用人登录《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按要求录入仪器设备信息项进行建档入帐;国有资产管理处进行审核确认后,办理财务报销手续。
第十三条国有资产管理处设立全校“固定资产”总帐、分户帐和分类帐。计财处设立固定资产财务帐。国有资产管理处与计财处每月对帐一次,保证帐帐相符;与使用单位定期进行帐、物核对,做到帐、物相符。
第六章 使用管理
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使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维护和检修有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内容应包括以下条款:
1、安全防范制度: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要做到措施得力、有章可循、奖罚分明。
2、维护保养制度: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检测、保养工作;要对仪器设备使用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并存档。
3、使用制度:要制定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使用办法,严格工作制度,未经专管人员同意不得擅自操作仪器设备。
第十五条仪器设备实行专管共用制度。在不影响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所有仪器设备均有义务向全校开放使用,提倡各单位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协作,并可按学校有关规定开展仪器设备的有偿使用。
第十六条为减少重复购置,提高设备利用率,学校鼓励闲置设备在校内单位间合理流动,实行校内调拨和资源共享。校内调拨由调入方提出申请,经调出方同意,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备案,办理有关帐、卡、物转移等调拨手续。
第十七条资产管理部门对仪器设备管理负有监督职责,对无正当理由长期闲置不用、使用不合理或利用率低下的仪器设备有权进行二次分配或收回。
第十八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必须事先通知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仪器设备清点交接手续。
第七章 维修管理
第十九条 仪器设备维修工作原则:
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的原则。仪器设备使用者和管理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方法,以主人翁的态度精心保养和认真维护学校的仪器设备。
2、坚持自修或校内维修为主,校外维修为辅的原则。立足自修,鼓励校内专业技术人员维修,严格控制校外修理。
第二十条 仪器设备维修程序:
1、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应马上停机,防止故障扩大,并记录故障发生时间、原因,详细记录故障现象。
2、仪器设备在故障发生后,均应认真地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报单》,经所在单位批准,报国有资产管理处,经核实鉴定后,确定维修方案。
3、贵重仪器的维修,使用单位要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论证,并向国有资产管理处提交设备维修报告,经核实鉴定无误后,确定维修方案,报经主管院长批准后实施。
4、尚在保修期内的仪器设备的维修由采购单位或采购人联系供货商保修或更换。
5、所有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均应查找故障原因,属于人为责任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责任事故,按照第九章执行。
第二十一条 仪器设备维修经费:
1、教学设备维修经费在国有资产管理处列专项户头,专款专用。维修费的开支,由国有资产管理处根据维修程序,核实无误后签字报销。
2、贵重仪器设备的维修,开支项目较大的,按照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程序逐级报批。
3、教学外其他仪器设备的维修费原则上由使用单位支付。用于科研项目所购置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维修费由科研经费列支。
第二十二条 各使用单位对故障仪器设备必须及时维修。国有资产管理处不定期进行检查,对仪器设备维护好,报修率低,设备完好率高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设备损坏隐而不报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 报废管理
第二十三条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报废:
1、使用期已达到或超过规定年限,或已完成其极限指标数,主要结构陈旧、性能已不能达到低限技术指标,且无维修、改造价值的。
2、主要结构和部件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修复费用超过设备原值或接近现行市价的。
3、技术落后、耗能很高、效率很低或环境污染严重,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
4、因事故或意外灾害,造成严重损坏而无法修复或修复费用不合算的。
5、其他符合国家规定报废条件的。
第二十四条仪器设备报废程序:
1、符合上述报废条件1—3条的属正常范围内仪器设备报废,各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固定资产处置报告单,由资产管理管理部门组织技术鉴定,提出处理意见。
2、上述报废条件的第4条属非正常报废,有关单位应在事故或灾害发生后的1个月内向有关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处报告,并在填报固定资产处置报告单时详细注明非正常报废原因。对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有关主管部门应出具意外灾害证明;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要提出处理意见。
3、处置仪器设备总价值15万元以下的,由校长审批,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处置仪器设备总价值15万元以上的,由校长审核后,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第二十五条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理办法
1、仪器设备报废后,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统一回收到废品仓库记帐管理。
2、对报废仪器设备的可用部分或零配件,各单位可选用,但要登记、记帐,注明去向。
3、报废设备的处理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牵头组织,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处理。
4、处理方式一般采取有组织的价格谈判或公开拍卖。
第二十六条处置报废设备的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学校计财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九章 损坏、丢失与赔偿管理
第二十七条由以下主观原因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应予赔偿。
1、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仪器设备损坏;
2、未经批准,擅自动用或拆卸仪器设备致损;
3、工作失职、指导错误、纠正不及时或保管、使用不当造成损坏;
4、擅自将仪器设备携出校外造成损坏或丢失;
5、属个人领取、保管、借用的便携仪器设备的损坏或丢失。
第二十八条 由于下列客观原因造成设备丢失损坏,经过鉴定和有关负责人证实,免于赔偿。
1、因实验操作本身的特殊性引起的损坏,确实难以避免的;
2、因设备本身的缺陷或使用年限长久,接近损坏程度,在正常使用时发生的损坏和合理的自然损耗;
3、经领导批准存放物资的地点,虽属条件可能,已加强了安全措施,仍未避免的失盗,经公安部门鉴定属于外盗;
4、由于自然灾害或其它不可抗拒的意外损失;
5、由于其它客观原因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九条 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计价应掌握以下原则:
1、损坏丢失零配件的,只计零配件价值;
2、损坏后可以修复的,只计算修理费;
3、损坏后质量显著下降,但尚能使用的,应按其质量变化程度,酌计损失价值。
第三十条凡发生仪器设备的损坏、丢失事故,事故单位应及时上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发生被盗等重大事故,要首先向保卫部门报告并保护现场。事故单位应组织查明原因,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第三十一条仪器设备的损坏、丢失赔偿工作按以下标准执行:
1、丢失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移动硬盘、内外置刻录机等)、各类照相机、摄像机以及民用性强的设备,要按原值或同现行市价赔偿;
2、丢失其它设备者,应根据事故性质,设备的新旧程度和造成的后果等情况,以及赔偿人的态度,区别对待。
对一贯遵守制度,爱护仪器设备,偶尔疏忽造成丢失,发生事故后,能积极设法挽救损失,且主动如实报告,情况及影响不甚严重,可酌情减少赔偿费,一般掌握在总价的10~60%。对长期不爱护仪器设备,不负责任,事后隐瞒不报,推诿责任,态度恶劣,影响很坏者,应加重处理。
第三十二条 赔偿处理的确定与审批:
学校成立由财务、纪监审、资产、保卫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仪器设备事故处理小组,负责界定设备事故的责任,确定赔偿金额,提出处理意见,学校领导审批。
第三十三条 因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损失,除按上述规定处理外,一般应责令当事人写出书面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以吸取教训,提高认识。
第三十四条 确定损坏丢失赔偿的,由使用单位通知责任者,到计财处交纳赔偿金。赔偿人经济上确有困难,可以提出申请,报领导批准,可以缓期分几次从本人工资中扣付。
第十章 档案管理
第三十五条为加强仪器设备技术资料的管理,凡单价或成套设备总价在5万元人民币(含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均应建立技术档案。
第三十六条仪器设备档案范畴的界定:
1、原始资料:仪器设备购置申报计划、申购论证报告、订货合同、装箱单、开箱验收记录、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出厂合格证以及操作规程等。
2、仪器设备运行情况的资料: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使用记录、故障报告、检修记录以及最后的报废报损记录等技术文件。
3、仪器设备管理资料:仪器设备的操作、保养维护制度等管理方面的资料。
第三十七条仪器设备档案由国有资产管理处会同各使用单位进行分类、编册、登记统计和必要的加工整理,学校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使用单位可采取复印或借用的办法进行查阅。
第十一章 考核管理
第三十八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实行考核制度,通过考核促进管理,加强操作人员责任心,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保证良好的投资效益。考核内容详见《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办法》。
第三十九条在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协作共用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表扬或奖励;凡违反本办法,给学校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酌情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解释。
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60周年校庆工作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庆领导小组的高效组织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校友的积极支持下,我校60周年校庆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基本情况
今年4月22日,学院党委就校庆工作进行了研究,决定成立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低调务实的校庆方针和节俭办会的原则。4月29日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组建了校庆工作办公室,拉开了校庆筹备工作的帷幕。根据党委确定的方针和原则,校庆工作办公室充分解放思想,广泛征求意见,集中集体智慧,形成了“策划、筹备、实施”三步走的校庆思路,确定了“回顾学校历史,展示办学成就,弘扬轻院精神,汇聚智慧力量,共谋发展大计,探索共赢机制”的校庆定位,拟定了“聚心聚力聚智,共享共赢共进”的校庆主题,制定了“围绕一条主线、实现两个促进、搭建三个平台”的校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山东轻工业学院建校60周年暨建院30周年校庆活动总体方案》。
按照校庆方案,60年校庆实行校庆月系列活动和主题活动相结合,校级活动和二级学院活动相结合,庆祝活动和长期目标相结合,搭校庆台,唱特色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校庆期间,学校成功举办了四大主题活动:即“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友总会成立大会”、“齐鲁企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开坛仪式”、“倡议筹建校企产学研联盟”、“山东轻工业学院五代大学生对话”。主题活动形式清新,内涵丰富,气氛热烈,效果良好。紧密围绕主题,成功举办了四大板块校庆系列活动:一是校友活动系列,各学院共举办各类校友座谈会、联谊会20余场,联络了感情,凝聚了人气;二是学术活动系列,全校共举办各种学术讲座40余次,增强了校庆的学术氛围;三是文体活动系列,共举办校庆联欢晚会和电影周等文化活动19场次,活跃了校庆的文化气息;四是展示活动系列,共举办校史展、科技成果展、“凝眸”书画摄影展和2008木火节陶艺作品展等五个展览,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增强了校庆的感染力。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情感交流、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特色校庆的内涵,把60年校庆办成了“情感校庆”、“学术校庆”、“文化校庆”、“和谐校庆”。
通过校庆,使我们收获了四大效应:一是感情效应。我们进一步增进了与校友的感情,加强了和社会各界的交流,扩大了同社会合作的空间。在校庆月中,教育部、省政府、兄弟院校、相关企业发来贺电贺函,全国轻工业协会、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轻工协会等十余位新老领导,青啤集团董事长金志国、阜丰集团董事长李学纯等上百位企业家,出席了校庆主题活动,近千名校友回到母校参加了校庆。广大来宾和校友对校庆给与了热情支持,对我校的发展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对未来与学校的合作充满了信心。二是经济效应。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支持校庆工作,共收到企业资助经费250多万元;收到各种庆贺礼品价值约20余万元;收到捐赠书画作品120幅,价值约20余万元,其中不乏欧阳中石、魏启后等大师名流的字画;有的企业还和学校共建实验室,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研究基金等,其收益远远超过了原定的以会养会的目标。三是社会效应。特色校庆引起了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济南时报、山东商报等平面媒体,山东卫视、齐鲁电视台、济南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新华网、中国网、中国高等教育网、山东省教育厅网站、新浪网、搜狐网等数十家网络媒体以及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先后给予专题报道或转载,有的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和网上直播。这样的曝光率不但在我校历史上是首次,在高校校庆活动中也属罕见。媒体的反响说明了我们的校庆思路是正确有效的,也极大的提升了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四是庆后效应。成功的校庆同样吸引了校友和社会企业的注意,校庆后,一些企业慕名而来洽谈合作项目,“三个平台”的长效作用开始初步显现。
综上所述,在广大教工和校友的共同努力下,校庆工作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达到了领导满意、校友满意、教工满意、学生满意的要求,是一次成功和胜利的校庆。
二、主要做法
60年校庆的圆满成功,务实精神是根本,思维创新是前提,特色制胜是关键,情感战略是基础,扎实工作是保证。
首先,以务实为基调。从指导思想到总体方案,从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无一例外的秉承着“崇实”校训,发扬着务实精神,实事求是,切合实际,追求实效。我们把校庆当作一个平台,一个契机,搭校庆台,唱务实戏,不唯校庆而校庆,没搞轰轰烈烈的宏伟庆典,却赢得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
其次,以策划为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效果,思路决定成败。思路是校庆成败的关建因素,没有科学的策划,就没有校庆的成功。校庆办把策划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集中全校的智慧,形成了校庆方案。方案充分体现了党委确定的低调、务实、节俭的原则,以校庆活动为主线,以产学研合作为着力点,将校庆形式和学校的发展要素有机结合,着眼校庆后的综合效应和学校长远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庆路线。策划方案简洁实用、思路清晰、操作性强、前瞻性远,确保了整个校庆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
第三,以特色为突破。校庆的原则和目标,决定了必须在特色上做文章。围绕60年校庆这个主线,结合学校工作重点、校友特点和社会热点,结合我校与企业间的密切联系,确定把建立“企业创新与发展论坛”、筹建“产学研联盟”、 开展“五代对话”作为校庆活动的主题;并根据毕业生中涌现出大量企业家的事实,提炼出“轻院老总现象”这一特色概念。这些活动富有时代特色,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积极反应,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以感情为纽带。校庆的重要任务在于凝聚校友,整合和开发校友资源,在双赢的基础上,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校庆工作离不开校友支持,校友支持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母校的感情。校庆筹备阶段把联络校友感情列为校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完善校友组织。校庆进入实施阶段后,第一项主题活动就是成立校友总会,通过搭建校友联系的平台,将广大校友紧密团结在母校周围,关心母校,支持母校。在校庆工作的关键时期,正是我们身在政府机关、身为企业老总的校友们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五,以深入细致的工作为保障。校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在筹备工作起步晚,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校庆办的同志们实行责任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讲困难,不提条件,团结协作,献智献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责任心和战斗力,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校庆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付出了艰辛劳动,活动月有声有色,效果理想。校友联络发动是校庆工作的基础和难点,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有关同志主动请缨,南下北上四处奔波,走遍了省内十七个地市和重点企业,联络校友、争取支持,为校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体会和今后的打算
60年校庆的成果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校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求变、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等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1.依靠大家智慧,创新思维、科学决策是60年校庆成功的根本原因。创新确定思路,思路决定成败。做工作关键是思路,找对路子,才能迈开步子。今年校庆的意义在于跳出校庆搞校庆,小中求大,近中求远,利用校庆这个平台求实效促发展,把单项工作和学校全局联系起来,可以说效果和意义已经超出了校庆本身。
2.勤俭办事,创新求效,是60年校庆的深刻体会。当前学校资金困难,尤其需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次校庆中,我们提倡厉行节约的原则,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寻求社会资助,努力少花钱或不花钱办好事情,在文体活动、展示活动和宣传活动中,我们基本上没有投入,用最少的成本赢得了最大的效益。
3、高密度、多层次的媒体报道,是60年校庆的一大亮点。进入校庆月,仅两周时间,就有16篇(次)的媒体报道,报道的角度从校庆延伸到四大主题活动,再到“老总现象”等特色概念的凝练,形成了我校一种独特的文化力,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创新思路,挖掘内涵,理性策划,科学凝练,找到了我们的特色和舆论宣传结合点。
4、今后打算。校庆虽然结束了,但校庆留下的平台建设刚刚开始,今后要重点打好“三张牌”,延续校庆带来的良好效应。
一是打好校友总会“感情牌”,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完善一桥一家一平台,以情感人、以情聚人、以情求得校友对母校支持。
二是打好论坛“公关牌”,健全组织和制度,完善长效机制,实现公关效应,不断拓宽开放办学之路。
三是打好联盟“服务牌”,要提高我校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2008年11月18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鲁轻院字〔2008〕134号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东省教育厅质量立校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继续全面实施“质量立校”办学方略,巩固学校评建成果,建立和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经学校研究,决定实施山东轻工业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现就“质量工程”的实施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紧密配合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立足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提升教学建设内涵,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以教育部“质量工程”和省教育厅质量立校行动计划的建设目标为重要依据,结合学校“十一五”规划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分步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的教学资源,力争在专业、课程、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成效,促进学校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建设内容
我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遴选部分基础条件较好、有特色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使之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诸方面进一步形成优势和特色,达到或接近省内先进水平,成为代表学校优势的专业。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以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到2010年分期分批建设校级品牌、特色专业12~15个,争取建设省级品牌、特色专业5~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 4个。
2.精品课程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力争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使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立项建设40~50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12~15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规划,建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重点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并鼓励具备条件的其他专业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到2010年,立项建设5~6门左右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争取获得2~3门左右的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4.新教材建设。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有计划地组织编写一批反映学术发展前沿,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内容新、水平高、特色突出的优秀教材。到2010年争取建设10~15部校级优秀教材,3~5部省级优秀教材,8~10部规划教材。
5.教学团队及教学名师建设。为实现我校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创造宽松而严谨的学术环境,建设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协作精神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校将构建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级教学团队。同时,学校鼓励各二级学院自主组建和建设院系级教学团队。至2010年,学校将建成8~10个校级教学团队,争取建成3~4个省级教学团队,力争在国家级教学团队方面有所突破。评选出10~12名校级教学名师,4~5名省级教学名师。同时,采取灵活方式引进活跃在教学与学术前沿的教学大师,切实增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6.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到2010年力争建成6~8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标准,在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全面创新。遴选建设3~5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从中培育出1~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积极申报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8.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学分认定办法,设立并逐年充实“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完善使用办法,提高使用效益。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开放实验室等为基础,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区,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资助优秀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性实验,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每年设立50个左右项目,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争取培育出3~5个以上项目进入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积极申报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计划。
9.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二级学院为基础、校内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加强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建设,继续进行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完善网上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和同行专家评教制度,建立自我约束、良性运行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校、院两级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定期采集制度,逐步建设基于网络运行的、信息共享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既作为学校整体数据资源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又为深化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性的重要依据。
10.优秀教学管理团队建设。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结构,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奖惩机制,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学业考核、教学档案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管理流程,保证各主要教学环节都能按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充实数量,提高素质,整体优化。
四、组织领导与经费保障
1、组织领导。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实施“质量工程”的各项工作。学校各级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学工作、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把提高教育质量、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作为评价和衡量本单位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学院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是学院中心工作、学院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把实施“质量工程”工作与学院的其他各项工作统筹考虑,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成立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制订,以及整体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经费保障。实施意见所需的经费由学校专项支持。按照统一规划、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3、承担项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所承担项目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的思路,确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组织落实项目实施,并保证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成效。
附件:山东轻工业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略)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学校机构设置与干部任职名单
学校领导
姓 名 职 务 任职时间
闫秉科 党委书记 2006--2008
陈嘉川 党委副书记、院长 2006--2008
刘韶华 党委副书记 2006--2008
舒永庆 党委副书记 2006—2008
纪委书记(兼) 2007—2008
秦梦华 副院长 2006—2008
傅东良 副院长 2006—2008
匡维武 副院长 2006—2008
王西奎 副院长 2007—2008
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及干部任职情况
单位 (部门) | 职 务 | 姓 名 | 任职时间 |
学院办公室 | 主 任 | 周有波 | 2006-2008 |
副主任 | 刘永德 | 2006-2007 | |
副主任 | 王玉立 | 2006-2008 | |
副主任 | 吴笑兵 | 2006-2008 | |
副主任 | 刘 洪 | 2008 | |
副主任 | 刘福政 | 2008 | |
党委组织部 党校(2007成立,与组织部 合署办公) | 部 长 | 宿建沛 | 2006-2008 |
副部长、党校 副校长(正处) | 刘传波 | 2007-2008 | |
副处级组织员 | 姜洪雷 | 2006-2008 | |
党委宣传部(统战部) | 部 长 | 于明梓 | 2006-2008 |
副部长 | 车清文 | 2006-2008 | |
副部长 | 薛 军 | 2008 | |
纪监审办公室 | 主 任 | 窦同钦 | 2006-2007 |
主 任 | 吕基强 | 2007-2008 | |
副主任 | 高 鹏 | 20006-2008 | |
副主任 | 卢绪欣 | 2008 | |
正处级纪检员 | 王宏早 | 2006-2007 | |
正处级纪检员 | 侯德祥 | 2007-2008 | |
正处级纪检员 | 高 鹏 | 2008 | |
副处级纪检员 | 张崇真 | 2008 | |
离退休工作处 | 处 长 | 徐广荣 | 2006-2008 |
副处长 | 王道武 | 2006-2008 | |
副处长 | 宫 梁 | 2008 | |
学生处(学工部)
| 处 长 | 杨天梅 | 2006-2008 |
副处长 | 刘传波 | 2006-2007 | |
副处长 | 周韶华 | 2007-2007 | |
副处长 | 于 涛 | 2006-2007 | |
副处长(兼) | 郭建国 | 2006-2008 | |
副处长 | 张召宁 | 2007-2008 | |
副处长 | 宋开宇 | 2008 | |
团委 | 书 记 | 郭建国 | 2006-2008 |
副书记 | 王洪彬 | 2007-2008 | |
保卫部(处) 直属党支部(2007年12月设立) | 部(处)长 | 侯德祥 | 2004-2007 |
部(处)长 | 张建华 | 2007-2008 | |
直属党支部书记 | 尚 明 | 2007-2008 | |
副部(处)长 | 张建华 | 2006-2007 | |
副部(处)长 | 陈军生 | 2006-2008 | |
副部(处)长 | 周生军 | 2008 | |
工会 | 主 席 | 于 健 | 2006-2007 |
主 席 | 杜晓毅 | 2007-2008 | |
妇女工作委员会 | 主 任 | 张庆思 | 2006-2008 |
机关党总支 | 书 记 | 杜晓毅 | 2006-2008 |
人事处 | 处 长 | 任 民 | 2006-2008 |
副处长 | 刘泰东 | 2006-2007 | |
副处长 | 陈栋田 | 2007-2008 | |
副处长 | 高 洁 | 2008 | |
教务处 | 处 长 | 张旭东 | 2006-2007 |
处 长 | 许崇海 | 2007-2008 | |
副处长(兼) | 张庆思 | 2006-2007 | |
副处长 | 察可文 | 2006-2007 | |
副处长 | 杜万祥 | 2006-2008 | |
副处长 | 曲守东 | 2006-2008 | |
副处长 | 于 涛 | 2008 | |
科技处 学科建设办公室 | 处 长 | 李天铎 | 2006-2008 |
副处长 | 汤庆磊 | 2006-2007 | |
副处长 | 朱汇源 | 2006-2006 | |
副处长 | 周东群 | 2007-2008 | |
副处长 | 姜海辉 | 2008 | |
副处长 | 陈洪娟 | 2008 | |
研究生处 学位办公室 | 处 长 | 许崇海 | 2006-2007 |
处 长 | 张旭东 | 2007-2008 | |
副处长 | 于 涛 | 2007-2008 | |
副处长 | 周东群 | 2008 | |
计财处 | 处 长 | 王 权 | 2006-2008 |
副处长 | 刘永健 | 2006-2008 | |
副处长 | 徐秀芬 | 2006-2008 | |
基建处 | 处 长 | 李金池 | 2006-2007 |
处 长 | 刘树明 | 2007-2008 | |
副处长 | 任成林 | 2006-2008 | |
副处长 | 岳恒志 | 2008 | |
后勤管理处 后勤党总支 (2008年设立饮食服务中心,挂靠后勤管理处) | 处 长 | 王鹏生 | 2006-2008 |
书 记 | 冯喜平 | 2006-2008 | |
副处长 | 孙德淑 | 2006-2008 | |
副处长 | 燕起贵 | 2006-2008 | |
副处长 | 王立功 | 2006-2008 | |
饮食服务中心 主任(副处) | 吴洪业 | 2008 | |
国有资产管理处 | 处 长 | 范春生 | 2006-2008 |
副处长 | 王德安 | 2006-2008 | |
学报编辑部 | 主 任 | 刘福祥 | 2006-2007 |
主 任 | 陈国忻 | 2007-2008 | |
图书馆 图书馆党总支 | 馆 长 | 谢凤余 | 2006-2007 |
馆 长 | 刘泰东 | 2007-2008 | |
书 记 | 张学云 | 2006-2007 | |
书 记 | 刘永德 | 2007-2008 | |
副馆长 | 徐坤忠 | 2006-2008 | |
副馆长 | 巩恩贵 | 2006-2008 | |
高等教育研究室 | 主 任 | 吕基强 | 2006-2007 |
主 任 | 张庆思 | 2007-2008 | |
副主任(正处) | 于君瑞 | 2006-2008 | |
副主任 | 张淑增 | 2006-2008 | |
副主任 | 郑玉东 | 2008 | |
副主任 | 校振宇 | 2008 | |
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 | 主任(副处) | 赵忠元 | 2006-2008 |
校友工作办公室 | 副主任 | 吴笑兵 | 2006-2008 |
综合档案室 | 主任(副处) | 李之俊 | 2006-2008 |
法律事务室 (2008年1月设立) | 主任(副处) | 邹文国 | 2008 |
校医院 校医院直属党支部 | 院长兼支部书记 | 李 涛 | 2006-2008 |
评建工作办公室(临时) (2007年12月设立) | 主 任 | 张庆思 | 2007-2008 |
副主任 | 张淑增 | 2008 | |
副主任 | 郑玉东 | 2008 |
学校教学单位机构设置及干部任职情况
单位 (部门) | 职 务 | 姓 名 | 任职时间 |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直属党支部 | 主任兼支部书记 | 耿玉水 | 2006-2008 |
副主任 | 程永林 | 2006-2008 | |
副主任 | 王傲镭 | 2008 | |
副主任 | 郭爱章 | 2008 | |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王仁人 | 2006-2008 |
书 记 | 沈敏德 | 2006-2007 | |
书 记 | 高 进 | 2007-2008 | |
副书记 | 周韶华 | 2006-2007 | |
副书记 | 许有强 | 2007-2008 | |
副院长 | 高 进 | 2006-2007 | |
副院长 | 单东日 | 2006-2008 | |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綦星光 | 2006-2008 |
书 记 | 刘树明 | 2006-2007 | |
书 记 | 张培国 | 2007-2008 | |
副书记 | 王国栋 | 2006-2008 | |
副院长 | 刘星萍 | 2006-2008 | |
副院长 | 邱书波 | 2006-2008 | |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谢益民 | 2006-2007 |
院 长 | 赵传山 | 2007-2008 | |
书 记 | 赵传山 | 2006-2007 | |
书 记 | 张以刚 | 2007-2008 | |
副书记 | 宋开宇 | 2006-2008 | |
副书记 | 王洪彬 | 2008 | |
副院长 | 丁洪杰 | 2006-2008 | |
副院长 | 李彦春 | 2006-2008 | |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刘 波 | 2006-2007 |
院 长 | 葛铃銮 | 2007-2008 | |
书 记 | 葛铃銮 | 2006-2008 | |
副书记 | 张召宁 | 2006-2007 | |
副书记 | 苏 华 | 2007-2008 | |
副院长 | 张建峰 | 2006-2008 | |
副院长 | 杜同爱 | 2006-2008 | |
副院长 | 邹志勇 | 2008 | |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魏 嘉 | 2006-2008 |
书 记 | 许广法 | 2006-2008 | |
副书记 | 李 民 | 2006-2008 | |
副书记 | 车清文 | 2008 | |
副院长 | 张 伟 | 2006-2008 | |
副院长 | 刘木森 | 2006-2008 |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王瑞明 | 2006-2008 |
书 记 | 陆晓滨 | 2006-2007 | |
书 记 | 周韶华 | 2007-2008 | |
副书记 | 尚 明 | 2006-2007 | |
副书记 | 徐少萍 | 2008 | |
副院长 | 邵秀芝 | 2006-2008 | |
副院长 | 朱汇源 | 2006-2008 | |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马万勇 | 2006-2008 |
书 记 | 周立国 | 2006-2007 | |
书 记 | 张志业 | 2007-2008 | |
副书记 | 薛 军 | 2006-2008 | |
副书记 | 邓金杰 | 2008 | |
副院长 | 张志业 | 2006-2007 | |
副院长 | 段洪东 | 2006-2008 | |
副院长 | 马 烽 | 2008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姚金水 | 2006-2008 |
书 记 | 张培国 | 2006-2007 | |
书 记 | 沈建兴 | 2007-2008 | |
副书记 | 沈建兴 | 2006-2007 | |
副书记 | 毕方智 | 2008 | |
副院长 | 王介峰 | 2006-2008 | |
副院长 | 陈玉清 | 2006-2008 |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刘 郁 | 2006-2008 |
书 记 | 王连增 | 2006-2008 | |
副书记 | 刘洪明 | 2006-2008 | |
副书记 | 翟延富 | 2006-2008 | |
副院长(兼) | 耿玉水 | 2006-2008 | |
副院长 | 董祥军 | 2008 | |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陶传平 | 2006-2008 |
书 记 | 张以刚 | 2006-2007 | |
书 记 | 王永国 | 2007-2008 | |
副书记 | 邹文国 | 2006-2008 | |
副书记 | 李 民 | 2008 | |
副院长 | 韩明暖 | 2006-2008 | |
副院长 | 宋家起 | 2006-2008 | |
副院长 | 王先山 | 2008 | |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陈 英 | 2006-2007 |
院 长 | 齐永钦 | 2007-2008 | |
书 记 | 齐永钦 | 2006-2008 | |
副书记 | 高 洁 | 2006-2008 | |
副书记 | 孙卫东 | 2008 | |
副院长 | 杨 辉 | 2006-2008 | |
副院长 | 陈国兴 | 2006-2008 | |
副院长 | 郑 众 | 2006-2008 | |
数理学院 数理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王 朋 | 2006-2007 |
院 长 | 察可文 | 2007-2008 | |
书 记 | 王永国 | 2006-2007 | |
书 记 | 汤庆磊 | 2007-2008 | |
副书记 | 邓金杰 | 2006-2008 | |
副书记 | 宋学远 | 2008 | |
副院长 | 陈国忻 | 2006-2007 | |
副院长 | 李汝修 | 2006-2008 | |
体育教学部 体育教学部直属党支部 | 主 任 | 王培林 | 2006-2007 |
主 任 | 王春诗 | 2007-2008 | |
书 记 | 王春诗 | 2006-2007 | |
副书记 | 乔乃清 | 2008 | |
副主任 | 刘建敏 | 2006-2008 | |
副主任 | 王学先 | 2008 | |
成人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 | 院 长 | 葛秀村 | 2006-2008 |
书 记 | 王道信 | 2006-2007 | |
书 记 | 李金池 | 2007-2008 | |
副院长 | 乔乃清 | 2006-2007 | |
副院长 | 校振宇 | 2006-2008 | |
副院长 | 韩朋利 | 2008 | |
金融职业学院 金融职业学院党总支 | 院 长 | 唐宴春 | 2006-2008 |
书 记 | 范福生 | 2006-2008 | |
副书记 | 陈德强 | 2006-2008 | |
副院长 | 李继清 | 2006-2008 | |
副院长 | 彭 捷 | 2006-2008 | |
副院长 | 胡安洪 | 2008 | |
副院长 | 田清正 | 2008 |
学校实验室设置及负责人一览表
教学单位 |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实验室 主任 |
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高进) | 1 | 工程图学实验室 | 张玉伟 |
2 | 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 | 万金领 | |
3 | 机械设计及理论实验室 | 薛云娜 | |
4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 | 单东日 | |
5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 | 孙志平 | |
6 | 工业设计实验室 | 朱泽平 | |
7 | 工程力学实验室 | 魏高峰 | |
8 |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室 | 杨芳 | |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主任:刘星萍) | 1 | 电气工程实验室 | 樊育 |
2 | 自动化实验室 | 郑新志 | |
3 |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 | 王士军 | |
4 | 通信工程实验室 | 李军 |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 教学中心(主任:刘郁) | 1 |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 | 翟延富 |
化学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段洪东) | 1 |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杜登学 |
2 | 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室 | 马烽 | |
3 |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 | 周国伟 | |
4 | 制药与药物制剂专业实验室 | 马毅 | |
5 | 化学专业实验室 | 崔月芝 | |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主任:丁洪杰) | 1 | 制浆造纸工程实验室 | 李昭成 |
2 | 皮革工程实验室 | 王平义 | |
3 |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 李书平 | |
4 | 化工原理实验室 | 卢燕 | |
5 | 印刷工程实验室 | 褚夫强 | |
6 | 林产化工实验室 | 薛菁雯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主任:王介峰) | 1 | 材料科学专业基础实验室 | 许凤秀 |
2 | 陶瓷工艺综合实验室 | 杜毅 | |
3 | 玻璃工艺综合实验室 | 张梅梅 | |
4 |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室 | 陈寿花 | |
5 |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室 | 张川江 | |
6 | 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 | 刘金华 | |
7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 | 刘建安 |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主任:邵秀芝) | 1 | 生物化学实验室 | 刘天明 |
2 | 微生物学实验室 | 刘天明 | |
3 | 生物技术实验室 | 毛得奖 | |
4 | 食品工程实验室 | 董贝磊 | |
5 | 食品分析实验室 | 董贝磊 | |
6 | 生物工程实验室 | 李敬龙 | |
7 | 生物分析与检测实验室 | 李敬龙 | |
8 | 食品安全实验室 | 刘秀河 | |
艺术设计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刘木森) | 1 | 公共实验室 | 郁有西 |
2 | 工业设计实验室 | 李西运 | |
3 | 服装实验室 | 杨永庆 | |
4 | 摄影实验室 | 孙万灵 | |
5 | 数字传媒实验室 | 陈新梅 | |
6 | 视觉传达实验室 | 李慧媛 | |
7 | 公共艺术实验室 | 刘芳 | |
经济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主任:杜同爱) | 1 | 经济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 杜同爱 |
数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主任:王朋) | 1 | 物理实验中心 | 牛爱芹 |
2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 | 刘玉波 | |
3 | 计算中心 | 张晓亮 | |
4 | 大学生创新中心 | 谢波 | |
外国语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主任:杨辉) | 1 | 听说实验室 | 孙博 |
2 | 自主学习实验室 | 彭莉 | |
3 | 英语(日语)教学实验室 | 郑众 | |
政法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主任:韩明暖) | 1 | 法学模拟法庭 | 姜文明 |
2 | 广告设计实验室 | 张青 | |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程永林) | 1 | 计算中心 | 李爱民 |
2 | 电教中心 | 刘保红 |
各类委员会、领导小组名单
2006年各类委员会、领导小组名单
新校区建设办公室
主 任:匡维武
副主任:李金池 杨天梅 王 权 1月16日
校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韶华
成 员:沈敏德等22人 3月15日
“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闫秉科
副组长:陈嘉川 舒永庆 傅东良 张 宁 匡维武
成 员:周有波等25人
办公室设在保卫处,主任:周有波(兼)副主任:侯德祥等3人 3月28日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主 任:窦同钦(纪委副书记、纪监审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邹文国(政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委 员:王宏早等5人 5月11日
2003-2007届学术委员会
主 任:陈嘉川
副主任:秦梦华
委 员:许崇海等6人
秘书长:李天铎(兼) 6月12日
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闫秉科
副组长:张 宁
成 员:窦同钦等11人
办公室主任:窦同钦(兼) 6月25日
过期财务和文书档案销毁鉴定小组
组 长:陈嘉川
副组长:刘韶华 傅东良 张 宁
组 员:窦同钦等7人 6月26日
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主 席:陈嘉川(教授)
副主席:秦梦华(教授)
委 员:马万勇等19人
办公室设在研究生处,主任:许崇海 秘书:鲁 南 安蕾蕾 7月13日
公寓管理委员会
主 任:舒永庆 付东良
成 员:杨天梅等21人
办公室设在公寓管理科,主任:孙卫东 副主任:崔新惠 10月13日
爱国卫生委员会
主 任:傅东良
副主任:周有波 于 健 于明梓 杨天梅 李 涛 王鹏生
委 员:徐广荣等28人
办公室设在校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燕起贵 12月1日
人才、人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闫秉科 陈嘉川
副组长:刘韶华 秦梦华 傅东良 匡维武
成 员:宿建沛等9人
办公室设在人事处,主任:任 民(兼) 12月28日
财经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嘉川
副组长:傅东良
成 员:闫秉科等8人
办公室设在计财处,主任:王 权(兼) 12月28日
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秦梦华
成 员:李天铎等9人
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主任:张旭东(兼) 12月28日
科技(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嘉川
副组长:秦梦华
成 员:张旭东等7人
办公室设在科技处,主任:李天铎(兼) 12月28日
后勤(基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匡维武
成 员:窦同钦等7人
办公室设在后勤处,主任:王鹏生(兼) 12月28日
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舒永庆
副组长:秦梦华
成 员:张旭东等8人
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办公室主任:杨天梅(兼) 12月28日
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闫秉科
副组长:陈嘉川 张 宁
成 员:周有波等24人
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主任:周有波(兼) 12月28日
2007年各类委员会、领导小组名单
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陈嘉川
副主任委员:秦梦华
委 员:马万勇等19人
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主任:张旭东(兼) 1月24日
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主 席:陈嘉川(教授)
副主席:秦梦华(教授)王西奎(教授)
委 员:马万勇等20人
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研究生处 3月15日
物业监管委员会
主 任:匡维武
成 员:王鹏生等11人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任:孙德淑 4月3日
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
组 长:匡维武
副组长:周有波 侯德祥
成 员:杨天梅 郭建国 张建华 李恒三
办公室设在保卫处,主任:侯德祥 副主任:张建华 成 员:李恒三4月4日
党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闫秉科
成 员:陈嘉川 刘韶华 舒永庆 秦梦华 傅东良 匡维武 王西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组织部),主任:宿建沛 4月25日
《奋斗的历程》编纂委员会
主 任:闫秉科 陈嘉川
副主任:刘韶华 舒永庆 秦梦华 傅东良 匡维武 王西奎
委 员:周友波等10人
编写组,组长:刘韶华(兼) 副组长:姜洪雷 李之俊(兼) 5月9日
山东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陈克复
副主任委员:陈嘉川
委 员:秦梦华等11人
秘 书:刘 玉 5月10日
分房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匡维武
副组长:舒永庆
成 员:于健等10人
办公室设在后勤管理处,主任:王鹏生(兼) 6月7日
体育工作委员会
主 任:秦梦华
副主任:王培林 周有波 张旭东 杨天梅 于 健
委 员:于明梓等20人
办公室设在体育教学部。主任:王培林(兼) 秘书:王学先 8月23日
学风建设指导委员会
组 长:陈嘉川
副组长:舒永庆 秦梦华
成 员:张旭东等16人
爱国卫生委员会
主 任:匡维武
副主任:周有波 于 健 于明梓 杨天梅 李 涛 王鹏生
委 员:徐广荣等26人
办公室设在校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立功 副主任:刘茂山 9月12日
2008年各类委员会、领导小组名单
档案管理委员会
主 任:陈嘉川
副主任:刘韶华
委 员:李之俊等12人
办公室设在综合档案室,主任:李之俊(兼) 1月14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主 任:闫秉科
副主任:陈嘉川 刘韶华 舒永庆 秦梦华 傅东良 匡维武 王西奎
委 员:张建华等41人
办公室设在保卫处,主任:周有波(兼) 副主任:张建华 杨天梅 冯喜平(兼)
1月18日
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嘉川
副组长:刘韶华 傅东良
成 员:王玉立等12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王玉立 副主任:吴笑兵 4月24日
制浆造纸国家工程实验室申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嘉川
副组长:王西奎
成 员:李天铎 任 民 王 权 赵传山 谢益民
办公室主任:刘 玉 5月14日
节约型校园建设督查小组
组 长:窦同钦
副组长:侯德祥 吴笑兵
成 员:王立功等7人 5月28日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闫秉科
副组长:陈嘉川 舒永庆 匡维武
组 员:周有波等12人 6月18日
体育工作委员会
主 任:秦梦华
副主任:王春诗 周有波 许崇海 杨天梅 杜晓毅
委 员:于明梓等21人
办公室设在体育教学部,主任:王学先(兼) 6月26日
第二届妇女委员会
主 任:张庆思
委 员:马桂芳等7人 7月2日
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主 任:陈克复
副主任:陈嘉川
委 员:秦梦华等11人
秘 书:刘 玉 7月13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
主 任:陈嘉川
副主任:秦梦华 王西奎
委 员:陈国忻等20人 9月2日
第三届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陈嘉川
副主任委员:秦梦华、王西奎
委 员:王瑞明等20人
秘书长:李天铎(兼)
秘 书:姜海辉 10月6日
图书馆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陈嘉川
副主任委员:秦梦华 王西奎
委 员:刘泰东等21人
秘 书:刘泰东(兼) 10月15日
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嘉川
副组长:傅东良 匡维武
成 员:刘树明等8人
秘 书:卢绪欣(兼) 高 鹏(兼) 11月5日
公寓管理委员会
主 任:舒永庆 匡维武
成 员:王鹏生等21人
办公室设在公寓管理科,主任:张召宁 副主任:欧阳志周 11月10日
综合治理委员会南院分会
主 任:匡维武
副主任:张建华 王鹏生
成 员:陈军生等8人
办公室设在保卫处,主任:王广忠 11月19日
学风建设指导委员会
组 长:陈嘉川
副组长:舒永庆 秦梦华
成 员:于明梓等17人 11月27日
更名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闫秉科 陈嘉川
副组长:秦梦华
成 员:刘韶华 舒永庆 傅东良 匡维武 王西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秦梦华(兼)
常务副主任:周有波
副 主 任:李天铎 于明梓 刘泰东 12月24日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嘉川
副组长:舒永庆 秦梦华
成 员:杨天梅等22人 12月25日
房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匡维武
成 员:王鹏生等7人
办公室设在后勤管理处,主任:孙德淑,副主任:张云昌 12月26日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陈嘉川
副组长:舒永庆 秦梦华 傅东良 匡维武
成 员:许崇海等14人 12月31日
各类表彰、奖励名单
2006-2008年校内各类表彰与奖励
2006年校内各类表彰与奖励
1、2006年度先进教育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先进教育集体
学校办公室 新校区建设办公室 学生处/学工部 团 委 图书馆
机械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优秀教师
王仁人 朱泽平 孙志平 许有强 张新荣 孙 涛 林茂海 李书平 邵 丰 王正顺 贾继花 苏 卫 赵秀丽 吕在利 杨永庆 王瑞明 宋俊梅 王 燕 周广田 刘 伟 李月娥 谭学杰 刘素文 来启辉 任晓强 张以刚 刘德军 韩 巍 姜文明 张 青 辛运国 李书仓 李 显 曾绍琼 王 朋 郭 环华玉爱 牛爱芹 尹建业 徐 鑫
优秀教育工作者
周有波 刘传禹 刘福政 宿建沛 周玮玲 宫 梁 杨天梅 王洪彬 任 民 任经照 闫 东 姜海辉 吴洪业 骆行逵 郑学樵 吴航洲 邢元荣 刘 锋 刘 慧 柳 颖 徐立峰 张 冰 李红阳 张印贞 李 艳 邹玉妮 徐 忠 张逢慧
2、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三届师德标兵及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第三届师德标兵
刘素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牛爱芹(数理学院) 刘 耘(化学工程学院)
朱泽平(机械工程学院)刘建敏(体育教学部)苗延林(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孙 涛(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张 青(政法学院)
第三届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政法学院)(HENGFAXUEYUAN“
3、2006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学 院
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 赵传山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高分子物理 姚金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梁忠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工艺学 王瑞明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 牛爱芹 数理学院
线性代数 李汝修 数理学院
产品设计模型 朱泽平 机械工程学院
大学英语 杨 辉 外国语学院
装帧设计 李慧媛 艺术设计学院
室内设计 王东辉 艺术设计学院
4、校级第三届“青年教学优秀奖”获奖教师(按姓氏笔划排序)
毛得奖 刘金海 邢殿香 吴雪莲 张 青 张 晖 张亚伟 李明辉 杨茂友 林茂海 | 食品与生物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数理学院 轻化学院 | 副教授 讲 师 讲 师 讲 师 讲 师 讲 师 助 教 助 教 讲 师 讲 师 |
5、2006年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名称 类别 负责人 学 院
轻化工程 品牌 陈嘉川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 特色 王瑞明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特色 刘素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 特色 段洪东 化学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 特色 魏 嘉 艺术设计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特色 王仁人 机械工程学院
自动化 特色 张维海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6、2005/2006学年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获奖单位
综合奖一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综合奖二等奖
机械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
控制工程学院 政法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综合奖三等奖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教学档案单项奖
化学工程学院
考试工作单项奖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教学秩序单项奖
化学工程学院
学籍管理单项奖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理论课教学单项奖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毕业环节单项奖
化学工程学院
课程建设单项奖
机械工程学院
7、2006年校级教学成果奖名单
一等奖:
省级试点课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杜登学邱光正 刘 耘 王 锦 赵 超
二等奖:
省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探索
马万勇 杜登学 张志良 高 健 周 磊
三等奖:
食品专业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邵秀芝 董贝磊 于功名
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牛爱芹 刘玉波 卢 军 冷建材 高兴国
创新设计与制作综合实验方法研究 王 毅 陈照强 宋雪丽 范维华 沈敏德
8、2006年优秀教案(讲稿)及获奖教师名单
机械学院:理论力学 魏高峰;机械设计基础 沈学会;工程制图 付秀琢
信控学院:仪表自动化 张培荣;数字电子技术与数字逻辑 王朝霞;电工学
孙明灿
轻化学院: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 王正顺;印刷色彩学 林茂海
经管学院:计量经济学 苏卫东;消费经济学 荣 梅
艺术学院:图形设计 王 巍;艺术概论 郑 艳;室内设计 姜立善
食工学院:生物工业下游技术 刘同军;生物药物工程 韩 宁;食品营养与安全:刘先华 王存芳
化工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周 磊;有机化学 赵 超;无机及分析化学 王凤艳
材料学院:材料化学 刘素文;材料测试技术 张川江
信息学院:数据库原理 姜 合
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宫厚英;文学修养 宋 彦
外语学院:大学英语 张艳辉;高级英语 刘淑君;基础日语 曹 阳
数理学院:高等数学 李胜正;物理学 杨茂友;线性代数 董素媛
体育教学部:篮球专项课 梁 耀;健美操专项课 苏海燕
教育技术中心:C语言 徐 鑫;C语言 张 洁
9、2005/2006学年学校“优秀政治辅导员”
杨 旭 邵 丰 韩晨红 董成稳 孙 艳 刘莉莉 徐少萍 侯家刚 许有强 刘 征 田中建 齐 艳 穆洪军 何 熹
10、2005/2006学年学校“模范班主任”
韩 巍 张文斗 亢 蓉 刘贤峰 赵红梅 李月娥 洪 静 苏 华 吕思泓 吴笑兵 尚 明 闫 勇 毕方智 陈照强 王 玲 苑学芹 刘洪明 万金存 高 洁 邓金杰 刘秀敏
11、200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表彰的单位和个人
省级优秀组织单位
山东轻工业学院
省级优秀服务团队
经管学院赴天桥区新农村政策宣讲服务团、轻化学院赴长清东王小学义务支教队、食工学院“同享阳光,共建和谐”大学生支教团、信息学院“绿色网络在行动”社会实践队、外国语学院“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服务团、材料学院“新农村政策进十村百家”宣讲团。
省级优秀指导教师
万金存 杨 旭 欧阳志周 闫 勇 邵 丰 董成稳 田中建
省级优秀学生
王树立 贾 伟 姚常乐 张保松 张 勇 秦正宇 杜天君 蔡振国 刘升来 李 灿 栾建业 徐 宁 桂永娟 李雅文 耿 莹 马金广
12、2006年度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化学工程学院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金融职业学院
13、2006年先进工会集体、优秀工会干部和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名单
先进工会集体名单
图书馆、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优秀工会干部名单
姜洪雷 徐坤忠 王丽佳 宫 涛 张梅梅 赵红梅
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名单
赵学芳 吕 军 刘永德 刘传禹 宋作臣 山显光 胡文泉 李小华 陈虹夜 岳恒志 王 丹 曲守东 鞠洪荣 陈洪娟 李 华 李明辉 宋雪丽 栾秀梅 曹 芳 赵红梅 孙 涛 韩晨红 张迎春 李志军 李书平 杨桂花 张文斗 卢 燕 张德良 马永强 孙 艳 贺 宁 杨永庆 李西运 郝连英 田中建 曲静然 徐少萍 王兰芝 孙永君 于功明 李 鹏 马 毅 田 燕 吴 月 李月娥 范景诚 赵 萍 来启辉 韩 巍 鲍芳修 胡令启 耿光连 房海燕 王新刚 潘 岩 徐 辉 侯晓丽 金 凯 荆 燕 孙一凤 邵光庆 孙 博 潘 玲 窦方军 卢 军 赵 晶 贾瑞祥 祝洪杰 刘建敏 尹建业 刘秀敏 蒋国利 王登水 高 岩 李 丽 高峰(女)周新民 高 峰 黄玉青 崔东敏 王新建 黄凤毅 解艳茹 任朝霞 王 霞 于 琳 郭 强 王 琳
14、2006年搬迁工作先进个人
王更新 李明辉 邵 丰 李书平 李爱民 席素梅 吕 顺 杜登学 何 熹 闫 勇 侯家刚 毕方智 王国栋 欧阳志周宋学远 吕立红 刘贤峰 赵红梅
穆洪军 牛爱芹 巩恩贵 穆长春 李 明 刘传波 时孝强 杜万祥 周有波
王鹏生 燕起贵 吴洪业 祝 奇 徐 辉 侯晓丽
15、2006年档案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先进集体
学校办公室 人事处 研究生处 化学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先进个人
邵晓薇 王 辉 周玮玲 宋 丽 栾秀梅 席咏霓 潘 玲
16、2006年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办公室 学生处 图书馆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政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金融职业学院
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
刘永德 张建华 孙卫东 穆长春 姜学兵 张军玺 崔新惠 刘 慧 孙 锐 王更新 王明禄 刘星萍 韩晨红 李书平 李昭成 李树爱 崔 灏 马桂芳郁有西 尚 明 李胜华 薛 军 王诗兵 范景诚 侯家刚 刘洪明 万金存邹文国 房海燕 欧阳志周彭 莉 邓金杰 潘 玲 徐 忠 张逢慧 刘秀敏李继清 牛宝春
17、2006年度资产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实验室)、先进个人名单
资产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数理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资产管理工作先进实验室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材料成型与控制实验室
电气工程实验室 生物化学实验室 制药与药物制剂实验室 高分子实验室
计算中心 语言实验中心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
资产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李志军 栾秀梅 刘玉波 刘建安 李树爱 王国栋 赵红梅 吴 月 董小雷任晓强 柳 晶 郁有西 徐 忠 徐 艾
18、2006年度“校园十佳学生”
政法学院 公管03-3班 张式佳 化工学院 制药03-2班 宋 玥
信控学院 通信03-1班 赵 政 轻化学院 轻化03-2班 王 赛
食工学院 生工04-2班 牟 琳 信控学院 自动化03-1班 臧增辉
艺术设计学院环艺03-1班 崔 彬 材料学院 材工03-2班 刘玲君
外国语学院 英语03-3班 姜 玮 数理学院 信计03-3班 郑维海
2007年校内各类表彰与奖励
1、山东轻工业学院2006/2007学年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奖励名单
综合奖
一等奖: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等奖:数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政法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三等奖: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单项奖
教学档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学秩序:机械工程学院
考试工作:数理学院
学籍管理: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理论课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课教学:数理学院
毕业环节:机械工程学院
课程建设: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实验室建设: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教学研究与改革:政法学院
2、2006-2007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名单
先进党总支名单
离退休人员党总支 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
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 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 图书馆党总支 政法学院党总支
先进党支部名单
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党支部 金融职业学院第一党支部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学生党支部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教工党支部 化学工程学院教工基础课部党支部 团委学生处党支部
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后勤管理处饮食服务中心党支部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政法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教工党支部
优秀共产党员名单
机械学院党总支
孙志平 宋雪丽 魏高峰 王 玲 吉兴香 解立洋 张荣波 高立营 于升平张金明 李松蔚 徐海鹏 刘京辉
信控学院党总支
张培荣 孙 涛 韩晨红 盛 莉 李庆华 薛 皎 张顺永 宋建勋 王雪莲
李佳佳 王 平 王 阳 伊敬敬 张 超 邓志平
轻化学院党总支
刘 玉 李传圣 李书平 王 晨 靳丽强 亢 蓉 程富胜 程明武 杜天君 方 舒 付清江 李延灏 穆永生 倪哲 秦正宇 王增建 王 震 赵 强
经管学院党总支
张德良 贾继花 荣 梅 李传军 左殿升 刘莉莉 隋一南 张晓凤 叶 勇 李清华 杜来香 王 兵 张 璐 韩艳艳 赵培淇 郑吉春 贺之杲 侯晓静 张保松 江 贝 宋 倩 李海燕 宋 芊 宋明亮 刘 威 孔 洁 姜 安 高配山 井寅虎
设计学院党总支
孟光伟 马桂芳 苑学芹 夏洪波 李西运 贾悦培 李雅文 王玉振 田成光 贾 博 房 妍 陈 健 马 锐 江克营 白 月 徐真真 韩 馨
食工学院党总支
于同立 马美范 王瑞明 毛得奖 刘庆军 崔 灏 王 乐 王 秀 王志群 刘彦峰 刘曼曼 刘维豪 李鲁华 李 蒙 柳 颖 侯智慧 党明明 阎添乐 蔡振国
化工学院党总支
安 建 刘 伟 李 艳 杜登学 刘 耘 王俊楠 方惠娟 尹 旷 张松松姜 鑫 李丹阳 赵洪刚 乔文婷 蒋姝慧 李 飞 于言鹏
材料学院党总支
来启辉 杜 毅 侯加刚 孙 宁 初 娟 杜元伟 赵洪石 刘伟东 韩珊珊宋文远 张政涛 姜 倩
信息学院党总支
翟延富 董祥军 刘 征 席素梅 孟范静 李义峰 孔祥翠 吴俊丽 尚世菊 万志红 许丽丽
政法学院党总支
陶传平 刘德军 仲崇建 姜文明 张 青 赵 芃 王 欣 张承祚 耿 莹秦崇瑞 徐 豪 赵 喆 沙丹丹 张维娜 梁勋进 张皓明 韩 丹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
齐永钦 王国栋 杨 明 张淑莲 翟慧晶 宋桂荣 高 田 安振艳 朱 敏
王 飞
数理学院党总支
朱海静 赵 晶 谢 波 杨茂友 吕丽红 李丽丽 薛 扬 宗晓丽
机关党总支
刘传禹 陈嘉军 刘庆水 郭文政 刘传波 宫 梁 窦同钦 高 鹏 梁震鲁单洪雪 严 可 张庆思 郑玉东 王 辉 蒋晓杰 董成稳 闫 东 张华勇 张旭东 艾 青 李 强 李伟东 孙桂珍
图书馆党总支
付来旭 高 峰(男) 牟 静 王玲玲 张学云
离退休人员党总支
付子元 柳逢培 刘相诚 常光永 王其杰 刘茂盛 张骏懋 刘庆和 石崑岌李庆友 王宝淇 张钅监 张铁城 孙金台 王世泰 刘瑞芹 于桂芝 马文泉戴干浩 邱光正 魏 荃 张建政 吴玉田
后勤党总支
骆行逵 祝 奇 张云昌 蒋国利
成教学院直属党支部
刘秀敏 李金池
体育部直属党支部
单玉涛 尹建业 刘建敏
校医院直属党支部
侯晓丽 张 克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直属党支部
潘 岩 刘传茂 刘 慧
保卫部直属党支部
张 军 胡文泉 张金东
金融职业学院分党委
唐宴春 王雅玲 胡安洪 周 峰 杨付红 刘长才 汪运栋 赵 文 刘增生 于 琳 王新建 姜茂永 彭 捷 陈德强 李 超 黄风毅 任朝霞 张卫东 王 柏 高元恕 董连宝 张世荣 张 峰 孙燕燕
优秀党务工作者名单
杨天梅 宿建沛 徐广荣 孙德贞 沈敏德 葛铃銮 李 涛 杜晓毅 周有波 许广法 周立国 刘洪明 邵 丰 韩 巍 徐少萍 范福生
3、2007年度先进教育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先进集体
评建工作办公室 学生处/学工部 党委组织部 学校办公室 教务处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优秀教师
王仁人 王 毅 张玉伟 付振岭 张培荣 张新荣 韩金梅 褚夫强 杨桂花 郭 强 贾继花 苏卫东 夏洪波 杨永庆 王瑞明 宋俊梅 周广田 王 燕 马万勇 马 毅 崔月芝 吕海亮 孙 宁 来启辉 王晓柱 任晓强 刘德军 张承祚 李 显 荆 燕 李书仓 华玉爱 牛爱芹 尹建业 周宝华 王新刚 张庆思 赵 菁
优秀教育工作者
周有波 王奎虎 周玮玲 杨天梅 熊开峰 王 辉 闫 东 李红霞 高文红 刘树明 张敬佐 穆长春 王少华 江 新 李 斌 赵学敏 徐立峰 李传圣 张 冰 李红阳 张印贞 李 艳 房海燕 王国栋 盛玉凤 吕思泓 路 萍 郑学樵 郑兆生
4、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评建工作先进集体
教务处 人事处 学生处/团委 学院办公室 国有资产管理处 后勤管理处 图书馆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政法学院 数理学院
评建工作先进个人
万金领 孙志平 史岩彬 宫 涛 李明辉 魏高峰 杨 芳 王明禄 郑 枫 李春玲 栾秀梅 刘 茵 张绍磊 荆光照 刘正才 徐立峰 李 军 刘贤峰 张凯丽 郑新志 张 莉 孙 涛 张绪光 张迎春 张新荣 刘星萍 杨桂花 祝德义 陈 侠 张 旋 王建成 王 庆 邵 丰 王慧丽 李宗全 王 晨 李效周 李书平 李志军 董维芳 李荣刚 田 磊 贺 宁 孟庆涛 李永平 黄文均 刘海鹰 于艳红 武 静 马永强 邱道义 李兆智 刘莉莉 郭 强 李树爱 张 冰 李 远 李红阳 李西运 刘 芳 马海英 徐长青 李 骏 邓 琛 郑 艳 田中建 刘木森 夏洪波 谷 林 张印贞 周广田 邵秀芝 徐少萍 郭利美 刘新利 王 燕 毛得奖 郝鲁江 李胜华 崔 波 闫 勇 李丕武 苗延林 冯紫慧 张志业 马 毅 李 艳 刘 耘 齐承刚 李月娥 吕海亮 李俊英 刘 彧 崔月芝 赵 超 王诗兵 田 燕 吴 月 杜登学 周国伟 史玉兰 来启辉 王美婷 刘金海 孙 宁 刘金华 张 献 刘素文 何东新 刘洪明 邹玉妮 翟延富 鹿文鹏 王晓柱 任晓强 贾瑞祥 姜 合 刘德军 蔡丽华 陶传平 韩明暖 王先山 房海燕 韩 巍 张承祚 董以红 张成林 宋 彦 姜文明 林玉海 张 青 张丽红 齐永钦 杨 辉 陈国兴 齐 艳 彭 莉 李 冰 李建军 赵继辉 高 强 辛运国 宋礼慧 陈 姗 刘淑君 邵光庆 曾绍琼 王 朋 王永国 李汝修 盛玉凤 吕丽红 王 强 李胜正 郭 环 华玉爱 窦方军 曹 钢 牛爱芹 刘玉波 刘建敏 单玉涛 刘 翔 王学先 王培林 李 平 吕思泓 徐 忠 郑玉东 刘俊霞 韩朋利 刘 青 李爱民 张 洁 杨清波 周宝华 郭爱章 姜 燕 徐 鑫 周有波 刘永德 王玉立 吴笑兵 刘传禹 邵晓薇 刘庆水 姜洪雷 梁秀花 赵立爱 窦同钦 宫 梁 刘长生 左殿升 杜 霞 张召宁 山显光 严 可 张 猛 张 军 王广忠 李 明 孟相林 张庆思 刘泰东 王 辉 曲守东 杜万祥 程 云 闫 东 董成稳 蒋晓杰 山贵昌 李红霞 汤庆磊 张志良 许崇海 刘永健 王春娟 张文晶 代建周 吴 鑫 时孝强 王鹏生 李 芃 高兴民 倪 闻 路 萍 米双义 刘茂山 潘相君 刘延利 张云昌 吴航洲 王有振 徐坤忠 巩恩贵 穆长春 王海燕 江 新 高峰(女)田文利魏 连 刘 锋 李之俊 姜学兵 柳 颖 李 磊 张淑增 邢存章 武卫国 刘传茂 张 鑑 邱光正 魏 筌 张志勤 许怀宇 常易康 尹卓荣 于衍宏
5、第二届教学标兵
赵 超 王 毅 李 显 蔡丽华 华玉爱 褚夫强 王先山 马 毅 李彦春 曾绍琼
6、2007年教学名师
马万勇 王 朋 朱泽平 刘素文(HENGFAXUEYUAN“
7、2006/2007学年“优秀政治辅导员”
田中建 吕丽红 闫 勇 邱道义 李兆智 何 熹 张文斗 侯连涛 安 建 万金存 毕方智 王更新 张承祚 欧阳志周
8、2006/2007学年“模范班主任”名单
张承祚 吴书光 窦方军 齐 艳 王藤飞 崔 灏 李效周 艾洪庆 王 磊 马 根 乔乃清 邵 丰 吉兴香 李学林 张文郁 李 鹏 刘 征 孙 艳 郭 强 刘莉莉 孙 宁 赵 萍
9、2007年课外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政法学院
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
董维芳 秦大伟 张 献 王 峰 李 军 苏卫东 吕海亮 沈建兴 徐舒映 张文斗 李月娥 毕方智 刘贤峰 韩 巍
10、2007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先进集体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先进个人
安 建 蒋文强 赵 萍 王更新 李敬龙 张 伟 韩 巍 刘 征 穆洪军 齐 艳 田中建 刘同兰
11、2007年度档案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先进集体
学校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人事处 教务处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先进个人
邵晓薇 熊开峰 安蕾蕾 刘 洪 栾秀梅 孙桂珍 张志业 宋 丽
12、2007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办公室 团委 学生处 计财处 图书馆 化学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外国语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周有波 吕 军 刘长生 陈 波 李 磊 燕起贵 穆长春 赵学敏 曹 芳 邹玉妮 刘 征 张文斗 王平义 孙 艳 李树爱 马桂芳 郁有西 闫 勇 李胜华 王诗兵 李月娥 范景诚 毕方智 赵红梅 韩晨红 徐 艾 韩 巍 彭 莉 邓金杰 盛玉凤 徐 忠 张逢慧 何 熹 唐宴春 田清正 刘 慧 高文红 欧阳志周
13、2007年五好文明家庭
院直一
刘传禹
院直三
高文红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孙友昌 李传圣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张 丽
化学工程学院
马 毅 李 艳
艺术设计学院
刘 芳
政法学院
姜文明 乔丽荣
外国语学院
曾绍琼 李建军
数理学院
窦方军
现代教育中心
陈业红
后勤管理处
胡艳华
图书馆
赵晓红
校医院
门振华
14、校级精品课程名单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学院
1 制浆原理与工程 韩金梅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制革化学与工艺学 李彦春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察可文 数理学院
4 产品设计 魏嘉 艺术设计学院
5 工程材料 高进 机械工程学院
6 数据库应用及开发 耿玉水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陶传平 政法学院
8 工程力学 魏高峰 机械工程学院
9 植物纤维化学 谢益民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10 电工学 张莉 电子与信息控制工程学院
11 电子技术基础 张迎春 电子与信息控制工程学院
15、第二届多媒体课件比赛结果
一等奖: 沈学会 机械设计基础
曹 刚 大学物理
二等奖: 刘 曼 大学物理(第五版)
刘在娥等 模拟电子技术
孔令云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三等奖: 刘燕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郑 枫 产品设计模型
李国丽 化工原理(下)
曲玉辉 结构化学
来启辉 材料力学
16、2007年度“校园十佳学生”获得者
信管04级1班 江 贝 公管04级2班 耿 莹
英语04级2班 王珍珍 装潢04级2班 赵字一
生工05级3班 蔡振国 食品04级1班 李海方
轻化04级1班 秦正宇 机械04级1班 解立洋
应化05级3班 毕 玮 自动化04级1班周吉林
2008年校内各类表彰与奖励
1、2008年度先进教育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先进教育集体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处(学工部)/团委、离退休工作处、党委组织部、计财处
优秀教师
朱泽平 史岩彬 张绍磊 孙 涛 孙宝江 赵传山 亢 蓉 褚夫强 李书平 刘 玉 左殿升 苏卫东 魏 嘉 李西运 孟光伟 王瑞明 周广田 王 燕 秦大伟 高 健 戴肖南 来启辉 马景云 成金勇 杨 旭 宋 彦 邱焕玲 山显光 李建军李书仓 察可文 吕丽红 窦方军 李胜正 夏秀荣 宋博文 李爱民 潘 岩
优秀教育工作者
宿建沛 徐广荣 王 权 杨天梅 邵晓薇 周玮玲 郭 虹 张文斗 王广忠 赵金国 闫 东 高文红 周利平 王海燕 姜学兵 徐立峰 张 冰 李红阳 张印贞 李 艳 邹玉妮 刘秀敏 常胜利 冉凡足 郑兆生
2、2008年度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
先进集体
学校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基建处 后勤管理处 机械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先进个人
孙桂珍 邵晓薇 刘 玲 杜 霞 李德艳 安蕾蕾 栾秀梅 王国栋
3、2008年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效益考核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先进集体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分析测试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先进个人
李志军 刘素文 栾秀梅 钟世德 刘建安 李树爱 王国栋 赵红梅 秦大伟 董小雷 任晓强 李爱民 郁有西 房海燕 徐 忠 仲红艳
4、学校第二届教学名师
谢益民 姚金水 刘 耘
5、2008年校级教学成果奖名单
一等奖:
1.地方高校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陈嘉川 丁洪杰 谢益民 赵传山 李彦春
2.低年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探索
蒋文强 董维芳 杨海涛 张运春 葛秀丽
3.物理化学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王 锦 马万勇 张庆思 刘 彧 赵红霞
4.教赛互动,以赛促学——利用创新竞赛培养创新型人才
王 毅 陈照强 李春玲 宋雪丽
5.毕业实习、设计环节的质量监控
刘星萍 徐立峰 张新荣 郑新志 綦星光
6.基于C/S模式的教学数据传输系统的开发
翟延富 任晓强 徐 鑫 侯瑞莲
7.数学分析递进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华玉爱 李金红 韩燕苓 赵 晶
8.本科教学工作激励与监控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秦梦华 张旭东 许崇海 察可文 杜万祥
9.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
许崇海 张旭东 张庆思 李红霞 李志跃
二等奖:
1.生物工程实验开放的研究与实践
马美范 董小雷 崔云前 刘同军 刘新利
2.印刷工程专业实验体系的设计及教材的编写
禇夫强 林茂海 王 庆 罗运辉 李效周
3.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李彦春 靳丽强 丁洪杰 付丽红 孙友昌
4.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平台研究
马 毅 张大同 周玮玲 李 艳 张永春
5.工程制图课程建设与实践
朱泽平 何冰清 张玉伟 付秀琢 黄丽霞
6.《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教材
牛爱琴 王 朋 钟世德 刘玉波 曹 钢
7.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曲守东 孙洪清 董成稳
8.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李红霞 蒋晓杰 李志跃 王青竹 安蕾蕾
9.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群教学研究与实践
孙黎娟 杜同爱 罗红梅 潘 越 崔凌云
10.《金融市场学》CAI课件研究
苏卫东 杜同爱 刘海鹰 李欣先
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
王 欣 韩明暖 刘燕妮 赵 芃 施秀莉
12.任务型教学与自主学习模式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课堂的尝试与分析
张淑莲 翟慧晶 宋桂荣 王霞静 薛燕杰
三等奖:
1.沸石催化剂制备技术的实验教学研究与开发
马 烽 杨晓勇 李 鹏 陈明辉 张文郁
2.《酶工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优化
郝鲁江 毛得奖 王 燕 王艳杰
3.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于功明 邵秀芝 王成忠 宋俊梅 宁维颖
4.践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王美婷 梁忠友 刘树江 来启辉 刘金海
5.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实验教学方案研究
刘 郁 席素梅 徐 鑫 任晓强 王庆祥
6.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魏高峰 刘 军 王明禄 陈照强 周 泉
7.《电工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樊 育 孙明灿 臧家义
8.基于OLAP的高校图书馆图书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姜 合
9.物理演示实验室创建与教学实践
曹 钢 钟世德 牛爱琴 王 朋 任晓荣
10.浅析《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有效途径
赵冬梅 董以红
11.大学英语写作“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研究
李书仓 邵光庆 刘淑君 张亚伟 王翠华
12.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荆 燕 段茂超 唐加玲 马迎春
13.大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改革与探讨
王学先 谭宪望
14.本科教学评估中二级学院教学质量控制
刘 茵 高 进 付振岭 栾秀梅
6、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2008学年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奖励名单
综合奖
一等奖: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二等奖: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三等奖:艺术设计学院、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单项奖
教学档案与管理: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学秩序:化学工程学院
考试工作: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学籍管理: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课教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实验课教学: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习教学:化学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政法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外国语学院
质量工程: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7、2008年山东轻工业学院学生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经济管理学院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数理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2008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先进集体
团委 学生处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数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教务处 后勤处 图书馆
先进个人
刘传禹 吕 军 董成稳 鲁 南 路 萍 米双义 穆长春 李 磊 刘 慧 栾秀梅 刘慧玲 赵红梅 侯连涛 李传圣 邵 丰 李树爱 左殿升 马桂芳 吴书光 李胜华 郭 强 王诗兵 孔繁繁 李春普 侯家刚 艾洪庆 姜文峰 梁秀花 张承祚 郑 宏 山显光 马云华 刘玉波 徐 忠 何 熹 刘秀敏 李继清 周庆来 孙元周 欧阳志周
9、2008年度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10、2008年度“校园十佳学生”获得者名单
英语05级2班高田 行管05级2班赵喆 电气05级1班伊敬敬
电气05级2班张超 材工05级1班初娟 广告06级1班李吉辉
印刷04级1班赵文 会计05级1班张苗甜 信计05级1班薛扬
环科05级1班郭颖
11、2007/2008学年“模范班主任”名单
刘泽东 毛得奖 侯运华 姜洪雷 周玮玲 张文斗 高 玮 滕培圣 山显光李慧征 杨 明 李 鹏 安 建 张文郁 曲玉辉 房士敏 王景明 艾洪庆 臧家义 王佐勋 侯 萌 徐 倩 张德良 左殿升 梁震鲁 田中建 李明辉 曹 芳 毕方智 侯家刚 刘金海 杜 毅
12、2008年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轻化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筹建)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13、2007/2008学年“优秀政治辅导员”名单
闫 勇 亢 蓉 杨 旭 齐 艳 孔繁繁 吕丽红 刘 征 侯连涛 李兆智 陈慧义 苑学芹 张绍磊 孙 宁
14、2008年校级优秀教材获奖名单
教材名称 主编 主编单位 出版社 获奖等级
CorelDRAW与包装设计赵 红 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一等奖
造纸湿部化学 刘温霞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等奖
艺术概论 唐济川 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文史出版社 二等奖
数据库与网络技术 翟延富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等奖
计算机平面设计
——广告设计篇 李慧媛 艺术设计学院 东华大学出版社 二等奖
啤酒酿造技术 周广田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三等奖
服装设计 杨永庆 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三等奖
英语语法精要与实战李 显 外国语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三等奖
15、2008年校级首届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带头人 所属学院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谢益民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团队 刘德军 政法学院
工业设计(工)专业教学团队 朱泽平 机械工程学院
16、2008年校级精品课程名单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所属学院
计算机文化基础 郭爱章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印刷色度学 褚夫强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造纸原理与工程 纪培红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计量经济学 苏卫东 经济管理学院
微观经济学 杨 丽 经济管理学院
立体构成 刘木森 艺术设计学院
基础化学实验 杜登学 化学工程学院
化工热力学 李俊英 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 刘素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晶体学 刘金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据库原理 姜 合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学修养 宋 彦 政法学院
刑法 韩明暖 政法学院
排球专选课 刘建敏 体育教学部
17、第四届“青年教学优秀奖”获奖教师(排名不分先后)
臧家义(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王庆(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陈加奎(经济管理学院) 陈新梅(艺术设计学院)
郝鲁江(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吕爱杰(化学工程学院)
戴肖南(化学工程学院) 赵冬梅(政法学院)
翟惠晶(外国语学院) 李金红(数理学院)
2006-2008年国家、省及厅级先进集体
2006年国家、省及厅级先进集体
(按授奖时间先后排序)
获奖名称 | 获奖单位(个人) | 授奖单位 | 授奖时间 |
济南市公安局集体嘉奖 | 山东轻工业学院 保卫处 | 济 南 市 公 安 局 | 200603 |
第五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608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608 |
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609 |
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 机械设计基础:负责人王毅 无机及分析化学:负责人刘耘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610 |
2006年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轻化工程:负责人陈嘉川 生物工程:负责人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610 |
“思美创杯”山东省第一届大学生数控技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611 |
2006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612 |
2006年度山东省“红旗团委” | 山东轻工业学院团委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612 |
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优秀组织奖 | 山东轻工业学院团委 | 共 青 团 中 央 | 200612 |
2006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 | 经管学院赴天桥区新农村政策宣讲服务团、轻化工学院赴长青东王小学义务支教队等6支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612 |
第六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 | 山东轻工业学院 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612 |
2006年度山东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秀新闻 | 山东轻工业学院 宣传部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3 |
2006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703 |
山东省离退休干部统计全优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老干部局 | 200704 |
2005-2006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 山东轻工业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4 |
2007年国家、省及厅级先进集体
(按授奖时间先后排序)
获奖名称 | 获奖单位(个人) | 授奖单位 | 授奖时间 |
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3 |
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704 |
第十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奖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707 |
200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 产品设计模型:负责人朱泽平 物理化学:负责人马万勇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707 |
2007年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轻化工程:负责人陈嘉川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707 |
2006年度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711 |
2007年度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团委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708 |
2007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 山东轻工业学院 后勤管理处 | 国家环保 产业协 会 | 200709 |
“华兴机械杯”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奖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710 |
2007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 化学基础课程 带头人:马万勇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710 |
山东省第三届“创争”活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先进集体 | 山东轻工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711 |
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712 |
山东省高等学校“平安校园”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12 |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方案征集活动最佳组织奖 | 山东轻工业学院 团委 | 共 青 团 中 央 | 200712 |
山东省离退休干部统计全优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老干部局 | 200809 |
山东省教育系统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 山东轻工业学院 离退休处 | 山东省委 老干部局 | 200712 |
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老干部局 | 200711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712 |
2007年度山东省红旗团委 | 山东轻工业学院 团委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712 |
2007年度城市绿化先进单位 | 后勤管理处 | 济 南 市 绿化委员会 | 200803 |
2007年度济南市节水先进单位称号 | 山东轻工业学院 后勤管理处 | 济 南 市 建设委员会 | 200805 |
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 山东轻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党支部 | 山东 省 省 委 | 200806 |
20062007年度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 山东轻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党支部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6 |
2008年国家、省及厅级先进集体
(按授奖时间先后排序)
获奖名称 | 获奖单位(个人) | 授奖单位 | 授奖时间 |
济南市公安局集体二等功 | 山东轻工业学院 保卫处 | 济 南 市 公 安 局 | 200803 |
2008年省级教学团队 | 制浆造纸工程团队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06 |
2008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山东轻工业学院 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07 |
2008度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 陈嘉川《制浆造纸工艺学》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07 |
2008度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 魏嘉《产品设计》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07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 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团委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808 |
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908 |
2008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08 |
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 陈嘉川《造纸工艺学》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809 |
2008年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专业负责人:刘素文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809 |
2008年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先进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宣传部 | 山 东 省 社 科 联 | 200810 |
“食品经营笑脸单位”称号 | 山东轻工业学院 一、三食堂 | 济 南 市 卫 生 局 | 200810 |
2008年高校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 艺术设计专业 专业负责人:魏嘉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11 |
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11 |
2008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811 |
2008山东文博会青少年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811 |
2008年度山东省红旗团委 | 山东轻工业学院 团委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811 |
山东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示范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11 |
“农村支教与岗位体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省级优秀社会实践队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811 |
第六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团委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812 |
2008年度省直和中央住鲁单位档案管理考核省一级 | 山东轻工业学院 综合档案室 | 山 东 省 档 案 局 | 200812 |
山东省离退休干部统计全优单位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山东省委 老干部局 | 200909 |
2008年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艺术设计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11 |
2008年全国城市节水科技创新工作先进校园 | 山东轻工业学院 后勤处 |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 200812 |
2006-2008年国家、省及厅级先进个人
2006年国家、省及厅级先进个人
(按授奖时间先后排序)
获奖名称 | 获奖单位(个人) | 授奖单位 | 授奖时间 |
第十六届“山东十大杰出青年” | 秦梦华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602 |
济南市公安局个人二等功 | 张建华 | 济 南 市 公 安 局 | 200603 |
济南市公安局集体嘉奖 | 陈波、李明、张金东 | 济 南 市 公 安 局 | 200603 |
第六届“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获 | 王宗来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604 |
山东高校“十佳百优”十佳辅导员 | 李月娥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605 |
山东高校“十佳百优”优秀辅导员 | 张文斗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605 |
2006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王立新、刘泰东、谢衡 | 山 东 省 文 化 厅 | 200606 |
2006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魏嘉 | 山 东 省 文 化 厅 | 200606 |
2006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唐济川、杜凤山、李红阳、 刘媛媛、宋春艳 | 山 东 省 文 化 厅 | 200606 |
2006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 刘德军《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 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 | 200607 |
2006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 耿光连《黎玉》 | 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 | 200607 |
第二届“山东省教学名师” | 刘德军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608 |
2006年首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 山显光、刘长生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609 |
2006年首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 田中建、吕丽红、洪静、郭强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609 |
2006年首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 左殿升、梁振鲁、孙艳、李月娥、王更、周韶华、许有强、宋开宇、张文斗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609 |
山东省2006年内部审计优秀论文 | 宋丽、窦同钦、卢绪欣 | 山 东 省 内审协会 | 200610 |
《有机化学》课件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 赵超、薛军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610 |
《工程制图双语教学》课件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三等奖 | 李华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610 |
《产品设计模型》课件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三等奖 | 郑枫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610 |
《工程制图》课件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 朱泽平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610 |
《法律基础》课件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优秀奖 | 王欣、韩明暖、赵芃、刘兆柏、刘燕妮、乔丽蓉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610 |
第九届“济南市人民政府优秀特困生奖学金”一等奖 | 黄艳斐 | 济 南 市 人民政府 | 200611 |
2006年全省大中专院校学生服装模特大赛“十佳模特”。 | 陈思同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611 |
2006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 | 王树立等16人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612 |
2006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 郭建国 | 中 宣 部 中央文明办 | 200612 |
2006年度全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 | 刘传波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612 |
2006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 | 万金存、杨旭、欧阳志周、张保松姚常乐、闫勇、邵丰、董成稳、田中建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612 |
2006年度山东省 “优秀青年工作者” | 郭建国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612 |
2006年度山东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并荣立二等功 | 杨天梅 | 山 东 省 人 事 厅 | 200705 |
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 | 蔡丽华 | 山 东 省 科社学会 | 200612 |
山东省首届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 刘海龙《麦草浆木聚糖酶生物漂白机理》,指导导师陈嘉川。 | 山 东 省 学位委员会 | 200612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个人 | 刘俊霞 | 国 家 自 考 委 | 200703 |
2006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 郑枫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703 |
2006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秦梦华、马万勇、李丕武 | 山 东 省 人民政府 | 200704 |
2006年山东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 李天铎 | 山 东 省 人 事 厅 | 200704 |
2005-2006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 郭建国、张以刚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4 |
2006年度全省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论文一等奖 | 闫秉科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5 |
2006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 闫秉科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8 |
2006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 吴笑兵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8 |
2007年国家、省及厅级先进个人
(按授奖时间先后排序)
获奖名称 | 获奖单位(个人) | 授奖单位 | 授奖时间 |
济南市公安局集体嘉奖 | 陈波、李明、张金东 | 济 南 市 公 安 局 | 200703 |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 王瑞明 | 山 东 省 总 工 会 | 200704 |
山东省2007年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 朱悦风《类锗烯结构及异构化反映的热动力、动力学及溶剂效应研究》,指导导师马万勇 | 山 东 省 学位委员会 | 200706 |
第十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 褚夫强、蒋文强、赵冬梅 张文郁、王庆获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707 |
2007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 高扬 | 山 东 省 人民政府 | 200707 |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 郭建国、沈敏德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707 |
《道教自然观研究》论文获2007年度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 | 赵芃 | 四 川 省 教 育 厅 | 200707 |
《山东轻工业学院大事记》获2007年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二等奖 | 刘韶华、李之俊、席咏霓 孙桂珍、邢宇 | 山 东 省 档 案 局 | 200708 |
《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研究》获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 刘德军 | 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 | 200708 |
2007年“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提名奖 | 刘素文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8 |
山东省师德标兵 | 刘素文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9 |
全国优秀教师 | 刘素文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709 |
第二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 齐艳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9 |
第二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 宋开宇、张文斗、邵丰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9 |
第二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 侯连涛、张文斗、郭强 邵丰、宋开宇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09 |
“华兴机械杯”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 李明辉、王毅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710 |
山东省教育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 | 窦同钦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10 |
山东省老教育工作者协会先进个人 | 邱光正 | 山 东 省 老教协会 | 200710 |
《文学修养》课件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三等奖 | 宋彦、鲍焰、李彩云、王晓萍 赵磊、王守亮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710 |
《模拟电子技术》课件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 刘在娥、张迎春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710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件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优秀奖 | 蔡丽华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710 |
《加工纸》课件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 王慧丽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71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层》课件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校文科组优秀奖 | 刘燕妮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710 |
《生物工艺学》课件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 王艳杰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710 |
2007年度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 | 安建、齐艳、郭强、蒋文强 艾洪庆、韩巍、侯连涛、王良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711 |
山东省高校第三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优秀指导奖 | 张召宁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711 |
第十届“济南市人民政府优秀特困生奖学金”一等奖 | 张聪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11 |
全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 刘征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711 |
山东省“优秀青年工作者” | 郭建国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712 |
2007年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 高扬 | 山 东 省 人民政府 | 200802 |
2007年度城市绿化先进个人 | 孙立芹 | 济南市绿化委员会 | 200803 |
济南市结核病防治先进个人 | 李磊 | 济 南 市 卫 生 局 | 200804 |
2007年度山东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论类一等奖 | 于明梓、梁秀花 | 山 东 省 高校校报 研 究 会 | 200805 |
第二届山东高校“十佳百优”优秀辅导员 | 万金存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5 |
2007年度全省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论文一等奖 | 陈嘉川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6 |
2007年度全省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论文三等奖 | 秦梦华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6 |
2006-2007年度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 王瑞明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6 |
2006-2007年度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 杨天梅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6 |
2007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 齐永钦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8 |
2007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 苑学芹、齐艳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8 |
2008年国家、省及厅级先进个人
(按授奖时间先后排序)
获奖名称 | 获奖单位(个人) | 授奖单位 | 授奖时间 |
济南市公安局集体嘉奖 | 刘金泉、张金东 | 济 南 市 公 安 局 | 200803 |
2008年度山东省高校先进工作者 | 王瑞明 | 山 东 省 人民政府 | 200804 |
2008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姚金水 | 山 东 省 人民政府 | 200804 |
2005-2006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 郭建国、张以刚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4 |
第八届“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 | 蔡振国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604 |
山东省先进党务工作者 | 杨天梅 | 山 东 省 人民政府 | 200804 |
山东省2008年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 赵洪石、马景云、李正茂、闫硕璞《仿生合成介孔二氧化钛》,指导教师何文 | 山 东 省 学位委员会 | 200805 |
山东省2008年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 刘乐《鲁锦的传承融合与发展创新》,指导教师杨永庆 | 山 东 省 学位委员会 | 200805 |
山东省2008年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 王晓滨、孟霞、秦大伟、宋永胜《三聚氰胺六乙酸的合成及其螯合物稳定性研究》,指导教师段洪东 | 山 东 省 学位委员会 | 200805 |
2008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 李明辉、李春玲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08 |
第四届“山东省教学名师” | 马万勇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09 |
2008年“大众报业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提名奖 | 王瑞明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9 |
第二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 杨旭、单洪雪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9 |
第二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 吕丽红、韩云龙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9 |
山东省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创新奖 | 李月娥 | 山东省委 高校工委 | 200809 |
2008年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先进个人 | 于明梓 | 山 东 省 社 科 联 | 200810 |
2008年度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 | 侯家刚、李兆智、武奎锦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810 |
“扬正气,促和谐”廉政公益广告创作展播一等奖(平面类) | 赵士海 | 山 东 省 纪 委 | 200811 |
2008年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 岳远征 | 山 东 省 人民政府 | 200811 |
《大学物理》课件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 曹钢、任晓荣、刘曼、杨茂友 钟世德、王桂珍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81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优秀奖 | 张敏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811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 刘耘、周磊、李文鹏 | 国 家 教 育 部 | 200811 |
山东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 欧阳志周、刘守法、邵丰、山显光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811 |
“农村支教与岗位体验暑社会实践服务队”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 张绍磊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811 |
“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最佳指导教师” | 李明辉 | 山东省委 宣 传 部 | 200811 |
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 郭建国 | 共 青 团 中 央 | 200812 |
山东省 “优秀青年工作者” | 郭建国 | 共 青 团 山东省委 | 200712 |
200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赵红《CorelDRAW与包装设计》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903 |
200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唐济川、马秀平《艺术概论》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903 |
200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刘温霞、邱化玉《造纸湿部化学》 |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 200903 |
2008年度山东省科协材料学科群先进工作者 | 刘建安 | 山东省科协 材料学科群 | 200904 |
2006-2008年科研与科技开发获奖情况
2006年科研与科技开发获奖情况
序号 | 获奖项目 | 主要 完成人 | 奖励类别 | 奖励 等级 |
1 | 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 | 陈嘉川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 | 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王瑞明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3 | 陶瓷刀具和陶瓷零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 许崇海 (第二位) | 山东省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4 | 速生杨碱性过氧化氢化学机械法制浆研究 | 孔凡功 | 山东省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5 | 水性丙烯酸聚合物药物薄膜包衣材料研制 | 姚金水 | 山东省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6 | 高性能长寿命陶瓷喷嘴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 冯益华 (第五位) | 山东省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7 | 海藻糖合酶固定化连续生产海藻糖技术的研究 | 王瑞明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8 | 环保型铬鞣剂的研制 | 程宝箴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9 | 均匀种子嵌段共聚型羧基丁苯胶乳 | 段洪东 (第五位)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10 | 圆锥曲线插补、拟合理论的研究与曲线加工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制 | 王 敏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11 | 面向玻璃纤维制造企业资源整合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 耿玉水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12 | 异质结构纳米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刘素文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一等奖 |
13 | 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 许崇海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14 | 速生杨碱性过氧化氢化学机械法制浆研究 | 孔凡功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5 | 速生杨制浆漂白众木素结构变化的研究 | 刘 玉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6 | 不同处理态6000系铝合金时效机理及组织性能的研究 | 刘 宏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7 | 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的研究 | 王仁人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8 | 纸浆纤维质量测量仪的研制 | 綦星光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9 | 面向流程性制造企业资源整合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 王新刚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0 | 制造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 潘 岩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1 |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政治文明建设 | 徐舒映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2 | 家庭财富的转移效用 | 刘 波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3 | 农业产业集聚:小农经济基础上的规模经济 | 杨 丽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4 |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皮革时尚发展论 | 王立新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5 | 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晶—工业设计 | 魏 嘉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6 | 艺术设计学 | 唐济川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7 | 景观摄影 | 焦秋生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8 | 平面构成 | 李 军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9 | 平面广告设计 | 李慧媛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30 |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探讨 | 林 斌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31 | 终身教育是成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 杨永庆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32 | 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 谷 林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33 | 影响城市雕塑发展的几个问题 | 刘木森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34 | 纸盒包装造型与结构的创新 | 赵 红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35 | 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 | 赵 红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36 | 对室内空间设计“有与无”的再认识 | 王东辉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37 | 多相陶瓷材料热压过程温度场的计算机模拟 | 许崇海 | 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07年科研与科技开发获奖情况
序号 | 获奖项目 | 主要 完成人 | 奖励类别 | 奖励等级 |
1 | 酿酒葡萄品质栽培调节 | 赵新节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 | 速生杨新型碱性过氧化氢机械制浆(P-RCAPMP)技术 | 杨桂花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3 | 轿车漆用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应用 | 段洪东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4 | 结构陶瓷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及其应用开发研究 | 许崇海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5 | 利用大豆制品废水生产天然凝固剂的研究 | 宋俊梅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6 | 大枣干酒新技术的研究 | 李敬龙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7 | 高吸收金属配位树枝状大分子鞣剂的研究 | 李彦春 (第二位)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8 | 面向流程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与物流集成系统 | 耿玉水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9 | 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发光性能的研究 | 刘素文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一等奖 |
10 | 系列有机酸碱构筑的共晶体系 | 汪永涛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一等奖 |
11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大学的历史使命 | 颜廷兰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一等奖 |
12 | 红樱桃天然清汁饮料生产技术 | 崔 波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13 | 介孔复合材料的胶束可控制备及光催化降解造纸废水 | 周国伟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14 | 区域循环型工业发展与布局若干问题研究 | 慈福义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15 | 服装设计 | 杨永庆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16 | 强制电化学还原提高化工污水生化性能的研究 | 蒋文强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7 | 超分子结构化合物的合成、组装及结构表征 | 谭学杰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8 | Ⅲ-Ⅴ族原子团簇结构及性质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 | 曲玉辉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9 | 皮革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 付丽红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0 | 面向流程企业信息管理和移动物流集成系统 | 姜雪松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1 | 全球化视野下的法律安全 | 贾焕银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2 | 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资源探论 | 蔡丽华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3 | 室内外设计表现效果图 | 吕在利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4 | 陶艺基础 | 刘木森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5 | 室内环境设计 | 王东辉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6 | 家具设计 | 隋 霞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7 | 展示设计与材料 | 李 远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8 | 服装结构设计 | 张岸芬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9 | 艺术设计语境下的中西箱包发展研究 | 王立新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30 | 大学文学课教学创新思路 | 鲍 焰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31 | 奔跑于精神与世俗之间 | 宋 彦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32 | 试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 | 王玲玲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33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关系研究 | 杨 丽 | 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34 | 新型轿车车身铝合金板材的技术开发研究 | 刘 宏 | 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8年科研与科技开发获奖情况
序号 | 获奖项目 | 主要 完成人 | 奖励类别 | 奖励等级 |
1 | 木素和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化学结构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 谢益民 |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 | 生物体内一碳单元转移机理理论研究 | 马万勇 (第二位) | 山东省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3 | 新型槐糖脂的生产和应用研究 | 陈静 (第二位) | 山东省技术发明奖 | 三等奖 |
4 | 速生杨节能减排关键制浆技术研究 | 陈嘉川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5 | 利用葡萄糖废糖蜜生产高活性面包干酵母的研究 | 王瑞明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6 | 高性能碳化硅超细粉及材料的制备 | 张旭东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7 | 异质结构纳米光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刘素文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8 | 电化学催化氧化+生物炭技术用于造纸中段水的深度处理 | 韩金梅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9 | 系列多坐标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王 敏 (第二位)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10 | 会计契约本质研究 | 刘丽娜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一等奖 |
11 | 微波细胞破碎提取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 马 烽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一等奖 |
12 | 介孔功能材料合成新技术的研究 | 何 文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一等奖 |
13 | 陶艺基础 | 刘木森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14 | 展示设计 | 李 远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15 | 阳离子松香丙烯酸酯乳液中性施胶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 季培红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16 | 道教自然观研究 | 赵 芃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7 | 工业设计与表现技法 | 魏 嘉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8 | 低成本纳米抗菌陶瓷内墙砖的研制及制备纳米薄膜的方法 | 陈玉清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19 | 烷烃改性硅(111)与有机酸碱共晶体系中的自组装研究 | 姜海辉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0 | 水性光固化油墨的制备及其印刷适应性的研究 | 褚夫强 |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21 | 标志 | 魏 嘉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2 | 现代艺术设计思潮 | 唐济川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3 | 展示设计 | 李 远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4 | 氨基酸发酵废液处理工艺(喷浆造粒中VOCs-气溶胶颗粒复合污染物“烟气”治理技术) | 臧立华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25 | 健康“建筑装饰材料数据库”研究 | 王东辉 | 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06-2008年设计艺术类专业获奖情况
2006-2008年艺术设计类专业获奖情况
(按授奖时间先后排序)
获 奖 名 称 | 获奖 人员 | 获 奖 类 别 | 授奖单位 | 授奖 时间 |
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 郁有西 | 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设计金奖 | 山东农业厅 | 200601 |
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 杨永庆 | 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设计金奖 | 山东省农业厅 | 200601 |
终身教育是成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 杨永庆 |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603 |
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 | 杨永庆 |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 中国管理科学 研究院 | 200603 |
古今的对话——现代城市建设中对于文脉继承和时代开发结合探讨 | 曲 娟 | 2006山东省园艺科学三等奖 | 山东园艺学会 | 200603 |
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晶——工业设计 | 魏 嘉 | 2006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一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606 |
影响城市雕塑发展的几个方向 | 刘木森 | 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三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606 |
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 | 赵 红 | 2006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三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606 |
纸盒包装与造型结构的创新 | 赵 红 | 2006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三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606 |
对室内空间有与无的再认识 | 王东辉 | 2006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三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606 |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探讨 | 林 斌 |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606 |
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 谷 林 |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606 |
平面广告设计 | 李慧媛 |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608 |
景观摄影 | 吕在利 | 山东省文化厅二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609 |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庆祝建国55周年成就展山东展区 | 张 伟 | 2006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展示类金奖 | 中国包装联合会 设计委员会 | 200610 |
艺术设计学院标志设计 | 魏 嘉 | 2006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设计艺术展标志设计类铜奖 | 中国包装联合会 设计委员会 | 200610 |
激情的释放 | 魏 嘉 | 2006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设计艺术展标工业设计类金奖 | 中国包装联合会 设计委员会 | 200610 |
手机设计 | 魏 嘉 | 2006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设计艺术展产品设计类铜奖 | 中国包装联合会 设计委员会 | 200610 |
植物 | 魏 嘉 | 第三届全国刻瓷艺术创新评比一等奖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 200610 |
植物 | 刘木森 | 第三届全国刻瓷艺术创新评比一等奖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 200610 |
水 | 刘木森 | 山东省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一等奖 | 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 | 200610 |
愉悦家纺展厅设计 | 杨永庆 | 2006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设计 艺术展环艺设计类 银奖 | 中国包装联合会 设计委员会 | 200610 |
山东豆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视觉形象设计 | 林 斌 | 2006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设计艺术展标志设计类铜奖 | 中国包装联合会 设计委员会 | 200610 |
《清幽》中国画 | 孙万灵 | 2006年度山东省“五一文化奖” 二等奖 | 山东省总工会 省文化厅 | 200610 |
愉悦家纺道具设计 | 郁有西 | 2006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设计艺术展环境艺术类银奖 | 中国包装联合会 设计委员会 | 200610 |
齐鲁软件园展厅设计 | 李 远 | 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展示设计银奖 | 中国包装联合会 设计委员会 | 200610 |
大众报业集团深圳文博会展区设计 | 李 远 | 山东省第三届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大赛银奖 | 山东省建设厅 | 200612 |
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成果展—山东展区 | 李 远 | 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展示设计铜奖 | 中国包装联合会 设计委员会 | 200612 |
大众报业集团深圳文博会展区设计 | 姜立善 | 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展示设计铜奖 | 中国包装联合会 设计委员会 | 200612 |
《展示设计与材料》 | 李 远 | 文化艺术科学三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706 |
《青铜时代》系列二 | 刘木森 | 第二届山东省青年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二等奖二等奖 | 山东省轻工业协会陶瓷工业协会 | 200709 |
服装设计 | 杨永庆 | 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710 |
作品《红·轮》 | 于 泳 | 2007国际现代漆艺展一等奖 |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 200711 |
玫瑰园售楼处设计方案 | 邓 琛 | 齐鲁之星三等奖 | 山东省包装协会 设计委员会 | 200712 |
包装设计 | 李 远 | 齐鲁之星银奖 | 山东省包装协会 设计委员会 | 200712 |
现代摄影教程 | 夏洪波 |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 山东省学术出版社 | 200712 |
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标志设计 | 段 冉 | 省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金奖 | 山东省包装协会 设计委员会 | 200801 |
洛阳市第一试验幼儿园标志设计 | 段 冉 | 省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银奖 | 山东省包装协会 设计委员会 | 200801 |
空间类:综合实验楼内庭设计 | 王东辉 | 山东包装技术协会银奖 | 山东省 包装技术协会 | 200801 |
标志 | 魏 嘉 | 省文化厅一等奖 | 山东省文化厅 | 200806 |
中国水文化与山水画的联系探讨 | 赵圣龄 | 山东省水利厅优秀论文一等奖 | 山东省水利厅 | 200811 |
大事记
2006年学校大事记
1月
1 日 院报在头版头条刊登闫秉科书记和陈嘉川院长致全院教职工的元旦贺词。
5 日 鲁轻院字[2006]1号文,研究决定,表彰2005年档案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办公室等5个;先进个人:孙桂珍等8名。
同日 鲁轻院字[2006]2号文,印发水电管理办法(暂行)。
6 日 我院首届研究生创新论坛开幕。秦梦华副院长主持,陈嘉川院长作主题报告。
同日 在院啤酒技术中心,举行与槐荫区政府校企科研合作项目交流会。
7 日 秦梦华副院长荣膺“山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9 日 陈嘉川院长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10日鲁轻院党字[2006]1号文,研究决定,表彰2005年先进党总支: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等5个;先进党支部:化工学院学生制药专业党支部等10个;优秀共产党员:王玲等12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孙德贞等6名。
12日 鲁轻院人字[2006]1号文,研究决定,成立工程训练中心,隶属机械工程学院管理。
同日 我院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闫秉科书记和指导组组长谭晓芳讲话。
13日鲁轻院字[2006]6号文,研究决定,授予洪卫等8名同学“院科技创新标兵”荣誉称号,授予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团总支、材料学院团总支“院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同日 鲁轻院字[2006]7号文,研究决定,授予学校办公室等8个单位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刘永德等38名同志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同日 院团委获共青团省十一届六次全委会议暨表彰颁奖大会授予的“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16日 鲁轻院字[2006]8号文,研究决定,开展档案信息建设年活动。
同日 鲁轻院人字[2006]3号文,研究决定,表彰2005年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院团委等10个单位。
同日 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综合治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17日 陈嘉川院长获得“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17日-18日 我院召开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和离退休老干部新年茶话会。院党政领导参加。
19日 体育教学部举行首届“体育论坛”活动,收到论文15篇。
21日 鲁轻院人字[2006]5号文,研究决定,校友会办公室由学校办公室分离,设置为独立的处级机构。
25日 我院与济南市政府签订老校区置换合同,成为驻济省属高校签订的第一个老校区置换合同。
本月 4栋总建筑面积为40484平方米的学生公寓、1栋建筑面积为11172平方米的学生食堂、1栋建筑面积为16520的平方米公共教学楼开始施工。
本月 体育教学部推行体育课教学教考分离制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2月
5 日 召开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全体人员工作会议,闫秉科书记出席并讲话。强调整体搬迁对新校区建设的要求。
7 日 省自学考试艺术类技能考试在我院举行。共开考17门课程。
13日 我院王丹在全省干部档案工作会议上,被评为省直单位档案管理先进工作者。
17日鲁政发[2006]26号文,通报我院完成的“高级微量涂布纸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济南银星纸业有限公司等联合完成的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马万勇主持的“量子散射动力学理论及应用”荣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2日 陈嘉川院长、马万勇博士分别获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3月
1 日 鲁轻院学字[2006]3号文,印发2006年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在全校开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习活动。
2 日 召开处级以上干部会议,总结2005年工作,部署2006年工作。
5 日 2006年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长清校区成功举行。省内外107家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人才。
6 日 院报提供的新闻“烈火烧不毁的坚强——记我院2005级学生蔡振国”,被评为2005年度省高校“十佳新闻”。
8 日 国学位[2006]7号文,批准我院具有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同日 召开2006年组织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委书记闫秉科主持,党委副书记刘韶华讲话,全体党务工作者参加。
9 日 我院青年志愿者到黄河森林公园参加“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生态山东”保护母亲河义务植树活动。
10日 党委副书记刘韶华,由校友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笑兵、经管学院党总支书记葛铃銮陪同,赴泰安市参加泰安市校友分会成立大会并与部分校友交流思想。
11日 院机关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赴新校区栽植自己捐赠的树苗。闫秉科书记参加植树活动。
21日 鲁轻院教字[2006]4号文,印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同日 鲁轻院人字[2006]7号文,研究决定,增设部分机构。成立院党校,与组织部合署办公;保卫处设消防科,教务处设学籍管理科,后勤管理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别设科级办公室。
同日 在院本部田径场,进行足球高水平运动员水平测试。
23日 召开校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党委副书记刘韶华主持,各党总支书记和教务处、学生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24日 召开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党委书记闫秉科主持,陈嘉川院长作题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我校建设与发展步伐”的报告。
27日 院党委副书记刘韶华由校友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笑兵等陪同,赴德州走访皇明太阳能集团总裁范建厚(硅酸盐89级)等校友。
同日 鲁轻院研字[2006]2号文,印发研究生管理规定。
30日 高校工委组织处副处长冷健和建工学院宣传部赵部长来我院调研。
同日 在第一会议室,召开“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会议。党委书记闫秉科主持。院长陈嘉川、党委副书记舒永庆、纪委书记张宁参加。
31日 鲁轻院字[2006]15号文,研究决定,解聘邱化玉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职务。
本月 学生处举办关于“如何缓解就业压力问题”系列讲座。
本月 在“轻院之星”评选中,经济管理学院张保松获“体育之星”,宋玉叶获“自强之星”,庞积永获“创业之星”。
本月 院报报道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我院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轻工技术与工程),二级学科8个(控制理论与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林产化学加工、机械理论与设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化学与物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月
3 日鲁轻院人字[2006]11号文,研究决定,聘李华、蒋文强、王立新、葛培锦、杜同爱、唐济川、张伟、王燕、于同立、周健华、崔月芝、姜合、董祥军、韩明暖、杨辉、陈国兴、苏海燕任教授;冯衍霞、程云、孙涛、靳丽强、初里冰、刘玉、苏卫东、杨丽、刘丽娜、孙黎娟、曲静然、刘晔、毛得奖、高健、田燕、刘伟良、贺爱玲、姜文明、王欣、李彩云、宋彦、南明磊、张淑莲、李燕、黄玉林针明锋、邵晓薇任副教授;冯衍霞等63人任讲师;杜晓毅任研究员;王玉立、高文红、王国栋、赵红梅、李月娥、刘秀敏任副研究员;王士军、刘玉婷、刘庆军、孟召雷任高级实验师;霍岱云任研究馆员;高峰、王瑞香任副研究馆员;周广柱任高级工程师;王春娟任高级会计师。
4 日 在奥运公益设计征集活动中,我院“专业设计课作业”获提名奖2件、鼓励奖2件;指导教师魏嘉教授获优秀组织奖。
同日 我院陈玉清主持的“低成本生态纳米抗菌陶瓷内墙砖的研制”通过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5 日-7日 陈嘉川院长主持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研究确定我院“十一•五”时期院内重点学科(实验室)。副院长秦梦华和校外专家参加会议。
7日在综合实验楼举行客座教授聘任仪式。省造纸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中国造纸协会副理事长张金生、省造纸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李平煌、新华社山东新闻信息中心《商情周刊》常务主编、高级工程师郭兴鲁三人应聘为我院客座教授。陈嘉川院长颁发聘书。
同日 学生处副处长刘传波带领院系有关人员,专程考察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市场。
11日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举行“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
13日 鲁高工委[2006]13号文,通报我院学生王宗来获第六届“齐鲁晚报杯”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
16日 首届电子竞技大赛在新校区举行。
17日 院团委主办、信控学院承办的“省第15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时尚健身竞技大赛”在我院举行。
同日 经济管理学院举行“爱我轻院,文明自我,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签名活动。
同日 党委组织部举办各单位、部门行政负责人培训班开学。党委书记闫秉科、院长陈嘉川分别讲话。
20日 举行“新校区的春天”大型文艺晚会。团委、学生会组织,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
21日 召开各部门、单位党政负责人会议,布置整体搬迁工作。陈嘉川院长主持,闫秉科书记讲话。
同日 举行第17届老年人运动会。
26日在长清校区举行“八荣八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团省委副书记孙爱军等有关领导同志应邀出席,学院党政领导闫秉科、舒永庆、傅东良、张宁、匡维武出席。
同日 党委中心组就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专题学习。
26日-29日学生处刘传波副处长率毕业生就业工作考察团,走访新汶矿业集团、新泰百川纸业公司、莱芜泰山纸业集团、莱钢泰达立体车库公司、莱钢铜业公司等单位。看望我院部分毕业生。
27日 鲁轻院字[2006]20号文,印发教职工学历学位教育暂行规定(试行)。
同日 鲁轻院字[2006]21号文,印发青年教师非学历培养暂行规定(试行)。
27日-29日 召开重点学科规划论证会,陈嘉川院长主持论证会。
28日 召开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会议,交流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党委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29日 举行艺术设计学院被评为“文化艺术省级重点学科”的挂牌仪式。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和院党委书记闫秉科共同揭牌。陈嘉川院长主持仪式并讲话。
同日 在长清校区举行“青春之歌”大型文艺晚会。齐鲁电视台参与组织这次晚会。
同日 我院在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建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的揭牌仪式在该公司举行。安丘市人事局倪桂友副局长、公司副总经理吴庆华等出席。我院学生处刘传波和食工学院尚明、校友会吴笑兵等前往参加。
30日 鲁轻院教字[2006]6号文,印发教材建设与管理制度(试行)。
同日 鲁轻院教字[2006]7号文,印发教材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
同日 鲁轻院教字[2006]8号文,印发教材选用与供应管理办法(试行)。
本月 我院青年教师孙万灵的国画参加山东美术协会、山东电视台《时代美术》主办的“惊蛰——丙戊六人画展”。
本月 举行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肖霞教授应聘我院客座教授仪式,陈嘉川院长为肖霞教授颁发聘书。
本月 学生处开展社会公德系列教育活动。各院系分别承办“诚信教育”、“文明礼仪”、“公共卫生与绿色环保”、“倡节约,反浪费”、“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共建和谐校园”等十个专题的活动。
本月 建筑面积为13426平方米的行政办公楼开始施工。
5月
10日 在长清校区举行数理学院计算中心挂牌仪式。
11日 鲁轻院研字[2006]6号文,印发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细则。
同日 鲁轻院字[2006]22号文,研究决定,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主任:窦同钦,副主任:邹文国,委员:王宏早等5人。
12日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海泉等4人,由党委书记闫秉科、院长陈嘉川等陪同,参观考察长清校区,并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汇报座谈会。
同日 在第一会议室,刘韶华副书记主持召开校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13日 院长陈嘉川、党委副书记刘韶华等赴潍坊市,参加恢复建立潍坊市校友分会会议。与潍坊市校友分会会长、中共潍坊市奎文区委副书记邱尔臣(造纸78级)交流思想和工作情况。
同日 院团委、宣传部举办“母亲讲坛”活动启动仪式。舒永庆副书记揭牌。
15日院团委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长清大学园区第一届外语文化艺术节开幕,并进行文艺汇演。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交通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校的师生参加。艺术节还举行外语系列讲座、外语狂欢舞会、英文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
同日 鲁高工委[2006]17号文,通报我院教师李月娥荣获山东省高校十佳辅导员称号,张文斗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
17日鲁轻院职成字[2006]2号文,研究决定,授予我院成人教学点“济南青年学院”等7个单位“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授予雷勇等23名同志“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同日 鲁轻院职成字[2006]3号文,印发进行本学期函授、夜大学教育期中教学检查的通知。
18日 鲁轻院教字[2006]9号文,印发教材建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同日 鲁轻院教字[2006]10号文,印发教材编写管理办法(试行)。
同日 鲁轻院教字[2006]11号文,印发优秀教材评选办法(试行)。
19日鲁高工委[2006]通字22号文,通报我院党委书记闫秉科撰写的“论新时期高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荣获2005年度全省高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论文一等奖。
20日 在青岛召开2006年度成人教育工作研讨会。
24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克复教授应邀来我院指导工作。
同日 举行泰山石安放新校区揭石仪式。党委书记闫秉科揭石、副院长傅东良、匡维武参加。
同日 在校本部第一会议室,召开就业工作会议,陈嘉川院长、舒永庆副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
25日 召开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会议,部署迎接省高校设置评审专家组考察工作。
26日 著名教育专家、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瑞文,应邀来我院指导工作。
28日 制浆造纸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论证。
30日鲁委[2006]170号文,研究决定,免去朱摩西调研员职务。
31日 省发改委与教育厅有关领导,来我院实地考察图书馆的建设情况,并听取汇报。
同日 院团委、学生会共同承办的“我创我精彩,欢跃足球嘉年华”大型体育活动在新校区开幕,院领导舒永庆、张宁参加。
本月 省人民政府授予陈嘉川院长“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通报表彰。
本月 院报报道,我院与山东柠檬集团有限公司(安丘)签订联合成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协议。
本月 学生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月”。
6月
1 日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副校长,塔吉亚娜·大卫臣科等应邀到我院访问,党委书记闫秉科、副校长秦梦华亲切接见。
同日 院校友会开展为95级校友张宝河募捐活动。
2 日 鲁轻院字[2006]24号文,印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3日党委副书记舒永庆与宣传部、艺术设计学院及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大众日报的人员,到张宝河原籍(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西官庄村)看望张宝河,并把捐款(2000元)转交本人。
5 日鲁高工委[2006]27号文,通报我院基建党支部荣获“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我院教师刘德军、王玲荣获“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宿建沛荣获“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6 日 院校友办开展“道别老校 共话未来”的主题活动。
8 日举行“祖国永在我心中”毕业生升旗仪式。院党政领导闫秉科、陈嘉川、刘韶华、舒永庆、秦梦华、傅东良、张宁、匡维武等在长清校区操场出席仪式。学院办公室、团委、学生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化工学院全体毕业生参加。
12日鲁轻院字[2006]25号文,研究决定,调整院学术委员会。增补:秦梦华任副主任委员,许崇海、王瑞明、马万勇、綦星光任委员。免去朱摩西、曲兆瑞、尹卓容、常易康副主任委员、委员职务。
13日“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评选揭晓,由我院推荐的皇明太阳能集团总裁范建厚(校友、材料89级)和由山东省军区推荐的71281部队海防营营长毕鲁军(校友、食品95级)双双获此殊荣。
16日在山东省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式上,我院与北京志鸿教育集团签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合作协议。秦梦华副院长、学生处刘传波副处长、志鸿集团总裁任志鸿先生、副总裁李万强先生出席签字仪式。
17日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由省招生考试院和济南市教育局领导陪同,到长清校区视察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院长陈嘉川、副院长秦梦华及教务处有关负责同志汇报考试情况,并陪同视察。
同日 我院造纸82级和皮本92级校友回母校举行毕业二十周年纪念活动。造纸82级校友向学校捐款12000元,用于绿化新校区。
20日鲁轻院工字[2006]2号文,研究批准,新成立的工会分会改选结果。校医院分会主席:徐辉;成人教育学院分会主席:张逢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会主席:刘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分会主席:邹玉妮。
21日鲁轻院学字[2006]10号文,研究决定,表彰获2006年度“校园十佳学生”称号的张式佳、宋玥、赵政、王赛、牟琳、臧增辉、崔彬、刘玲君、姜玮、郑维海等10名同学和获2006年度“校园十佳学生”提名奖的王海玲等5名同学。
同日 省教育厅齐涛厅长、宋承祥副厅长等到我院视察工作。
24日 建院以来历届学生会主席回母校团聚。院党委书记闫秉科、院长陈嘉川及党政其他领导亲切接见。
25日鲁轻院党字[2006]12号文,研究决定,成立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和下属办公室。组长:闫秉科,副组长:张宁,成员:窦同钦等11人。办公室主任:窦同钦(兼)。
同日 鲁轻院党字[2006]13号文,印发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26日 鲁轻院字[2006]28号文,研究决定,成立过期财务和文书档案清理销毁鉴定小组。组长:陈嘉川,副组长:刘韶华、傅东良、张宁,组员:窦同钦等7人。
26日-27日 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由组长秦启仁教授带领莅临我院,检查评议我院更改校名工作。专家评估认为我院符合校名更改的条件。
28日 鲁轻院研字[2006]10号文,研究决定,授予2006届毕业研究生张爱萍等58名硕士学位。
同日 举行2006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舒永庆副书记主持会议,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以及学生工作人员代表参加会议。
29日鲁轻院教字[2006]13号文,研究决定,表彰2006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获奖作者,郑云同等50名;授予郑云同等50名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并对宫涛等60名指导教师予以表扬。
同日 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大会,党委书记闫秉科讲话。
同日 举行研究生毕业典礼。副院长秦梦华主持。党委书记闫秉科,院长陈嘉川参加。
30日 长清校区、校本部分别举行2006届毕业生毕业典礼。院领导闫秉科、陈嘉川、刘韶华、舒永庆、秦梦华、傅东良、张宁、匡维武等分别出席。
本月 学院评选省级优秀毕业生陈夏等212名。
7月
1 日我院78级150余名校友返回母校团聚。举行“道别老校,共话未来”活动。党委书记闫秉科、院长陈嘉川及刘韶华、舒永庆、秦梦华、傅东良、张宁等院领导参加聚会,热情接待。
4 日 鲁轻院党字[2006]11号文,研究决定,调整离退休人员党总支成员。书记:孙德贞,副书记:徐广荣,委员:王道武等7人。
5 日 鲁政任[2006]48号文,研究决定,免去朱摩西院调研员职务。
7日 院党委在本部的全体成员到长清校区视察新校区工程进展情况,匡维武副院长及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同志陪同视察。
8日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发展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英国SUSSEX大学SEI访问学者、经济学博士后李平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报告,秦梦华副院长主持并讲话。
9 日 在老校区学习的6000多名学生,最后一批全部搬入长清新校区。学生整体搬迁工作完成,成为西区第一个学生全部进住的高校。
11日 成教学院搬迁到新校区机电楼。
13日 鲁轻院字[2006]31号文,研究决定,免去朱摩西、曲兆瑞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职务,其他组成人员不变。
同日 经济管理学院整体搬入长清新校区。
14日 党委书记闫秉科、副书记刘韶华等赴淄博市,走访部分科研单位和企业,并与淄博市部分校友进行了座谈。
16日-21日 我院信控学院栾建业,获省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27日 院校友工作办公室收到造纸98级校友刘洋代表在芬兰Abo Akademi university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校友的捐款330欧元。请校友办公室为新校区购置树苗。
8月
1 日鲁教高[2006]9号文,研究决定,我院邢存章教授的《应用化学实验》、王东辉教授的《室内环境设计》以及唐宴春教授的《金融企业会计》3部教材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立项。
11日鲁高工委[2006]37号文,通报我院团委书记郭建国的“入住新建大学园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和教师苑学芹的“国防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路径研究”论文获2005年度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17日 省第十二届大运会闭幕。我院足球队获得第七名,田径队获得女子跳高第四名、男子4×400m接力第七名的成绩。
18日 省艺术类自学考试技能考试在我院举行,共开考20门课程。
26日 鲁教高字[2006]6号文,通报我院教师刘德军荣获省高校第二届教学名师称号。
28日 鲁轻院人字[2006]17号文,印发2006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方案。
本月 经济管理学院获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
本月 外国语学院完成搬迁,全部进入新校区办公。
本月 学生公寓全面开始社会化物业管理,学生处自后勤处接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
9月
1 日 在金融职业学院会议室,举办处级以上干部培训班,闫秉科书记主持。
4日-6日在团省委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山青世界,院学生处、团委联合举办学生工作研讨会。教育厅学生工作处刘欣堂处长和团省委学校部袁立副部长出席。舒永庆副书记主持,闫秉科书记作动员讲话。
6日 校友办公室等单位召开老干部告别老校区座谈会。
9日 刘韶华副书记与李天铎、吴笑兵到烟台牟平区养马岛参加发酵78级校友毕业24周年纪念活动。
10日 院保卫处组织人员摘下学院本部大门的院牌,装入最后一辆满载院办接待室家具的货车。学院整体搬迁任务圆满结束。
12日 全院教职工整体到新校区上班,院领导集体走访各部门、单位。
13日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李林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18日 2006级新生报到。
19日 中国银行驻济南机构到我院,开展大学生个人诚信、助学贷款宣传周活动。
同日 我院2006级对口高职新生155人报到。
20日 举行2006级新生开学暨军训开训典礼。院党政领导闫秉科、陈嘉川、舒永庆、秦梦华、傅东良、张宁、匡维武出席。陈嘉川院长讲话。
同日 鲁学位[2006]10号文,通报我院任俊丽的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应届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同日 我院科技处应邀参加,在曲阜科技城广场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
21日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到我院视察工作。党委书记闫秉科、院长陈嘉川等领导引领视察参观。
同日 在校医院会议室召开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会议。
22日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刘彦波处长,在省高校工委副书记邢善萍、安保处处长邓洪基陪同下莅临我院考察工作,院党政领导闫秉科、傅东良、张宁等引领考察。
同日 陈嘉川院长参加在西区建设指挥部召开的“大学科技园发展与合作”座谈会,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主持。陈院长发言介绍我院情况。
23日 我院崔巍等5名同学组成的D.S.P队,在第四届“齐鲁软件园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获“手机智力游戏软件与实现”软件设计二等奖。
23日-24日 研究生乒乓球队,在省首届研究生乒乓球赛中,荣获济南赛区四强佳绩。
28日 召开党总支(分党委)、直属党支部书记会议。部署下半年组织、宣传思想工作。党委书记闫秉科主持。
同日 召开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会议,检查汇报本科教学评建工作,陈嘉川院长主持会议。
同日 我院外籍专家Belinda Tomlins受省政府领事处的邀请,参加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在索非特银座大饭店宴会厅举行的招待会。
29日 鲁轻院字[2006]41号文,研究决定,颁发优秀新生奖学金,奖金额每人6000元。刘川等8名同学获得此奖。
本月 院报报道:在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院获优秀组织单位奖。选送的9件参赛作品7件获奖。其中“绿树”室内环保公司创业计划获省一等奖、永利康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金融市场训练系统创业计划获省二等奖、“利康”利口酒创业计划、“雨佳洁”环保公司创业计划、县级污水处理厂摆脱无资运行创业计划等作品获省三等奖。
本月 院报报道,陈嘉川教授的“酶促磨浆降低机械木浆磨浆能耗和改善纸浆性能的研究”、李天铎教授的“氟、硅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功能梯度膜的研究”、谢益民教授的“难降解水溶性木素及衍生物的氧化酶催化聚合”,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1万元。
本月 我院招收研究生146名。
本月 我院制浆造纸科学与工程技术实验室选定为省重点实验室。
本月 我院软件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信息技术在流程性制造企业的应用与研究”获得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
10月
11日 印发“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
13日鲁轻院字[2006]43号文,研究决定,调整公寓管理委员会和下属办公室。委员会主任:舒永庆、傅东良,成员:杨天梅等21人;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公寓科,主任:孙卫东,副主任:崔新惠。
同日 鲁教高字[2006]8号文,通报我院教师王毅讲授的《机械设计基础》、刘耘讲授的《无机及化学分析》课程,获得2006年度高校省级精品课程奖。
15日 中国包装联合会等主办,艺术设计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华东大奖设计艺术展暨中国设计文化与竞争力专家论坛”在我院举行。
16日 团中央领导及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观摩团来我院参观考察。
17日 部分新校区教工宿舍楼竣工,基建处集中向竣工楼的住户发放钥匙。我院成为大学科技园首家建起教工宿舍的高校。
同日 鲁轻院资字[2006]1号文,印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办法。
同日 鲁政办发[2006]86号文,研究批准,我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带头人岗位为“泰山学者岗位”。
同日 鲁轻院字[2006]44号文,印发各二级学院用房分配使用办法。
18日 我院科技处应邀参加齐鲁技术市场论坛会。该会由省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省技术市场协会承办。
20日 鲁轻院字[2006]45号文,印发关于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
同日 国际纸业集团在我院设立“国际纸业专项奖学金”。
同日 秦梦华副院长带队,参加教育部2007年参评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研讨班。
21日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三食堂三楼成功举办2006/2007学年校内勤工助学招聘会。1000余名岗前培训合格的同学,有500多名被助学岗位聘用。
22日 举行成人招生艺术类专业加试,济南考区40人,青岛考区8人,黄岛73人,临沂16人。
23日 省教育厅专家组莅临我院核查办学条件。院长陈嘉川、副院长傅东良、匡维武和有关人员参加汇报会,并陪同考察。
25日鲁轻院教字[2006]15号文,研究决定,授予2006届本科毕业生王春燕等1592名工学学士学位,初小依等371名理学学士学位,王艳等715名管理学学士学位,袁兆芹等205名经济学学士学位,孙明亮等460名文学学士学位。
26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我院双聘院士陈克复教授应邀来我院作报告,并考察造纸重点实验室。
28日 第26届田径运动会首次在新校区开幕。
29日 第26届田径运动会闭幕。
30日 英国国际教育联盟,中国发展项目董事长卢红女士等到我院进行友好访问。副院长秦梦华接待卢红女士,并就合作交流等事宜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同日 我院魏嘉教授应聘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设计研究员职务。
同日 举行06级军训学生阅兵式、分列式暨军事科目汇演活动。闫秉科书记检阅军训学生的汇演。
31日 鲁轻院党字[2006]19号文,印发二级学院(系)党政领导干部职责及工作规则暂行规定。
同日 鲁轻院党字[2006]20号文,印发党校分校工作条例。
本月 美籍教师约什华•鲁尔(JoshuaRuyle)来我院任教。
11月
1 日 召开2006年“教学质量月”活动动员大会。陈嘉川院长主持。
2 日 召开大学生记者团暨各二级学院记者站成立大会。
同日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法科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4 日 青年学者,四川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李浬应邀来我院讲学。
6 日 鲁轻院研字[2006]14号文,印发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同日 鲁高工委[2006]53号文,通报我院黄艳斐荣获第九届“济南市人民政府优秀特困生奖学金”一等奖。宋玉叶荣获第九届“济南市人民政府优秀特困生奖学金”二等奖。陈学强等5人荣获第九届“济南市人民政府优秀特困生奖学金”三等奖。
同日 鲁轻院研字[2006]15号文,印发优秀研究生及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办法。
同日 鲁轻院研字[2006]16号文,印发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同日 机械学院王玲老师设“王玲特困生救助金”。
同日 成教学院举办味精、淀粉生产及工艺短期培训班开学。德州华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0余人参加培训。
7 日 鲁轻院人字[2006]22号文,研究决定,撤销学生处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军事教研室更名为国防教育教研室。
同日 鲁轻院字[2006]49号文,印发档案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8日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李庆领、闫珂柱、杨振宁、郑三莅临我院,考察2006年申报新增本科专业筹备情况。院领导陈嘉川、秦梦华等汇报并陪同考察。
9日 材料学院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篮球场举行。闫秉科书记、舒永庆副书记、傅东良副院长参加。
同日 我院获得2006年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1项。
同日 外国语学院举行2005/2006学年学生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院党委副书记舒永庆与团委、学生处领导参加。
10日 2005/2006学年学院先优团总支评选揭晓,信控学院等3个团总支被评为“红旗团总支”,外国语学院等2个团总支被评为“先进团总支”。
同日 我院张伟教授荣获“光华龙腾奖——2006山东省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获“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同日 召开2006年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会议,部署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同日 我院蒋文强主持的“强制电化学还原提高化工污水生化性能的研究”、韩金梅主持的“电化学催化氧化生物炭技术用于造纸中段水的深度处理”科研项目,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11日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副教授LucianLucia博士应邀来我院访问。
同日 由芬兰F&P北欧林纸集团和我院共同举办的第二期“造纸CEO”培训班正式开班。
同日 信控学院进行“爱我所学,学我所爱”专题教育活动。
13日 谢益民教授代表我院与Lucia博士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陈嘉川院长会见Lucia博士并参加签订仪式。
14日 召开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会议,布置师资引进工作,陈嘉川院长主持,闫秉科书记参加并讲话。
15日鲁高工委[2006]56号文,通报我院刘传波撰写的“以人为本、保存和谐——基于当前学生特点开展学生工作的认识和思考”论文,荣获2006年度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
16日 鲁轻院教字[2006]19号文,研究决定,表彰第三届“青年教学优秀奖”毛得奖等10名教师,并予以奖励。
同日 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徐处长等,到我院检查指导“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选聘工作。
同日 图书馆召开全馆人员会议。研讨图书管理现代化问题。
22日 召开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会议 ,秦梦华副院长主持。
同日 济南市公安局副局长徐少华等,由长清分局领导陪同到我院检查指导“平安校园”建设和校园安全工作。
23日 鲁轻院人字[2006]51号文,研究决定,聘谢益民任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赵传山、刘玉任副主任。
同日 鲁轻院字[2006]54号文,研究决定,聘朱汇源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原职务自然解聘。
30日 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闫秉科书记参加开班仪式并讲话。
同日 化工学院承办的“师生同乐”厨艺大赛在二餐厅举行。
本月 研究生处设立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和培养科。
本月 院学生会、团委开展“学生生存体验”活动。
本月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干部考核办法正式实施。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挂钩并记入本人档案。
本月 外国语学院举办(国际交流中心协办)的外国文化系列讲座开幕。来自非洲卡麦隆的Chris、大洋洲澳大利亚的Belinda以及美国的Josh和Beth应邀参加讲座。
本月 刘素文教授主持的“异质结构纳米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获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本月 姚金水教授主持的“水性丙烯酸聚合物药物薄膜包衣材料研制”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本月 学生处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12月
1 日 召开学生“生存体验”活动座谈会,秦梦华副院长参加并讲话。
6 日 在校医院召开卫生工作会议。傅东良副院长主持。
7 日 召开各党总支书记会议,部署推选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侯选人的初步人选工作。
8 日 鲁轻院科字[2006]2号文,印发科研仪器设备专项配套费使用管理办法。
同日 鲁学位[2006]12号文,通报我院学生董元锋的“膨润土的中性改性及其微粒助留助滤效果的研究”获得省首届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同日 鲁学位[2006]13号,通报在首次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中,我院有5个项目获得立项;秦梦华、刘素文被评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9日 举行欢送我院学生王少坤、王涛入伍仪式。学生处副处长刘传波主持,党委副书记舒永庆、长清区武装部罗部长出席。山东卫视台予以报道。
13日鲁轻院研字[2006]18号文,研究决定,姚兰等20人获一等优秀奖学金,韩小龙等37人获二等优秀奖学金,李树英等15人获单项奖学金,李春磊等13人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干部,丁振等19人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同日 鲁轻院教字[2006]21号文,研究决定,表彰在”教学质量月”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教案(讲稿)撰写者魏高峰等35名教师。
同日 省高校国防教育检查组到我院检查指导工作,党委副书记舒永庆接待检查组领导。
20日 鲁轻院人字[2006]25号文,研究决定,表彰2005/2006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单位。综合一等奖:化工学院;二等奖:机械工程学院等8个;三等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3个。单项奖:教学档案:化工学院;考试工作: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学秩序:化工学院;学籍管理: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理论课教学:信控学院。
22日 我院荣获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同日 外国语学院在篮球场,举行“圣诞焰火舞会狂欢夜”活动。
25日 鲁高工委[2006]62号文,我院刘玉霞等25名同学荣获2006年度慈善“朝阳助学”银光助学基金省高校优秀特困生称号。
26日 鲁轻院字[2006]63号文,研究决定,撤销长清校区管理委员会建制。
同日
鲁轻院党字[2006]28号文,研究决定,撤销长清校区建设领导小组、新校区建设办公室机构建制。
同日 民盟我院支部被授予“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李华老师被民盟省委授予“2006年度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8日 鲁轻院学字[2006]19号文,研究决定,授予国贸03-2班等114个班2005/2006学年“优良学风班”称号,授予金融04-1班等22个班2005/2006学年“优良学风标兵班”称号,李丽丽等85名同学2005/2006学年“三好标兵”称号。
同日 鲁轻院党字[2006]29号文,研究决定,调整人才、人事工作领导小组等综合性机构人员。人才、人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闫秉科、陈嘉川,副组长:刘韶华、秦梦华、傅东良、匡维武,成员:宿建沛等9人,办公室设在人事处,主任:任民(兼)。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嘉川,副组长:傅东良,成员:闫秉科等9名,办公室设在计财处,主任:王权(兼)。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秦梦华,成员:李天铎等9人,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主任:张旭东(兼)。科技(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嘉川,副组长:秦梦华、成员:张旭东等7名,办公室设在科技处,主任:李天铎(兼)。后勤(基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匡维武,成员:窦同钦等7人,办公室设在后勤处,主任:王鹏生(兼)。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舒永庆,副组长:秦梦华,成员:张旭东等8名,办公室设在学生处,主任:杨天梅(兼)。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闫秉科,副组长:陈嘉川,成员:周有波等24人,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主任:周有波(兼)。
30日 鲁轻院字[2006]64号文,研究决定,表彰2006年档案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办公室等5个;先进个人邵晓薇等7名。
31日 鲁轻院党字[2006]30号文,研究决定,授予邵丰等14人“优秀政治辅导员”称号。
同日 鲁轻院人字[2006]26号文,印发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实施意见。
同日 鲁轻院人字[2006]27号文,印发2006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
同日 鲁轻院学字[2006]20号文,研究决定,授予张文斗等21人“模范班主任”称号。
本月 体育部与学生处联合举行学生冬季越野长跑、“轻院杯”学生篮球赛、足球赛。
本月 院教学成果奖评选揭晓,刘在娥、张绪光老师的“电路及模拟电子技术”的电子教案获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月 新校区建筑命名初步完成,中心广场命名为齐鲁广场,大门口三座桥梁以达观、大成、致远,院内三个主干道以熙华、泰和、天一命名。
本月 我院周玉红等5人获国家奖学金,秦双燕等7人获省级奖学金。
本月 我院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被评为“第六届省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团体”。
本月 成立“爱心助学社”,发起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捐赠冬衣活动。收到捐赠衣物95件,以自选方式发放给学生。
本月 我院王瑞明教授承担的省科技厅立项项目“海藻糖合酶固定化连续生产海藻糖技术的研究”、省教育厅立项项目“低温β-葡萄糖酶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和企业委托项目“利用葡萄糖废糖蜜生产高活性干面包酵母的研究”;邱书波教授设计的光透射纸页图象采集设置;陈玉清教授主持的省教育厅项目“低成本生态纳米抗菌瓷砖的研制”;綦星光教授主持的“快速实用自动纸浆纤维质量测量仪”等都通过专家鉴定。
本月 院报报道,在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赛中,我院魏嘉教授获产品类金奖;我院研究生倪鹏飞获海报类金奖,同时获全国“杰出青年设计师”荣誉称号。艺术设计学院获本次大赛“优秀艺术设计院校奖”。
本月 我院团委书记郭建国在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央文明办联合举办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中荣获“全国先进个人”称号。
本年 科研情况 争取上级课题56项,新增经费57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划1项,省科技发展计划3项,省专项重点课题共11项,省博士基金项目6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济南市科技明星、技术难题共8项。主持项目获省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联合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共获各类奖33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2项,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专利权3项。签订各类科技开发合同80余项,合同金额2600余万元,到位经费800余万元。与山东龙大集团、贵和纸业集团等7家企业全面技术协议,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新增加了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玻璃与陶瓷材料实验室、轻工装备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实验室),其中玻璃与陶瓷材料实验室还被确定为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
本年 基本建设情况:新校区轻化楼21714平方米、食品化工楼26592平方米、学生公寓楼20242平方米、学生食堂11172平方米、21栋教工公寓109202平方米、行政办公楼13426平方米等竣工。全年共计完成244958平方米的单体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完成教工公寓区道路3.5千米和配套管网以及其他单体工程的甬道和配套管网。在竣工的项目中,20号学生公寓、文科楼获得了“结构杯”,11号教工公寓、办公楼获“精品工程”,生活区食堂、1号公共教学楼先后获得“泉城杯”(济南市优质工程)和“泰山杯”(山东省优质工程)。
本年 我院许崇海博士获“省优秀青年分子”称号。
附:2006校园十大新闻(按时间发生顺序)
1、秦梦华副校长荣膺第十六届“山东十大杰出青年”。
2、总结经验,巩固成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3、老校区顺利置换。
4、陈嘉川院长、马万勇博士分别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而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隆重表彰和奖励。
5、我校特困生郭啸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郭啸栋奋发成才的精神感动社会,社会各界捐款体现浓浓亲情。
6、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大会审议了陈嘉川校长的工作报告与学校“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7、我校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完成,揭开了我校发展历史上新的篇章。
8、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来我校视察工作。党委书记闫秉科、校长陈嘉川等学校党政领导陪同视察。
9、“泰山学者”岗位落户纸浆造纸工程学科。纸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列入强化建设),玻璃与陶瓷材料实验室被确定为教育厅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轻工装备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实验室被确定为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纸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至此,我校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已达7个。
10、2006年教学工作暨二级学院教学评价总结表彰大会召开,表彰在2006年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及个人。
2007年学校大事记
1月
5日 我校组织部会同教务处、迎评办,举办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培训班,内容:一,陈嘉川校长就目前高教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作报告;二,张旭东处长谈教学管理工作;三,吕基强主任谈准确把握指标体系,积极做好评建工作;四,秦梦华副校长作《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几点认识》的报告。
8日 澳大利亚昆士兰商业科技学院副院长MarkWillis教授访问我校,洽谈两校合作办学事宜。
11日 秦梦华副校长带队赴山东经济学院参观学习评建工作经验。
同日 我校举行学生会干部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闫秉科、副书记舒永庆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研究生会主席和各学院学生会主席参加了座谈会。
13日 学生处在行政楼报告厅举办大学科技园广告人才交流会。
17日 院党字〔2007〕2号文件,任命刘传波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周韶华、张召宁为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院字〔2007〕7号文件,聘于涛任研究生处副处长,解聘陈英外国语学院院长职务。
同日 我校党委宣传部表彰2006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
同日 图书馆开通“书刊荐购系统”,方便读者推荐图书。
19日 应我院邀请,著名造纸专家、美国MeadWestvaco公司研究所高级首席研究员孙蕴宝博士来我院访问。
22日经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批准和ProE、SolidWorks、Solid3000等三维CAD软件原厂授权,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正式成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和“三维CAD软件原厂认证联考指定考试网点”。
24日 在行政楼会议室举行2006年就业工作总结表彰暨2007年动员会,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主持,闫秉科、陈嘉川、傅东良等校党政领导出席,各单位、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参加。
25日 陈嘉川校长主持召开评建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寒假评建工作。评建工作办公室发[2007]2号文件《关于06/07学年寒假教学评建工作安排的通知》。
27日 学校外事办房泽庆副主任在北京与英国苏萨克斯大学国际处主任PhilipBaker会谈,讨论合作办学事宜。
本月 政法学院刘德军教授等代表山东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新课改教学培训班。
2月
1日 山东省人事厅毕业生就业处张祝秀处长、山东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心林建春主任到我校检查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
5日 印发鲁轻院资字[2007]2号《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开展全校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部署省财政厅、教育厅安排的资产清查工作。
11日 评建工作办公室发[2007]4号文件《关于开学前一周评建工作安排的通知》。
13日 山东省经贸委批准我院成立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技术中心。
28日 山东省自学考试艺术类技能考试在我院开考17门课程,1950科次。
3月
5日 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中国地区负责人刘旭访问我校,并代表北大西洋学院签订双方合作意向书。
同日 张宁同志调任建工大学党委书记。
同日 院字13号文,赵传山任轻化学院院长,解聘谢益民院长职务,担任山东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正处级)。
7日 组织了 “庆三八话评估”座谈会,并为全体女教职工分发了节日纪念品。
9日 我院足球队在山东大学西校区参加了“2006-2007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山东省预选赛比赛中,取得了第6名的成绩。
10日 日本NIPPON语言学院中国地区负责人张惠访问我校,商讨我校日语专业学生赴该校进行短期日语培训事宜。
11日 首届济南市大学科技园区春季人才招聘会在我校召开。省人事厅黄麟英副厅长、济南市长清区委书记孙瑞祥、区长覃俊文以及济南市市委组织部、人事局、长清区区委组织部、人事局等部门领导莅临我校,与我校党政负责人闫秉科、陈嘉川、舒永庆、匡维武在办公楼会议室亲切座谈。
同日 我校举办2007年济南市大学科技园区春季人才招聘会。会上与山东省诸城市、寿光市、昌邑市、安丘市、青岛市南区等部分市县区人事局举行就业合作签字仪式。
12日 德国伊尔姆瑙理工大学首次来我校选拔优秀理工科学生赴德留学。
同日 轻院字〔2006〕6号文,研究决定,进行了教研室、实验室及其他业务部(室)主任、副主任的换届聘任工作。
13日 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中国发展项目负责人DanielWong教授对我校进行友好访问。经过交流磋商,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就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和软件工程四个专业的专科项目达成合作,并签署合作协议书。
19日 鲁轻院人字〔2007〕3号文,研究决定,授予学校办公室等8个部门“先进教育集体”荣誉称号,授予王仁人等40名同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授予周有波等28名同志“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19日 校医院开始为学校1277名在职教工及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体检,6月18日结束。
20日我校陈嘉川校长、王瑞明教授分别联合企业申报的“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日 我院成教学院与济南泉城旅游职业学院签订联合举办成人高等教育脱产与函授业余班办学协议。
同日 我校发鲁轻院字[2007]23号文件《关于调整山东轻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设组织机构及职责的通知》和鲁轻院字[2007]24号文件《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方案》。
21日 党字[2007]7号文,张以刚任轻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党字[2007]8号文与院字[2007]19号文,任命刘传波、陈栋田等同志职务。
22日《学苑报》创刊。
23日 我校校工会召开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24日 加拿大阿尔伽玛大学副校长HelenGillespie访问我校,并就留学以及移民加拿大做了相关讲座。
26日 离退休处党总支从返还的党费中拿出伍仟元购买了树苗以绿化新校区。用实际行动为美化校园做出了贡献。
同日 评建工作办公室发[2007]5号文件《关于印发<山东轻工业学院06/07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安排>的通知》。
27日 我校学生处组织了第六届“校园十佳学生”事迹报告会。
29日 我校举行发酵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聘任仪式,陈嘉川校长向刘建军研究员颁发聘书。
30日 长清校区教工704套住房全部交接完毕。
本月 评选表彰2006年度先进工会集体、优秀工会干部、工会活动积极分子。
4月
3日 召开了全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
同日 在第三餐厅三楼大厅,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与全国工商联合会联合举办山东会员企业人才交流会。
同日 成立山东轻工业学院物业监管委员会,主任匡维武,下设办公室,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孙德淑任办公室主任。
5日 秦梦华副校长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同日 马万勇教授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同日 我校团委被评为2006年度“红旗团委”(全省共28家单位),我校团委书记郭建国被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工作者”荣誉称号(全省共23人)。
6日 应我校邀请,我校校友、“山东高校毕业生十大优秀创业者”山东皇明集团总裁范建厚先生、我校发酵专业78级毕业生,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毕德成教授来我校讲学。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团委书记郭建国、学生处处长杨天梅,校友办公室副主任吴笑兵及有关学院主要领导、各学院团总支老师参加了报告会。
同日 我校成立评建工作秘书组,承担自评报告的撰写和校级评建材料的整理建档,先后有9名处级干部参加此项工作。
11日 日本新亚国际语言学院校长代理前田勇次访问我校,商讨我校日语专业学生赴日本进行语言培训事宜。
13日 我校菏泽市校友分会成立大会在菏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议室隆重举行。陈嘉川校长到会祝贺并做了重要讲话。
同日 经校团委积极筹划,我校共青林成功建成。
14日 妇委会组织以女教职工为主的“我爱大自然”大型联合植树节公益活动。
16日 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同志被评选为2006年度全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学生处被评为2006年度全省国防教育及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受大会通报表彰。
17日 第七届企业家论坛在办公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大宇集团董事长刘爱林先生作报告并进行“大宇奖学金”颁发仪式。
18日 我校召开“教学质量年”动员会。闫秉科书记代表校党委宣布了2007年作为我校的“质量年”和“管理年”的决定;秦梦华副校长对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做了总体部署和安排;陈嘉川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对认真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提出要求。
19日 秦梦华副校长带队赴泰山医学院学习评建工作经验。
20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鲁教职字[2007]3号文件,《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新增专业的通知》,同意我院成教学院增设国际经济与贸易高中起点本科脱产/函授,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高中起点专科脱产/函授教育。
同日 我院第27届田径运动会胜利召开,开幕式上举行了大型团体操。21日圆满结束。
21日 我校举办第十八届老年人运动会。本届运动会设15个比赛项目。即:中国象棋、野外钓鱼、乒乓球、台球、地掷球、50米托球跑、健步走、投镖、跳绳、垒球掷准、定点投篮、仿保龄球、夹玻璃球、套瓶、跳棋。
25日 党字[2007]15号文,启动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工作。
26日 学校隆重召开“迎评估,促学风”学生动员大会。党委副书记舒永庆主持会议,秦梦华副校长作动员讲话,1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动员会,并在倡议书上签名。
27日 鲁轻院资字〔2007〕3号文,印发《山东轻工业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28日 民进山东轻工业学院支部成立。
同日 应我院的邀请,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白玲教授来我校访问。
29日 党字〔2007〕16号,吴笑兵同志兼任学院办公室主任。
30日 我校举行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招聘答辩会,高扬、赵新节、王瑞明、杨平平、李越中5位教授获聘学术带头人。
同日 应我院的邀请,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白玲教授来我校访问。
本月 举办我校首届“我的勤工助学生活”有奖征文大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本月 开展“团旗在飘扬,迎评添光彩”主题团日系列活动。
5月
1日 我校党委宣传部组织民主党派成员为长清校区捐款、植树,党委书记闫秉科命名并题写“同德林”。
8日 陪同我校外籍教师Belinda和Chris参加山东省“第十届外国专家日”活动。
同日 我校第十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五月的花海”舞蹈大赛隆重举行。
10日 高校工委常务副书记田建国同志为我校科级以上干部及部分教授做了《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报告。
11日 感动山东十佳人物孟红伟来我校作事迹报告,党委副书记舒永庆为其颁发“德育名誉教授”聘书。
同日 我校日照市校友分会成立大会在日照市太公宾馆会议室隆重举行。傅东良副校长到会祝贺并做了重要讲话。
同日 秦梦华副校长带队赴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交流评建工作经验。
同日 著名造纸专家、美国北卡州立大学M.Hubbe教授应邀来我院访问和讲学。
13日 “百事球王争霸赛”之佳得乐篮球争霸赛山东轻工业学院赛区初赛在我校篮球场拉开帷幕。
14日“轻院杯”排球比赛顺利进行。信息、外语、轻化学院获女子组前三名;轻化、数理、机械学院获男子组前三名。
15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第十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举行。
同日 加强了网络中心管理,有效绑定IP地址,使得IP地址盗用情况杜绝,使我院所有单位和人员实现认证上网。
16日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代表团访问我校,就合作办学及我校领导出访等事宜达成共识。
17日 省教育厅乜慧英主任来我校视察学生公寓建设情况。
同日 鲁轻院人字〔2007〕4号文,公布二〇〇六年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结果,经省高级、中级评审委员会通过,15名同志取得了正高级任职资格,13名同志取得了副高级任职资格,3名同志取得了中级任职资格;经学校高级、中级评审委员会通过,省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我校有24名同志取得了副高级任职资格,85名同志取得了中级任职资格,5名同志取得了初级任职资格。
同日 鲁轻院人字〔2007〕5号文,研究决定,聘任刘小健等15位同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胡心平等37位同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黄丽霞等88位同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王顼等11位同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8日 在办公楼学术报告厅举办学校发展情况通报会,校党委书记闫秉科就我校发展情况向全校学生班长、团支部书记及部分学生代表进行通报,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主持,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及辅导员参加。
同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我校双聘院士陈克复教授在轻化楼B502做了题为《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及科技工作者的任务》的专题报告。赵传山院长主持了本次讲座。
同日 济南市再生水利用座谈会在我校长清校区召开。济南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高风池、省教育厅后勤处处长李占玉,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科长麻鹏飞,济南市城市节水办公室主任高中平,济南市供水处科长汤志刚及西区九所大学分管中水的学校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济南市城市节水办副主任冯元春主持,我校后勤管理处处长王鹏生、副处长王立功参加了会议。
同日 我校召开教学评建暨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动员大会。发鲁轻院党字[2007]17号文件《关于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的通知》,部署全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
19日 我校烟台市校友会成立大会在美丽的烟台市隆重举行。学校副校长傅东良专程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
20日 我校新增材料工程工程硕士授予领域。
20日-21日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年成人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山东轻工业学院召开。轻工学院副校长王西奎作报告,成人教育学院葛秀村院长做了2006年工作总结,并对2007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4个先进单位交流发言(翰林教育、青岛托普、潍坊技开、济宁轻工)。并下发了鲁轻院职成字[2007]4号文件《关于表彰2006/1007学年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决定》,表彰先进单位9个,先进工作者25人。
22日 省委高校工委基层党建工作检查组窦爱民、胡晓明一行二人来到我校,对我校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情况和基层党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党委书记闫秉科、党委副书记舒永庆以及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出席了汇报会。
24日 评建工作办公室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别敦荣教授来校作题为《强化质量意识,创建高品质大学》专题报告。
同日 由《意林》杂志社主办,我校野草文学社承办的“意林杯”山东省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一号教学楼B509举行。来自我校及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交通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等六所高校的文学社团代表和获奖同学参加了颁奖典礼。我校选送的作品喜获二十个奖项,并荣获团体冠军。
25日 我校推荐的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轻化工程专业2001届毕业生王谱校友和山东省军区烟台警备区推荐的我校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2003届毕业生孙冲校友,被评为“山东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标兵”。
29日 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就校际交流及合作办学事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谈,并达成初步共识。
同日 青春创业报告会暨第十一届企业家论坛成功举行。
同日 我校新建工程训练中心正式启用。
31日学生处组织召开“我的勤工助学生活”有奖征文、“2006年度自强之星”、“06/07学年勤工助学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经院系推荐、事迹材料展示、评委投票等环节,评选出2006年度“自强之星”10名,“自强之星”提名奖7名;23名同学获得“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称号”。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并为获奖学生颁奖。
31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首届大学生“DV栏目剧”展示大赛成功举办。
本月 在“山东省高校第三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中,我校获优秀组织单位奖,学生作品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教师获优秀指导奖一项。
6月
1 日 学生处组织《学苑报》“团山之声”读书会启动仪式,聘请校党委舒永庆副书记为名誉会长,宣传部于明梓部长、学生处杨天梅处长、团委郭建国书记、学生处周韶华副处长为顾问,学生处刘长生老师为指导老师。
5 日 由我校团委、学生处、校友办共同主办的“青春的选择--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标兵”报告会在我校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参加了报告会。
同日 我校工会举办了教职工美术作品展。
7 日 鲁轻院人字〔2007〕6号文,印发山东轻工业学院编制外用工管理暂行办法。
同日 各院系实行网络联络员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培训,使网络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
同日 我校举行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为校级筹备重点学科。
8 日 省教育工会主席李崇刚、书记刘国林、办公室主任王辉率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工艺美院、山东行政学院工会负责人等一行8人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会工作。党委书记闫秉科会见了李主席一行。
9 日 我校在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健美操大赛取得了全省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我校连续三年在省大学生健美操大赛中获此殊荣。
11日 2007年度“校园十佳学生”评选结果揭晓,江贝等10名同学荣获“校园十佳学生”称号;孙领伟等15名同学获“校园十佳学生”提名奖。
同日 我校召开校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校友风采的采集工作。会议由校长陈嘉川主持,校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评建办张庆思处长、校友工作办公室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12日 校工会评选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三届师德标兵及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我校刘素文教授荣获山东省师德标兵称号。
14日 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南郊宾馆隆重召开。会议上,我院获“山东省十佳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称号。
16日 我校莱芜市校友会成立大会在莱芜市隆重举行。校长陈嘉川专程出席成立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7日 许忠明到北京参加北京大学第二届政党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多党合作制度设计的理念研究》。
18日 学校党委书记闫秉科在组织部部长宿建沛、办公室主任周有波、艺术设计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等陪同下来到学校办公楼2楼展厅,参观了艺术设计学院首届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19日 我校召开副处级以上干部大会,布置校内初评估工作。评建工作办公室发[2007]7号文件《关于做好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初评估工作的通知》。
22日 加拿大皇家学院代表团一行四人访问我校,就合作举办动漫设计与制作和其他相关专业教育项目进行会谈,并签署合作协议。
同日 2007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专家组一行四人,在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姚来昌教授的带领下,莅临我校,就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工作听取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汇报,并进行现场考察。校长陈嘉川、副校长秦梦华及教务处、国资处、化工学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
同日 我校举行欢送2007届学生会干部及西部计划志愿者茶话会,校长陈嘉川、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出席茶话会。即将毕业的学生会骨干及牟锟、殷积帅、胡宝鑫、李涛、王珍山等五位西部计划志愿者参加了茶话会。
27日学生处在行政楼346会议室召开2007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来自12个学院的三十多名毕业生代表与会,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出席,教务处、后勤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处杨天梅处长主持。
28日 我校举行设计艺术学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招聘答辩会,魏嘉教授通过答辩获聘学科带头人。
29日 我校毕业研究生69名,全部获得硕士学位。
30日我院造纸78级校友50余人重返母校,举办毕业25周年庆祝活动,并自发捐建蔡伦铜像。学校领导闫秉科、陈嘉川、舒永庆、秦梦华、匡维武出席庆祝活动。
本月 各处级领导班子召开党员处级干部民主生活会。
本月 编辑印发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成果汇编一书,供学校内部交流学习。
本月 校工会开展创建“师德标兵”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五好文明家庭”活动。
7月
1日 学生处开展“服务毕业生,送站显真情”活动开始,两天共发送送站车辆50余次,送走毕业生2000余人。
3 日 我院在河南民通华瑞纸业有限公司和山东中茂圣源纸浆有限公司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
5 日 在省政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山东省副省长黄胜莅临我校视察工作。学校领导陈嘉川、秦梦华、傅东良、匡维武、王西奎等陪同视察。
同日 邓渝林被批准成为我校制浆造纸工程岗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6 日 我校与山东(济南)大华公司产学研合作签字仪式在轻化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陈嘉川校长、王西奎副校长、济南市科技局、济南市中区科技局的有关领导以及我校科技处、轻化学院、食工学院、化工学院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了该仪式。
10日 秦梦华副校长带队赴青岛大学考察学习评建工作经验。
12日 我校有3个项目获得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立项;另有2个项目获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
13日-15日我校成人教育学院主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类技能考试在济南、青岛二地开考21门课程,共报考3164科次,其中济南1229人次、青岛1935人次。圆满结束3天的考试。
15日鲁学位〔2007〕7号文,通报我校张立云、于法鹏、刘勇、张延明、邵震宇的学位论文2006年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通报我校郑云同、张涛、胡强、焦裕健、王强的学位论文2007年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同日 鲁教高字〔2007〕6号文,通报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2007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同日 研究生处组织申报2007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我校1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9日 我校召开各部门、单位党政负责人会议,布置校内初评工作。评建工作办公室发[2007]8号通知《关于我校本科教学初评估工作安排的通知》。
20日 鲁教高字〔2007〕7号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我校朱泽平主讲的《产品设计模型》、马万勇主讲的《物理化学》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24日-26日 由3名校外教育部评估专家和6名校内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初评估。
本月 校医院完成了一级综合医院的申报工作,成为大学科技园内唯一一所一级综合医院,并为校医院全体医师办理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
8月
6 日 鲁轻院人字〔2007〕9号文,印发关于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的实施办法。
8 日 我校在第十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再创佳绩。选送的10件参赛作品中,作品《水性光固化油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荣获省特等奖,《强制电化学还原技术处理化工污水的探索》、《济南泉水文化调查报告》、《固体碱特性影响丙二醇甲醚合成反应行为的研究》3件作品荣获省一等奖,《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车载GPS定位和远程控制系统设计》、《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结构》、《两个阳离子咔唑化合物的双光子荧光核酸探针的研究》、《治理结构与经营者机会主义-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4件作品荣获省二等奖,作品《新技术低温燃烧法制备超细粉体的研究》荣获省三等奖,我校褚夫强、蒋文强、赵冬梅、张文郁、王庆五位老师荣获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我校也荣获山东省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14日 山东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教育部评估专家胡元木教授对我校评建工作进行专项指导,为我校各部门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作了基层部门和单位如何准备汇报材料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秦梦华主持。
同日 评建工作办公室邀请山东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教育部评估专家胡元木教授对我校评建工作进行专项指导。
15日 我校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2007年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6日 网络视频点播、直播系统开始正式运行,对于专家讲座和党课等实现了直播。
22日 我校与河南华汇果蔬产业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在轻化学院会议室举行。王西奎副校长、华汇果蔬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慧敏、山东沃特贸易公司总经理刘同军及我校科技处、人事处、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及科研人员出席了签约仪式。
同日 教育部评估专家王汉忠教授受邀为我校全体教师作评建工作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秦梦华主持。
同日 我校举行评建工作专题报告,邀请教育部评估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助理王汉忠教授做专题报告。
同日 我校举行本科教学评估支撑材料报告会,教育部评估专家王汉忠教授就支撑材料和自评报告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专题指导。报告会由秦梦华副校长主持,舒永庆副书记出席。
30日-31日组织07级新生迎新工作,校领导现场指导,迎新服务周到细致,以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方式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3800余名新生顺利入学。
本月 学生处引入联通公司资源,利用学校主要道路两旁的路灯杆,建设文化长廊,设置名人名言400余副。
本月 学生处制定《学生系统迎评方案》《学生迎评自律守则》《学工人员自律守则》《学生系统迎评奖罚实施办法》等学工系统评建指导性文件。
9月
1 日 国家教学名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范钦珊教授应邀来我校作教学研究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秦梦华主持。
同日 国家级教学名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范钦珊教授来我校作教学研究报告,同时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示范课。
同日 校医院为1249名教职工及16275名在校生办理了团体医疗保险。
3 日 我校2007年招收研究生191名,实际报到187人。到目前为止,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449人。
同日 组织2007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校党政领导闫秉科、陈嘉川、秦梦华、傅东良、王西奎等出席。
7日 学生处召开学工系统迎评动员大会,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出席,全体学生工作人员参加,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作动员讲话,杨天梅处长布置学生系统迎评工作。
8日-9日 我校第二届十大教学标兵评选活动举行,赵超等10名教师当选为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二届教学标兵。
8 日 我校威海市校友分会成立大会在美丽的威海市隆重举行。副校长傅东良专程出席成立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同日 我校学生处联合保卫处、校医院等部门组织新生消防逃生演习。
9 日 刘素文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0日 鲁轻院人字〔2007〕11号文,印发关于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本科教学观摩活动的通知。
同日 鲁轻院人字〔2007〕12号文,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通知。
同日 我校开展了第二届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比赛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同日 后勤管理处发布《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园绿化管理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11日 山东卫视《阳光快车道》栏目摄制组走进我校,与正在军训的大一学子进行现场互动,录制反映我校军训工作纪录片《功夫》;9月15日,山东卫视电视台播出。
11日-14日,济南军区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研室的军事专家刘鹏大校、刘华上校和许茹少校来我校举办有关台海局势、海洋知识、国防动员、军事高科技、信息化战争等军事理论讲座。
11日-16日 组织全校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开展“礼仪文明、举止文明、交往文明、学习文明、生活文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培训。
12日 我校团委举行“期盼和平勿忘国耻”大型纪录片《南京》进大学免费放映活动。
15日 组织2007级新生军训汇报总结表彰大会,校党委书记闫秉科检阅军训学生,陈嘉川校长向71988部队赠送“军民共建,筑我长城”锦旗,副校长傅东良宣读《2007年军训表彰决定》,匡维武副校长宣读《关于颁发2007年优秀新生奖学金的决定》,党委副书记舒永庆作军训总结讲话;受阅学生进行刺杀操、军体拳、《感恩的心》手语操等表演。
17日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国际部主任LindsayYates访问我校,就我校学生学分互认问题及校际交流和合作办学事宜进行磋商。
18日 我校长清校区中水系统工程荣获“2007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称号。
19日 学院下发鲁轻院字[2007]69号文件,《关于授予28名2007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决议》。
20日 学生处在行政楼报告厅举办2008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型讲座。
22日 学生处在第三餐厅三楼,举办07/08学年校内勤工助学招聘会,800余名同学参加招聘会,500余人竞争上岗。
同日 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了“陶少波作品展”。
同日 参加全省高校团委书记理论研讨班的全体成员来到我校参观考察,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会见了考察团一行。
23日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预评估专家相继抵达驻地。党委书记闫秉科、校长陈嘉川、副校长秦梦华、匡维武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联络人员分赴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地迎接专家们的到来。山东省教育厅主持的预评估专家组一行九人将于9月24日至27日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考察评估。
24日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预评估欢迎仪式暨汇报会在办公楼报告厅隆重举行。预评估专家一行九人莅临指导。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宋伯宁处长、李霞博士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闫秉科,校长陈嘉川,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副校长秦梦华、傅东良、匡维武以及全体教授、副科级以上干部、教研室、实验室正副主任、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参加了会议。
24日 预评估专家先后与我校党委书记闫秉科、校长陈嘉川、副校长秦梦华以及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副校长傅东良、匡维武进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座谈。双方就我校本科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
25日 预评估专家来到学校办公室,听取办公室关于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方面的情况汇报。学校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汇报会。
同日 在办公楼342会议室,预评估专家与我校13个二级学院的40名学生进行座谈交流。
同日 预评估专家在党委副书记舒永庆的陪同下走访学生处,听取学生处负责人汇报。
26日 由山东省教育厅主持的由资深评估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结束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预评估。
28日 山东省第二届高校辅导员论坛优秀论文研讨暨表彰大会在南郊宾馆召开,我校获奖代表宋开宇和齐艳参加会议。齐艳同志在会上发言并接受山东教育电视台和山东广播电台采访。
同日 团省委书记张光峰、副书记孙爱军等一行莅临我校考察工作。校党委书记闫秉科、校长陈嘉川、党委副书记舒永庆等领导会见了张书记一行。
29日 驻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在我校行政楼346会议室隆重举行。山东省人事厅毕业生就业处处长张祝秀,副处长杨志晖、鲁连庆等一行五人出席会议,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18所驻济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我校陈嘉川校长会见了与会人员,舒永庆副书记到会并发表讲话。
30日 陈嘉川校长从自己获得的科研奖励中拿出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其中1万元捐赠“王玲特困生基金”,另1万元专项用于学校贫困生资助。
本月 编印《山东轻工业学院学风建设文件汇编》《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学生生活手册》《山东轻工业学院学工人员工作指南》《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南册》《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学生资助工作问答》《山东轻工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南》。
本月 编辑出版了《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论文集,收录校内外高等教育研究相关论文117篇,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月 校工会评选表彰山东轻工业学院文明家庭。
本月 对入校新生进行了包括内外科、形态机能、视力、辨色力、血压、化验和胸透,共六个大项的体检工作,检测录取的高考生、专升本学生、研究生共计4300人。查出不符合入学要求的心血管病患者23人,肝功能异常者14人,结核病患者4人,对患乙肝及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同学校医院及时与教务处取得联系,为他们办理了休学手续,避免了传染病在我校的传播流行。
10月
9日 数理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10日 我校召开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迎评专题会议,秦梦华副校长宣读鲁轻院字[2007]71号文件《关于迎评准备工作的安排意见》,对有关问题进行了重点强调;陈嘉川校长提出了6点要求;闫秉科书记做总结讲话,强调了加强督查检查工作。
11日 我校举行2007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
12日 我校举行了第一届教学名师评选活动。马万勇、王朋、朱泽平、刘素文四位教师当选为我校第一届教学名师。
14日 学生处举办07/08学年勤工助学岗前培训,13个院系近400名学生参与岗前培训。
15日 山东省教育厅标准化食堂评估验收专家组一行6人来我校,对第一食堂、第三食堂创建标准化食堂工作进行评估验收。我校顺利通过标准化食堂评估验收。
16日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在山东省第四届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二项。
17日 开通长清教工区网络,使我院入住新校区的教工能够在家上网同时实现了教工区的双出口,使得访问本校资源速度大大提高。
18日 党委书记闫秉科来到机械工程学院,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就我校评建工作和学校发展进行了座谈。
同日 学生处、团委召开大学生科技创新展览讨论会,杨天梅处长主持,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出席并讲话,学生处、团委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19日 我校邀请济南市公安局教育训练处韩宝地处长率领的“刘克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为我校学生宣讲刘克同志的先进事迹。
20日 我校机电83级的校友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济南,欢庆毕业20周年。为了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机电83级的校友们向母校敬赠了一尊孔子铜像。学校党委书记闫秉科、校长陈嘉川为孔子铜像揭幕,出席揭幕仪式的还有学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副校长傅东良、副校长匡维武以及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的领导。
21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的通知”鲁教高字【2007】12号文,我校以马万勇为带头人的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22日 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中国发展项目负责人DanielWong教授访问我校,对我校中加合作项目的教育教学情况及教学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
同日 学工系统评建工作会议在办公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出席并讲话学生处、团委科级以上干部及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参加。
同日“轻院杯”篮球比赛顺利进行。经管、食工、信控学院获男子组前三名;经管、政法、信控学院获女子组前三名。
23日 我校应邀参加第四届济南市科技展交会,陈嘉川校长出席开幕式。
同日 2007“动感地带之夜”迎新迎评晚会在我校齐鲁广场举行。
24日 生活日报、济南时报、山东商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四家媒体对我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采访。
27日 “体彩杯2007年济南市全民健身总动员”活动在我校操场举行,本次活动由济南市体育局、济南电视台、济南时报主办,我校团委、体育教学部、校学生会协办,全校12个学院的1000多名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济南电视台、济南时报对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29日 [生活日报]以《小学生励志故事进大学生公寓》为题对报道我校公寓文化建设。
同日 [山东商报]以《以公寓为单位建娱乐活动室高校拼命与网吧“争”学生》为题报道我校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
30日 党委书记闫秉科、副校长秦梦华带领,评建办公室窦同钦、于君瑞等相关部门的同志,对评估专家组考察路线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检查。
同日 济南市人大、长清区人大来我校检查指导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本月 我校组织参加了第七届 “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共有六件课件获奖。
本月 我校浴室及开水供应节能系统顺利启用。
11月
1 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及光盘等材料送达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2 日 离退休老同志兼职政治辅导员聘任仪式在办公楼346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副校长匡维武出席会议,党委组织部、离退休工作处、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各学院有关的党总支副书记参加,组织部部长宿建沛宣读《关于聘任曲兆瑞等十六名离退休老同志为兼职政治辅导员的通知》,舒副书记和匡副校长向16名老同志颁发聘任证书。
3日 机械工程学院在办公楼二楼展厅举办了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作品展。
5日 我校首个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开学典礼在机械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典礼由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王玉立主持。秦梦华副校长、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Daniel Wong院长以及教务处和机械工程学院负责人出席典礼并在主席台就坐。
7 日 小鸭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周有志来校作“与时俱进、适者生存”企业战略管理和人才培养报告。
8 日 侯德榜塑像落成典礼在1号教学楼前隆重举行。学校党委书记闫秉科、校长陈嘉川、副书记舒永庆、副校长傅东良、匡维武出席了典礼仪式。
10日 我校 06/07学年优秀学生分会评选活动成功举行。轻化学院学生分会、艺术学院学生分会、化工学院学生分会、经管学院学生分会、外语学院学生分会五个学生分会荣获“优秀学生分会”称号。
11日 我校“迎新杯”中国象棋比赛圆满举行。
12日-18日 组织“学校培养我成才,我为评估做贡献”迎评知识竞赛。
15日 我校召开第三届研究生创新论坛。
同日 组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誓师大会,陈嘉川校长主持大会。
19日 图书馆在第二教学楼A座建成周转书库和过刊库。
同日 许忠明参加由中央编译局、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和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主办、在济南召开的中俄经济与社会发展比较国际论坛,并作《中国当代政党制度概要》的发言。
同日 “轻院杯”足球比赛顺利进行,信息、政法、信控学院获前三名。
20日 在1号教学楼B221教室,《学苑报》“团山之声”读书会走进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举办“从书影中走进鲁迅,在经典中感悟人生”鲁迅作品品读活动。
同日 我校赵文等同学的自然科学类作品《水性光固化油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24日 我校足球队在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参加了“2007-2008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山东省预选赛,比赛中取得了第5名的好成绩。
同日 晚11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副组长、大连工业大学校长余加祐教授先期抵达我校,陈嘉川校长等前往机场迎接。
25日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1人进驻学校,实地考察评估。其中,专家组组长陈坚(江南大学校长),专家组副组长余加佑(大连工业大学校长)。成员有孔祥东(燕山大学副校长)、陈建勇(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建国(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汤 斌(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副院长)、乐清华(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长)、周永凯(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长)、陈 港(华南理工大学资源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副院长)。秘 书刘炳春(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孙立海(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
同日 晚6时副省长黄胜在山东大厦烟台厅会见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刘俭朴、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刘宝君、我校党委书记闫秉科、校长陈嘉川等陪同会见。
同日 成人高校网上录取结束,我院共录取2008级新生2984人,其中专科2392人,专升本592人。高中起点本科64人。
同日 教育部专家组进校对本科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学校获得了优秀。食工学院引进的果蔬脆片小型生产线,每小时0.5吨的纯水生产线,通用发酵设备成为工程训练中心的一大亮点。
26日 凌晨1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陈建勇教授抵达我校。王西奎副校长等前往机场迎接。
26日 上午9时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汇报会在报告厅隆重举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组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坚教授,专家组副组长大连工业大学校长余加祐教授,专家组成员燕山大学副校长孔祥东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建勇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建国教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副院长汤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乐清华教授、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处长周永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资源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港教授、专家组秘书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刘炳春同志及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孙立海同志,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刘宝君出席会议。
同日 教育部专家组成员、江南大学陈建勇副校长考察图书馆,观看图书馆制作的PPT,听取工作汇报。
同日 由校团委主办的趣味体育比赛隆重举行。
27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刘凤泰主任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刘凤泰主任还欣然挥毫题词:“服务轻工 特色鲜明”。
同日 评估专家孔祥东教授、乐清华教授、专家组秘书孙立海同志走访学生工作处,党委副书记舒永庆陪同,杨天梅处长汇报;孔祥东教授、乐清华教授与来自我校各学院的15名学生在办公楼346进行座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视察我校学生公寓,参观《山东轻工业学院学生学生成果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陈港教授在傅东良副校长的陪同下走访了国有资产管理处,听取了范春生处长作的题为《科学管理,精心服务,为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条件保障》的工作汇报。
同日 “喜迎奥运 激情你我”英语演讲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28日 上午8:30,评估专家陈坚教授、汤斌教授在办公楼340会议室召开校领导座谈会。全体校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同日 上午10:00,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建国教授,评估专家组秘书刘炳春在秦梦华副校长的陪同下,考察我校校外实习基地之一——泰山啤酒有限公司。
同日 原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司长、国务院国企监事会主席、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国民素质研究资深专家解思忠教授来校作《知识 素质 能力》报告,接受读书会会长张璞同学专访,欣然为《学苑》报和读书会题词,学校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出席活动。
同日 由校团委、学生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2007年“联通杯”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总决赛隆重举行。
同日 “联通新势力杯”我校第二届师生同乐厨艺大赛举行。
28日-30日 全国发酵行业高峰论坛暨全国生物发酵技术、设备展览会在济南舜耕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期间,陈嘉川校长会见了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理事长一行。
29日 原省一轻厅李昭泰厅长、省一轻办李伟鸣副主任参观我校,校长陈嘉川、副校长傅东良、组织部部长宿建沛陪同参观。
同日 第十六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之校园主持人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30日 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意见反馈会在报告厅隆重召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组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坚教授,专家组副组长、大连工业大学校长余加祐教授,专家组成员、燕山大学副校长孔祥东教授,专家组成员、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建勇教授,专家组成员、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建国教授,专家组成员、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副院长汤斌教授,专家组成员、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乐清华教授,专家组成员、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处长周永凯教授,专家组成员、华南理工大学资源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港教授,专家组秘书、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刘炳春同志,专家组秘书、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孙立海同志,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刘宝君出席会议。评估专家组副组长余加祐教授主持会议。专家组组长陈坚代表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意见进行了反馈。根据19项二级指标打分情况,我校获得18个A、1个B的评价。
同日 “昨天、今天、明天——我眼中的轻工业学院”主题摄影展圆满落幕。
同日 在民盟山东省委参政议政专家组工作会议上,我校李华教授被聘为民盟山东省委提案专家组成员。
本月 组织06/07学年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07/08学年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评选出国家奖学金33名、省政府奖学金15名、国家励志奖学金523名、国家助学金2441名。
12月
5日 省委组织部人才处、教育厅、科技厅来我校考察泰山学者高扬。
7日 “大学梦想的起点”演讲比赛决赛成功举办。
12日 举行2007年度国际纸业奖学金颁奖仪式,轻化学院和经管学院2006、2007级的18名学生获得该奖项;来自国际纸业的嘉宾和校领导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16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度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鲁教高函【2007】19号文,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负责人:刘素文)被批准为2007年度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17日 鲁轻院人字〔2007〕12号文,根据《教育部关于2007年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教技函[2007]46号)精神,我校制浆造纸学科与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2007年度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日 鲁轻院党字(2007)38号文件,成立保卫(部)处直属党支部。
18日 《学苑报》“团山之声”读书会走进化工学院,举办“品开复明德励志之信,寻大学拼搏成功之路”读书活动。
21日 晚7:00,21世纪校园数字电影院线开通仪式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这一活动意味着我校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数字影院。
24日 发文任免学校中层正职,任免通知见:鲁轻院党[2007]39号文,关于任免周有波等同志职务的通知;鲁轻院党[2007]40号文,关于任免尚明等同志职务的通知;轻院党[2007]41号文,关于任免窦同钦等同志职务的通知;鲁轻院党[2007]42号文,关于吕基强等同志任免职的请示;鲁轻院党[2007]43号文,关于杜晓毅等同志任免职的请示。
26日 鲁轻院字〔2007〕86号文,研究决定,评建工作办公室挂靠高等教育研究室。
27日 我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总结暨整改动员大会,宣布《山东轻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并上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同日 举行冬季越野长跑比赛,获女子组前三名的是:轻化、化工、成教;获男子组前三名的是:化工、轻化、成教。
28日 接待中国-越南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ThuHang Le,就招收越南籍留学生工作进行会谈。
同日 我校06/07学年“红旗团总支”评选大会在行政楼报告厅举行,经过大会评选,结合日常工作考核,评选出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个团总支为“红旗团总支”,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为“先进团总支”。
29日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关于批准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07]31号文,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专业负责人:陈嘉川)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是我校获得的首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年 校工会完成本科教学评估所分担的任务,整理编印《教师风采录》和三届教代会有关资料。
附:2007校园十大新闻
1、王瑞明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2、我校新增机械工程工程硕士授予领域。至此,我校在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工程和机械工程三个领域可以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3、美籍华人邓渝林教授受聘我校纸浆造纸科学与技术“泰山学者”。
4、工程训练中心正式启用。
5、刘建军教授受聘我校发酵工程学科带头人。
6、我校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教育部“全国高校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统计排序”中名列第22位。
7、2007年我校招生工作成绩喜人。继2006年之后,本科层次省内第一志愿录取率又达100%,是山东省唯一一所连续两年本科二批次第一志愿完成录取计划的院校。
8、纸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获批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我校荣获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二等奖。
10、我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学校大事记
1月
2 日 鲁轻院字〔2008〕1号文,研究决定,成立法律事务室,为学校直属单位。
4 日 我校八九级校友,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连洲先生访问我校,并被我校聘为客座教授。
同日 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的“齐鲁讲坛”走进我校,建立齐鲁讲坛山东轻工业学院分坛。
5 日 法国教育协会主席殷旗访问我校,并携其下属的六所法国知名高校与我校达成了校际合作意向。
10日 应昌邑市市委组织部、人事局邀请,学生工作处人员参加昌邑市2008年校企联谊会及昌邑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年会。
同日 在搞好网络管理的同时,加强了网络中心的研究工作,IPV6实验网络连接山东大学,成功开通,正式加入Cernet2家族。
14日 鲁轻院党[2008]1号文,吕基强同志任纪委副书记(兼)。
14日学校副处级干部调整,发文任免字号:鲁轻院党[2008]2号、鲁轻院党[2008]3号、鲁轻院党[2008]4号、鲁轻院党[2008]5号,鲁轻院[2008]8号、鲁轻院[2008]9号。
19日 我校成人教育学院主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类技能考试在济南、青岛二地开考17门课程,共报考3316科次,其中济南1698次、青岛1618科次。21日圆满结束3天的考试。
22日 组织召开2007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暨2008年动员会。
23日 根据团省委《关于表彰2007年度山东省“红旗团委”“先进团委”和“优秀青年工作者”的决定》文件精神,我校团委被评为2007年度山东省“红旗团委”;团委书记郭建国被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工作者”荣誉称号。
本月 举办06/07学年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07/08学年国家助学金颁奖仪式,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学生代表出席。
2月
3 日 我校玻璃与陶瓷材料设置为泰山学者岗位。
20日 经省公安厅批准,2007年度山东轻工业学院保卫处荣立集体二等功。
25日 处级干部学习研讨班开始,26日结束。
26日 新提拔处级干部培训班。
3月
2 日 山东省2008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山东轻工业学院综合类分市场在我校举行。省人事厅毕业生就业处张祝秀处长、济南市人事局副局长姚德武,长清区副区长庞涛等有关领导在我校闫秉科书记、陈嘉川校长、舒永庆副书记的陪同下到招聘会现场视察。
3 日 现为丹麦奥尔堡大学化学系教授的我校78级校友岳远征教授,再次回到母校进行学术交流。
6 日 我校荣获济南市绿化委员会“花园式单位”,孙立芹荣获“城市绿化工作先进个人”。
7 日 我校党委宣传部组织为校友邓俊莹捐款,学校领导陈嘉川、王西奎等带头慷慨解囊,献出爱心。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中央2套《生活》栏目进行报道。
12日 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团省委、省文化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举办的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圆满落下帷幕。我校取得优异成绩,共荣获单项奖励17项,我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单位。
15日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副教授LucianLucia博士来我校访问。
17日 开始对我校全体35岁以上957名教职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体检,历时74天圆满结束。
20日 芬兰埃博大学霍尔伯姆教授访问我校,就学分互认及互换留学生等签署协议。
同日 校党委对我校的离退休工作及离退休队伍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现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工作的实施意见》(鲁轻院党字[2008]10号)。作为指导、规范今后我校离退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1日 在第三餐厅三楼,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食工类专场招聘会。
26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鲁教职字[2008]1号文件,《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8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新增专业的通知》,同意我院成人教育学院增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升本、动漫游戏设计专科函授教育。
27日 我校隆重召开第六届教代会暨第五届工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省教育工会主席李崇岗同志到会讲话。大会听取并审议了陈嘉川院长的行政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我校第五届工会委员会。
同日 《学苑》报“团山之声”读书会在报告厅举办大型诗会——“青春放歌”,讴歌亲情、乡情、祖国情等人间至情,校党委舒永庆副书记、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院系辅导员、学生代表参加。
同日 校团委组织百余名学子到长清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以“缅怀先烈,奋发图强”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8日 院级领导王敏退休,原职务:院长,原职称:教授 。
4月
1 日 鲁轻院〔2008〕18号文,研究决定,校医院设立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设立公房管理科、设备管理科,撤销原资产管理科和设备维修中心,设备维修职能并入设备管理科。
同日 我校与济南新峨嵋实业有限公司共建的产学研基地正式成立。
3 日 李天铎被批准成为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同日 由国家环保总局、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三部门联合举办的征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方案活动中,我校团委被评为最佳组织奖。
同日 我校获得由国家环保总局、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三部门联合举办的征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方案活动“全国最佳组织奖”。
8 日 我校第十九届老年人运动会在南院成功举行。共有290名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十四个项目的比赛。
9 日 教育部《关于公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8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的通知》(教高函〔2008〕8号)下发,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结论为优秀。
同日 召开了全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
同日 校友办吴笑兵副主任和宣传部薛军副部长专程来到烟台市,共同将母校师生的爱心捐款3127.76元递到校友邓俊莹手中,并将写满师生祝福话语的横幅留给邓俊莹夫妇作为纪念。烟台校友会副会长、烟台海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作平当即捐出1000元现金。
11日 调整校分房工作领导小组,主任:匡维武,办公室设在后勤管理处,王鹏生兼任办公室主任。
15日 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Daniel Wong和James Lin率代表团访问我校,对中加合作办学项目进行检查、评估。
18日 姚金水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同日 第28届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取得团体总分前六名的单位是:经管学院、轻化学院、食工学院、政法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学院。
21日 鲁轻院教字〔2008〕2号文,公布我校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轻化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筹建)。
22日 “高路动画漫画设计展”成功举行。
23日 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郊宾馆隆重举行,王西奎副校长应邀出席大会。我校科研成果获奖8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25日 西部大学城五高校油画艺术交流展在我院西部大学城画廊开展。
28日 省委、省政府举行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近年来我省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795名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我校王瑞明教授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30日 鲁轻院人字〔2008〕3号文,研究决定,授予评建工作办公室等10个部门“先进教育集体”荣誉称号,授予王仁人等38名同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授予周有波等29名同志“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同日 我校隆重举行奥运倒计时100天庆祝活动。党委书记闫秉科、校长陈嘉川共同为奥运倒计时牌揭幕,并担当模拟奥运火炬接力选手。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与近2000名师生共同参加庆祝活动。
本月 一、二、三三个食堂荣获济南市长清区卫生局颁发的“食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5月
4 日 鲁轻院〔2008〕26号文,研究决定,成立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为科级机构,隶属校医院管理。
同日 学生处组织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我校“十大优秀学生”获得者蔡振国等作报告。
5 日 鲁轻院〔2008〕28号文,研究决定,成立山东轻工业学院轻工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隶属经济管理学院。
同日 鲁轻院〔2008〕29号文,研究决定,成立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会计学教研室,原财务会计教研室撤销。
6 日 鲁轻院〔2008〕30号文,研究决定,校友会办公室更名为校友工作办公室。
8 日 我校有3个项目获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
同日 我校设立校医院办公室,李磊任办公室主任。
9 日 德国硕士酿酒师Leo.Thamm 先生访问我校,并作了题为《啤酒生产技术进展》的学术报告。
同日 我校德州市校友分会成立大会在德州市隆重举行。副校长傅东良专程出席成立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同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2008年成人教育工作研讨会在我院隆重召开。学校副校长王西奎作报告,成人教育学院葛秀村院长做了2007年工作总结,并对2008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4个先进单位交流发言(济南青年学院、青岛拓谱、翰林教育、临沂英辉)。并下发了鲁轻院职成字[2008]4号文件《关于表彰2007/1008学年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决定》,表彰先进单位10个,先进工作者22人。
10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我校双聘院士陈克复教授来校作了题为《目前我国造纸工业发展趋势与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的学术报告。
11日 我校荣获2007年度济南市节水先进单位称号。
12日 芬兰院士、埃伯大学BjarneHolmbom教授访问我校。
同日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校广大团员青年心系灾区,共捐款128927.32元,通过红十字会送往灾区,支援灾区建设。
同日 2008年度山东轻工业学院学生排球赛顺利举行。取得女子组前六名的单位:轻化学院、外语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学院、数理学院、政法学院;取得男子组前六名的单位:轻化学院、材料学院、机械学院、数理学院、外语学院、政法学院
14日 由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第十七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之“五月的花海”舞蹈大赛在学校篮球场隆重举行。
15日 省委老干部局考核小组对我院老干部工作进行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为优秀。
同日 组织开展抗震救灾捐赠活动;开展“重建家园 再献爱心”大行动的号召,为灾区人民再献一份爱心、再做一份奉献,每人再捐一元钱活动。
16日 为帮助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人民顺利渡过难关,离退休老同志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人民自愿捐款34250元;广大离退休党员还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缴纳特殊党费支援灾区的号召,踊跃缴纳特殊党费122436元。特别是离休党支部,18名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41200元。
17日 由校团委、山东省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部、徐州扑克牌收藏家俱乐部主办,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收藏协会与徐州铁路职工收藏协会和徐州收藏家俱乐部协办的“喜迎奥运,祝福北京—鲁苏(徐州)扑克收藏名家精品两地联展”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开展。
18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就学分互认及硕士直通车项目签署协议。
19日 在我校齐鲁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降半旗仪式,沉痛哀悼在四川地震灾区死难的同胞。
同日 在学校广场泰山石前设立公祭堂,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
同日 举办“呵护心灵,关爱你我”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第三餐厅南广场举行,宣传周采取展板宣传、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沙龙、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设立“沟通墙”、心理健康专题研讨会等的形式,参加活动人数达10000余人次。
20日 由中日造纸学会及我校主办的第二届“中日造纸技术交流会”在行政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22日 学生处召开地震受灾地区学生代表座谈会,为来自地震灾区的25名学生发放补助12500元。
同日 团委召开地震受灾学生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闫秉科等多位领导与受灾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
25日 印发《山东轻工业学院公房出租管理办法》(暂行)。
同日 由学生处主办,机械工程学院承办的“5·25朋辈心理咨询活动”在二号教学楼东侧成功举行,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部分学生作为心理咨询师,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26日 我校与东营胜利绿野农业化工有限公司共建的实习就业基地正式揭牌。
27日 根据共青团山东省委《关于做好我省部分团员交纳“特殊团费”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精神,开展我校部分团员交纳“特殊团费”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活动,共筹集捐款33629.62元,送交团省委。
29日 学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在评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37个先进集体和2586个先进个人。
30日 我校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专科教育项目获得山东省教育厅审查通过。
同日 副校长匡维武一行专程来到枣庄市,祝贺我校枣庄市校友会成立,并看望了工作在枣庄市的我校部分校友代表,并与校友们进行亲切座谈。枣庄市副市长赵联冠出席了座谈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本月 我校组织了首届教学团队评选工作。三个教学团队被评为优秀教学团队。
本月 组织08年度校园十佳学生评选活动,修订“校园十佳学生”评选办法,经院系推荐、资格审核、量化打分、评委现场评分等环节,高田等10名学生获08年度“校园十佳学生”称号,姜鑫等10名学生获提名奖。
本月 校团委组织我校各级团组织、学生组织开展了以“富民强省新跨越,五四精神伴我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欢度共青团员的节日。活动包括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代表事迹报告会、义务植树主题团日活动、“激情奥运,放飞梦想奥运百日倒计时歌会”、“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人文知识竞赛”、“闪动的青春”主题团日活动、“迎‘五四’—教育宣传片展播”、特色团日评比活动、“理智爱国迎奥运五四精神伴我行”形势与政策宣讲会、团员奉献社会主题团日活动、“纪念五四理性爱国”主题团日活动等。
6月
2 日 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我校轻工助剂、玻璃与功能陶瓷加工与测试技术两个新建省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估论证。
3 日 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第二十二届企业家论坛,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金厂作“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大学生的自我培养”的专题讲座。
4 日 从汶川采访归来的《齐鲁晚报》记者、校友杨传忠,在学术报告厅举办“感悟汶川,好好活着”主题报告会。
5日 校园一卡通自助系统开始运行,其中的一卡通自助圈存系统可使校园卡持卡人随时通过圈存机由银行卡向校园卡充值。
9日 我校与澳大利亚TopEducation总裁祝敏申就硕士项目及语言培训等达成合作意向。
10日 鲁轻院人字〔2008〕6号文,研究决定,评审通过李梅等24名副教授职务资格。
12日 美国纳尔科(NALCO)公司技术专家PrzemyslawPruszynski博士和(中国)区域经理高云生先生访问我校。
13日 北大西洋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DanielWong教授率代表团一行三人访问我校,主要对双方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及管理进行考察评估。
16日 公布党总支、党支部换届结果,具体见鲁轻院党[2008]24号文件。
同日 鲁轻院人字〔2008〕7号文,研究决定,公布二〇〇七年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结果。经省高级、中级评审委员会通过,10名同志取得了正高级任职资格,7名同志取得了副高级任职资格,2名同志取得了中级任职资格;经学校高级、中级评审委员会通过,省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我校有24名同志取得了副高级任职资格,108名同志取得了中级任职资格
同日 鲁轻院人字〔2008〕8号文,研究决定,聘任:蔡丽华等10位同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李梅等31位同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修志亮等109位同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李慧征等7位同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9日 致公党山东轻工业学院支部成立。
同日 就业指导中心与化工学院团总支联合向广大毕业生征集感恩瞬间和母校寄语。
20日 济南启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文红总经理为2008届毕业生作题为《如何更有效地融入工作环境》的讲座。
同日 组织学生参加“济南市商业银行杯”征信知识有奖竞赛”,完成答卷近1000份。
同日 我校08年度“校园十佳学生”和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表彰大会在行政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2007年我校选送的10件参赛作品中,作品《水性光固化油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荣获全国二等奖,《强制电化学还原技术处理化工污水的探索》、《济南泉水文化调查报告》、《固体碱特性影响丙二醇甲醚合成反应行为的研究》3件作品荣获省一等奖,《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车载GPS定位和远程控制系统设计》、《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结构》、《两个阳离子咔唑化合物的双光子荧光核酸探针的研究》、《治理结构与经营者机会主义-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4件作品荣获省二等奖,作品《新技术低温燃烧法制备超细粉体的研究》荣获省三等奖,我校褚夫强、蒋文强、赵冬梅、张文郁、王庆五位老师荣获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我校也荣获山东省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21日 2008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专家组一行四人莅临我校。在青岛科技大学郭仲聚教授的带领下,就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工作听取我校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汇报,并进行现场考察。
22日 我校主持完成的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结项验收和成果鉴定工作会议在办公楼举行。省教育厅高教处宋伯宁处长到会并发表讲话,傅东良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辞。
25日 公寓管理科联合各学院、保卫处以及物业公司,对20多栋学生公寓进行安全大检查。
26日 我校召开第二届妇女委员会换届选举妇女代表会,推选第二届妇委会委员,委员9人。
27日 我校在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庆祝建党87周年大会。
29日 鲁轻院教字〔2006〕13号文,研究决定,表彰获2006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作者郑云同等50名;授予郑云同等50名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并对宫涛等60名指导教师予以表扬。
30日 召开2008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校领导陈嘉川、舒永庆、秦梦华、匡维武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30名08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参加。
本月 组织申报2007年度全省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论文评选、2007年度全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有5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
本月 与“齐鲁晚报”合作设立“齐鲁晚报校园周刊”校园发放点,将该工作优先提供给来自地震灾区的困难学生。
本月 开展全校教职工迎奥运健身活动月。
7月
1日 鲁轻院教字〔2008〕11号文,研究决定,授予颜恪等43名同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并对李明辉等指导教师予以通报表扬。
同日 我校毕业研究生118名,全部获得硕士学位。
3 日 我校2008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在运动场隆重举行。学校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毕业典礼,2008届全体本专科毕业生参加了典礼。毕业典礼由副校长秦梦华主持。
同日 我校研究生毕业典礼暨硕士学位授予仪式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校领导闫秉科、陈嘉川、刘韶华、舒永庆、秦梦华、匡维武参加了典礼。
6 日 鲁学位〔2008〕5号文,通报我院王勇、孙希军、杨加臣、石坚、王金环、仇帅新的学位论文为2008年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同日 我校2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0日 鲁轻院人字〔2008〕9号文,研究决定,成立机械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室(实验室)、汽车服务工程研究室(实验室)、创新设计与制作研究室(实验室)。
12日 我校成人教育学院主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类技能考试在济南、青岛二地开考21门课程,共报考4337科次,其中济南885人,2371科次;青岛757人,1966科次。
14日 鲁教高字〔2008〕6号文,通报我院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2008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5日 校团委举行西部计划志愿者送行仪式。路先兴、徐文平、尹逊明等三位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新疆伊犁进行志愿服务。
17日 鲁教高字〔2008〕7号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8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我校陈嘉川主讲的《制浆造纸工艺学》、魏嘉主讲的《产品设计》课程被评为2008度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25日 我校与济南福能达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济南润泽保鲜加工厂、济南槐荫化工总厂共建的产学研基地成立。
26日 我校召开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五周年总结交流会,会议在我校行政楼346会议室举行。天桥区委组织部、区委办公室、区发改委、团区委等部门领导以及天东街道办事处、北园街道办事处负责同志一行10人出席会议,我校团委、校长办公室、人事处、经管学院等部门相关同志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27日 我校济宁市校友会成立大会隆重举行。山东轻工业学院副校长匡维武专程出席了成立大会,随同前往的还有学校组织部宿建沛部长。
本月 制定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第二届妇女委员会机构设置、委员分工及职责》,组织新一届妇委会各分会主任重新学习了省委高校工委、省妇联印发的相关文件。
本月 开展“2008届毕业生送站活动”,共计发送送站车辆近40班,送走毕业生近2000人。
本月 学生处向新生寄发“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致新生和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宣传学校学生资助政策。
本月 特殊党费收缴工作告一段落,全校共有1607名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共计677735.81元。
8月
23日 在美丽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山东轻工业学院东营校友会成立大会顺利举行。学校党委书记闫秉科、副校长秦梦华专程出席了成立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28日 加拿大温莎大学武庆明教授受聘我校讲席教授。
31日 王西奎副校长参加省委党校市厅级培训班。
本月 在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机械工程学院的14件作品参加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有3项作品获得一等奖,4项作品获得二等奖,7项作品获得三等奖。同时,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两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9月
1 日 原山东省一轻厅厅长李昭泰和山东省轻工协会会长李伟鸣来我校指导工作。就我校建校60周年校庆和济南市校友会的组建等工作,与学校党委副书记刘韶华、副校长傅东良进行了亲切座谈。
2 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淄博校友会成立大会顺利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刘韶华、副校长傅东良专程出席了成立大会。
同日 北京2008年残奥会火炬“时代风采线”的传递活动在青岛站进行,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06-1班贺云龙同学光荣当选为火炬手参加“时代风采”线青岛站的传递。
4 日 院字〔2008〕90号文,聘邹志勇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5 日 我校参加由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主办,济南市科技局、济南高新开发区管委会、济南市知识产权局承办的第五届济南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会。
6 日 招收成人教育艺术类专业脱产大专班82人,阜丰集团生物工程专业55人,临矿集团玻纤公司机电一体化专业36人,工商企业管理双学历班55人。
7 日 我校威海市校友会会长、威海森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振东先生来到母校。党委刘韶华副书记、副校长傅东良在办公室热情接待了戴振东会长。
8 日 我校2008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体育场隆重举行。学校党政领导闫秉科、陈嘉川、刘韶华、舒永庆、秦梦华、王西奎出席大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部分领导老师,以及5000余名08级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
同日 学校党委副书记刘韶华、副校长傅东良专程来到泰安,就建校60周年校庆工作与泰安市的部分校友进行座谈,会议在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会议室举行。
10日 在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省老领导董凤基、郭长才、王宗廉、宇培皋、朱广新、蔡世聪、李昭泰等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共贺我校60周年华诞。学校领导闫秉科、刘韶华、傅东良等陪同考察。
同日 省委组织部人才处来我校调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同日 我校济宁市校友会副会长袁庆伟(山东鲁抗医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和秘书长张文学(山东省永泰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来到母校,副校长傅东良热情接待了他们,并进行了亲切交谈。
同日 我校与山东昌华造纸机械有限公司“产学研基地”与“就业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在聊城举行。
12日 我校召开地震灾区新生座谈会。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及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与来自政法、轻化等学院的九名灾区新生一起亲切座谈。
16日 在我校建校60周年暨建院30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中国阜丰发酵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纯代表公司捐赠50万元向校庆献礼。
同日 海尔集团管理部部长兼企业文化部部长刘春华回母校讲学。
17日-19日 学校副校长傅东良等一行专程来到烟台、威海、日照等地市,就建校六十周年校庆的各项工作向各地校友会进行了汇报与交流。
22日 陕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潘中伟、副校长曹巨江一行6人到我校考察访问。学校领导闫秉科、陈嘉川、秦梦华、王西奎会见来宾,并介绍学校的发展与建设情况。
23日 鲁轻院字[2008]88号文件,《关于授予50名2008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决议》。
24日 学校党委副书记刘韶华、副校长傅东良等一行来到临沂,专程走访了几家轻工企业,与临沂市的部分校友进行了座谈。就我校创建“齐鲁企业创新与发展论坛”的工作思路、建校六十周年校庆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与企业负责人交换了意见。
25日 省教育厅后勤管理处李政玉处长、乜慧英主任等领导视察我校学生公寓。
28日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批准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08]21号文,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负责人:刘素文)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至此我校已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同日 为庆祝我校建校60周年暨建院30周年华诞,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洪法代表公司捐赠20万元表示祝贺。
29日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批准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8]22号文,我校陈嘉川教授主讲的《造纸工艺学》课程被批准为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这是我校获得的首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是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本月 在办公楼一楼东门外和楼内一层东厅开辟了“妇女健身活动园地”,开展了以“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为活动主题的妇女健身活动,历时12个周。
本月 编辑出版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论文集,收录校内外高等教育研究相关论文83篇,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月 鲁轻院党[2008]75号文件,调整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新一届编辑委员会。
本月 组织08届毕业生选调部队士官工作结束,8名毕业生入伍任专业士官。
本月 欧阳中石先生对我校60周年校庆表示热烈祝贺,耄耋之年病痛在身的他欣然题词:“明德励志 崇实尚能”。
本月 对4800余名新生体检进行了入学体检,共查出心血管病患者45例,其中31名同学不符合入学条件,对不符合入学体检标准的同学,校医院及时与学生所在院系及学生家长签订了《患病学生入学协议书》,即满足了患病学生留校学习的要求,又为学校解除了后顾之忧。新生体检中还查出肝炎患者2人,肺结核患者2人,对患传染病学生,校医院都及时通知所在院系,为他们及时办理休学手续,从源头上堵住传染病在我校的传播流行。
本月 陈国兴教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读博,郑众副院长去美国学术交流半年。
10月
6日 2008年度山东轻工业学院学生篮球赛顺利举行,取得女子组前三名的单位:轻化学院、经管学院、信控学院;取得男子组前三名的单位:信控学院、食工学院、经管学院
7 日 鲁轻院字[2008]96号,任命胡安洪、田清正为金融职业学院副院长。
8 日 在我校60周年校庆之际,济南坤东商贸有限公司刘霞总经理来校表示祝贺,并代表公司捐赠泰山石。党委书记闫秉科、副校长傅东良颁发捐赠证书。
同日 校长陈嘉川、党委副书记刘韶华等来到华泰集团,就我校六十周年校庆有关工作与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副董事长王肇国(造纸83级校友)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陈校长诚挚邀请校友们参加10月18日我校校庆主题活动——“齐鲁企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开坛仪式。
同日 我校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在行政楼报告厅举行。经管学院“赴济南天桥区社会实践服务队”、化工学院“寻访优秀校友、献礼学校三十周年校庆实践队”、轻化学院“暑期实践进社区,奥运文明传万家志愿者实践队”、食工学院“赴百强县——胶南实践队”、艺术学院“赴长清区孝里村‘孝行天下’社会实践队”、机械学院“农村支教与岗位体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和政法学院“山东省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社会实践队”等7支团队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队候选实践队,孔繁繁、李兆志、张绍磊、山显光、郭强、张猛、张承祚、刘贤峰、侯家刚等9名同志被推荐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候选人,戴宝亮等同学被推荐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候选人。团委书记郭建国被推荐为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鲁青联[2008]87号文《关于表彰2008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的决定》中,对上述省级先优队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
9 日 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主办,山东轻工业学院承办的省属高校财务工作座谈会在济南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召开。全省二十余所省属高校校长、财务处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并分别发言,我校陈嘉川校长、傅东良副校长出席会议。
同日 数理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同日 完成我校60年校庆专题片《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制作工作,并作为校庆纪念品赠送给校友,加强了对学校的全面宣传。
10日 我校78级校友袁明英把自己的呕心之作《泰山石刻研究》赠送给母校,向母校60年华诞献礼。
同日 威海银兴集团在我校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之际,特捐赠人民币10万元作为校庆贺礼。
11日 在珍珠泉宾馆隆重举行山东轻工业学院济南校友会成立大会。学校领导陈嘉川、刘韶华、傅东良参加了成立大会,泰安等兄弟地市校友会嘉宾到会祝贺。
13日 教育部发来贺信,对我校6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
同日 在行政楼报告厅,《学苑报》“团山之声”读书会举办大型诗会《爱在金秋》,向学校60华诞献礼。陈嘉川校长、舒永庆副书记、傅东良副校长以及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出席,各学院学工人员及学生代表参加。另外,组织“情系轻院”校庆征文活动。
14日 鲁轻院〔2008〕98号文,研究决定聘任赵传山同志任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刘玉同志任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建峰同志任山东轻工业学院轻工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邹志勇同志任山东轻工业学院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兼)。
同日 日本可乐丽(kuraray)贸易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应敏经理在2号教学楼C221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特种纸用短纤维及特种涂布用PVA”的学术报告。
15日 学校下发《关于成立山东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的通知》,成立新一届图书馆工作委员会。
15日 校庆“凝眸”书画展开展。各界名家、校友、学校教师书写绘制的百余幅作品参展。
16日 黄胜副省长发来亲笔贺信,祝贺我校建校60周年,并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亲切问候。
同日 华光集团骨质瓷分公司副总经理,材料学院83级校友张宁,代表华光集团向我校赠送了高档工艺珍品——华青瓷瓶,祝贺母校60华诞。华青瓷瓶是该公司的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傅东良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
16日 艺术设计学院与山东省室内装饰协会联合。举办了专场招聘会,12家单位提供了近40个招聘岗位。
17日 学校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校友总会成立,院长陈嘉川作重要讲话。
同日 在我校建校6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教育部特发来贺信,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同日 在我校庆60华诞之际,淄博校友会副会长王伟立、秘书长刘永义代表淄博校友会向母校表示祝贺,并捐赠大型工艺瓷盘作为校庆贺礼。
同日 力诺集团向我校赠送了高档工艺木雕——鲲鹏展翅,贺我校60华诞。力诺集团总裁助理汲广强代表该集团进行了赠送,傅东良副校长代表我校接受了赠送。力诺集团一直是我校的友好合作单位。
同日 济钢集团新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材料学院85级校友艾传才,向材料学院赠送了工艺精品——领航舵,祝贺母校60华诞。
同日 在我校建校60周年暨建院30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山东中德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忠代表公司捐赠10万元向校庆献礼,并与我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共建“酶工程研究室”。
同日 艺术设计学院举办“泰山瓷业杯”2008年木火节国际陶艺作品展。
同日 为配合校庆60周年,艺术设计学院成功完成了“庆祝建校60周年书画作品展”、“庆祝60周年标志”、“齐鲁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的整体形象设计。
18日 学校迎来了建校60周年大型庆典,五湖四海的校友纷纷返校,共同庆祝学校60周年华诞。与此同时,校友总会成立大会胜利召开。会议由党委书记闫秉科主持,校长陈嘉川作重要讲话。三百余名校友代表、老领导老教师代表、师生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宣读了教育部及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同志发来的贺信,鼓掌通过了《校友总会章程》、《第一届校友总会理事会名单》。
同日 庆祝山东轻工业学院建校60周年文艺联欢会在齐鲁广场隆重举行。学校主要领导及校友和我校师生6000余人参加晚会。此次晚会得到联通长清公司资助。
同日 “齐鲁企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开坛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杜同和会长与省发改委李关宾主任共同为论坛揭牌。“论坛”进行了首届活动。
同日 组织开展五代大学生对话活动,受到校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28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精化94毕业10周年之际,捐资成立了励志助学基金。该基金每年教师节前进行年度募捐,然后根据募捐情况确定10名左右的资助对象,每人发放1000元助学金,直至其毕业。
同日 凯米拉化学品亚洲技术中心汪忻曙经理、温天星工程师来到轻化学院进行合作交流,并就设立“凯米拉奖学金”事宜达成一致。
同日 学校通过并颁布《山东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章程》。
29日 党委书记闫秉科视察学生公寓。
同日 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成立。
本月 党校举办2008年第2期发展对象培训班。
本月 各处级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
本月 李显到英国、李玉双赴日本学术交流半年。
本月 一、三食堂获济南市卫生局颁发的“食品经营笑脸单位”荣誉称号。
本月 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罗震、孙健健获得2008中国国际服装周“即发杯”“山东省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
11月
3日 我校中加合作项目外方代表——北大西洋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DanielWong教授一行二人访问我校。
5 日 成立校基建工程审计领导小组。
7 日 陈嘉川校长一行走访安丘景芝酒业集团,参加了景芝酒厂建厂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并看望了我校校友景芝酒业集团董事长王克治与副总经理来安贵。
11日 成立“学生义务消防总队”,指导学生成立分队。
12日 团省委、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青联开展的“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评选活动中,我校推荐的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李丕武博士荣获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
同日 2008年度山东轻工业学院学生足球赛顺利举行,取得前四名的单位:经管学院、数理学院、信控学院、外语学院
13日 举行2008年度国际纸业奖学金颁奖仪式。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和经管学院2006、2007和2008级的23名学生获得该奖项,来自国际纸业的嘉宾和学校领导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
14日 我校07-08学年社团评优大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经过激烈角逐,青年志愿者协会、腾飞艺术团、外语协会、爱心社、大学生语言沙龙、环保协会、文明礼仪社、疯狂英语协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轮滑协会、野草文学社、信艺工作室、乒乓球协会、梅花桩武术协会、跆拳道协会等15个社团脱颖而出,被评为我校07-08学年“优秀社团”。
20日 我校召开第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
20日 参加“2007年度驻济高校‘爱心助学岗’表彰大会”,我校获得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以及优秀组织奖。
21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8年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鲁教高函[2008]17号文,我校艺术设计专业(专业负责人:魏嘉)被批准为2008年度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3日 印度阿恰亚学院代表团一行四人访问我校,双方签署合作意向书。
24日 鲁轻院字[2008]118号,校振宇任高教研究室副主任。
同日 开始对全校各学院学生骨干进行消防逃生知识讲座,至12月1日共举办讲座13场,现场演示、讲解、培训3000人次。
25日 岳远征被批准成为我校玻璃与陶瓷材料岗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同日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走进科学》特邀专家、中国催眠大师、我国知名心理学专家、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格桑泽仁教授来校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并作“我与我的对话,决定我的快乐”的心理健康讲座。
27日 召开学生党建工作研讨会,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统战处裴新锋参加。
同日 印发鲁轻院资字[2008]1号《关于对我校新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考核的通知》。
28日 学生处《学苑报》团山之声读书会出访中华山东女子学院,在女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上演话剧《雷雨》,两校学生处有关负责人、老师,女院团总支老师和学生代表观看演出。
同日 在我校齐鲁广场校医院与我校多部门联合承办了由省教育厅、卫生厅、公安厅、省红十字会主办的“预防艾滋与奥运同行”全省高校预防艾滋病大型公益宣传动,我校及长清大学城8所高校共4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29日 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方代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副院长RobertHuddleston教授访问我校。
本月 党校举办2008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本月 组织07/08学年优秀辅导员、模范班主任评选工作,评出优秀辅导员13人,模范班主任32人,撰写并上报省高校工委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总结材料《为引路人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月 组织07/08学年“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标兵班”评选活动,评出三好学生1969名,三好学生标兵224名,优秀学生干部417名,优良学风班126个,优良学风标兵班25个。
本月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宣传月”活动,以展板、传单、视频录像、大型讲座等形式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进行诚信还款教育活动。
本月 进行07/08学年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08/09学年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评选国家奖学金29名、省政府奖学金14名、国家励志奖学金507名、国家助学金2441名。
本月 我校学生处与校工会、妇委会、团委共同组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活动共收到捐赠衣物近800件,为240余名贫困生进行发放,让学生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本月 在“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决赛中,我院机械工程学院荣获全国总决赛PHOTOSHOP平面组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优秀奖2项。指导教师李明辉老师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
12月
1 日 我校召开新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会议,副校长傅东良主持会议,各教学单位和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本次效益考核工作历时一个多月,共逐一考评仪器设备440多台件,总价值3000多万元。通过开展效益考核,全面摸清了学校仪器设备使用现状,为下一步深化效益管理奠定了基础。
2 日 在行政楼报告厅,未来企业家协会举办就业专题讲座,济南世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职业培训师协会高级培训师聂相如先生应邀作《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报告,300余名学生参加。
3 日 我校荣获“2008年全国城市节水科技创新工作先进校园”。
同日 我校2007/2008学年优秀学生分会评选大会在食工楼B221教室举行。化工学院学生分会、轻化学院学生分会、经管学院学生分会、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分会、机械学院学生分会和外国语学院学生分会获得了“优秀学生分会”的称号。
5 日 根据鲁青联〔2008〕81号《关于表彰第六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单位、获奖作品和优秀指导教师的决定》,我校政法学院周楠等同学的《城市商圈网络化购物平台项目》荣获山东省一等奖,机械学院杨燕峰等同学的《家用后三点超微型乘用车有限公司创业计划》,政法学院刘树峰等同学的《挑战未来创业BG》荣获省三等奖,我校荣获山东省优秀组织单位。
8日 第四届“科莱恩”、“天元之星”奖学金、第一届“普昱之星”奖学金发放仪式在我校342会议室举行。
10日 民盟山东轻工业学院支部召开换届大会。
12日 我校2007/2008学年团总支工作总结评选大会在行政楼报告厅举行。校长陈嘉川,党委副书记舒永庆及我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并担任评委,会议还邀请了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交通学院的团委负责人担任嘉宾评委。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老师及学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经过大会评选,结合日常工作考核,我校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团总支、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团总支、政法学院团总支被评为“红旗团总支”,化学工程学院团总支、机械工程学院团总支、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被评为“先进团总支”。
13日2008年度山东轻工业学院大学生冬季越野赛顺利举行,取得团体女子组前三名的单位:食工学院、轻化学院、化工学院;取得团体男子组前三名的单位:食工学院、轻化学院、化工学院
16日 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呈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17日 召开处级干部会议,部署2008年度处级干部考核工作。
同日 “泉城十大杰出青年”赵言民事迹报告会在我校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我校校友、2008年度“泉城十大杰出青年”赵言民作事迹报告,化工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300余人聆听了报告。
19日 陈嘉川校长出席“泉城学者”建设工程招标课题签约仪式。
同日 第一届中国皮革协会奖学金发放仪式在我校342会议室举行。
同日 制订《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宿舍区教职工宿舍出租房管理规定》,成立第一届楼管会。
23日 英国国际教育联盟卢红博士访问我校,就英语师资培训及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直通车项目与我校达成合作意向。
25日 组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迎新年“我爱我的祖国”歌会。
26日 在省高校公寓管理检查评比中,我校获得“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本月 在山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积极动员组织节目和论文参与,获得较好成绩。共获得艺术作品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艺术表演类节目三等奖三项,获得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论文二等奖二项,学校因组织得力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
本月 成人高校网上录取结束,我院共录取成人教育2009级新生3735人。其中高起专2526人,专升本599人,高中起点本科610人。
本月 我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171名同学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具备了更大的就业竞争优势
附:2008年校园十大新闻
1、姚金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李天铎遴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齐鲁讲坛走进山东轻工业学院。
3、我校新增玻璃与陶瓷材料“泰山学者”岗位,并聘请岳远征为特聘教授。
4、轻化工程专业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5、教育部下发文件,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学校隆重召开表彰大会。
6、师生慷慨解囊向四川地震灾区全款逾60万元。
7、2008年招生工作再创佳绩。本科层次第一志愿录取率有达到100%,我校是山东省唯一一所连续三年本科二批次第一志愿完成录取计划的院校。
8、成功举办校庆60周年庆典,举办校友总会成立及“齐鲁企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开坛、五代对话等系列活动,获得媒体广泛关注。
9、省教育厅为我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授牌。至此,我校共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0、制浆造纸工艺学课程被批准为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学校对外宣传报道
2006年对外宣传报道
时 间 媒 体 标 题 作 者
2006.01.13 都市女报 十多年没看过一部完整电视剧 王雪芹
2006.03.06 大众日报 勤工俭学永不言败一寒门学子奋发考取硕士生 王 原
2006.05.09 大众日报 爱心传递演绎真情故事 王 原
2006.05.09 齐鲁晚报 蔡振国大义捐出奖学金 乔显佳
2006.05.14 齐鲁晚报 母亲讲坛 徐 静
2006.05.18 大众日报 师生共创特困生救助基金 王 原
2006.05.23 齐鲁晚报 艺术生不签约学校犯难 高 园
2006.06.17 齐鲁晚报 “大学课堂”搬进文博会 杨飞越
2006.07.10 齐鲁晚报 轻工学院迁入新家 高 园
2006.09.19 齐鲁晚报 新生报到先看“后勤帐” 乔显佳
2006.09.20 大众日报 报道第二天,学校下“聘书” 王 原
2006.09.28 生活日报 物业抢了勤工助学饭碗 蒋 波
2006.10.25 山东商报 “大学生老板”挑战高校管理模式 徐玉芹
2006.10.25 齐鲁晚报 大三生三年业务量近千万元 宋国庆
2006.10.25 生活日报 大学生请假三上广交会 蒋 波
2006.11.02 齐鲁晚报 12学子开始一月生存体验 王振国
2006.11.15 齐鲁晚报 无名捐助者“助燃”爱心基金 王振国
2006.11.15 齐鲁晚报 设计业“十杰青年”评选揭晓 董 钊
2006.11.16 齐鲁晚报 高校引才变“近亲”为“远缘” 王振国
2006.12.01 齐鲁晚报 12名学生生存挑战成功 王振国
2006.12.08 齐鲁晚报 师生同乐展厨艺 王振国
2007年对外宣传报道
时 间 媒 体 标 题 作 者
2007.01.15 齐鲁晚报 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宋国庆
2007.01.26 山东商报 “学子直通车”开进大学科技园 王晓峰
2007.03.12 济南日报 高校科技园首届招聘会吸引万余毕业生 张 科
2007.03.12 山东商报 百名本科生争当车间工人 徐玉芹
2007.03.12 生活日报 工作一年当上同学“面试官” 李萌博
2007.03.15 山东商报 一高校招聘会30%岗位校友提供 徐玉芹
2007.03.22 济南时报 2007大学生求职开始冲刺 徐 征
2007.03.28 滨州学院报 倾注爱心成就学生——王玲事迹简介 王丕琢
2007.04.03 山东商报 高校过紧日子应对贷款压力 徐玉芹
2007.04.05 山东商报 山东轻工业学院毕业生考研成绩喜人 徐玉芹
2007.04.05 山东商报 “校园嘉年华”周日走进山轻工 肖明君
2007.04.09 山东商报 千余师生共玩老游戏 冯立明
2007.04.10 齐鲁晚报 “定向越野”开赛 王振国
2007.04.14 齐鲁晚报 山轻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王洪彬
2007.04.30 现代教育导报 造就一支过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于明梓
2007.05.10 联合日报 党委书记闫秉科与民主党派共植同心树 熊开峰
2007.05.12 山东教育台 感动山东十佳人物孟红伟来校作报告 王红岩
2007.05.19 济南时报 大学科技园建成11处中水工程 李栋印
2007.06.18 联合日报 致公党省直一支部捐助王玲特困生救助基 胡检宏
2007.06.18 山东广电报 艺术设计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成果汇报展 唐 正
2007.06.24 济南时报 高校教材循环利用亟待推广 李胜华
2007.08.31 大众日报 秦梦华:机票纸上做文章 王 原
2007.09.04 山东新闻 大学食堂“一元菜挺多”
2007.09.07 山东商报 学校搬新家校史别丢下 潘 炳
2007.09.13 济南时报 《南京》让泉城学子潸然泪下 汤启卫
2007.10.15 济南时报 刘德润、李燕于他们的沂蒙娃 臧文涛
2007.10.25 山东商报 一高校与网吧“争”学生 徐玉芹
2007.10.27 生活日报 小学生励志故事进大学生公寓 高俊峰
2007.10.28 济南时报 全民健身总动员 白鹏飞
2007.11.01 山东商报 物业化管理“抢”了勤工助学岗 徐玉芹
2008年对外宣传报道
时 间 媒 体 标 题 作 者
2008.01.11 大众周末 许崇海:用陶瓷刀切割钢铁 卞文超
2008.01.15 知音 失明算什么换肾算什么,美丽女孩你的“天缘” 关凭海
2008.01.23 齐鲁晚报 大学生担任污染普查员 王振国
2008.01 CCTV-2 因为爱 李 菁
2008.03.02 齐鲁晚报 7所高校新增12个本科专业 王振国
2008.03.03 生活日报 贫困生找工作学校来兜底 尹玉涛
2008.03.03 山东商报 一高校为贫困生就业兜底 徐玉芹
2008.03.03 山东公共台 2008年供需见面会新闻报道 朱姗姗
2008.03.03 山东教育台 2008年供需见面会新闻报道 王红岩
2008.03.03 济南新闻台 2008年供需见面会新闻报道 赵学岩
2008.03.06 大众日报 “兜底计划”确保优秀贫困生就业 王 原
2008.03.06 山东生活台 校友邓俊莹的感人事迹 杨 肖
2008.03.08 生活日报 女孩捐肾救男友母校倡议救校友 尹玉涛
2008.03.09 山东生活台 母校为邓俊莹捐款 杨 肖
2008.03.24 中国教育报 山东轻工业学院把就业工作做细做实 宋全政
2008.03.27 生活日报 轻工学院推出“院长推荐信” 尹玉涛
2008.03.27 山东卫视 邓俊莹专题报道(上)
2008.03.28 山东卫视 邓俊莹专题报道(下)
2008.03.30 山东商报 院长推荐信助优秀生求职 徐玉琴
2008.04.01 齐鲁晚报 同龄人心系小赵 李文鹏
2008.04.02 齐鲁晚报 山东轻工业学院就业有新招 王振国
2008.04.11 齐鲁晚报 毕业四年,母校再助她渡难关 杨 凡
2008.04 山东卫视 邓俊莹跟踪报道
2008.04.12 山东商报 邓俊莹专访
2008.04.13 山东商报 为捐肾,女大学生嫁给盲人男友
2008.04.14 山东教育台 关于我校风筝节的报道 刘春雨
2008.04.14 山东教育台 关于我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报道 陈 镇
2008.04.14 济南电视台 关于我校风筝节的报道 陈 镇
2008.04.15 齐鲁晚报 山轻工推出“辅导员助理制” 王洪彬
2008.04.20 齐鲁晚报 山轻成立学生社区自律组织提升社区文化
2008.04.21 人民网 山东轻工业学院介绍 苏 静
2008.04.22 济南电视台 关于2008张笑脸喜迎奥运的报道 朱永宁
2008.04.23 山东电视台 关于2008张笑脸喜迎奥运的报道 朱姗姗
2008.04.24 山东教育台 关于2008张笑脸喜迎奥运的报道 江 南
2008.05.01 济南时报 2008张笑脸喜迎奥运 魏 巍
2008.05.01 齐鲁晚报 驻济高校学生会联合倡议理性表达爱国热情 徐 杰
2008.05.17 时代周刊 记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王瑞明 山 佳
2008.05.20 生活日报 山轻院:点燃蜡烛三鞠躬 尹玉涛
2008.05.27 济南时报 张韶涵放歌泉城 张 彤
2008.06.07 时代周刊 党支部特殊党费 熊开峰
2008.06.09 山东工人报 三百名轻院毕业生被提前预定 熊开峰
2008.07.02 山东工人报 专访山东轻工业学院院长陈嘉川山佳、王君
2008.07.09 齐鲁晚报 山东轻工业学院毕业班41名同学成立爱心基 鲁超国
2008.07.09 济南时报 “爱心基金”救同学 林江丽
2008.07.10 山东工人报 毕业了,奉献爱心救同学 山 佳
2008.07.10 新华网 抗震救灾图片展进轻工学院数千师生观展览
2008.07.11 山东工人报 救助张成美,爱心在延续 山 佳
2008.07.11 生活日报 毕业生搞义卖,救助重病同学 尹玉涛
2008.07.31 齐鲁晚报 山东学子抱回广告创意金犊奖
2008.09.07 生活日报 大学生第一课先讲就业 尹玉涛
2008.09.07 济南时报 灾区新生感受泉城温情 林江丽
2008.09.07 山东商报 “到家了,孩子" 徐玉芹
2008.09.07 齐鲁晚报 “绿色通道”帮贫困生顺利入学 王振国
2008.09.23 齐鲁晚报 山东轻工业学院60周年校庆别出心裁
2008.09.26 大众日报 山东轻工业学院喜迎六十年华诞 王 原
2008.10.08 生活日报 一高校校庆别出心裁 杨黎明
2008.10.15 大众日报 51个技术中心引来经费4000万 王 原
2008.10.19 齐鲁晚报 四代学长把脉“90后”
2008.10.21 济南时报 大学德育课过时了吗? 林江丽
2008.10.27 济南时报 山轻工校友励志基金发放
2008.12.08 生活日报 建立爱心超市帮扶贫困生800件衣物让他们心暖暖的 尹玉涛
2008.12.09 齐鲁晚报 “发酵”三十年“酿”出老总班 鲁超国
学校基本情况统计
2006-2008年度学校聘任的
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2006年
教授
李 华 蒋文强 王立新 葛培锦 杜同爱 唐济川 张 伟 王 燕 于同立 周健华 崔月芝 姜 合 董祥军 韩明暖 杨 辉 陈国兴 苏海燕
副教授
冯衍霞 程 云 孙 涛 靳丽强 初里冰 刘 玉 苏卫东 杨 丽 刘丽娜 孙黎娟 曲静然 刘 晔 毛得奖 高 健 田 燕 刘伟良 贺爱玲 姜文明 王 欣 李彩云 宋 彦 南明磊 张淑莲 李 燕 黄玉林 针明锋 邵晓薇
研究员
杜晓毅
副研究员
王玉立 高文红 王国栋 赵红梅 李月娥 刘秀敏
高级实验师
王士军 刘玉婷 刘庆军 孟召雷
研究馆员
霍岱云
副研究馆员
高 峰 王瑞香
高级工程师
周广柱
高级会计师
王春娟
2007年
教授
刘小健 刘星萍 王 键 杨桂花 张德良 李慧媛 赵 红 邵秀芝 王成忠 赵新节 赵 超 刘建安 徐树英 牛爱芹 王学先
副教授
胡心平 薛 嵘 李宗全 黄文均 徐 竞 孟淑云 林 斌 刘同军 杨亲正 田 丽 董永胜 谭学杰 吕海亮 魏英勤 班 青 曲玉辉 汪永涛 赵 萍
卢启芳 杨雪娜 刘忠强 许凤秀 杨春花 乔丽荣 胥凯莉 李 显
副研究员
陈栋田 周东群 高兴民 李树爱 苏 华 李红阳
高级实验师
郁有西 崔云前
副研究馆员
穆长春 郑红云
高级工程师
成才林
2008年
教授
蔡丽华 杜登学 傅英娟 高 扬 韩金梅 刘建敏 刘毅慧 苏卫东 杨永庆
副教授
李 梅 张海萍 刘金海 邢殿香 郭 丽 张文郁 孙志平 唐为方 赵 莹 陈加奎 姜海辉 孔凡功 张 旋 王 振 刘 娜 郝鲁江 张大伟 刘新利 梁其民 郭冬辉 马迎春 马凤英 鲍 焰 仲崇建 晁代双
高级实验师
董小雷 楼建芳 孙万灵
研究馆员
李之俊
副研究馆员
王玲玲 牟 静 郑东伟
2006-2008年学校引进、调入人员名单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引进(调入)时间 毕业学校 备注
赵翠云 女 1972.12 大学专科 2006.01 济南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调入
匡维武 男 1956.09 大学本科 2006.03 山东师范大学 调入
王庆祥 男 1978.0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3 东华大学
付振岭 女 1978.03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4 天津科技大学
李学林 男 1980.04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4 沈阳工业大学
孟庆涛 男 1982.08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4 哈尔滨商业大学
胡卫凤 女 1980.0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4 大连理工
张玮玮 女 1982.03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4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王 正 男 1978.04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4 哈尔滨工程大学
马景云 女 1977.09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6 陕西科技大学
郭 宁 男 1976.06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6 南京工业大学
汤桂梅 女 1975.0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6 广西师范大学 调入
刘 娜 女 1971.10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6 天津科技大学
张志国 男 1974.04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6 陕西师范大学
朱玉华 女 1979.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6 南京大学
张孟丽 女 1978.05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6 武汉体育学院
李 梅 女 1970.05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魏明志 男 1979.1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湖南大学
张 献 女 1975.04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侯连涛 男 1981.04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农业大学
侯 萌 男 1980.08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马 根 男 1979.10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赵瑞君 男 1979.07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广西大学
安 建 男 1981.08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北京师范大学
房士敏 女 1977.06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盖利刚 男 1971.10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时念秋 男 1981.09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沈阳药科大学
张大同 男 1973.04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吉兴香 女 1976.08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轻工业学院
刘 茵 女 1980.0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西北工业大学
史岩彬 男 1979.01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苏 珂 女 1980.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西安农林科技大学
李以明 男 1974.09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李永平 男 1970.01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李兆智 男 1980.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师范大学
张华勇 男 1976.03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朱维岳 女 1979.07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复旦大学
陈 侠 女 1978.1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青岛大学
孔凡功 男 1976.09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华南理工大学
李 莉 女 1982.1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效周 男 1981.1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武汉大学
于冬梅 女 1978.11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华南理工大学
张 猛 男 1980.07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轻工业学院
甄朝晖 男 1963.10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华南理工大学
赵金国 男 1979.1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陈 静 女 1972.09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韩颖颖 女 1977.07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复旦大学
侯运华 男 1979.07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姜 华 男 1974.10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四川农业大学
刘新利 男 1971.12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檀琮萍 女 1974.11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王腾飞 男 1981.05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轻工业学院
张大伟 男 1967.04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许玉龙 男 1978.05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曲阜师范大学
杨 菁 女 1975.06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昝永利 男 1982.0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张雪露 男 1980.03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广西大学
宋博文 男 1979.1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沈阳体育学院
夏秀荣 女 1980.0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西安体育学院
祝慧英 女 1974.0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师范大学
曹 阳 女 1978.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大连外国语学院
李慧征 男 1982.03 大学本科 2006.07 山东大学
魏晓巍 女 1981.06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东北师范大学
吴 森 男 1972.10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徐 杰 女 1971.02 大学本科 2006.07 山东大学
杨 明 男 1982.08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北京外国语大学
郭 敏 女 1979.10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曲阜师范大学
李 侃 男 1981.05 大学本科(软件硕士) 2006.07 山东大学
刘 青 女 1980.09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师范大学
尹红丽 女 1980.07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赵桂新 女 1979.06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曲阜师范大学
周 军 男 1977.10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艾洪庆 男 1980.10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北京师范大学
郭韦钰 女 1977.02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中科院计算所
孙 涛 男 1974.07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单洪雪 女 1981.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曲阜师范大学
刘 悦 男 1980.06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刘泽东 男 1981.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上海体育学院
邱道义 男 1981.05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杨 明 男 1983.05 大学本科 2006.07 北京师范大学
段 冉 女 1981.10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天津美术学院
李俞霏 女 1979.04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西安工程大学
吴书光 男 1978.03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中国地质大学
陈京伟 男 1965.09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高慧芳 女 1982.09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东北师范大学
葛凤华 男 1971.04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大学
滕培圣 男 1976.1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山东师范大学
徐 柳 女 1982.06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武汉大学
张承祚 男 1980.07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云南农业大学
薛 泉 男 1980.05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7 华中师范大学
邢 宇 男 1983.08 大学本科 2006.07 黑龙江大学
孙 宁 女 1981.10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8 西华大学
张 君 男 1973.03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8 山东大学
尉会会 女 1982.10 大学本科 2006.08 山东工商学院
赵焕辉 男 1982.06 大学本科 2006.08 山东经济学院
于 跃 男 1983.11 大学本科 2006.09 山东经济学院
元继学 男 1973.03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09 唐山学院 调入
李春普 男 1960.06 本科(函授) 2006.10 总装备部 调入
王 凯 男 1983.08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10 浙江大学
杨平平 男 1961.10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10 浙江工业大学 调入
杜 霞 女 1971.11 大学本科 2006.11 济钢中学 调入
薛云娜 女 1978.06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12 山东大学
王 强 男 1980.1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6.12 华中科技大学
崔灵芝 女 1971.05 大学本科 2006.12 山东酒精总厂 调入
崔 玉 女 1969.08 中专 2007.03 淄博 调入
姜文峰 男 1975.07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3 山东大学
李晓光 男 1978.10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3 山东中医药大学
王西奎 男 1961.10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3 济南大学 调入
高 扬 男 1957.10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4 美国 调入
刘树江 男 1976.03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4 中南大学
陈慧义 男 1978.10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燕山大学
丁兆云 女 1964.11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山东大学
房毅宪 男 1981.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燕山大学
孔繁繁 男 1981.08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曲阜师范大学
李国玲 女 1981.10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山师
李丕武 男 1970.06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中国海洋大学
李文鸿 男 1981.1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北京体育大学
刘 波 男 1976.06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山东大学
刘慧玲 女 1981.1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山东大学
马春玲 女 1978.01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中国海洋大学
马铁军 男 1981.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贵州大学
彭 旭 女 1981.1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山东大学
石 扬 男 1981.06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安徽大学
王世杰 男 1980.11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中国科技大学
徐 倩 女 1981.08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山大
徐瑞民 男 1981.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山东大学
杨海涛 男 1979.01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华南理工大学
杨振宇 男 1980.09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山东轻工业学院
于海峰 女 1975.01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天津科技大学
张绍磊 男 1981.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暨南大学
庄 鹏 男 1979.05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陕西师范大学
程仕伟 男 1979.06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07 华东理工大学
邓 域 男 1984.09 大学本科 2007.10 烟台大学
韩骋晓 女 1984.07 大学本科 2007.10 山东师范大学
刘 婧 女 1985.02 大学本科 2007.10 山东师范大学
王 佳 女 1982.03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10 山师
王未今 女 1975.01 大学本科 2007.10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张 玥 女 1978.09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10 华南理工大学
张记市 男 1971.08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7.11 昆明理工大学
颜廷兰 女 1959.03 大学本科(夜大) 2007.12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调入
王 哲 女 1979.02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6 南京林业大学
陈沛志 女 1970.08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7 天津师范大学
朱 琳 女 1977.10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7 上海财经大学
马 慧 女 1980.08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7 山东师范大学
曲建波 男 1974.01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7 陕西科技大学
韩云龙 男 1982.07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7 山东师范大学
兰传麒 男 1983.01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7 曲阜师范大学
张 玮 女 1973.12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8 山东大学
曹际云 女 1981.1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8 山东大学
张天晓 男 1982.08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8 山东大学
官瑞祥 男 1981.12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8 山东大学
张红霞 女 1978.03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丽丽 女 1981.05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09 山东大学
孙海燕 女 1970.03 专科 2008.11 63600部队 调入
路玉峰 男 1978.10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8.12 山东大学
2006-2008年学校本、专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单 位 | 专 业 名 称 | 学科门类 | 学制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四年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工业设计 | 工学 | 四年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汽车服务工程(2006年增设) | 工学 | 四年 | |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四年 |
自动化 | 工学 | 四年 |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通信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测控技术与仪器(2006年增设) | 工学 | 四年 | |
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 | 理学 | 四年 |
环境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轻化工程(制浆造纸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轻化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印刷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林产化工 | 工学 | 四年 | |
经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四年 |
金融学 | 经济学 | 四年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四年 | |
会计学 | 管理学 | 四年 |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四年 | |
人力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四年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四年 | |
艺术设计学院 | 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 | 文学 | 四年 |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 文学 | 四年 | |
艺术设计(展示设计) | 文学 | 四年 |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工业设计 | 工学 | 四年 | |
动画(2006年增设) | 文学 | 四年 | |
音乐表演(2007年增设) | 文学 | 四年 | |
摄影 | 文学 | 四年 |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四年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工学 | 四年 | |
生物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生物技术 | 理学 | 四年 | |
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 | 理学 | 四年 |
应用化学 | 理学 | 四年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四年 | |
制药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药物制剂 | 工学 | 四年 | |
药学(2006年增设) | 药学 | 四年 | |
安全工程(2008年增设) | 工学 | 四年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物理 | 理学 | 四年 |
材料化学 | 理学 | 四年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四年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06年增设) | 理学 | 四年 | |
政法学院 | 法学 | 法学 | 四年 |
广告学 | 文学 | 四年 | |
行政管理 | 管理学 | 四年 |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四年 | |
文化产业管理(2008年增设) | 管理学 | 四年 | |
外国语学院 | 日语 | 文学 | 四年 |
英语 | 文学 | 四年 | |
数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四年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学 | 四年 | |
统计学(2008年增设) | 理学 | 四年 | |
金融学院 | 金融保险 | 经济学 | 三年 |
投资与理财 | 管理学 | 三年 |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三年 | |
会计 | 管理学 | 三年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三年 | |
法律事务 | 法学 | 三年 |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理学 | 三年 | |
职业技术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对口高职 | 四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对口高职 | 四年 |
2006-2008年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
在职教职工数一览表(2006-2008)
年度 | 总人数 | 职称情况 | 学历情况 | |||||||||
正高 | 副高 | 中职 | 中职以下 | 工勤人员 | 博士 | 硕士 | 本科 | 专科及以下 | ||||
教授 | 其他 | 副教授 | 其他 | |||||||||
2006 | 1402 | 104 | 16 | 327 | 77 | 419 | 324 | 92 | 120 | 456 | 648 | 178 |
其中女 | 618 | 36 | 1 | 128 | 45 | 229 | 159 | 15 | 56 | 231 | 280 | 51 |
2007 | 1466 | 113 | 15 | 345 | 79 | 444 | 336 | 98 | 163 | 447 | 624 | 232 |
其中女 | 642 | 38 | 1 | 131 | 47 | 244 | 161 | 16 | 63 | 251 | 272 | 56 |
2008 | 1436 | 119 | 15 | 367 | 79 | 584 | 139 | 94 | 175 | 519 | 531 | 211 |
其中女 | 630 | 43 | 1 | 140 | 46 | 320 | 60 | 16 | 62 | 279 | 237 | 52 |
(二) 研究生学生数一览表(2006/2007学年初)
类别 | 毕业生数 | 授予学位数 | 招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预计毕业生数 | |||
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及以上 | |||||
总计 | 60 | 58 | 146 | 333 | 146 | 118 | 69 | 69 |
总计中:女 | 23 | 23 | 64 | 169 | 64 | 64 | 41 | 41 |
硕士 | 60 | 58 | 146 | 333 | 146 | 118 | 69 | 69 |
硕士中:女 | 23 | 23 | 64 | 169 | 64 | 64 | 41 | 41 |
国家任务硕士 | 60 | 58 | 146 | 333 | 146 | 118 | 69 | 69 |
(三) 研究生学生数一览表(2007/2008学年初)
类别 | 毕业生数 | 授予学位数 | 招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预计毕业生数 | |||
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及以上 | |||||
总计 | 69 | 68 | 187 | 449 | 188 | 143 | 118 | 118 |
总计中:女 | 41 | 41 | 87 | 215 | 87 | 64 | 64 | 64 |
硕士 | 69 | 68 | 187 | 449 | 188 | 143 | 118 | 118 |
硕士中:女 | 41 | 41 | 87 | 215 | 87 | 64 | 64 | 64 |
国家任务硕士 | 69 | 68 | 187 | 449 | 188 | 143 | 118 | 118 |
(四)研究生学生数一览表(2008/2009学年初)
类别 | 毕业生数 | 授予学位数 | 招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预计毕业生数 | |||
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及以上 | |||||
总计 | 117 | 117 | 229 | 560 | 229 | 187 | 144 | 144 |
总计中:女 | 64 | 64 | 116 | 268 | 116 | 87 | 65 | 65 |
硕士 | 117 | 117 | 229 | 560 | 229 | 187 | 144 | 144 |
硕士中:女 | 64 | 64 | 116 | 268 | 116 | 87 | 65 | 65 |
国家任务硕士 | 117 | 117 | 229 | 560 | 229 | 187 | 144 | 144 |
(五)普通本、专科学生数一览表(2006/2007学年初)
类别 | 毕业生数 | 授予学位数 | 招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预计毕 业生数 | ||||
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总计 | 3864 | 3100 | 5108 | 17067 | 5108 | 5972 | 3483 | 2504 | 4803 |
总计中:女 | 1616 | 1265 | 1922 | 7174 | 1922 | 2673 | 1651 | 928 | 1127 |
本科 | 3193 | 3100 | 4425 | 14317 | 4425 | 4638 | 2750 | 2504 | 3701 |
本科中:女 | 1285 | 1265 | 1570 | 5681 | 1570 | 1955 | 1228 | 928 | 1127 |
高中起点本科 | 2174 | 2102 | 3780 | 12193 | 3780 | 3322 | 2587 | 2504 | 2504 |
专科起点本科 | 1019 | 998 | 645 | 2124 | 645 | 1316 | 163 | / | 1197 |
专科(含五年制高职) | 671 | / | 683 | 2750 | 683 | 1334 | 733 | / | 1102 |
专科中:女 | 331 | / | 352 | 1493 | 352 | 718 | 423 | / |
|
高中起点专科 | 671 | / | 683 | 2750 | 683 | 1334 | 733 | / | 1102 |
(六)普通本、专科学生数一览表(2007/2008学年初)
类别 | 毕业生数 | 授予学位数 | 招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预计毕 业生数 | ||||
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总计 | 4757 | 3579 | 4845 | 16907 | 4846 | 4995 | 4499 | 2567 | 4050 |
总计中:女 | 2307 | 1699 | 1451 | 6666 | 1751 | 1645 | 2022 | 1248 | 1587 |
本科 | 3674 | 3579 | 4121 | 14618 | 4122 | 4388 | 3541 | 2567 | 3092 |
本科中:女 | 1721 | 1699 | 1386 | 5633 | 1386 | 1316 | 1683 | 1248 | 1248 |
高中起点本科 | 2375 | 2288 | 3613 | 13216 | 3614 | 3757 | 3278 | 2567 | 2567 |
专科起点本科 | 1299 | 1291 | 508 | 1402 | 508 | 631 | 263 | / | 525 |
专科(含五年制高职) | 1083 | / | 724 | 2289 | 724 | 607 | 958 | / | 958 |
专科中:女 | 586 | / | 365 | 1033 | 365 | 329 | 339 | / | 339 |
高中起点专科 | 1083 | / | 724 | 2289 | 724 | 607 | 958 | / | 958 |
(七)普通本、专科学生数一览表(2008/2009学年初)
类别 | 毕业生数 | 授予学位数 | 招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预计毕 业生数 | ||||
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总计 | 4054 | 3003 | 5230 | 18063 | 5230 | 4794 | 4641 | 3398 | 4806 |
总计中:女 | 1587 | 1243 | 1992 | 7057 | 1992 | 1759 | 1626 | 1680 | 1963 |
本科 | 3110 | 3003 | 4569 | 16122 | 4569 | 4121 | 4034 | 3398 | 4199 |
本科中:女 | 1248 | 1243 | 1683 | 6154 | 1683 | 1448 | 1343 | 1680 | 1680 |
高中起点本科 | 2585 | 2510 | 4275 | 14951 | 4275 | 3537 | 3741 | 3398 | 3398 |
专科起点本科 | 525 | 493 | 294 | 1171 | 294 | 584 | 293 | / | 801 |
专科(含五年制高职) | 944 | / | 661 | 1941 | 661 | 673 | 607 | / | 607 |
专科中:女 | 339 | / | 309 | 903 | 309 | 311 | 283 | / | 283 |
高中起点专科 | 944 | / | 661 | 1941 | 661 | 673 | 607 | / | 607 |
(八)成人本、专科学生数一览表(2006/2007学年初)
类别 | 毕业生数 | 授予 学位数 | 招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预计毕业生数 | |||||
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及以上 | |||||
总计 | 198 | 15 | 2548 | 6532 | 2548 | 2659 | 1308 | / | 17 | 1060 |
总计中:女 | 73 | 10 | 1312 | 3471 | 1312 | 1512 | 636 | / | 11 | 682 |
函授 | 169 | 7 | 2403 | 6076 | 2403 | 2481 | 1192 | / | / | 945 |
函授本科 | 1 | / | 477 | 1006 | 477 | 360 | 169 | / | / | 169 |
函授本科中:女 | / | / | 230 | 497 | 230 | 202 | 65 | / | / | 65 |
函授专科起点本科 | 1 | / | 477 | 1006 | 477 | 360 | 169 | / | / | 169 |
函授专科 | 168 | / | 1926 | 5070 | 1926 | 2121 | 1023 | / | / | 776 |
函授专科中:女 | 59 | / | 997 | 2709 | 997 | 1195 | 517 | / | / | 554 |
函授高中起点专科 | 168 | / | 1926 | 5070 | 1926 | 2121 | 1023 | / | / | 776 |
业余 | 29 | 8 | 145 | 456 | 145 | 178 | 116 | / | 17 | 115 |
业余本科 | 29 | 8 | 27 | 120 | 27 | 38 | 38 | / | 17 | 37 |
业余本科中:女 | 14 | 3 | 19 | 76 | 19 | 24 | 22 | / | 11 | 14 |
业余高中起点本科 | 27 | 1 | 3 | 42 | 3 | 4 | 18 | / | 17 | 17 |
业余专科起点本科 | 2 | / | 24 | 78 | 24 | 34 | 20 | / | / | 20 |
业余专科 | / | / | 118 | 336 | 118 | 140 | 78 | / | / | 78 |
业余专科中:女 | / | / | 66 | 189 | 66 | 91 | 32 | / | / | 49 |
业余高中起点专科 | / | / | 118 | 336 | 118 | 140 | 78 | / | / | 78 |
(九)成人本、专科学生数一览表(2007/2008学年初)
类别 | 毕业生数 | 授予 学位数 | 招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预计毕业生数 | |||||
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及以上 | |||||
总计 | 1025 | / | 2350 | 7825 | 2350 | 2556 | 2662 | 257 | / | 2361 |
总计中:女 | 540 | / | 1135 | 4050 | 1135 | 1311 | 1521 | 83 | / | 1335 |
函授 | 919 | / | 2219 | 7353 | 2219 | 2409 | 2485 | 240 | / | 2189 |
函授本科 | 179 | / | 582 | 1411 | 582 | 453 | 376 | / | / | 376 |
函授本科中:女 | 70 | / | 290 | 720 | 290 | 218 | 212 | / | / | 212 |
函授专科起点本科 | 179 | / | 582 | 1411 | 582 | 453 | 376 | / | / | 376 |
函授专科 | 740 | / | 1637 | 5942 | 1637 | 1956 | 2109 | 240 | / | 1813 |
函授专科中:女 | 423 | / | 778 | 3054 | 778 | 1009 | 1195 | 72 | / | 1012 |
函授高中起点专科 | 740 | / | 1637 | 5942 | 1637 | 1956 | 2109 | 240 | / | 1813 |
业余 | 106 | / | 131 | 472 | 131 | 147 | 177 | 17 | / | 172 |
业余本科 | 32 | / | 19 | 104 | 19 | 29 | 39 | 17 | / | 34 |
业余本科中:女 | 18 | / | 13 | 67 | 13 | 18 | 25 | 11 | / | 22 |
业余高中起点本科 | 16 | / | / | 25 | / | 3 | 5 | 17 | / | / |
业余专科起点本科 | 16 | / | 19 | 79 | 19 | 26 | 34 | / | / | 34 |
业余专科 | 74 | / | 112 | 368 | 112 | 118 | 138 | / | / | 138 |
业余专科中:女 | 29 | / | 54 | 209 | 54 | 66 | 89 | / | / | 89 |
业余高中起点专科 | 74 | / | 112 | 368 | 112 | 118 | 138 | / | / | 138 |
(十)成人本、专科学生数一览表(2008/2009学年初)
类别 | 毕业生数 | 授予 学位数 | 招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预计毕 业生数 | |||||
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及以上 | |||||
总计 | 2341 | / | 2418 | 7067 | 2379 | 1951 | 2717 | 4 | 16 | 2730 |
总计中:女 | 1206 | / | 1277 | 3584 | 1277 | 992 | 1304 | 2 | 9 | 1312 |
函授 | 2169 | / | 1393 | 3398 | 1354 | 915 | 1129 | / | / | 1129 |
函授本科 | 356 | / | 240 | 686 | 240 | 263 | 183 | / | / | 183 |
函授本科中:女 | 83 | / | 170 | 363 | 170 | 110 | 83 | / | / | 83 |
函授高中起点本科 | / | / | 2 | 2 | 2 | / | / | / | / | / |
函授专科起点本科 | 356 | / | 238 | 684 | 238 | 263 | 183 | / | / | 183 |
函授专科 | 1813 | / | 1153 | 2712 | 1114 | 652 | 946 | / | / | 946 |
函授专科中:女 | 1012 | / | 529 | 1204 | 529 | 295 | 380 | / | / | 380 |
函授高中起点专科 | 1813 | / | 1153 | 2712 | 1114 | 652 | 946 | / | / | 946 |
业余 | 172 | / | 1025 | 3669 | 1025 | 1036 | 1588 | 4 | 16 | 1601 |
业余本科 | 34 | / | 297 | 939 | 297 | 297 | 325 | 4 | 16 | 338 |
业余本科中:女 | 22 | / | 162 | 537 | 162 | 194 | 170 | 2 | 9 | 178 |
业余高中起点本科 | / | / | / | 23 | / | / | 3 | 4 | 16 | 16 |
业余专科起点本科 | 34 | / | 297 | 916 | 297 | 297 | 322 | / | / | 322 |
业余专科 | 138 | / | 728 | 2730 | 728 | 739 | 1263 | / | / | 1263 |
业余专科中:女 | 89 | / | 416 | 1480 | 416 | 393 | 671 | / | / | 671 |
业余高中起点专科 | 138 | / | 728 | 2730 | 728 | 739 | 1263 | / | / | 1263 |
(十一)政治情况及其他一览表
类别 | 学年(初) | 共产党员(人) | 共青团员(人) | 民主党派(人) | 少数民族(人) |
教职工 | 2006/2007 | 757 | 14795 | 35 | 15 |
2007/2008 | 801 | 40 | 35 | 20 | |
2008/2009 | 826 | / | 35 | 20 | |
专职教师 | 2006/2007 | 428 | / | 16 | 9 |
2007/2008 | 452 | 23 | 7 | 14 | |
2008/2009 | 482 | / | 7 | 14 | |
学生 | 2006/2007 | 1192 | 14795 | / | 86 |
2007/2008 | 1281 | 14511 | / | 86 | |
2008/2009 | 1413 | 14234 | / | 108 |
注:数据来自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
(十二)学校资产情况一览表
学年(初) |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校舍建筑面积 (平方米) | 藏书、资料(万册) | 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 ||
图书 | 电子图书 | 总计 | 其中: 教学仪器设备资产 | |||
2006/2007 | 1533334 | 594499 | 161.70 | 47.40 | 101743.00 | 11836.00 |
2007/2008 | 1533334 | 753253 | 165.74 | 53.92 | 138072.00 | 12886.84 |
2008/2009 | 1533334 | 753253 | 172.14 | 56.20 | 139097.66 | 13912.50 |
注:数据来自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